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原理.ppt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孙 博副教授 嘉应学院,一目了然,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含义管理企业管理经营与管理管理的重要性,第一节 企业管理概述,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家长制管理经理制管理职业软专家管理,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的一般属性管理的特殊属性社会主义管理的二重性,第三节 管理的二重性,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管理严重落后,迫切要求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的内容管理现代化的内容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的现代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第四节 企业管理现代化,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对工人实行科学的专业培训实行管理职能专业化例外的原则实行劳资两利、劳资合作,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指挥的统一性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职工的报酬集权管理层次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双因素理论外在因素 保健因素内在因素 激励因素,行为科学管理理论,X-Y学说X学说Y学说,管理方格理论1.“9.1”型管理方式2.“1.9”型管理方式 俱乐部型3.“5.5”型管理方式 中间型4.“1.1”型管理方式 虚弱型5.“9.9”型管理方式 理想型,第一章 现代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系统分析的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系统分析,第五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一)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的现代形态(二)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三)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四)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五)现代企业制度是由若干具体制度有机联系而成的系统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一)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是独立的法人(二)企业资产所有权明晰,出资者与企业权责明确(三)政企明确分开(四)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科学化,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及特征,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产权制度二、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三、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简要回顾(二)前四个阶段改革成效的基本评价(三)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路,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第一,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特别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有关的关于规范公司的设立、登记等的法律法规进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不能追求形式,更不能使成立的公司成为“四不像”。第三,必须切实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盲目地一哄而起。第四,在公司制改革中,要注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侵犯职工权益等现象的发生。,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第一,牢牢抓住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质,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关键问题。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功能,为现代企业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政企分开。第五,加强企业家和职业经营者(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得以有效运转的“灵魂”。,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一、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二、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一)高度的全局性(二)总体的纲领性(三)长期的目的性(四)竞争的对抗性(五)经营的风险性(六)环境的适应性,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三、安索夫经营战略构成要素(一)产品与市场领域(二)成长方向1.市场渗透 2.市场开拓3.产品开发 4.多角化经营(三)竞争优势(四)协同作用1.销售的协同作用 2.生产的协同作用3.管理的协同作用,第一节 企业经营战略概述,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一、企业总体战略(一)发展型战略1.密集性发展战略(1)市场渗透战略(2)市场开发战略(3)产品开发战略2.一体化发展战略(1)后向一体化(2)前向一体化(3)水平一体化(二)稳定型战略1.无增战略2.微增战略(三)紧缩型战略1.转向战略2.放弃战略3.清算战略,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二、市场竞争战略(一)低成本战略(二)产品差异化战略(三)情感战略,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三、技术创新战略(一)率先创新战略1.科技投入强度大2.科技实力雄厚3.技术积累丰厚4.信息系统发达5.有战略眼光(二)模仿创新战略,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四、跨国经营战略(一)自然资源导向型(二)资本导向型(三)进口替代导向型(四)市场导向型1.产品市场导向型2.服务市场导向型(五)生产要素型(六)技术导向型1.新企业的创建或独资2.合营3.收购与兼并4.跨国战略联盟,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五、多角化经营战略(一)横向多角化经营战略(二)纵向多角化经营战略(三)多向多角化经营战略(四)非相关多角化经营战略,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类型,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一、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作用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一)战略制定管理(二)战略实施管理(三)战略控制管理三、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要求第一,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第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对象第三,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法第四,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第五,企业战略管理首先是企业家的战略管理,同时也是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参与的战略管理第六,企业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创新,第三节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一、系统的概念及其特征(一)系统的共性1.