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pt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听课导航:,1.新中国初期外交面临怎样的困境和机遇,又如何做出调整,进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五项原则提出背后有哪些鲜为人所知的故事?,3.如何认识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哪些历史意义?,:5053新建交国家170,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种莫名的恐惧,“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缅甸总理吴努,1949-1955年大事年表,一、风云变幻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是苏联提出来的口号,也是我们的口号。”毛泽东,一、风云变幻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2.国内:工业化建设需要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1.国际: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缓和。,二、龙象共舞五项原则的提出,谈判协商解决有争议的问题,1953年12月31日印度代表团来访,周恩来首次提出五项原则,图:美国记者所拍的54年周恩来访印,二、龙象共舞五项原则的提出,图:尼赫鲁迎接周恩来,专机接人10万人欢迎六次正式 会谈,图: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右一)、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右三)、总理尼赫鲁合影,图:周恩来总理修改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中方草案,二、龙象共舞五项原则的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和内容,修改: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完善:1954年10月,中苏政府联合声明,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从修改和适用范围而言,你发现五项原则有何特点?,1.转变:放松外交的“紧箍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三、突破束缚五项原则的意义,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2.逆袭:改善外交的“大环境”,三、突破束缚五项原则的意义,1955 亚非会议,2.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争取国际支持。,3.为国内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1.标志外交政策的阶段性转变。由“一边倒”到和平共处,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三、突破束缚五项原则的意义,1958年2月周恩来被辞去外交部部长,改由更有军人气质更多虎气的陈毅接任。,一段历史的沉思:,1960年春天毛泽东已经在内部明确地讲:“和平共处是没有的”,至少我们和帝国主义没有和平共处,只有冷战共处。,漫画: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人类如何寻找更好的相处之道?,一个永恒的难题!,思考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50年代提出,60年代中断,70年代后恢复延续,从中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和启示?,“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答案】C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7题)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2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答案】C(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6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持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A,(2013广东文综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这是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材料反映的是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关系不好,故排除A、D。中国并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错。【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