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的产状及岩相.ppt
第四章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一、岩浆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状,火山岩的产状,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熔透式喷发,整合侵入体,不整合侵入体,(Concordant intrusion),(Discordant intrusion),侵入岩的产状,Schematic block diagram of some intrusive bodies,一、岩浆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状,整合侵入体: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平 形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是岩浆沿围岩的层理或片理贯入而形成。根据形态分:岩床、岩盆、岩盖、岩鞍,不整合侵入体:侵入体切穿围岩的层理或片理,是岩浆沿斜交层理或片理的裂隙而形成。根据形态分为:岩基、岩株、岩脉、岩墙,岩床(岩席)(sill):岩浆沿层面流动铺开,形成与地层相整合的板状岩体。规模不等,一般多为中小型,厚度一般较小,自数十厘米至数米,面积较大。在厚度较大的岩床中由于分异作用,各部分成分常不一致,下部的基性程度高于上部。基性与超基性岩石较为常见。,岩床(剖面),冰川公园中的前寒武纪岩石,岩盆(Lopolith):岩浆侵入岩层之间,岩体和围岩自四周向中心倾斜。中部受岩浆静压力使底板下沉断裂,形成中央微凹的盆状侵入体。岩盆直径可达数十至上百公里,岩体厚度数百至上千米(如Bushveld岩体、加拿大的sudbury岩体、美国的stillwater岩体、格林兰的skaergaard岩体、中国的攀枝花辉长岩体)。常发生分异作用。组成岩石一般为流动性大的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岩盆,岩盖(Laccolith):又称岩盘,岩浆向四周延伸不远,顶部隆起底部平坦,中央厚边部薄的上凸下平的透镜状侵入体。岩盘规模一般较小,直径十米至数百米。岩石多为酸性和碱性,粘度较大而不易顺层展布。,岩鞍(Phacolith):又称岩脊。产于强烈褶皱区。褶皱过程中,岩浆挤入褶皱顶部软弱带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所形成的同生整合侵入体。通常成组出现。,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岩基(Batholith):属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km2,常产于褶皱带的隆起部位。一般为富含石英的侵入岩。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岩株(Stock):与围岩的接触面陡立,似树干状延伸,又称岩干。平面上近于圆形或不规则等轴形,出露面积小于100km2。深部与岩基相连。边部常有一些不规则的岩枝、岩镰、岩瘤。,岩枝:岩基或岩株的边部呈不规则的枝杈深入到围岩中,这种枝杈称为岩枝。,岩镰(Havpolith):产于褶皱带。通常沿着地壳中各种构造层的不整合面分布。主要特征是岩体超覆于围岩之上,向下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剖面呈镰刀状或漏斗状。,岩墙(Dike):切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板状岩体。厚度比较规则且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是岩浆沿断裂贯入的产物。(如津巴布韦大岩墙)。,深色的基性岩侵入花岗岩的不规则裂隙,岩脉(Vein):与岩墙的形态相似,但规模比较小,厚度小且变化大,有分叉及复合现象的脉络状岩体。有人主张将岩浆期后阶段的脉状产物称为岩脉。正岩浆阶段的脉状产物称为岩墙。,热的流体通过岩石裂隙时,能够结晶出矿物脉(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很象粗粒的花岗岩。此为岩脉切穿变质砾岩。脉岩中常含有经济价值的矿物,一、岩浆岩的产状-喷出岩的产状,火山岩的喷发形式,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熔透式喷发,中心式喷发:是近代火山活动最常见的喷发方式之一。岩浆沿管道喷达地表。喷发通道在平面上呈点状,又称点式喷发。喷发中心往往沿断裂带分布,或位于两组断裂交叉处。伴随这种喷发常有强烈的爆发现象。,碎屑锥(火山碎屑锥)熔岩锥(盾火山、熔岩流、熔岩瀑布、岩钟、岩针)混合锥(层火山,如St.Helens火岩),中心式喷发的产状,火山碎屑岩锥: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大于95%,围绕火山口堆积而成的锥状体。,熔岩锥:以溢流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10%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锥体。岩浆不是一次溢出,而是多次溢出构成的宽而矮的穹隆,形似盾牌。,熔岩锥,熔岩流(Lave flow):火山喷溢出的岩浆沿着山坡或河谷流下,冷却固结后形成的岩体。形态决定于岩浆流动时的外貌,形成熔岩瀑布。,熔岩流,熔岩流,熔岩流入海,熔岩流入海,熔岩流入海,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熔岩流瀑布,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冷却后的熔岩流瀑布,混合锥(层火山):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锥。为喷发和溢流交替出现的火山活动产物。