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风能发电及风力发电.doc

    • 资源ID:4885957       资源大小:1.15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设计论文风能发电及风力发电.doc

    XX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目 录引 言1第一章 绪论31.1 风能开发与风力发电31.2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31.2.1 现代风力发电机简介31.3 风力发电的特点41.4 中国风力发电的现状与趋势41.4.1 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51.4.2 中国风力发电的规划5第二章 PSCAD/EMTDC软件简介72.1 PSCAD/EMTDC的程序结构和功能特点72.2 PSCAD软件模块的构成72.2.1 文件管理系统72.2.2 建模DRAFT模块72.2.3 架空线T-LINE和电缆CABLE模块82.2.4 运行RUN TIME模块82.2.5 单曲线绘图UNIPLOT和多曲线绘图MULTIPLOT模块82.3 EMTDC模块92.3.1 利用EMTDC可进行的模似研究范围92.4 PSCAD/EMTDC 的应用9第三章 风能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103.1 风能的数学模型103.1.1 基本风103.1.2 阵行风103.1.3 渐变风113.1.4 随机噪声风113.1.5 综合风速表达式123.2 风能的仿真123.2.1 基本风的仿真123.2.2 阵形风的仿真133.2.3 渐变风的仿真143.2.4 随机噪声风的仿真143.2.5 综合风的仿真15第四章 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并网164.1 异步发电机的基本原理164.1.1 异步发电机的基本原理简介164.1.2 发电机的启动164.2 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并网方法164.2.1 直接并网174.2.2 降压并网174.2.3 通过晶闸管软并网174.3 软并网系统184.3.1 软并网控制系统的必要性184.3.2 软并网系统的结构组成184.3.3 软并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94.3.4 软并网的步骤194.3.5 晶闸管用于风力发电机组软并网装置的优点204.3.6 晶闸管软并网存在的问题20第五章 软并网系统模型的建立215.1软启动器模型的建立215.1.1 双相晶闸管模型的建立215.1.2 软启动仿真模型的建立215.2 晶闸管控制电路仿真模型的建立235.2.1 晶闸管单相控制电路仿真模型的建立235.2.2晶闸管三相控制电路仿真模型的建立24第六章 异步风力发电机的软并网仿真256.1 风力发电机直接并网仿真256.1.1 直接并网仿真模型的建立256.1.2 风速为7m/s时,发电机直接并网仿真256.2 风力发电机组直接并网仿真分析306.2.1直接并网仿真波形的分析306.2.2异步发电机启动的相关理论的验证306.3 风力发电机组软并网仿真316.3.1 软并网仿真模型的建力316.3.2 风速为7m/s,软并网仿真326.3.3 风速为10m/s时,软并网仿真376.3.4风速为12m/s,软并网仿真426.3.5风速为20m/s时,软并网仿真436.4 风力发电机组软并网仿真分析476.4.1 仿真波形的分析47结 论48参考文献49谢 辞50引 言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风力资源以其蕴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等优势而在各国发展迅速。虽然风能资源还有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等缺点,但是仍然不能阻挡它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联网发电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目前风力发电已成为技术最成熟、最具商业化前景的新型发电方式之一,而且商品化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已成为新建风电场的主力机型。由于异步发电机对并网要求低,控制和保护比较简单,并网运行稳定,因此采用异步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机组是国内外商品化的风力发电机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但异步发电机直接并入电网时,其冲击电流会达到其额定电流的68倍,甚至10倍以上,该冲击电流会对电网、叶轮以及发电机本身造成严重的冲击,甚至会影响其它联网机组的正常运行。