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忠 奸 难 辨,君权与相权,官 吏 难 选,选官制度,腐 败 难 治,监察制度,地 方 难 管,地方制度,皇帝的烦恼,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三,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和 之间的矛盾(即如何加强君主专制)。和 之间的矛盾(即如何加强对地地方管理)。,君权,相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三、监察制度的变化,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一、中央集权的发展,背景: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让郡县和王国相 互牵制,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1.汉朝:,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2010年5月安徽省芜湖市二模12题)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粱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统统提成为王。对汉景帝的做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皇帝关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忠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疆国梁国迅速发展,练习,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907960),地方权力的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唐朝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出现,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吸取唐末五代十国地方权力过大导致藩镇割据削弱中央权力的教训,措施,军事: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派文臣任地方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并设转运使管理财政,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藩镇割据现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影响,(2010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二模13题)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短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 D转运使,练练兵,A,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2.唐末至五代的割据战乱,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4、元朝:行省制度,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1)机构设置:省下分设路、府、州、县,4、元朝:行省制度,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背景:元朝疆域空前扩大,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事务),(2)行省权力:拥有经济、行政、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相对于以往郡县制的明显特点是管辖范围更大,行省数量减少根据材料可得出行省对地方行政区划标准的创新,打破山川形便的划分旧制,人为地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以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奴隶社会(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PS:土司改土归流,1、什么是土司?元朝时设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头目予一定的官职以管理地方事务。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2、改土归流明清后废除地方部族首领的特权,改派中央官员进行管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置于中央统治之下。,(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宣慰司 D行中书省,练练兵,A,秦汉:郡、县两级制东汉:州、郡、县隋唐:州、县两级制宋朝:路、州、县元朝:省路府州县,补充:从汉元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13题)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练练兵,(2010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质检)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小结: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征是:,1、从整体看,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被强化。,2、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到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刺史监察、路府州县多级机构,最终发展为行省制。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和补充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元:一省两院,西汉:建立中(内)外朝制度,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调整原因:,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2、过程,汉武帝,尚书令侍中,中朝,决策,三公九卿,外朝,执行,光武帝,尚书台,中枢,3、结 果:,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执行,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两汉:,中外朝与尚书台,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西汉的中朝(内朝)外朝制度,内朝:组成,决策机构外朝:组成,执行机构,皇帝亲信,三公九卿,史料链接: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田蚡不足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皇帝,中书,尚书,门下,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书,尚书,门下,决策,审议,执行,官吏的任免和考核,刑狱,军政,户籍、土地、赋税,主管礼仪科举等,国家的工程建设,1.源流:,2.运作程序,3.影响,对当时: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三.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皇帝,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4、特点,(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6题)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3宋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皇帝,中书门下,宋:“二府三司三衙”,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户部、盐铁,官:三司使(财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后增设参知政事(副相),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三衙:,官:枢密使(军政),三省六部有名无实,相权被分割,守内虚外。,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2010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练练兵,4、元:中书省制(相权反弹),中书省,皇帝,元朝:综合蒙汉政治制度,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最高行政,最高军政,统宗教、辖西藏,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行宰相职权,例由太子兼任。)御史台(最高检察机关)枢密院(最高军政机关)宣政院(管宗教和西藏事务),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加强,相权一分为二,加强,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相权被分割,削弱,相权反弹,秦,三公九卿,加强,但相权仍很大,小结: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1.秦代: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2.汉代: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3.唐代:御史台;4.宋代:提点刑狱司;地方:通判5.元代:监察御史;6.明代:厂卫特务机构;地方:提刑按察司6.清代:都察院,四、监察制度的演变,加强了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但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自两汉以后,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官职,自成体系。地方监察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由中央任免。2、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加强。3、历代官员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机制中。4、以轻制重,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评价:,1、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2、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先秦:世官制1.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两汉时期 孝廉(才能、道德)“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有效地选拔了人才,促成了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 东汉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助长了其势力,门第(东汉),时间:,标准;,影响:,察访,荐用,任用,德能才行,存在什么问题?,2.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也是自下而上举荐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并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评价:为世家大族所把持,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家世成为唯一标准,3、科举制的发展历程,(1)隋兴起,隋文帝,隋炀帝,(2)唐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增加考试科目,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设武举、殿试,高官主考,(3)宋朝进一步完善,分科考试,分乡、省、殿三级,大体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州一级考试,一般由通判负责主持,本州官私学校学生均可报考,合格者称举子、贡生省试:尚书省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4)明清实行八股取士,(5)1905年,科举制废除。,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童试,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选择方式:,小结.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B.发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标准:,选官权:,(2010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检25题)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练练兵,材料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材料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文明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据材料,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作用: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庶族平民得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实践能力,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练练兵,(2010年4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4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011高考广东文综13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2011高考江苏历史2题).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科举制的前世今生,1、科举制隋朝创立,唐代进一步完善,宋代实行“糊名法”以防止作弊行为,明清两代发展为“八股取士”,1905年被废除。2、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中央国家机关开始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公务员,到今天,全国所有的省份,都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郡国并行,加强,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削弱,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行省制,宣慰司,宣政院辖地,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形成,巩固,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完善,加强,推恩令,加强,削弱,新发展,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三省六部制,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权反弹,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建立专制主义制度丞相权力很大,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本课总结,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总体特征:,中央,分封郡县行省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地方,不断发展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