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期教育的初步认识.ppt
早期教育指导师,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广义的:早期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一般来说孩子6岁之前的教育都属于早期教育。狭义的:宝宝在3岁进入幼儿园,因此36岁宝宝的教育又称为幼儿教育。我们把03岁称为早期教育 早教概念:早期教育是根据婴幼儿(0-3岁)生长发育规律及心理发育特点。通过以游戏结合教具的形式,对婴幼儿进行计划性、系统性的教学训练,促进婴幼儿智力、性格、语言、运动、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一、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随时随地,不分时间的;教育内容以宝宝的运动、言语、认知、思维、交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手操作、逻辑思维等最最基础的知识,通过游戏、玩具等操作来完成。早期教育的成果不是要求宝宝认识多少字、会计算多么复杂的题来衡量的,衡量标准是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也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及对于自身来说的创新能力。,二、早期教育的教育内容和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不同?,从教育对象上看不仅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和养育者的教育从教育目的上看不仅是智力的开发,更应该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 从教育内容上看不应该只是强调学识字、学英语、学画画等从教育方式上看早期教育的教育方式应该避免灌输式、说教式,而应该以对话式、互动式为主。,三、对早期教育的解读,0至3岁,此阶段宝宝的大脑发展最快、也是学习能力最快的时期,新生儿脑重为350克,一岁时为800克,二岁完成了60%重量为900克,3岁完成了70%,这就是为什么早教机构教育年龄时间为0至3岁。3至6岁,6岁时宝宝的大脑发育完成90%,几乎接近成人,所以6周后宝宝就可以上学了。6至12岁,此阶段的宝宝如果以前错过了一些能力的培养,如性格、学习、品质等,孩子还没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也是父母能最后挽回的阶段,只是所要花费的时间、金钱要比6岁以前要多付出三至四倍。,四、孩子在一生中有三个关键期,我国每年约有15002000万新生儿,06岁婴幼儿约有1亿2千万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家庭,散居在社区。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儿童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富强、社会的未来。我们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认识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五、我国早教发展概况,在国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社会对儿童早期教育表现出空前的关注。联合国儿基会将早期儿童综合发展项目列为优先领域,强调儿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这一战略性工作以家庭为中心,以社会为基础,通过有效成本控制进行管理。例如美国著名的“开端计划”、“PAT(父母作为教师)项目”等,他们坚持教育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就开始,把培训计划带入家庭,提高父母科学育儿的水平和能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一些城市出现了为社区、家庭输送早期教育指导师的服务机构和兴办招收婴幼儿及家长参加亲子活动的亲子园等早教机构;另一方面幼儿园也陆续招收3岁以下的婴儿班,实现了婴幼一体化教育。在我国,各类公民办托幼机构对早期教育指导师需求量很大。现有的早教从业人员既没有经过系统的职前培养,也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难以胜任早教工作,合格的师资缺口很大,成为制约早教事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早期教育在家庭教育总支出中约占1/3强,明显高于家庭收入的增长,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已成为消费热点。早期教育指导师作为一门新兴职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就业前景。育婴师、保育员、家政保姆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市场在呼唤一种新的职业早期教育指导师的出现。,行业发展:近年我国早教行业发展迅速,早教机构及早教产品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仅北京的早教机构已经达到近300家。市场需求:由于早教是新兴的行业,国内高等院校并没设置早教专业,导致该行业人才急缺。大中城市早教机构对各类师资人才的需求每年不少于80万人,现有从业人员不到5%获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合格的人才缺口很大。,六、早期教育指导师发展前景,国家政策:国家积极倡导学前教育发展,大力倡导民办机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对教育都非常重视,但相对而言,K12 以及高等院校教育更受国家和教育部的重视,相关的政策法规屡见不鲜,幼教行业的发展被长期忽视了。近年来国家重视开始重视幼教发展,特别是0 至3 岁的儿童教育,将发展0-3 岁儿童早期教育列入当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倡导公办民办并举,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臵。建设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使得我国民办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就业方向:,颁发机构: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其前身是原国内贸易部、原国家国内贸易局所属的“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03年更名为“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劳社部函2003138号文件),中国商业联合会管理的国家事业单位。,七、证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