另外,并网冲击电流也会对电机接触器、主空气开关等开关设备造成较强的冲击。因此,限制发电机并网时引起的冲击电流成为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风力发电机组普遍采用软并网技术,用于限制异步发电机并网时的瞬态冲击电流。软并网系统运用大功率晶闸管进行限流,在机组电动启动或并网过程中控制系统根据收到命令情况和相应传感器的信号对并网过程进行控制,并网结束后旁路晶闸管支路短接,并网过程结束。前人在软并网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探讨了利用何种并网方式能有效的解决并网时产生的冲击电流对发电机和电网的影响的问题,研究了利用软并网来限制冲击电流幅值的效果如何以及分析了用晶闸管进行软并网时晶闸管如何控制等问题。但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另外,软并网装置对晶闸管的要求非常严格,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仍待解决的问题是用何种并网方式可既简单又方便地把并网时的冲击电流限制在允许的限度内,另外,若利用晶闸管进行软并网,怎样才能做到每只晶闸管的特性完全一致以及在并网过程中如何控制晶闸管才能更好地达到限制冲击电流的目的。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风力发电的一般原理进行了解,建立了软启动数学模型、软并网系统仿真模型及相应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在PSCAD/EMTDC环境下对风力发电机组直接并网和软并网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论文所建立的风力发电机组直接并网仿真模型和软并网仿真仿真模型,可直观的分析风力发电机组直接并网和软并网过程并进行比较,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得出通过利用晶闸管进行软并网可把并网时产生的冲击电流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确保了发电机组和电网的正常运行。另外,通过对发电机软并网装置中晶闸管控制电路的触发规律与发电机并网转速之间的关系进行仿真和分析,可得出晶闸管控制电路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冲击电流的幅值大小。以上这些结论为限制并网时的冲击电流对电网和发电机的影响提供了一些参考。 第一章 绪论1.1 风能开发与风力发电人类利用风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蒸汽机发明以前风能曾经作为重要的动力,用于船舶的航行、提水饮用和灌溉、排水造田、磨面和锯木等。到了19世纪末,开始利用风力发电,这在解决农村电气化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利用风力发电更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1.2 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1.2.1 现代风力发电机简介先前的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时有时无,电压和频率不稳定,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阵狂风吹来,风轮越转越快,系统就会被吹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风机增加了齿轮箱、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刹车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现代风机的示意如图1-2所示。、图1-2. 现代风力发电机系统示意图齿轮箱可以将很低的风轮转速(600千瓦的风机通常为27转/分)变为很高的发电机转速(通常为1500转/分)。同时也使得发电机易于控制,实现稳定的频率和电压输出。偏航系统可以使风轮扫掠面积总是垂直于主风向。要知道,600千瓦的风机机舱总重20多吨,使这样一个系统随时对准主风向也有相当的技术难度。风机是有许多转动部件的。业已说明,机舱在水平面旋转,随时跟风。风轮沿水平轴旋转,以便产生动力。在变桨矩风机,组成风轮的叶片要围绕根部的中心轴旋转,以便适应不同的风况。在停机时,叶片尖部要甩出,以便形成阻尼。液压系统就是用于调节叶片桨矩、阻尼、停机、刹车等状态下使用。 控制系统是现代风力发电机的神经中枢。现代风机是无人值守的。就600千瓦风机而言,一般在4米/秒左右的风速自动启动,在14米/秒左右发出额定功率。然后,随着风速的增加,一直控制在额定功率附近发电,直到风速达到25米/秒时自动停机。现代风机的存活风速为60-70米/秒,也就是说在这么大的风速下风机也不会被吹坏。要知道,通常所说的12级飓风,其风速范围也仅为32.7-36.9米/秒。