系统的集合性2.系统的有序性3.系统的相关性4.系统的整体性5.系统的动态性6.系统的开放性(二)系统的特性1.系统的目的性2.环境适应性3.环境改造性,第一节 系统管理概述,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二、系统的分类(一)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二)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三)物质系统与观念系统,第一节 系统管理概述,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三、系统理论(一)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系统管理理论的形成(三)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1.推动了管理理念的更新2.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工具3.促成了新的管理模式问世,第一节 系统管理概述,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一、整体性原则二、联系性原则三、动态性原则四、层次性原则五、综合性原则(一)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二)系统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第二节 系统管理原则,第四章 系统管理原理,一、系统工程的含义二、系统工程的特征三、系统工程的程序(一)时间维(工作阶段)(二)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三)知识维(专业学科知识)四、系统工程的步骤(一)系统分析(二)系统设计(三)系统的综合评价,第三节 系统工程,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一、企业系统(一)企业系统的含义(二)企业系统的组成要素1.人2.物资3.资金4.信息二、企业管理系统,第一节 企业系统管理概述,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三、企业管理系统功能(一)直接功能1.研究开发2.生产管理3.市场销售(二)间接功能1.人事、劳动管理2.财务管理3.后勤管理(三)综合功能,第一节 企业系统管理概述,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一)能级原理1.管理能级的划分必须使组织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性2.要明确各能级的责、权、利3.各类能级应动态地对应(二)封闭原理1.要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2.制约关系应规范化、制度化3.企业管理系统封闭是相对的(三)动力原理1.动力的类型(1)物质动力(2)精神动力(3)信息动力2.运用动力原理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动力(2)正确处理个体动力和系统动力之间的关系(3)高度重视信息动力的内部协调功能,第二节 企业系统管理理论,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一、确定管理目标(一)管理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实际(二)管理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三)管理目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四)管理目标应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五)管理目标要进行分解二、编制系统管理图1.提高企业系统管理的科学性2.系统管理图通过箭线关系把整个管理作业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3.时间-资源-成本的最佳组合4.系统管理图便于企业应用电子计算机,第三节 企业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三、制定工作标准(一)建立目标责任制(二)工作标准、考核与奖惩四、信息传递与反馈(一)信息是系统的神经(二)信息是保证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三)信息是保证系统各环节、各要素有秩序活动的手段,第三节 企业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五章 企业系统管理,(一)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与管理(二)加强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管理(三)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第四节 企业系统管理的作用,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一、项目(一)项目的含义(二)项目的特征1.整体性2.一次性3.独特性4.生命期属性5.约束性6.渐进明细性,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项目管理(一)项目管理的概念(二)项目管理的的框架1.项目干系人2.项目管理知识领域(1)项目整体管理(2)项目范围管理(3)项目时间管理(4)项目成本管理(5)项目质量管理(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7)项目沟通管理(8)项目风险管理(9)项目采购管理3.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管理的历史和发展1.古代2.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3.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4.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5.现代项目管理的新发展,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四)项目管理的研究及认证体系1.项目管理研究机构(1)项目管理研究的两大体系(2)国际项目管理协会(3)美国项目管理协会(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2.IPMP和PMP(1)IPMP介绍(2)PMP介绍3.IPMP的四个级别(1)A级(2)B级(3)C级(4)D级,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管理系统(一)项目管理系统的概念1.辅助性的组织子系统2.项目控制子系统3.项目管理信息子系统4.技术和方法子系统5.文化氛围子系统6.计划子系统7.人力资源子系统(二)项目管理系统的职能,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管理系统现代化1.管理思想现代化2.管理组织高效化3.管理方法科学化4.管理技术电子化5.管理人员专业化6.管理方式民主化(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软件1.项目管理信息系统2.项目管理软件,第一节 项目系统管理概述,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一、启动(Initiating)过程(一)项目总体描述(二)项目目标的确定(三)项目工作分解(四)资源需求分析(五)项目管理研讨,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计划编制(Planning)过程(一)项目计划内容(二)项目计划工作1.