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6课江花月夜.ppt
第二单元,第6课,助读新课启航,识记知识必备,探究文本研读,应用体验之旅,揣摩领悟,写法借鉴,整合技法指导,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本单元对应的考点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在近年的高考题中几乎年年都出现,可见其重要性。针对这一考点而言,本单元学习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就是解答此类考题的金钥匙。例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8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又如2012年四川卷第12题第(2)小题: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就需要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方法。当然,我们在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两种鉴赏方法的时候,也可以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两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准确、迅速地把握诗歌意境。,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现仅存两首。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中的吴声歌。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余人的作品,内容大多都是敷衍题目而描绘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这首诗以月为主体,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春宵月夜、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yn din xinxin tng p zhn,波光荡漾的样子 开满花草的郊野雪珠沙滩 水边 小舟追随,三、名句背诵1春江潮水连海平,。2江流宛转绕芳甸,。3,皎皎空中孤月轮。4?江月何年初照人?5白云一片去悠悠,。6玉户帘中卷不去,。7,鱼龙潜跃水成文。8,江潭落月复西斜。,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照花林皆似霰江天一色无纤尘江畔何人初见月 青枫浦上不胜愁 捣衣砧上拂还来鸿雁长飞光不度江水流春去欲尽,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四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情。,2诗歌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紧承上句“望相似”而来,由上半篇的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景,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3“斜月沉沉藏海雾”中“沉沉”的表意作用是什么?明确: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4有人认为,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的山水景物诗,你认为呢?试简析之。明确: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的山水景物诗、哲理诗、爱情诗,为传统的体裁注入了新的内涵。它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1景、情、理完美结合 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从人之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上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但不空洞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2具有韵律美 本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描写手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如陈亮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的上阕写景,以“一缕红”“啼宿鸟”“冷烟”“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诗人的心情,与下阕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1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2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3动静结合:主要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4虚实: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的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情感。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地传情达意。5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6对比:两物出现,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思想、意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问题: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解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可归结到“对比”这一描写手法。这从“去年”“今年”字眼可知。去年四句,写花市,突出的是“欢乐”;今年四句,写元夜,突出的是“悲伤”。参考答案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一、明晰答题思路 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二、把握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当结合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和诗词表达的思想内容,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三、解答“描写手法”类题目的规范答题步骤 1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描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进行描写的。3简析这种手法的作用,即塑造出了怎样的形象,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点击此图片进入“应用体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