风机的控制系统,要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根据风速、风向对系统加以控制,在稳定的电压和频率下运行,自动地并网和脱网。并监视齿轮箱、发电机的运行温度,液压系统的油压,对出现的任何异常进行报警,必要时自动停机。1.3 风力发电的特点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来发电,而风力发电机组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机械。在理论上,最好的风轮约60%的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现代风力发电机组风轮效率可达40%。在风力发电机组输出达到额定功率之前,其功率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 风力发电的突出优点是1:环境效益好,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和废气物。风电场虽然占了大片土地,但是风力发电机组基础使用面积很小,不影响农田和牧场的正常 生产。到风的地方往往是荒滩或山地,建设风力发电场的同时也开发了旅游资源。1.4 中国风力发电的现状与趋势风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风电技术成熟于八十年代。自90年代以来,风电进入大发展阶段,单机容量兆瓦级风电机设备已投入商业化运行。风力发电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发展速度非常快。1997-2004年,全球风电装机年平均增长率达26.1%。目前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相当于47座标准核电站。1.4.1 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中国风能资源丰富,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估计,我国陆地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3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中国近海(水深小于15米)风能资源,估计为陆上的三倍,即近海的风能储量约为7.5亿千瓦。这样,陆上和近海10米高处技术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总计约为10亿千瓦。现代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高度已超过50米,50米处的风能密度为10米高处的2倍,这样,中国技术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总量,即可高达20亿千瓦。我国东南沿海和山东、辽宁沿海及其岛屿,内蒙古北部,甘肃、新疆北部以及松花江下游等地区均属风能资源丰富区,年平均风速大于等于6m/s,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2,有很好的开发利用条件。这些地区中很多地方常规能源贫乏,无电或严重缺电,尤其是新疆、内蒙古的大部分草原牧区及沿海几千个岛屿,人口分散,电网难以通达,或无电力供应,或采用很贵的柴油发电。在上述地区,利用风力发电,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这几年我国的交通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电网覆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已置于电网覆盖之下,这也为建设大型风电场提供了有利条件。上述情况决定了我国发展风电的特点是:在风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边远无电、缺电地区,以发展小型或中型独立运行的风电系统(包括风力/柴油联合发电和风/光联合发电等)为主,利用风力发电解决边远地区的生活用电和部分生产用电;在风力资源丰富、电网通达的地区,风力发电则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补充和逐步代替部分常规能源,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所以应以发展大型风电场为主1。1.4.2 中国风力发电的规划风力发电场是将多台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安装在风力资源好的场地,按照地形和主风向排成阵列,组成机群向电网供电,简称风电场。风电场是大规模利用风电的有效方式,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我国计划到2010年,并网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目前,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还不到全国总装机容量(4.5亿千瓦)的0.5%,根据我国能源发展规划,我国风电具有大规模发展的前景和市场需求。