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讲义完整.ppt
临床生物化学讲义(一),内容简介,临床生物化学常用的检测方法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血清脂类及脂蛋白生物化学检测,内容简介,糖及其代谢物的生物化学检测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无机离子的生物化学检测化学比色法常见的几种类型,临床生物化学常用的检测方法,化学比色法免疫比浊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电泳法,化学比色法,基本原理:根据比尔定律,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待测物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吸收峰,从而对物质进行定量检测。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举例:总蛋白,白蛋白的测定,免疫比浊法,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反应液中保持抗体过剩时,形成的复合物随抗原量增加而增加,浊度亦增加。如检测散射光强度则为散射比浊,如检测透过光则为透射比浊。我们所用为透射比浊举例:前白蛋白,载脂蛋白等蛋白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基本原理:根据能斯特方程,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通过检测电极表面电位的改变,比较测定电极与参比电极表面电位变化的差值大小来计算样本中离子的含量。举例:钾、钠、氯的测定,电泳法,基本原理: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具有向带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血清中的蛋白质为双性离子,在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不同蛋白具有不同大小、分子量和电荷,带电荷多,分子量小则泳动快,反之则慢,从而将不同蛋白分离。举例:血清蛋白电泳,思考题,简述临床生物化学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并各举一例。,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1.肝脏的生理功能,1.代谢功能:三大物质(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同化、储存和异化;核酸代谢、维生素的活化和储藏;激素的灭活及排泄;胆红素、胆酸的生成;铁、铜等金属的代谢2.排泄功能:对胆红素和某些染料的排泄3.解毒功能:生物转化功能(同化、异化)4.物质合成功能: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灭活清除,2.肝功能实验的内容,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胆汁酸代谢检查摄取、排泄功能检查血清肝酶谱的检查,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的器官,许多蛋白质如白蛋白、糖蛋白、凝血因子、纤溶因子及各种转运蛋白等都由肝细胞合成,当肝细胞受损时,合成上述蛋白的功能降低,蛋白质的合成量就减少球蛋白虽然不是肝细胞合成,但当肝实质细胞受损,间质细胞增生时,球蛋白的生成增加因此,在肝脏疾病时,可表现出血液中蛋白质质和量的改变其主要表现为白蛋白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球蛋白的增多等因此,测定血清中蛋白质含量和分析其组分的变化,可以了解肝脏蛋白质代谢的功能,1.总蛋白、白蛋白的检测,总蛋白:双缩脲法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互结合而成的,二价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与蛋白中的肽发生反应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在540nm有吸收峰,并与蛋白含量 成正比。蛋白+Cu2+Cu 蛋白络合物(紫红色),白蛋白的检测,溴甲酚绿终点法 血清中白蛋白与溴甲酚绿在pH4.2环境中结合生成绿色复合物,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在630nm有吸收峰,其颜色深浅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从而测出白蛋白含量。白蛋白+BCG白蛋白溴甲酚绿复合物,与溴甲酚紫法的比较,溴甲酚绿法操作简单、快速,即可手工操作,也能自动化分析,是目前国内最常用方法。溴甲酚绿法除与白蛋白结合外,还与部分球蛋白结合,对血清白蛋白特异性较溴甲酚紫法差溴甲酚紫法测定白蛋白具有高特异性,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升高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肝炎、肝硬化、肝癌总蛋白60g/L,白蛋白25 g/L,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摄入不足丢失过多:肾病、烧伤、大出血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性肿瘤,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升高 TP80g/L(高蛋白血症)G35g/L(高球蛋白血症)慢性肝病、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感染如结核、麻风、慢性血吸虫病血清TP降低生理性减少(e.g.3y)、免疫功能抑制、先天性低TPA/G倒置肝功能损伤、M蛋白血症。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免疫比浊法 标本中PAB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可在340nm测定该复合物的浊度,与同样处理的标准品比较,得出标本中PAB的含量。