岩浆粘度小形成以熔岩流占优势的复合锥,反之构成以火山碎屑为主的混合锥。,火山口(Crater):火山锥顶部的圆形凹陷,是火山通道出口的地方。火山熄灭后往往积水成为火山口湖。,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洼陷,根据形成原因分为:侵蚀破火山口、爆发破火山口、崩塌破火山口,崩塌破火山口:是由于岩浆物质大量喷发后,岩浆房空虚,而火山口附近上覆物质增多,因 支撑不住而崩塌沉陷形成。,坍 塌 破 火 山 口,侵蚀破火山口:是火山口被侵蚀加大的结果。,裂隙式喷发:指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故又称为线状喷发。岩浆喷发活动比较缓和,通常无爆发现象,形成典型的熔岩被、熔岩流和熔岩瀑布。,正在剧烈喷发的裂隙式火山,裂隙式喷发(洋中脊),裂隙式喷发产状,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熔岩被熔岩瀑布,澎湖列岛上溢流玄武岩所组成的熔岩台地(引自庄文星),熔岩台地,熔 岩 被 及 其 表 面 形 态,熔 岩 被,熔岩被:喷发规模大、厚度和成分较稳定、产状平缓的喷出岩体。熔岩被的覆盖面积以数千平方公里至数十万平方公里,厚度数百至数千米。熔岩被主要由裂隙式喷发而成,多为基性玄武岩。,熔岩被,冷却后的熔岩被,熔透式喷发:又称面状喷发。推测是太古代时期的主要喷发形式。熔透式喷发首先由美国岩石学家R.A.戴利提出,他认为花岗岩浆大规模侵入上升时,由于较高的温度及化学能,顶盘岩石熔透,因而岩浆大量溢出地表。其特点是火山岩分布范围很大,火山岩和侵入岩过渡相连,喷出通道大,而且不规则。这种喷发类型纯属理论推断。,二、岩浆岩的相,岩浆岩的相:指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石的总特征,包括形成深度、结构、构造、产状等。包括侵入岩相和喷出岩相。,岩浆岩的相,侵入岩相,喷出岩相,按深度:浅成相 深成相,按平面:中央相-过渡相-边缘相,二、岩浆岩的相,二、岩浆岩的相-侵入岩的相,侵入不同深度、不同构造部位的侵入岩的不同外貌特征,主要是结构构造的特征。1、根据深度将侵入岩岩相划分为:浅成相(形成深度为0.5-3公里)中深成相(3-10公里)深成相(10公里)。,浅成相:是岩浆侵入到离地表较浅处冷却形成的火成岩体,形成时岩浆温度下降快,结晶较细,常有细粒、隐晶质结构及斑状结构等特点。岩体多为小型侵入体,如岩墙、岩床、岩盖和小型岩株等。中深成相:其形成的深度介于浅成相与深成相之间,常形成中粒、中粗粒以及似斑状结构,岩体产状多为岩株和规模较小的岩基,也有部分为岩盆和岩墙等。深成相:是岩浆侵入在较深部后冷却形成的岩体,其温度下降慢,故晶体一般较粗大,形成粗粒至巨粒结构,局部可出现伟晶结构,并常以巨大的岩基出现,岩体主要为花岗岩类,岩体与围岩界线往往不清楚。,侵入岩的特征及相(深度),2、根据侵入岩体中部位的不同划分,可分为:,边缘相,中央相,过渡相,分布在岩体的边部,岩石的结构多为细粒或细粒斑状结构,常发育清楚的原生流动构造和大量的捕虏体。,分布在岩体的内部,为等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捕虏体少而小,岩性均匀。,分布在内部相和边缘相之间,多呈细粒斑状或中、粗粒似斑状结构,原生流动构造和横节理较发育。,二、岩浆岩的相-火山岩的相,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火山沉积相,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由火山强烈爆发形成的火山碎屑在地表堆积而成。以含挥发份多、粘度大的岩浆常见,尤以中酸性、碱性更有利于爆发,以 火山喷发的高潮期最发育。,主要为粘度大不易流动的酸性和碱性岩浆,在气体大量释放以后,从火山口向外推挤。因为粘度大就在火山口附近堆积成岩钟、岩针等熔岩穹。,是岩浆运移到地表的通道。,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岩体。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宽;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喷溢的岩浆粘度较小,易于流动,因而形成熔岩,基性熔岩最常见,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火山岩的相根据火山岩体的产出方式划分,温度较低,含挥发份多、粘度大的岩浆常见。以火山碎屑物为主,在火山口附近形成碎屑锥;,爆发相,溢流相,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皆有,以基性最发育,可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但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粘度较小的岩浆容易流动,形成熔岩流或熔岩被。最常见的溢流相岩石是玄武岩,其次为安山岩。,溢流相绳状熔岩(引自庄文星),侵出相,火山通道相,岩颈中的柱状节理平行岩颈分布,而岩颈边部的柱理垂直岩颈壁分布。(据庄文星),次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同期的安山岩岩墙(D2)侵入在早期岩墙(D1)和玻质熔岩(H)中,边部发育大量的冷却柱状节理(J)。(引自J.McPhie,M.Doyle,R.Allen 1993),浅成相与次火山相的区别:,浅成相与次火山相 特征很相似,区别是看它们是否与火山岩有成因联系,如果与火山岩有四同关系,则为次火山岩;否则就是浅成岩。,粗粒的火山碎屑砂岩(S),富玻屑的泥岩(M),砂岩有丘状层理和小规模的波痕、交错层,泥岩由细火山灰组成。,火山沉积相,火山岩相的特征,问题,1、什么岩浆岩的产状?2、什么是岩浆岩的相?3、什么是整合侵入体和不整合侵入体,其产状分别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4、岩浆的喷发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