风力发电能够成为中国电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风电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目前中国的电源结构中75%是煤电,排放污染严重,增加风电等清洁电源比重刻不容缓。尤其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风电是有效措施之一。从长远看,中国常规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对较少,为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能源供应。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如果能够充分开发,按目前估计的技术可开发储量计算,风电年发电量可达几万亿千瓦时。据官方和专家的推算,中国2020年需要10亿千瓦的发电装机,4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之后如果按照人均2千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在2050年中国需要大约30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和12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庞大的装机和发电量需求,给风力发电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持、绿色和平和欧洲风能协会共同资助的报告指出,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3000-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将达800亿千瓦时,可满足8000万人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48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专家们预测,我国风电发展可能将分为3个阶段进行:首先在2010年之前完成起步阶段,风电装机达400-500万千瓦,初步奠定风电产业基础;第二阶段是2020年达到3000万4000万千瓦,实现快速发展,在全部发电装机中占有一定比例;第三阶段是在2020年之后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发电电源,并在2050年前后达到或超过4亿千瓦,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5。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长很快,常规能源的供应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风电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批量的增大,成本将会继续下降,必然成为重要的清洁电源。 第二章 PSCAD/EMTDC软件简介为了研究高压直流输电系统,Dennis Woodford博士于1976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水电局(ManitobaHydro)开发完成了EMTDC的初版,随后在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创建高压直流输电研究中心,多年来该直流输电研究中心在Dennis Woodford的领导下不断完善了EMTDC的元件模型库和功能,使之发展为既可以研究交直流电力系统问题,又能够完成电力电子仿真及非线性控制的多功能工具(Versatile too1)7。是一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PSCAD是其用户界面,PSCAD的开发成功,使得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EMTDC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使电力系统复杂部分可视化成为可能,而且软件可以作为实时 数字仿真器的前置端。可模拟任意大小的交直流系统。操作环境为:UNIX OS, Windows95, 98, NT;Fortran 编辑器;浏览器和TCP/IP协议。 2.1 PSCAD/EMTDC的程序结构和功能特点PSCAD/MTDC软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电力系统时域和频域仿真,还可以进行交流系统的谐波研究、暂态扭矩的分析、直流系统的启动、直流系统换相方法研究、串联或并联的多端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同杆架设的交直流电路的相互影响等。