,临床意义,降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肿瘤、肝炎、肝硬化、肝癌,对早期肝炎、急性重肝具有特殊诊断价值升高:Hodgkin病,胆红素代谢检查,胆红素主要是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由衰老RBC的血红蛋白分解后形成生成后在血液中与白蛋白聚合,此时尚未与其它化合物结合,称为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或游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被转运到肝脏,经肝细胞摄取后,通过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 称为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红素代谢检查,结合胆红素由胆道排入肠腔,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尿胆原一部分被肠粘膜吸收进入体内被肝细胞摄取,其中大部分又转变成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腔,形成“肝肠循环”残留肠腔的尿胆原氧化后,以粪胆素排出因此,当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的摄取、结合、转运、排泄等过程发生障碍,可导致血中胆红素增高,形成黄疸。,总胆红素(T-BIL),重氮盐法 总胆红素在强酸环境中,加入溶解剂,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生偶氮胆红素胆红素+2P-苯磺基重氮1,5-萘二磺酸盐2-偶氮胆红素 生成的偶氮胆红素,在波长545nm处有一吸收峰,吸光度的变化与总胆红素含量成正比。,直接胆红素(D-BIL),重氮盐法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生偶氮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2P-苯磺基重氮1,5-萘二磺酸盐偶氮胆红素 生成的偶氮胆红素,引起波长545nm处吸光度的上升,吸光度的变化与直接胆红素含量成正比。,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脏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等。肝外疾病如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胰头癌、输血错误等总胆红素也增高。,胆汁酸测定,酶循环法 胆汁酸被3-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Thio-NAD特异性地氧化,生成3-酮类固醇及Thio-NADH,3-酮类固醇在3-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NADH存在下,生成胆汁酸和NAD,循环往复从而放大微量的胆汁酸量,测定生成的Thio-NADH的吸光度与标准比较,得出胆汁酸含量。,临床意义,血清总胆汁酸升高肝损害: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阻塞:胆管梗阻门脉分流,血清酶学检查,肝脏是酶含量最丰富的器官,肝细胞损伤时,许多酶如ALT、AST、GGT、ALP释放入血,导致血浆酶水平升高1.肝脏疾病时酶活力改变的机制酶合成异常肝细胞释放增加 2.分类,血清酶学检查,反映肝细胞病变和坏死的酶反映肝、胆淤滞的酶反映肝纤维化的酶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酶,肝细胞病变和坏死的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ALT)连续监测法 ALT催化L-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与NADH在LDH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乳酸和NAD+。NADH在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其被氧化的速率与血清中ALT的活性成正比,在340nm处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测出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AST),连续监测法 AST催化L-天冬氨酸的氨基转移与MDH催化的反应偶联,使NADH氧化生成NAD+。NADH在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其被氧化的速率与血清中AST的活性成正比,在340nm处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测出AST活性。,与赖氏法的比较,连续监测法多用于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准确性好、精确性好赖氏法多用于手工操作,实验条件要求不高,便于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但重复性差,准确性差。,临床意义,急性病毒肝炎ALT:500-1000U/L ASTALT多见 一些药物或毒物所致升高:氯丙嗪、异烟肼、奎宁和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有机磷中毒,肝细胞合成酶,胆碱酯酶(AChE)实验方法:临床意义:肝脏合成AChE,肝实质细胞损害时,AChE活力降低,胆道梗阻的酶,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连续监测法 无色的对-硝基苯磷酸二钠在ALP作用下,生成在405nm处有特异吸收峰的淡黄色对-硝基苯酚,通过测定在405nm处吸光度的变化速率计算ALP活性。,临床意义,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肝胆系统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肝 炎、肿瘤引起的胆汁淤积,可增高520倍黄疸的鉴别诊断:肝外胆道阻塞+患者常升高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骨折愈合期生理性升高:生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检测,原理:GGT分布在胆管或胆道系统连续监测法 r-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和双甘肽在-GT作用下,生成对硝基苯胺及r-谷氨酰双甘肽,所释放出的对硝基苯胺与-GT活性成正比,通过在405nm处测定对硝基苯胺的变化,可求出-GT活力。