责任分配2.项目计划3.潜在问题分析4.潜在机会分析5.资源管理安排,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执行(Executing)过程(一)项目执行过程的内容1.项目计划实施2.质量保证3.团队建设4.信息发送5.询价6.供方选择7.合同管理,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项目组织结构1.职能型组织结构2.项目型组织结构3.矩阵型组织结构(1)弱矩阵型组织(2)平衡矩阵型组织(3)强矩阵型组织4.复合型组织结构,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组织结构图1.传统组织结构图2.线性责任图表3.工作包组织结构岗位接口,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四、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一)控制过程的内容1.综合变更控制2.范围审核3.范围变更控制4.进度计划控制5.成本控制6.质量控制7.绩效报告8.风险监督和控制,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控制体系的关键因素1.确定标准2.监督履行3.与实际履行情况相对照4.进行更正,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五、收尾(Closing)过程(一)范围核实(二)合同收尾(三)管理收尾(四)项目总体审计(五)项目后评价,第二节 项目系统管理过程,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一、项目经理应具有的素质和技能(一)知识素质1.掌握基础专业知识2.格外注重商贸知识3.具有较宽的知识面4.兴趣广泛,善于学习,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能力素质1.组织领导能力2.应变能力3.社交能力4.时间管理能力5.沟通能力6.激励能力7.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与技术的能力,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品格素质1.道德品质2.思维品质3.性格品质,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二、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能和任务1.项目计划(战略的和战术的)2.组织管理项目3.领导项目团队4.预测和控制可能发生的问题5.激励6.制定规章制度7.建立客户伙伴关系8.以企业总体为导向,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三、项目经理有效管理的三要素1.管理者项目经理(1)管理者对下级的信任程度(2)管理者的权威(3)管理者的注意重点(4)管理者能力和习惯,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2.下级人员项目成员(1)下级人员独立性要求的强弱(2)下级人员参与决策的愿望和兴趣(3)下级人员对项目目标的理解程度(4)下级人员决策能力,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3.管理局面管理方式(1)项目管理班子的规模大小和地理分布等(2)成员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等(3)决策的紧迫程度,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六章 项目系统管理,四、项目经理的思维理念,第三节 项目经理,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结构权变理论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第一节 现代企业组织理论的演进,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一、结构权变理论二、制度组织理论三、总体生态理论四、代理理论,第二节 当代主要的企业组织理论,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一、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一)扁平化(二)柔性化(三)分立化(四)网络化,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与主要模式,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二、新的组织模式(一)虚拟公司1.组织结构上的松散性2.技术联盟是整个公司战略联盟的基础3.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二)团队结构1.分解和弱化了在上层和基层之间的各个职能部门2.团队结构的成员既是专家,又是通才,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与主要模式,第七章 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三)网络制组织1.网络组织的中心层几乎没有直属的职能部门2.组织结构柔性化3.组织结构虚拟化(四)无界限组织1.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纵向结构上的界限,使层级结构扁平化2.减少横向组织结构上的界限3.突破地理距离带来的组织成员的家庭所在地和工作所在地之间的分隔,实行家庭上班制4.打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与主要模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1.公司是法人2.公司是法人的一种形式3.公司是法人企业(1)公司作为法人企业,是集资组成的,组成后能以公司法人资格向社会筹资(2)实行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也称为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3)公司要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4)公司是双重纳税第一,优先责任第二,可以积聚巨额资金第三,鼓励效率高第四,所有权转移方便第五,公司生存期长,第一节 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一、按承担债务责任形式的不同分类二、按股份发行、持有和转让方式的不同分类三、按公司对另一公司股份或出资额的占有和控制程度分类四、按公司管辖系统和隶属关系分类五、按公司对另一公司决策的影响程度分类六、按公司与其他公司的资产占有和业务联系状况分类七、按公司的国籍分类,第二节 现代公司的分类,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一、股份有限公司(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责任1.具有典型的法人特征2.典型的资合公司3.股东负有限责任4.股东必须达到法定人数以上5.资本分为等额的股份6.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并自由转让7.组织和行为高度规范8.实行严格的公示原则,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主要形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1.发起人发起设立公司2.制定公司章程3.认购和缴纳股份4.办理注册登记,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主要形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1.公司资本的概念和原则2.公司资本的增加和减少(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股票与公司债(五)股份有限公司的解散、清算和合并1.公司的解散与清算2.公司的合并,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主要形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二、有限责任公司(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1.法人性和股东责任有限性2.股东人数有法定上限3.不能募集设立4.股东出资的转让有严格限制5.实行严格的资本确定原则6.