EMTDC程序具有“拍照”功能,可记录下某个时刻系统中工作状态,为重新计算提供正确的条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暂态过程。2.2 PSCAD软件模块的构成2.2.1 文件管理系统 当用户涉及PSCAD 时所遇到的第一个软件模块就是文件管理系统。采用一种工程/算题/文件的分层结构来表示用户进行电力系统模拟研究的数据库结构。如果得到授权可以进入该数据库, 这样, 局部网上的不同用户可以共享同一个数据库。从文件管理软件模块可以直接进行诸如备份、储存、文件编缉、拷贝和删除等操作。 通过选择文件管理模块屏幕右上角的适当菜单可调用PSCAD 的其它软件模块, 很多情况下将所有的软件模块同时激活, 有些模块的图像可能暂时隐藏在正在处理的模块图像之下。2.2.2 建模DRAFT模块建模程序包是PSCAD 程序族中最有功效的。借助建模包, 用户可以用图形的方法建立需要进行模拟研究的电力系统模型。通过选择不同的功能, 建模包可以为EMTDC 或RTDS模拟研究准备必需的文件。  电力系统元部件图像位于调色板中(建模窗口的右侧)并可移至画布上(左侧), 通过将各元部件模型互连便完成了电力系统模型。不同元部件模型所需的参数可在调用这些模型时屏幕上出现的菜单中直接输入。具有大量互联元部件的电力系统模型同样易于处理, 因为画布部分可分为很多层次并可在屏幕上滚动显示。当用户完成了模型构筑时, 可以通过基于PS格式的激光打印机或者可以接受HP-GL 命令的绘图仪输出硬拷贝。2.2.3 架空线T-LINE和电缆CABLE模块 确定架空输电线和电缆的行波模型所需数据的计算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为了确定变换矩阵、模式传输时间和波阻抗, 需要进行特征值分析。为了完成这种分析, 需要使用T-LINE和CABLE 模块。通过功能选择可以产生单频率模式模型或者完全的频率相关行波模型。  架空线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有导线的空间相对位置以及导线的半径和电阻率。对于电缆, 每一导电层和绝缘层的半径和特性都是必需的。 由T-LINE和CABLE 模块所产生的数据可以直接输入到PSCAD 的建模(DRAFT)模块中。2.2.4 运行RUN TIME模块 运行模块中的EMTDC 操作员控制台软件模块和RTDS控制台软件模块可分别为运行EMTDC和RTDS提供控制操作功能和数据收集系统功能。软件中提供了完善的界面, 允许使用者装入、启动或停止一个模拟算题, 并可在模拟过程中与之通讯。由于采用了多种仪表和模拟过程数据在线绘图, 允许使用者获得相关模拟算题的即时反馈。使用者所激发的动态过程, 如整定值改动、开关操作以及故障触发可以通过操纵滑触头、电位器、开关和按钮进行。2.2.5 单曲线绘图UNIPLOT和多曲线绘图MULTIPLOT模块 EMTDC 和RTDS所产生的数据的分析和绘图是通过单曲线绘图模块进行的。可以对数据进行标尺整定和通用格式整定。对于绘图用的数据可直接进行傅里叶分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可以通过编程的办法形成自动处理顺序。  多曲线绘图模块可以将单曲线绘图模块绘出的曲线整理成适合报告应用。可将多根曲线组合安排在单张纸上。使用者可以直接处理曲线并在纸面上添加需要的文字说明并可绘制其它美化标志。2.3 EMTDC模块 EMTDC 是一套基于软件的电磁暂态模拟程序, 可以通过PSCAD 进行调用。用户可以通过调用随EMTDC 主程序一起提供的库程序模块或利用用户自己开发的元部件模型有效地组装任何可以想象出的电力系统模型和结构。EMTDC 的威力之一是可以较为简单地模拟复杂电力系统, 包括直流输电系统和其相关的控制系统。2.3.1 利用EMTDC可进行的模似研究范围(1)一般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研究 (2)直流输电结构和控制 (3)FACTS(灵活交流输电系统)元部件模型 (4)同步发电机和感应电动机的扭矩效应和自励磁研究 (5)静止补偿器研究 (6)非线性控制系统研究 (7)变压器饱和研究, 如铁磁振荡和铁芯饱和不稳定性研究 (8)绝缘配合研究 (9)谐波相互影响研究 (10)新型控制系统原则的开发 (11)陡前波分析 2.4 PSCAD/EMTDC 的应用PSCADEMTDC典型应用是计算电力系统遭受扰动或参数变化时,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此外PSCADEMTDC软件广泛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FACTS控制器的设计、电力系统谐波分析及电力电子领域的仿真计算。第三章 风能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3.1 风能的数学模型风能作用于风力机的叶片上,作为风力发电机的原动力。