,临床意义,胆道阻塞性疾病,升高明显,可达530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其他:脂肪肝、胰腺炎、前列腺肿瘤,其它酶类,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L-岩藻糖苷酶(AFU)与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志(81.2%),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检出率肝纤维化的酶学检查单氨氧化酶,思考题,思考题1.肝损害蛋白检查的意义。2.血清酶学在肝胆疾病检查的意义。名词解释1.结合胆红素2.非结合胆红素,填空题1.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正常参考值为,白蛋白正常参考为,球蛋白正常参考为,A/G正常参考为。2.临床上多用 法测定总蛋白,法测定白蛋白。当血清总蛋白 g/L或球蛋白 g/L时,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3.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中,按泳动速度从正极起分为、。4.当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的摄取、结合、转运、排泄等过程发生障碍,可导致血中胆红素增高,从而发生。,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肾脏功能,排泄水分、代谢产物、废物,保留有用物质调节水分和渗透压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制造某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肾小球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客观指标,用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即原尿的生成量来表示肾清除率是指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所含的某物质全部清除,结果以ml/min或L/24h表示,肾清除率,肾清除率可分别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肾小管对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分泌,如菊粉,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理想物质,能完全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也排泌,如尿素、肌酐等,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不如菊粉准确全部由肾小球滤出,又被肾小管全部吸收,如葡萄糖,可作为肾小管最大吸收率的测定除肾小球滤过外,大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排出,如对氨马尿酸等,可作为肾血流量的测定,1.内生肌酐清除率,肌酐为肌肉中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的较好指标原理血浆肌酐种类:内源性和外源性血浆肌酐的代谢: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且肾小管的排泌量很少条件:在严格控制饮食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浆肌酐的生成量和在尿中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指肾单位时间内,清除多少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临床意义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可较早判断肾小球损害对肾功能的初步估价,可作为观察肾移植成功与否的客观指标,移植成功,该指标逐步回升,发生排斥,则下降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药物使用的参考慢性肾炎临床分型的参考,2.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测定,原理 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在肾实质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BUN和Scr在血中的浓度增加参考值BUN 3.27.1 mmol/LScr 男性 53 106 mol/L 女性 44 97 mol/L,尿素(UREA)的测定,临床实验室常采用脲酶速率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脲酶速率法 脲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NH3和CO2。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NH3与-酮戊二酸和NADH反应生成NAD+。NADH在340nm处有特异性吸收峰,通过测定NADH下降速率与同样处理的标准比较,得出尿素含量。,肌酐(CREA)的测定,氧化酶比色法 肌肝+H2O 肌酸肌酸+H2O 肌酐酶 肌氨酸+尿素肌氨酸+H2O+O2氨基乙酸+H2O2+甲醛H2O2+笨酚+4-氨基安替比林 醌亚胺(红色)4H2O醌亚胺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值与CREA含量成正比。,与碱性苦味酸法比较,氧化酶比色法可消除假肌酐的影响,临床意义各种严重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可增高;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也可导致BUN暂时升高;由于血肌酐受其他影响较小,能反映患者肾功能情况,Cr 明显升高,提示预后差,3.血尿酸(UA)的测定,原理 UA是体内嘌呤代谢终产物,小部分经肝分解破坏,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中98-100%被重吸收,故正常情况下UA的清除率较低,酶比色法 尿酸酶催化UA氧化生成尿囊素和H2O2,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下与笨酚、4-氨基安替比林氧化缩和成红色醌式染料,此染料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值与UA含量成正比。