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建筑-土家族吊脚楼.ppt
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到,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土家人还在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果树,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逃”谐音,不吉利。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土家族爱群居,住吊脚楼。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色古笆,院后有竹篁,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屋,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土家族-吊脚楼,天人合一,“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适应生活环境,土家先民主要居住于武陵山区。这里沟壑纵横,高山大谷,河流川息,山 高坡陡,地势不平,自然环境极度恶劣。同时,古代土家先民所居之地草木丛 生,人烟稀少,野兽横行。因此,土家人世代居住在山,奔 走在山,耕种在山,烧伐在山,吃喝在山,交往在山。所以,土家先民就不得 不靠山而居,临水而住,可以说,吊脚楼是土家先民对环境进行调适后的文化 选择。同时,从吊脚楼的用材来看,体现了土家先民运用资源的技巧。在土家族 聚居区,树多木材多,这就为土家族修建舒适的住所提供了天然资源。土家先 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充分运用大自然给与的自然资源,采用大山赐予的丰 富木料,建成了各式各样的吊脚楼。,木质和瓦质,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之意境。,干栏式,吊脚楼源于古代的干栏式建筑,是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现象,犹如一部凝固的古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出土家族的历史发展、文化心态和创造才能。除具有自身的实用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门,楼廊,屋顶功夫,巧夺天工,屋梁,美观实用,雕刻镂花,风格别致,各有千秋,吊脚楼之所以会吊脚,就是因为在二层上出挑,一般出挑1至15米,然后再加上屋面的出檐,形成“头重脚轻”的格局,使人感到不稳定,但当它同建在实地上的正屋连在一起时则互相呼应,从而使整个建筑物轻重协调,形态庄重,富有弹性和节奏感,给人一种粗犷洒脱、淳朴深沉的艺术美感。,三维空间,从宏观上看,吊脚楼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这种几何形体稳定而庄重,给人一种静而刚的感觉,这静表现了一种典雅灵秀之美,这刚则表现一种挺拔健劲之美。其内部构架,无论梁、柱、枋、檩,它们之间都是互为垂直相交的,构成了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的网络体系,整个屋盖从横向观察则是一个三棱体,屋顶的正脊虽然用的直线,但在覆盖脊瓦时,对正脊的两山头则加瓦起翘,从横向观察则变成了弧线,在视觉上给人端庄、雄健的感觉。另外,吊脚楼一般设有走栏,大多用镶花栏杆做作美人靠,走栏的吊柱悬挂于空,一般将其雕刻成金瓜或荷花,使之刚柔相济,和谐而优美。,室内,传统吊脚楼属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 斗式,不用一钉一铆,梁、柱、枋、板、椽、檩、榫均以木加工而成,一但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尤其是近年来土家族社会的 巨大变迁,吊脚楼在用材上也开始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堂屋是祭祀、迎宾、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人 间为卧室,一般父母住左边,孩子住右边。人间又以柱为界,前为伙房(又叫“火铺堂”)后为卧室,,中间设火坑。人间上部为天楼,主要用以贮藏粮食,伙房上可熏烘腊肉。正房中堂靠近大门一边设燕子楼。,储存粮食,从实用性来说,土家吊脚楼作为民族物质文化的标志,不但充分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室外,土家先 民就将吊脚部分用于储存粮食、圈养牲畜等,正房部分则用于人居住和活动。同时,吊脚楼内设有火塘,主要用于年长者取暖防寒,顺带烘烤土家腊肉或温 热水。这样既可以防止自然灾害对人和畜牲的侵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可以防止牲畜为野兽叼走或防止财物被盗。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安排也提 高了土家先民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并使人、财、物的安全得到保障。,人与楼简居,它一头立在平坝上,和侧面的厢房连接;一头吊在坎下,自成两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设牲畜栏圈。上层的三方大都有栏杆、扶手、阳台,敞亮干净,即可在里面挑花绣朵,读书写字,又可接宾待朋,晾晒衣被,居住舒适,非常好看,吊脚楼折射出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与宗教意识。模式,吊脚楼正中的正房(一般叫堂屋)都安有神位,主要用于供奉历代祖先 灵位、立香火、安祖先等。同时,在新媳妇娶进家门或小孩出生,也都要在家 神下举行入谱仪式,告慰祖先保佑人丁兴旺。这种做法,展示了土家人强烈的 祖先崇拜意识。,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吊脚楼折射出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与宗教意识。模式,吊脚楼正中的正房(一般叫堂屋)都安有神位,主要用于供奉历代祖先 灵位、立香火、安祖先等。同时,在新媳妇娶进家门或小孩出生,也都要在家 神下举行入谱仪式,告慰祖先保佑人丁兴旺。这种做法,展示了土家人强烈的 祖先崇拜意识。同时,从居住房间的安排来看,也体现了土家人对生命意识的热烈张扬。,父慈子孝,长幼有序,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吊脚楼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吊脚楼是土家族先民与自然和谐相 处、取于自然、利用自然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吊脚楼不仅展示了土家 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蕴涵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风水观念和民族伦理道德等 内容,而且还是土家族民族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继承和发展民族文 化的物质空间。因此,分析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及其精髓,意义不言而喻。,淡妆浓抹总相宜,传统土家族吊脚楼的现代转型与调适,土家吊脚楼博采我国木构建筑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优点,具美观、坚固、实用于一体,整个构架,均以榫穿卯相连,无钉无栓,并且从构思、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图纸,其形式及数百根瓜柱梁枋的大小长短和开卯作榫的部位,以及复杂的力学估计等数据,皆胸有成竹,表现出土家匠师们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别具匠心的创作精神,实现了技术性能与审美性能的有效结合。正因如此,土家吊脚楼在中国建筑民族形式中的地位,值得刮目相看。,吊脚楼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