为了能较准确的描述自然界的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变化特点,在工程上一般采用简化的四分量模型来模拟风速随时间变化的特征。3.1.1 基本风基本风可以由风电场测量所得的威布尔(Weibull)分布参数近似确定 (3-1)式中:A 、K表示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伽马函数。在实际领导真时我们近似认为vwB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分量,也就是取vwB为一个常数。3.1.2 阵行风vwG用于表述风速的突然变化,在3个时间段内有不同的风速。(1)0<t<T1G 风速vwG=0(2)T1G<=1<(T1G+TG),风速vuG=vcos。Vcos表示在该时间段内风速变化具有佘弦特性,其表达式为: (3-2)式中:vmaxG阵行风最大的风速(m/s)t时间(s)T1G出现阵性风的时间(起动时间s)TG阵性风的持续时间(3) t>T1G+TG 风速vwG=0可见当 t=T1G时 vcos=0t=(T1G+TG/2) vcos=vmaxt=T1G+TG vcos=0阵性风变化过程如图所示:vwGvmax图3-1 阵行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在分析风电系统对电压波动的影响时,通常用阵性风来考核较大的风速变化时的电压波动的特性。3.1.3 渐变风vwR用于描述风速的逐渐的变化。在4个时间区段内有不同风速(1)0<t<T1R 风速vwR=0(2)T1R<=t<T2R 风速vwR=vramp。vramp表示在该时间区段内风速线性变化表达式: (3-3)可见 t=T1R vramp=0 t=T2R vramp=vmax(3)T2R<=t,<=T2R+TR 风速vwR=vmax(4)t>=T2R+TR 风速vwR=0渐变风变化过程:VwRVmaxT1R T2R T2R+TG t图3-2 渐变风随时间变化曲线图3.1.4 随机噪声风vwN用以描述在指定的高度的风速变化的随机风的特性,由许多谐波分量构成,其表达式为:(3-4)随机分布的离散间距第I个分量的角频率 第I个分量的初相角为02Pi之间分布的随机量第I个分量的振幅 (3-5)式中:kN地表摩擦系数F拢动范围m2相对高度的平均风速(m/s)3.1.5 综合风速表达式综合风速表达式即是对前面的四个分量风的表达式求和即可,其表达式如下: (3-6)3.2 风能的仿真3.2.1 基本风的仿真我们将基本风作为常数考虑,仿真模块与结果如图4·3和4·4所示。在仿真基本风模块时取常数为8m/s。图3-3 基本风仿真模块图3-4 基本风输出仿真波形3.2.2 阵形风的仿真阵形风仿真模块与结果如图4-5和4-6所示。图3-5 阵形风仿真模块图3-6 阵形风输出仿真波形3.2.3 渐变风的仿真渐变风仿真模块与结果如图4-7和4-8所示。图3-7 渐变风仿真模块图3-8 渐变风输出仿真波形3.2.4 随机噪声风的仿真随即噪声风的仿真模块与结果如图4-9和4-10所示。 图3-9 随机噪声风仿真模块 图3-10 随机噪声风输出仿真波形3.2.5 综合风的仿真 综合风就是前四种风的求和,仿真模块与结果如图4-11与4-12所示。图3-11 综合风仿真模块图3-12 综合风输出仿真波形第四章 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并网4.1 异步发电机的基本原理4.1.1 异步发电机的基本原理简介 风力发电系统中并网运行的异步发电机,其定子与同步电机的定子基本相同,定子绕组为三相的,可接成三角形或星形接法;转子则有鼠笼型和饶线型两种。根据异步电机理论,异步电机并网运行时由定子三相绕组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决定于电网的频率及电机绕组的极对数 ns=60f/p (4-1)式中:ns为同步转速;f为电网频率;p为绕组极对数。按照异步发电机理论可知,当异步电机连接到频率恒定的电网上时,异步电机可以有不同的 运行状态;当异步电机的转速小于异步电机的同步转速时(即n< ns),异步电机以电动机的方式运行,处于电动运行状态,此时异步电机自电网吸取电能,而由其转轴输出机械功率;当异步电机由原动机驱动,其转速超过同步转速时(n> ns),则异步电机将处于发电运行状态,此时异步电机吸收由原动机供给的机械能而向电网输出电能。4.1.2 发电机的启动电动机起动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静止状态时,把发电机用作电动机将机组起动到额定转速并切人电网。电动机起动目前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中不再进入自动控制程序。因为气动性能良好的桨叶在风速v>4ms的条件下即可使机组顺利地自起动到额定转速。电动机起动一般只在调试期间无风时或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气温特别低,又未安装齿轮油加热器时使用。电动机起动可使用安装在机舱内的上位控制器按钮或是通过主控制器键盘的起动按钮操作,总是作用于小发电机。发电机的运行状态分为发电机运行状态和电动机运行状态。发电机起动瞬间,存在较大的冲击电流(甚至超过额定电流的10倍),将持续一段时间(由静止至同步转速之前),因而发电机起动时需采用软起动技术,根据电流反馈值,控制起动电流,以减小对电网冲击和机组的机械振动。