临床意义 血液尿酸增高常见于肾脏疾病、痛风、子痫、白血病与肿瘤J及其他疾病如慢性铅中毒引起的肾损害、长期禁食等,4.2-微球蛋白,原理 2-M在体内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蛋白,正常人血中2-M浓度很低,可自由通过肾小球,然后在近端肾小管几乎被全部重吸收,免疫比浊法 2-MG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可在340nm测定该复合物的浊度,与同样处理的标准品比较,得出血清中2-MG的含量。,临床意义,尿液2-M升高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指标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血2-M水平升高,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检测,CystatinC有核细胞合成,有稳定的生成率,既使在急性炎症反应期生成亦不受影响,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肾近曲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并降解,无肾小管分泌,因此其血浓度取决于肾小球虑过率,是反映肾小球虑过率的灵敏标志物测定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临床意义:CystatinC几乎不受肾前因素的影响,也没有肾外的排泄途径,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尿液酶的测定,尿液中含有数十种酶血清酶进入尿液:当肾小球滤过增加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紊乱,血清酶进入尿液,活性增强细胞酶释放入尿液: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细胞破坏,间质炎症等使细胞破坏,细胞酶释放入尿液使溶酶体酶增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炎症、红细胞、细菌等也可使尿酶增加常见的测定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NAG)、LDH、-谷氨酰转移酶、溶菌酶,思考题,填空题1.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客观指标,它用 来表示。3.血尿酸是体内 终产物,小部分经肝分解破坏,大分部经 滤过,在 中98-100%被重吸收,故正常情况下尿酸的清除率较低。4.正常人血2-微球蛋白的参考值是。,单选题1.尿酶法测定血清中尿素时,加脲酶后尿素水解首先产生()A.氨和谷氨酸 B.谷氨酸及CO2 C.CO2及氨 D.谷氨酸及CO2 E.硫酸铵2.尿液中不受饮食和尿量影响,排出量最为恒定的是()A.肌酸 B.肌酐 C.尿素 D.尿酸 E.以上均不是3.临床上血中尿酸高的疾病应除外()A.痛风 B.肾功能损害 C.白血病 D.恶性肿瘤 E.肝硬化,血清脂类及脂蛋白生物化学检测,概述,血浆脂类包括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磷脂(PL)、甘油三酯(TG)、糖脂和游离脂肪酸(FFA)等血浆中最多的脂质为胆固醇、PL和TG,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称为总胆固醇血浆脂类以脂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血浆脂蛋白分类:CM、VLDL、IDL、LDL、HDL和Lp(a),磷脂游离脂肪酸(FFA),FFA与Alb结合其它均包含在脂蛋白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超速离心法与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1.血清胆固醇测定CH,酶比色法(Trinder反应)胆固醇酯在胆固醇酯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胆固醇,胆固醇在胆固醇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作用下最终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红色醌类化合物颜色深浅与胆固醇的浓度成正比。(波长500nm),临床意义,胆固醇的监测用于评估罹患动脉硬化的风险以及对脂类/脂蛋白的代谢紊乱进行诊断和监测治疗。增高见于糖尿病昏迷患者,还常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总胆管阻塞、粘液性水肿、肥大性骨关节炎、老年性白内障、牛皮癣等。降低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营养不良、肝硬化、急性肝坏死等。,2.甘油三脂TG,磷酸甘油氧化酶法(Trinder反应)甘油三脂在脂肪酶、甘油激酶等酶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再经磷酸甘油氧化酶(GPO)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4-氨基安替比林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其显色程度与TG成正比。(波长500nm),临床意义,血中的甘油三酯以乳糜微粒和前-脂蛋白中含量最高,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甘油三酯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增高: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降低:严重肝衰、甲状腺功能减退等,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一般通过HDL-C亚型含量间接反映HDL水平化学修饰酶法 胆固醇酯酶(CHER)和胆固醇氧化酶(CHOD)经化学修饰后,对LDL、VLDL、乳糜微粒中的胆固醇反应性降低,仅对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起作用。,临床意义,HDL-胆固醇参与体内胆固醇酯逆转运,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HDL-胆固醇水平与AS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成负相关。HDL-C:CHOL能更好的预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肝损害和肾病综合征时,HDL-C降低,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DL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LDL向组织及细胞内运送胆固醇,直接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选择性溶解法 试剂中添加仅使LDL溶解的表面活性剂,LDL之外的脂蛋白(HDL、VLDL、乳糜微粒)由于受表面活性剂和糖化合物的阻碍而不能参与反应,在反应液中以脂蛋白形式残存。