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眩诊疗方案》PPT课件.ppt
风眩(高血压)诊疗方案2016版,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临床表现的疾病,多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规范了常见中医病名的定义,将高血压的中医病名对应为“风眩”。,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要点:(1)头痛、头晕,头痛呈针刺样或胀痛,有时为搏动性。(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胀、复视、肢体麻木或无力等表现。(3)有胸闷、气短、烦躁、易怒、失眠、心悸等表现。(4)还有部分患者没有异常表现。(5)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眼底检查、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尿常规、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6)诊断标准:表1 201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表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二)证候诊断:,1.肝火亢盛证:主症: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症:面红、耳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2.阴虚阳亢证:主症: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失眠,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3.痰湿壅盛证:主症: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次症:、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4.阴阳两虚证: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次症: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肝火亢盛证: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益母草、黄芩、栀子、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2、阴虚阳亢证: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元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3、痰湿壅盛证: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生姜、橘红、大枣。,4、阴阳两虚证:治法:补肾填精,育阴助阳 推荐方药: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黄柏、知母、当归。,(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选择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生脉注射液等。(三)针刺治疗:体针: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耳穴:肾区、脑干、神门。辨证取穴:肝火亢盛加行间、太冲;阴虚阳亢加太溪、肝俞;痰湿壅盛加丰隆、内关;阴阳两虚加足三里、血海、太溪、关元。,(四)其他疗法:1.根据患者情况,选用耳穴压豆、拔火罐、中药熏洗、艾灸、刮痧、针灸、穴位贴敷、耳尖放血等疗法。2.可选用以下设备辅助治疗:脑循环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仪等。(五)护理:1.静卧,预防跌伤。2.避免急躁、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等。,三、疗效评价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规定的疗效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1.血压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以下降20mmHg以上。(2)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前下降30mmHg以上。必须具备其中一项。(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