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ppt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 朱颖,讨论:幼儿园的课程有哪些?,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一、20世纪20至30年代1903年,湖北武汉第一所幼儿园1925年,陈鹤琴“五指教学活动”二、20世纪50至70年代学习苏联,学科课程体系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本学期学习内容 第一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 一、健康(概念演变、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念、特点、意义),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活动目标)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类型与范围、选择依据、编排原则、内容来源,第三章 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 一、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的任务、原则和内容二、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三、学前儿童身心保健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书写),第四章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内容、方法与原则二、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练习指导三、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四、学前儿童早操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五、学前儿童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六、学前儿童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五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概述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附:说课,讨论: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思考:张海迪、林黛玉算是健康的人吗?自闭症儿童算健康的儿童吗?狼孩算是健康的人吗?为什么?,一、健康概念的演变在人类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赋予了健康不同的内涵;在古代,人类认为生命是神所赐,健康由神主宰,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保护健康和治疗疾病主要依赖于求神问卜;,近代社会,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20世纪,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宪章中指出“健康不 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一种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完善的良好状态。”,二、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特质,(二)健康的涵义,健康具共有前提,健康有个性特征,健康含不同层面,健康呈可变状态,健康需自我努力,健康为人生之本,(三)学前儿童健康的概念 学前儿童健康是指学前儿童期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能较好地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四)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准,学前儿童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心健健康两个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三、影响健康的因素,(一)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二)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兼备:“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对于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建立在权威、权力的基础上是极不稳定的,应充分关注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儿童健康的积极意义。,当前托幼机构在儿童心理环境构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前儿童高控制、高约束,活动仅仅围绕教师的指令和意愿进行,学前儿童处于服从地位,没有自主的活动,回答问题倘若符合教师的预先设计则得到肯定,否则就有可能被教师忽视甚至批评有的教师对学前儿童过于放任,学前儿童无约束、无所事事,活动中缺乏安全感和成就感,园内或室内处于无序状态教师和家长之间关系不平等,出现教师以权威字句家长被动配合或教师不顾大多数学前儿童的利益过分迎合个别特殊家长使个别学前儿童优越感太强等不正常现象园长和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功利化,助长某些不良风气等,我国学前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儿童忽视: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意外伤害频繁发生。我国儿童由忽视导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占据我国0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位。有调查指出,全国每年超过20万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每3个死亡儿童中就有1个是意外伤害所致。情感问题日益增多。据“国际放置虐待儿童研讨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36岁城市儿童中,平均三成遭受了某些形式的忽视,因为家长不与孩子交流、游戏而造成的情感问题凸显。,教育:一般界定为“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从学前儿童学习的角度定位:“教育即生活”(杜威)。,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健康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讨论:什么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以下观点正确吗?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一定措施保证儿童不生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就是让儿童在幼儿园中快乐、身体健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就是保证儿童在幼儿园中十分安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前儿童健康认识,改善学前儿童健康态度,培养学前儿童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胎教思想的发展从经验到科学古代胎教思想:十分重视精神因素对孕妇的影响。“目不观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非常强调孕妇的饮食卫生。“饥饱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高度关注环境对于胎儿的影响。“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当代胎教研究力争古为今用,并积极探索新的胎教研究领域,以期挖掘人类潜能,寻求人口素质优化的新途径。最重要的突破是认为对胎儿可以直接进行教育,施加影响。,学前儿童保健思想的发展从关注身体到身心并重儿科医学的发展使人类更加关心学前儿童自身的生长规律学前儿童健康本质的全面认识使人类更为重视学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我国陈鹤琴先生:“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探寻问题的原因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园健康课程思想的发展从单一的内容、形式到系统的组织、策略由于世界健康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从学校健康教育开始的,而学校健康教育一般又是从学校医务室起始,所以20世纪初的中国幼儿园健康课程难免形式与内容单一,基本上只是针对儿童个人清洁卫生的检查及其相应的教育。随着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深入,随着人们对儿童健康的日益重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都逐步走向系统化。,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思想的发展从“儿童看护者”到“学前儿童教育者”可见,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是在胎教思想、保健思想、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几个方面的改革与转变的过程。时至今日,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我们已经有据可依,有规律可循,有目标导向,有内容大纲,关键看我们怎样践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特点,日常生活环节中的渗透,各领域活动间的渗透,环境创设中的渗透,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间的 渗透,由于学前儿童的健康认识、态度、行为往往不一致,因此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利用良好的学前儿童群体作用有利于增强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