具有封闭性特点7.设立程序简便(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第三节 现代公司的主要形式,第八章 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一、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一)决策机构1.股东大会2.董事会(二)监督机构(三)执行机构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第四节 现代公司的组织机构,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一、企业集团的基本特征和组织原则(一)统一目标原则(二)法人平等原则(三)组织变革原则,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二、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形式(一)企业集团总部的组织结构形式1.部门化2.管理幅度3.委员会第一,明确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第二,确定委员会的规模第三,正确选择委员和委员会主席第四,正确选择议题第五,关注决议的执行情况,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二)成员企业间的组织联系及形式1.两个以上具有业务关联的企业体2.两个以上具有所有权投资关系的企业体(1)参股公司与关联公司的关系(2)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3)多个法人的共同投资关系,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三、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一)成员企业的类型1.总公司或母公司2.子公司及孙公司3.分公司或事业部4.关联企业(二)企业集团组织机构的整体框架1.投资中心2.利润中心3.成本中心(三)主要成员企业的组织机构1.决策机构2.执行机构3.监督机构,第一节 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一、跨国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一)在众多国家设有实体并从事国际生产经营活动(二)各实体以股权或其他方式相联系(三)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运营,实行全球战略(四)规模巨大,具有寡头独占性质(五)内部实行高度的分工和合理的协调,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形式(一)母子公司结构(二)国际事业部结构(三)全球性组织结构1.全球性职能型组织结构2.全球性区域型组织结构3.全球性产品型组织结构4.全球性混合型组织结构5.全球性矩阵型组织结构(四)现代跨国公司的新型组织结构全球网络组织结构,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第九章 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三、跨国公司内部组织联系与控制(一)跨国公司内部组织联系的形式(二)跨国公司的组织控制1.本国中心型(Ethnocentrism)组织控制体制2.多元中心型(Polycentrism)组织控制体制3.全球中心型(Geocentrism)组织控制体制,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和特征(一)能动性(二)两重性(三)时效性(四)连续性(五)再生性(六)社会性,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职能和意义(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1.规划2.吸收3.保持4.开发5.考评6.调整,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2.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3.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4.有利于减少劳动消耗,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体化(二)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出现根本性变化(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涵义和意义(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涵义(二)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1.人力资源规划能加强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3.人力资源规划可帮助员工明确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一)根据企业战略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二)进行人力资源预测1.搜集准备有关信息资料2.分析和预测(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德尔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经验分析法)(2)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3.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4.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和评价,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员工招聘概述(一)员工招聘的目标1.获得企业需要的人2.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失3.树立企业形象(二)招聘的原则1.公开招聘的原则2.平等竞争的原则3.效率优先的原则4.双向选择的原则(三)招聘的程序,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征召的途径(一)内部征召1.职业生涯开发系统2.公告招聘(二)外部征召,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筛选的方法(一)申请表(二)能力测试(三)面试(四)评价中心,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概念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意义1.能够提高员工的能力,使企业实行人事和谐2.能够增强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是留住人才的最佳途径3.能够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4.能够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误区(一)新进员工自然而然会胜任工作(二)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三)培训是一项企业消费,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人力资源培训的实施程序(一)培训需求分析1.企业分析(1)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2)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状况(3)分析培训发生的环境2.任务分析3.人员分析(二)培训方案的设计1.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2.确定培训对象,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培训方案的实施1.新员工培训2.在职员工培训3.管理人员培训(四)培训效果评价1.反应2.学习效果3.行为4.