,临床意义,LDL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5.载脂蛋白A1,Apo-A1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成分(90%)Apo-A1有清除组织内脂质和抗粥样动脉样硬化作用临床意义Apo-A1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负相关,6.载脂蛋白B,Apo-B是LDL的主要载脂蛋白(98%)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指标临床意义Apo-B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正相关胆汁淤积也可使血清Apo-B升高,载脂蛋白的测定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血清中载脂蛋白的与试剂中相应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混浊,其浊度的高低与血清中APOA-1成正比。,7.脂蛋白a(Lpa),免疫透射比浊法人血清中Lp(a)与试剂中相应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适当的介质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一定的浊度,浊度的高低在足量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临床意义:Lp(a)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游离脂肪酸FFA,酶比色法 游离脂肪酸在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和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氢(H2O2)。生成的过氧化氢(H2O2)在过氧化酶和显色剂的作用下产生美兰,美兰在一定光波长具有吸收峰,吸光度的大小与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成正相关。,临床意义,游离脂肪酸的代谢受脂肪代谢、糖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其含量升高表示患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抗进症、肢端肥大症和重症肝功能障碍等疾病。含量降低表示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下垂体功能不全和阿狄森氏病(Addison)等疾病。,思考题,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测定方法是什么那种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正相关?哪种负相关?,THANK YOU,临床生物化学讲义(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检验科 张丽,内容简介,临床生物化学常用的检测方法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血清脂类及脂蛋白生物化学检测,内容简介,糖及其代谢物的生物化学检测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无机离子的生物化学检测化学比色法常见的几种类型,糖及其代谢物的生物化学检测,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糖尿病糖及其代谢物的生物化学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主要是指血中的葡萄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在3.896.11mmol/L范围内。通过体内相关激素对血糖的调节,使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的来源: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单糖的吸收糖原的分解糖异生血糖的代谢去路有氧氧化 产生能量(ATP),是血糖去路的主要途径合成糖原转换成甘油三酯、蛋白质或氨基酸等其它非糖物质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从尿中排出,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由于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具有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由于患者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出现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RPG)11.1mmol/L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指最少8h内无热量食物的食入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OGTT),血浆葡萄糖(2h PG)11.1mmol/L这三种方法可单独用来诊断糖尿病,任何一种出现阳性必须用三种中任意一种复查才能正式确诊,糖尿病的诊断,若OGTT-2h血糖7.8mmol/L(1 40 mg/dl)但11.1mmoi/L(200 mg/dl),FPG 7.0mmol/L(1 40 mg/dl)可以诊断为糖耐量低减(IGT).若FPG6.1mmol/L(110mg/dl)7.0mmoi/L(126 mg/d1)OGTT-2h血糖7.8mmol/L,则可以诊断为空腹血糖低减(IFG)。