植物的脱毒培养与人工种子.ppt
第一节 植物脱毒(virus elimination)培养,一、概念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的病毒,生产健康的繁殖材料。,二、植物病毒病简介,定义: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症状:变色,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病。坏死,在叶片上常呈现坏死斑、坏死环和脉坏死,在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坏死条等。畸形,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点异常分化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变形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带化等。,黄瓜病毒病,辣椒病毒病,黄瓜病毒病,一串红病毒病,目前受病毒危害严重影响生产的有:大田作物:马铃薯、甘薯、甘蔗、烟草。蔬 菜:白菜、大蒜、葱、番茄、黄瓜、辣椒。果 树:柑橘、苹果、草莓、香蕉。花 卉:香石竹、各种菊花、天竹葵、紫罗兰等,危害园艺植物的病毒数目,病毒的特性及侵染,有性生殖退化、仅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植物,极易受病毒病的侵染。大多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专化性强的病毒除外)。病毒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繁殖速度慢.,三、传统的植物脱毒技术简介,物理方法:X射线、紫外线、超短波、高温热处理等原理:钝化病毒,从而达到抑制病毒蔓延的目的。化学方法:采用化学抑制剂,干扰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复制。生物学方法:选用抗病毒品种或采用种子繁殖方法。,四、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技术,基本原理早在1934年,White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根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越靠根尖(root tip)区病毒含量越低,在根尖的顶端不含病毒。能量竞争,病毒核酸和植物细胞分裂时DNA合成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分生组织细胞本身很活跃,其DNA合成是自我提供能量自我复制,而病毒核酸的合成要靠植物提供能量来自我复制,因而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从而就抑制了病毒核酸的复制。,传导抑制,病毒在植物体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维管束实现的,但在分生组织中,维管组织还不健全,从而抑制了病毒向分生组织的传导。,激素抑制,在分生组织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水平均很高,因而阻滞了病毒的侵入或者抑制病毒的合成。,酶缺乏,1969年,Stace-Smith提出,可能病毒的合成需要的酶系统在分生组织中缺乏或还没建立,因而病毒无法在分生组织中复制。,抑制因子,1976年,Martin-Tanguy等提出了抑制因子假说,认为在分生组织中存在有某种抑制因子,茎尖脱毒是控制植物病毒的有效途径:药物防治病毒病效率低;抗病毒育种步履艰难;组织培养的高效隔离防治了病毒的再侵染。,预处理:一般采用热处理方法香石竹在3840条件下经两个月处理可除去全部病毒。菊花在3538条件下处理60天可使病毒失活。,1.被脱毒植物携带病毒的诊断 根据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征和表现程度判断病毒类型及感染程度。2.母体植株的选择和预处理 母体的选择:欲脱毒材料的品种典型性;外植体健康程度选择;无损伤。,植物脱毒的技术规程,脱毒时,最好找出茎原基所带叶原基的数目与生长点(茎尖)大小的相关性,这样在取材时就方便多了茎尖越小对培养基的要求越高,剥离技术要求越高,成功率越低,3.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外植体消毒-茎尖剥离-茎尖培养,4.脱毒效果检测 一般来说,再生植株后,在18个月以内进行病毒鉴定,因为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潜伏期为6-12个月以上。,抗血清反应鉴定,ISEM,五、脱毒植物的鉴定方法,指示植物鉴定,直观鉴定,脱毒苗的保存与快速繁殖 脱毒苗的离体保存与繁殖,建立脱毒种苗生产繁殖网络体系,木本植物建立隔离的脱毒苗母本园。,Rooting medium,Proliferation medium,指示植物(test plants)鉴定利用病毒在其他植物上出现症状的特征,作为鉴别种类的标准。这种专用以产生症状的(寄主)植物就是指示植物。寄主植物能够辨别某种病毒的专化性症状。方法:将待测植物的汁液接种到指示植物,如果待测植株带毒,则指示植物上会出现特定症状。由于病毒的寄生范围不同,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病毒选择适合的指示植物。,五、脱毒植物的鉴定方法,血清鉴定(serological test)(抗原抗体反应):病毒抗血清具有高度的专化性,因而可用于鉴定受感染而没有症状的带毒植物。试管沉淀反应;免 疫双扩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植物汁液,抗血清,对照血清,五、脱毒植物的鉴定方法,六、植物脱毒培养的意义,能够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生产无病毒种苗,防止品种退化;快速繁殖新品种,使优良品种迅速应用;节约耕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第二节 人工种子,1.人工种子的概念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又称合成种子(synthetic seeds)或体细胞种子(somatic seeds)。任何一种繁殖体,无论是在涂膜胶囊中包裹的、裸露的或经过干燥的,只要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均可称之为人工种子。,根据包被的需要程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裸露的或休眠的繁殖体,如可以适当干燥的体细胞胚(如鸭毛草的体细胞胚)、休眠的微鳞茎和微块茎等,它们在不加包被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成株率;第二类为人工种皮包被的繁殖体,一些体细胞胚、原球茎等虽不能过度干燥,但只需人工种皮包被即可维持良好的发芽状态,如胡萝卜体细胞胚;第三类是水凝胶包埋再包被人工种皮的繁殖体,大多数体细胞胚、不定芽、茎尖等均需要先包埋在半液态凝胶中,再经人工种皮包裹才能避免失水,从而维持良好的发芽能力。,与试管苗技术和自然有性繁殖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以下突出的、甚至是不可取代的优点:其一,在无性繁殖植物中,有可能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繁殖方法,它既能保持原有品种的种性,又可以使之具有实生苗的复壮效应;其二,可以对优异杂种种子不通过有性制种而快速获得大量种子,特别是对于那些制种困难的植物更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其三,对于一些不能正常产生种子的特殊植物材料如三倍体、非整倍体、基因工程植物等,有可能通过人工种子在短期内加大繁殖应用;其四,与田间制种相比,可以节省制种用地,且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同时还避免了种子携带病原菌的危险;其五,与利用试管苗相比,可以避免移栽困难,且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同时还便于储藏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