结果,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培训的方法(一)授课法(二)案例法(三)内部网(四)远程培训(五)情景模拟,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职业生涯管理(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二)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员工的全面发展和增加员工的满意度2.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创新3.有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创建(三)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1.帮助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工作2.确定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职业需求规划3.开展与职业生涯管理相结合的绩效评估工作4.职业生涯发展评估5.工作与职业生涯的调适6.职业生涯发展,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工作分析的概念二、工作分析的意义(一)工作分析为企业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二)工作分析是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进行人才预测的重要前提(三)工作分析为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四)工作分析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工作环境的必要条件(五)工作分析是建立薪酬体系的前提,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工作分析的方法(一)问卷法(二)面谈法(三)观察法,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工作分析的程序(一)工作分析计划阶段第一,明确工作分析的目标第二,选择样本性工作第三,建立工作分析工作小组第四,指定工作分析的规范第五,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二)工作分析的实施阶段1.收集与工作相关的背景资料2.工作样本的分析3.整理和分析所得到的工作信息4.编写职位说明书,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绩效考核的概念(一)绩效(二)绩效考核六、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一)帮助企业在员工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目标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二)满足员工希望了解自己工作成绩的需要(三)给企业提供甄别高效和低效员工的标准和奖惩系统的依据,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七、绩效考核的流程(一)策划、设计(二)组织、动员(三)技术准备和人员培训(四)收集绩效信息、填报表格(五)审核(六)分享统计与评定(七)信度检验(八)数据处理与排序(九)考评结果的确认和通告(十)结果运用,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八、绩效考核的方法(一)排序法(二)配对比较法(三)强制分布法(四)评表法,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九、绩效考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考核者的主观误差1.暗示效应2.居中效应3.晕轮效应4.近因效应(二)考核技术误差1.绩效考核内容设计不好2.考核的信息不对称,第四节 工作分析与绩效考评,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薪酬的概念与薪酬构成(一)工资(二)奖金(三)津贴(四)股权(五)福利,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二、薪酬设计的原则(一)公平性原则第一,外部公平第二,内部公平第三,个人公平(二)认可性原则(三)经济性原则(四)激励性原则(五)平衡性原则,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一)企业外部因素1.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2.地区和行业薪酬水平3.物价水平4.企业负担能力5.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企业内部因素1.员工贡献的大小2.员工所在职位的相对价值3.开技术水平的高低4.工作的时间性5.补偿性的薪酬差别,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四、薪酬确定方案1.技术等级工资制2.职务等级工资制3.结构工资制(1)基础工资(2)职务(岗位、技术)工资(3)年工工资(4)浮动工资(奖励工资)4.岗位技能工资制5.谈判工资制,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五、不同员工的激励计划(一)针对管理人员的激励计划1.短期激励(1)资格条件(2)支付数额(3)个人奖励的确定2.长期激励(1)股票期权(2)虚拟股票(3)绩效计划(二)针对销售人员的激励计划1.佣金制2.基本工资加佣金制3.基本工资加津贴制4.基本工资加福利制(三)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计划,第五节 薪酬设计与激励计划,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一、物力资源管理概念(一)物力资源概念的发展1.自然物的生产阶段2.有形物的生产阶段3.“有形物”与“无形物”的生产阶段(二)物力与生产力的关系,第一节 物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二、物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一)市场营销管理(二)物流管理(三)设备管理(四)环境资源管理,第一节 物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三、物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一)实体的质量保证(二)实体的质量改善(三)实体的服务质量,第一节 物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一、物流管理概述(一)现代物流概念(二)物流的产生与发展1.物流概念因为经济和军事原因而产生2.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二节 物流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二、物流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一)物流目标系统化原理(二)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三)物流组织网络化原理(四)物流信息电子化原理(五)物流运作规范化原理(六)物流服务系列化原理,第二节 物流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三、一体化(一)物流协同或一体化战略(二)物流作业一体化(三)物流一体化组织的发展1.物流组织模式的发展2.物流组织结构的开发,第二节 物流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四、供应链管理(一)供应链管理概述(二)供应链组织间的关系(三)供应链的管理模型,第二节 物流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一、设备管理概述(一)设备种类(二)设备运动形态(三)设备综合控制系统,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二、设备管理的内容(一)设备的购置(二)设备的合理使用或运行(三)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修理(四)设备更新改造和租赁控制,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三、设备运行监测和维修、维护控制(一)设备的合理使用(二)设备磨损和故障规律1.设备磨损规律2.设备的故障规律(三)设备状态监控1.设备状态监测2.