若FPG正常,OGTT-2h血糖7.8mmol/L为正常糖耐量,糖及其代谢物的生物化学检测,空腹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的测定C肽的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空腹葡萄糖,空腹葡萄糖 己糖激酶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特异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为葡萄糖测定的参考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适用于常规检验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存在下与笨酚、4-氨基安替比林氧化缩和成红色醌式染料,此染料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值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葡萄糖O2+H2O 葡萄糖酸 H2O2H2O2+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 醌亚胺(红色)4H2O,葡萄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1)生理性增高,如餐后12h、摄入高糖食物后、情绪紧张等。(2)病理性增高,如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高血糖激素分泌过多、颅内压增高时、严重脱水。减低:(1)生理性或暂时性减低,如剧烈运动后、严重饥饿、妊娠、使用降糖药等。(2)病理性减低,如胰岛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肝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Who推荐的方法,常规OGTT服无水葡萄糖75g,小孩按1.75g/kg,总量不超过75g,用300ml水溶解后在5分钟内口服,在0h,0.5h,lh,2h,3h各取血一次。测定期间不能服用降糖类药和其他食物正常人血糖值高峰见于0.5一1h(50岁以上者后移),2h可恢复正常范围,3h可降至正常以下。、2h和3h的上限分别为9.5 mmol/L、10 mmol/L、7.8 mmol/L和7.0 mmol/L临床意义:诊断糖耐量减退;诊断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疾病伴有血糖升高,胰岛素的测定,胰岛素(旧suin,INS)是体内最主要的降血糖激素;l临床上常采用葡萄糖一胰岛素释放试验.即同时进行75gOGTT检测。正常成人胰岛素释放高峰出现于0.5一1h峰值达基础值的5一10倍(约8倍)3h降至空腹水平。正常人INS释放曲线与OGTT曲线的趋势平行。,胰岛素的测定,INS水平降低常见于1型DM病人。糖耐量曲线上升而INs释放曲线低平提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INS水平升高可见于2型DM病人,空腹血糖升高、INS水平正常或略高INS释放曲线峰值亦低并延迟出现约在2一3H峰值高于正常体重者,低于同体重者,峰高倍数降低。INS水平持续升高而血糖持续低平则见于胰岛p细胞瘤。INS水平持续升高,而血糖水平正常见于早期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的轻型糖尿病病人常表现为迟发的高INS水平和低血糖现象。,C肽的测定,血清c一肽又称连接(C一PetldeC一P)在血中较稳定,不受外源性INS干扰故外周血中C肽浓度比INS更精确地反映胰岛B细胞生成和分泌INS的能力l2。血清C肽测定常用放免法。临床上常采用葡萄释放试验。血清C肽在0.5一1h达峰值为空腹基础值的2一3倍,3h可降至空腹水平。1型DM病人其血浆C肽水平无论是空腹或餐后均明显降低反映胰岛p细胞功能衰竭或其功能极差此型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DM病人其空腹血浆C肽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人,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较差。此类病人不宜用胰岛素治疗而应当严格控制饮食,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又称果糖胺,由于白蛋白(Alb)的半衰期比HB短,约17-20d,故可通过测定血清GSP含量反映DM病人2一3周前的血糖水平测定方法:酶法 GSP糖化的蛋白片断氨基酸+H2O2H2O2+染料染料复合物+H2O所产生的颜色在5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其产生速率与GSP含量成正比,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临床意义:本测定不受血糖波动的影响,可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和近期治疗疗效的可靠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通常所说的糖化皿红蛋白(GHb)指HBA中HB部分被糖基化后与葡萄糖结合部分HbAlc。正常成人比HBAlc为3.5%一6.8%8.0%为比HbAlc增高临床意义:可为较长时间段的血糖提供回顾性评价,不受短期血糖浓度的影响,主要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谷氨酸脱竣酶抗体(glutamic acid,decarboxylase antibodles GAD一Ab)是胰岛细胞自身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标志。正常成人GAD一Ab为阴性(酶免法)。在糖尿病发病前期和发病时的阳性率一般都很高为60%一80%最高可达96%而在2型DM中仅为3.2%。GAD一Ab测定对迟发性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鉴别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其灵敏度为76%特异性为88%优于胰岛细胞抗体,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胰岛细胞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lslet Cell autoantibodies ICAS)主要为具有补体结合活性的lgG类抗体。正常成人ICAs为阴性(酶免法)。ICAS在新诊断为1型DM病人中阳性率为70%一90%.发病1一2年内阳性率达85%,1型糖尿病儿童阳性率可达94%。随着病情迁延阳性率逐渐下降。2型DM阳性率仅为5%一10%。有研究表明ICAs阳性者中有61%在5年内可发展成为1型糖尿病。其与GAD一AB相比在发病前期其阳性率较低故对1型DM发病的预测价值不如GAD一Ab,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胰岛素抗体 胰岛素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ies,IAA可阻止胰岛素发挥生物学活性,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正常成人IAAs为阴性(酶免法)。