电动机起动时间不应超出60s,起动电流小于小发电机额定电流的3倍。4.2 异步风力发电机的并网方法 因为风力机为低速运转的动力机械,在风力机与异步发电机转子之间经增速齿轮传动来提高以达到适合异步发电机运转的转速,一般与电网并联运行的异步发电机多选用4极或6极电机,因此异步发电机转速必须超过1500r/min或1000r/min,才能运行在发电状态,向电网送电。显见,电机极对数的选择与增速齿轮箱关系密切,若电机极对数选小,则增速齿轮传动的速比增大,齿轮箱增大,但电机的尺寸则小些;反之,若电机极对数选大些,则传动速比减小,但电机的尺寸大些。根据电机理论,异步发电机并入电网运行时,是靠滑差率来调整负荷的,其输出的功率与转速转速近乎成线性关系,因此对机组的调整要求,不像同步发电机那么严格精确,不需要同步设备和整步操作,只要转速接近同步转速时就可并网,国内及国外与电网并联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中,多采用异步发电机,但异步发电机在并网瞬间会出现较大的冲击电流(约为异步发电机额定电流的47倍),并使电网电压瞬时下降.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这种冲击电流对发电机自身部件的安全及对电网的影响也愈加严重5。过大的冲击电流,有可能使发电机与电网连接的主回路中的自动开关断开;而电网电压的较大幅度下降,则可能会使低电压保护动作,从而导致异步发电机根本不能并网。当前在风力发电系统中采用的异步发电机并网方法有以下几种。4.2.1 直接并网 这种并网方法要求在并网时发电机的相序与电网的相序相同,当风力机驱动的异步发电机转速接近同步转速时即可并入电网;自动并网的信号由测速装置给出,而后通过自动空气开关合闸完成并网过程。显见这种并网方式比同步发电机的准同步并网简单。但如上所述,直接并网时会出现较大的冲击电流及电网电压的下降,因此这种并网方法只适用于异步发电机容量在百千瓦级以下,而电网容量较大的情况下。中国最早引进的550kW风力发电机组及自行研制的50kW风力发电机组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并网的。4.2.2 降压并网这种并网方法是在异步发电机与电网之间串接电阻或电抗器或者接入自耦变压器,以达到降低并网合闸瞬间冲击电流幅值及电网电压下降的幅度。因为电阻、电抗器等元件要消耗功率,在发电机并入电网以后,进入稳定运行状态时,必须将其切除,这种并网方法适用于百千瓦级以上、容量较大的机组,显见这种并娃每个方法的经济性比较差,中国引进上午200kW异步发电机组,就是采用这种并网方式,并网时发电机每相绕组与电网之间皆串接有大功率电阻。4.2.3 通过晶闸管软并网这种并网方法是在异步发电机定子与电网之间通过每相串入一只双相晶闸管连接起来,三相均有晶闸管控制,双相晶闸管的两端与并网自动开关的动合触头并联。接入双相晶闸管的目的是将发电机并网瞬间的冲击电流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 这种并网方法的特点是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将发电机并网瞬间的冲击电流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一般为1.52倍额定电流以下,从而得到一个平滑的并网暂态过程。 4.3 软并网系统4.3.1 软并网控制系统的必要性由于异步发电机对并网要求低,控制和保护比较简单,并网运行稳定,因此采用异步发电机的风电机组是国内外商品化的风电机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但是异步发电机在并网瞬间,所产生的冲击电流会达到其额定电流的68倍,甚至10倍以上。该冲击电流会对电网、叶轮以及发电机本身造成严重的冲击,甚至会影响其他联网机组的正常运行。另外,并网冲击电流也会对电机接触器、主空气开关等开关设备造成较强的冲击。因此软并网技术是失速型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软并网装置用于限制异步发电机并网以及大小电机切换时的瞬态冲击电流,以免对电网造成过大的冲击。软并网系统运用大功率晶闸管进行限流,在机组电动启动或并网过程中控制系统根据收到命令情况和相应传感器的信号对并网过程进行控制,并网结束后旁路晶闸管支路2。4.3.2 软并网系统的结构组成风力发电机组软并网系统由主电路(强电回路)及其晶闸管移相触发控制电路(弱电回路)组成。晶闸管移相触发控制装置的硬件部分主要由电网电压同步信号生成、移相触发脉冲的产生与输出、触发脉冲的功率放大与整形、异步电机定子电流的监测以及与主控制器之间的串行通讯等部分组成8。主电路由三对反并联或双向晶闸管及其保护电路组成,如图5·1所示。六只晶闸管串接在发电机出线与电网之间。由于晶闸管属贵重元器件,承受电压与电流冲击的能力较差。为了吸收开关器件动作过程中晶闸管两端可能产生的瞬间尖峰电压以及电网电压大幅度快速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容吸收保护回路。