设备监测技术3.设备状态的检测方法(四)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制度1.设备维护保养制度2.设备的修理制度,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四、设备的经济技术管理(一)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1.生产性2.可靠性3.维修性4.节约性5.安全性6.成套性7.适应性8.环保性,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二)一般的评价方法1.投资回收期法2.费用换算法(1)现值法(2)年费法3.“费用效率”分析法(三)设备最佳更新周期方法1.低劣化数值法2.面值法,第三节 设备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一、企业与外部环境(一)环境因素(二)企业的外部环境二、资源配置与效率,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三、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由来(二)企业的社会责任含义1.企业对社会的影响2.社会对企业的影响(三)企业的智慧责任的内容,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管理,第十一章 物力资源管理,四、环境与资源管理(一)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节约型经济体系,是缓解资源危机的基本出路(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是难以避免的,必须进行有效治理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企业财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二、企业财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一)财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二)财力资源管理的灵敏性(三)财力资源管理的的预测、决策性,第一节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三、企业财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一)决策规划功能(二)协调控制功能(三)信息管理功能(四)评价监督功能四、企业财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概述,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筹资概述(一)筹资的形式(二)筹资原则1.规模适度原则2.结构合理原则3.成本节约原则4.时机得当原则5.依法筹资原则,第二节 筹资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二、权益资金筹集的管理(一)资本金1.资本金的构成2.吸收投资中的出资方式(1)现金投资(2)实物投资(3)工业产权投资(4)土地使用权投资3.资本金的计价(二)资本公积(三)留存收益1.盈余公积2.未分配利润(四)发行股票,第二节 筹资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三、负债管理(一)负债及其构成1.长期负债2.流动负债(二)银行借款(三)发行债券(四)商业信用1.赊购商品2.商业汇票3.预收货款(五)融资租赁(六)自然性融资,第二节 筹资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流动资产(一)货币资产的管理1.现金的管理2.银行存款的管理(二)短期对外投资的管理(三)结算资产的管理(四)存货的管理1.存货的计价(1)加权平均法(2)移动平均法(3)先进先出法(4)后进先出法(5)毛利率法(6)个别计价法2.存货的控制(1)存货经济批量模型(2)存货储存期控制(3)存货ABC分类管理,第三节 资产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二、固定资产的管理(一)固定资产的特点1.不改变原来的实物形态2.不断发生磨损,其价值逐渐转移3.在周转中的价值双重存在4.使用期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经济寿命期,第三节 资产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二)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三)固定资产投资决策1.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非折现法(1)投资回收期法(2)投资报酬率法3.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折现法(1)净现值法(2)现值指数法(3)内含报酬率法,第三节 资产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三、其他长期资产的管理(一)长期对外投资的管理(二)无形资产的管理,第三节 资产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成本、费用的内涵二、成本指标体系(一)从成本项目考虑1.产品成本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项2.期间成本可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二)从成本管理层次考虑1.厂部指标2.科室指标3.车间指标4.班组成本5.岗位指标,第四节 成本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三、成本管理的内容(一)成本预测(二)成本决策(三)成本计划(四)成本控制(五)成本核算(六)成本分析(七)成本考核,第四节 成本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四、战略成本管理(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2.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3.战略成本管理中在成本避免,立足于预防,第四节 成本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二)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1.价值链分析(1)企业自身价值链分析(2)行业价值链分析2.战略定位分析3.成本企划4.质量成本管理,第四节 成本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利润的构成二、净利润的分配(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二)提取法定公益金(三)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四)分配给投资者1.弥补亏损2.转增资本3.分配股利三、利润目标的确定,第五节 利润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一、资本经营的内涵(一)资本经营的涵义(二)资本经营与商品经营的联系与区别1.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的联系(1)最初是合一的,逐渐分离(2)资本经营并不排斥商品经营(3)前者的原则和方法广泛用于后者2.资本经营与商品经营的区别(1)经营对象不同(2)经营的领域和活动空间不同(3)经营方式和目的不同(4)经营导向不同(5)经营风险不同(6)企业的发展方式不同,第六节 资本经营,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三)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经营内容不同2.经营出发点不同联系:1.相互依存、相互作用2.前者是对后者的进步,第六节 资本经营,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二、资本经营的特点(一)资本经营的流动性(二)资本经营的价值性(三)资本经营的价值增值性(四)资本经营的不确定性(五)资本经营的市场性(六)资本经营的相对性(七)资本经营的结构性,第六节 资本经营,第十二章 企业财力资源管理,三、资本经营的方式(一)资本扩张方式(二)资本收缩方式(三)资产重组方式(四)租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