IAAs阳性通常见于接受异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在新诊断为1型DM病人中IAA也可出现在发病前,但其对1型DM发病的预测价值不如GAD一Ab和ICAs。IAA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病人,且常呈高滴度。,思考题,一、A型题:1.胰岛素由何种细胞分泌()A.胰岛细胞 B.胰岛细胞 C.胰腺细胞 D.胰岛细胞和细胞 E.皆不是2.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A.蛋白质 B.类固醇 C.氨基酸衍生物 D.脂肪酸衍生物 E.核苷酸3.胰岛素在体内的生物半寿期为()A.510秒钟 B.510分钟 C.510小时D.510天 E.510月,思考题,5.有关1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细胞的破坏 B.胰岛素绝对不足 C.常见于青少年D.常检出自身抗体 E.胰岛素抵抗6.有关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细胞的功能减退 B.胰岛素相对不足 C.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成人D.常检出自身抗体 E.胰岛素抵抗7.有关果糖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 B.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C.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D.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思考题,E.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8.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可出现()A.生理性血糖升高 B.病理性血糖升高 C.生理性血糖降低D.病理性血糖降低 E.尿糖9.测定血糖的标本最常采用的抗凝剂和防腐剂组合是()A.碘乙酸钠-EDTA.Na2 B.叠氮钠-肝素锂 C.氟化钠-草酸钾 D.氟化钠-肝素钠 E.冰醋酸-肝素10.随机血糖的参考值范围为()A.2.87.8mmol/L B.3.896.11mmol/L C.4.55.9mmol/L D.7.011.1mmol/L E.11.1mmol/L,思考题,二、B型题:A.己糖激酶法 B.葡萄糖氧化酶法 C.Follin-Wu法 D.邻甲苯胺法 E.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1.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2.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尿硝酸盐 B.血浆白蛋白,思考题,C.尿酮体D.全血乳酸E.胰岛素抗体3.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需检测()4.1型糖尿病常伴有哪一指标阳性()5.怀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时需检测()三、X型题:1.影响糖代谢的激素有()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思考题,E.皮质醇 F.甲状腺激素 G.生长抑素2.升高血糖的激素有()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E.皮质醇 F.甲状腺激素 G.生长抑素3.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有(),思考题,A.促进肝糖原分解 B.促进糖异生 C.促进脂肪动员D.促进肝脏生成酮体 E.抑制胰岛素释放4.最新的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几类()A.型糖尿病 B.型糖尿病 C.1型糖尿病 D.2型糖尿病E.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F.妊娠期糖尿病 G.糖耐量异常,思考题,5.有关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HbA1和HbA0B.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C.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D.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常规检测指标E.是最长期的糖尿病控制指标6.胰岛素对糖代谢调节的主要作用有()A.促进肌肉、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 B.促进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 C.促进糖氧化分解,加速糖的利用 D促进糖转变为脂肪,减少脂肪分解 E.抑制糖异生作用7.具有促进糖异生作用的激素有()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糖皮质激素 E.生长激素,思考题,四、名词解释:糖尿病五、问答题:1.简述2001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简述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上检测C肽比胰岛素好的理论依据?,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概述:在我国,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是城市人口的前三位死因,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病理组织学基础都为动脉硬化。检验医学在预防动脉硬化的存在、严重程度及判断心肌损伤方面都能为临床提供重要而有用的信息,使心血管病学重要组成部分。