阻容吸收回路主要是利用电容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吸收晶闸管两端的尖峰电压,以保护晶闸管。但阻容电路吸收过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11。当雷击引起电网产生更高的过电压,或者过电压的持续时间过长,晶闸管的端电压仍可能会超过允许值。因此,晶闸管两应并接压敏电阻。压敏电阻是一种金属氧化物的非线性电阻,其正常工作时漏电流小,损耗小,而泄放冲击电流能力强,抑制过电压能力高,而且对峰值电压反应快。软并网过程结束后,为减少主电路各器件的功率损耗,旁路接触器K2闭合,将晶闸管支路短接。另外,K1为主空气开关,串接于电网与晶闸管之间。4.3.3 软并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晶闸管在正向电压与触发脉冲的作用下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导通,并在其电流变为零之前始终保持导通状态。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就可连续调节加在负载上的电压波形,进而改变负载电压的有效值。由于晶闸管的等效阻抗值随晶闸管导通角大小变化。具体来说,当晶闸管的导通角为零时,即晶闸管完全关闭,此时晶闸管的等效电阻为无穷大,相当于开路;当晶闸管完全导通时,也就是完全打开时,此时晶闸管的等效电阻非常小,相当于导线直接连接3。由于双向晶闸管串接于电机出线与电网之间,所以通过调节晶闸管的导通角,就可调节电机定子电压按阶梯波的形式从某一较小的初值逐渐增加到全压状态,从而降低定子电压随时间增长的速率。由于三相异步电机电磁转矩与定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这样降低了电磁转矩随时间的增长率9。随着风速增大,叶轮输出给电机主轴更多的机械转矩,此时通过调节晶闸管导通角同步缓慢增大,从而使并网冲击电流限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图4-1 软并网系统示意图4.3.4 软并网的步骤软并网仿真的步骤是6:当发电机转速接近97%99%同步转速时,发电机接触器逼合,同时与电网直接相连的双相晶闸管在触发脉冲控制下,逐步导通。晶闸管初始导通时,即次同步转速阶段,电机运行与电动状态,此时电机在电网与叶轮共同驱动下转速迅速上升,其花差率很快趋于零。当花差率接近于零时,晶闸管完全导通,这样将并网冲击电流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从而得到一个平滑的并网过程。晶闸管完全导通后,旁路接触开关将其短路,并网过程结束,风力发电机组进入稳态运行阶段。4.3.5 晶闸管用于风力发电机组软并网装置的优点(1)晶闸管导通压降小,解决了器件的率损耗和发热问题;(2)晶闸管用于软并网装置可以消除电流浪涌冲击与峰值转矩冲击;(3)晶闸管相当于无触点软开关,不存在接触不良与磨损、粘着、弹跳等问题;(4)晶闸管导通角连续可调,无需辅助换流装置,软并网过程平稳,限流可靠4.3.6 晶闸管软并网存在的问题 晶闸管软并网技术虽然是目前一种先进的并网方法,但它也对晶闸管器件及与之相关的晶闸管触发电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晶闸管器件的特性要一致、稳定以及出发电路可靠,只有发电机主回路中的每相的双相晶闸管特性一致,控制极触发电压、触发电流一致,全开通后压降相同,才能保证可控硅导通角在0°180°范围内同步逐渐增大,才能保证发电机三相电流平衡,否则会对发电机不利。第五章 软并网系统模型的建立5.1软启动器模型的建立 为了把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瞬间的冲击电流限制在允许的限度内,本仿真系统采用了具有软启动的异步发电机进行并网。其中的软启动器由两只反并联的普通晶闸管和旁路并网开关组成,并基于PSCAD/EMTDC软件建立软并网系统仿真模型。5.1.1 双相晶闸管模型的建立 利用PSCAD/EMTDC软件模块库建立晶闸管仿真模型,双相晶闸管可由两只反并联的普通晶闸管组成,如图5-1所示。为了降低并网过程中产生的高次谐波和低次谐波给软并网装置带来的危害,在每组双相晶闸管中需另外增设吸收装置,入图5-2所示。 图5-1 双相晶闸管仿真模型 图5-2 带有吸收装置的双相晶闸管仿真模型5.1.2 软启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图5-1与图5-2中的仿真模型是串在异步发电机定子与电网的一相之间的,由于仿真的是三相异步发电机,故在每相之间都需串入如图5-2所示的双相晶闸管,仿真模型如图5-3所示。 这种软并网连接方式中,双相晶闸管既在并网过程中起到控制冲击电流的作用,同时又作为又作为无触头自动开关,在并网后继续存在于主回路中,这种比软并网连接方式可以省去一个并网自动开关,因而控制回路也较为简单些,并且避免了有触头自动开关触头粘着、弹跳及磨损等现象,可以保证较高的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论文风能发电及风力发电.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