,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测,组成: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标志物,与生化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血脂危险水平临床首选TC,HDL-C和TG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指标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被看作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心梗发生3h,中风后12h可测到升高的CRP凝血因子:冠脉内血栓形成是冠心病发展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危险因素有:纤维蛋白原(FB)、凝血因子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急性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标志物,近几年,一致认为肌红蛋白和CK-MB亚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标志物,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确诊标志物。具体包括心肌酶学心肌肌钙蛋白(包括cTnT和cTnI)肌红蛋白Mb,心肌酶学的检测,谷草转氨酶(AST/GO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I(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GOT)的测定,试验方法:速率法AST作用于底物天冬氨酸和-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草酰已酸,后者与还原型辅酶I(NADH2)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苹果酸和氧化型辅酶I(NAD+),监测340nm波长下NADN 2吸光度的下降速率,计算AST的活性。,谷草转氨酶(AST/GOT)的测定,临床意义:AST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以心肌和肝脏含量最高,血清中AST升高主要见于心脏和肝脏疾病。在急性心肌梗死时,8-12小时开始生高,48-60小时达峰值,最高可达正常的10倍以上,4-5天恢复正常。在急、慢性肝炎及大面积肝细胞受损时,AST和ALT均可升高,主要是ALT升高,当两种酶都升高,且AST大于ALT时,表示肝脏损伤严重。,谷草转氨酶(AST/GOT)的测定,肌损伤、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大面肾或肺梗塞、急性胰腺炎、溶血性贫血、烧伤均可以使AST升高。注意事项:溶血干扰AST测定,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标本严禁溶血。抗凝剂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尤其是草酸盐和EDTA类的抗凝剂。,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试验方法:速率法试验原理:LDH作用于底物乳酸和NAD+生成丙酮酸和NADH2,监测340nm波长下NADH2吸光度的上升速率,计算LDH的活性。,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临床意义:LDH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24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达峰值,一般为正常的5-6倍,最高可达10倍以上,可持续10天左右。心衰和心包炎伴肝淤血、严重休克和重度贫血和未治疗的贫血、白血病(特别是M5型)时可中度升高。,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皮肌炎等肌肉损伤性疾病时也可以升高。中毒性黄疸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显著升高。50%LDH升高的病例与恶性肿瘤有关,尤其是腹腔和肺部肿瘤,因此测定这些部位的流出液的LDH活性更有意义。1/3的肾病患者血清LDH也可以升高。,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注意事项:红细胞内含有大量LDH,因此标本严禁溶血。抗凝剂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尤其是草酸盐和EDTA类的抗凝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I(LDH-1),乳酸脱氢酶是由M亚单位和H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根据不同亚单位含的比例不同构成5种同工酶,心脏、肾脏和红细胞所含的同工酶比例相近,以LD1和LD2为主试验方法:化学抑制法试验原理:用硫氰酸胍选择性的抑制带M亚基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2-5)活性,以速率法测定LDH活性即为LDH1的活性。,乳酸脱氢酶同工酶I(LDH-1),临床意义:心肌组织主要含有LDH1,心肌损伤时LDH1从心肌细胞溢出而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有时LDH1的升高会早于总LDH。其他组织也含LDH其他同工酶,因此总LDH升高,而LDH1不升高,可以排除心肌损伤性疾病。同LDH相比,更具有器官的特异性,可以较好的反映和心肌损伤,并与其他组织器官损伤鉴别。注意事项:同LDH测定。,-羟丁酸脱氢酶(-HBDH),试验原理:以-酮丁酸取代丙酮酸与NADH2为底物在LDH1的作用下生成-羟丁酸和NAD+,监测340nm波长下NADH2吸光度下降的速率,计算LDH1的活性即为-HBDH活性。临床意义:同LDH1测定。注意事项:同LDH1测定。,肌酸激酶(CK),试验方法:速率法试验原理:CK作用于底物磷酸肌酸和ADP生成肌酸和ATP,后者与葡萄糖在己糖激酶(HK)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G-6-P)和ADP,G-6-P氧化型辅酶II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和还原型辅酶II(NADPH2),监测340nm波长下NADPH2吸光度的上升速率,肌酸CK活性。,肌酸激酶(CK),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一般在发生梗死后4-6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峰值,且升高的幅度比AST和LDH大,3-4天恢复正常。重体力劳动、肌肉损伤、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