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纲与课标对照,(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英国学者李约瑟,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侯纸”魏晋南北朝: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彩色套印技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15传入欧洲,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中世纪使用的羊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宋元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繁荣根因)宋元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宋”,探究一:三大发明在宋元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探究】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社会环境),(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封建制度日益瓦解;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拿来当药吃。”思考(1)材料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1.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2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社会环境的影响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3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是主要得益于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A,A,A,4、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最适宜的是大汉文明的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 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 B C D 5、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A,B,6.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C,东汉时期成书,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筹和算盘;珠算运算法歌诀。,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二)数学成就及影响,1、原因:我们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天文学。封建王朝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天文观测机构。2、表现: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和简仪等。,(三)天文学成就,(四)历法、农学及医学成就,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年月日),古代最优秀历法,比现行公历颁行早三百年,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农书(记录农牧业的成就),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体现了西学东渐,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中医学奠基之作,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万世宝典”,东方药物巨典,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历法发达的原因:,古代农业发达,农业发展的需要。封建王朝政府的重视。,2.殷历(干支纪年法),1、特点(1)重实用,轻理论概括和抽象(2)重经验总结,轻实验(3)长期领先,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1)对中国: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2)对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对推动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作用。,二、中国古代科技(明代以前),政治:经济:政策:教育:主观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的重视(良好的社会环境),农耕经济繁荣(物质保障),国内民族间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发展自身),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3、原因,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1、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科学的发展。(2)具体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上: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科技本身: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说明: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小结: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产生时间、重要影响),数学,记数法:十进位置制(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机之前最先进的运算工具)著作:东汉九章算术(标志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天文学,原因: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需要,世界最悠久最系统的天文记录(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最早的星表:战国甘石星经唐石氏星表(现存最古老星表)天文观测仪器:浑仪(西汉)、简仪(元,郭守敬),成就,夏朝夏小正殷历(干支纪年月日)元朝授时历(最优秀历法),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著作。涉及种植耕作技术、畜牧养殖、园艺手工、农产品加工技术等,西汉黄帝内经中医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 临床学理论基础“万世宝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的 体系总结,“东方药物巨典”;针灸疗法。,四大发明:,历法:,农学:,医学:,8、“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7、与隋唐相比,宋元科技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C影响且促进欧亚等世界文明的进步 D传统科技开始衰落,C,B,材料二:18世纪,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积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人)是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罗兹墨菲亚洲史,请回答:1、根据两则材料,从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指出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阅读下列材料,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论探索(属应用科学),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逻辑体系相结合(属理论科学),重视整理与经验总结,注重理论研究与观察实验,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2、中国古代发达科技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A、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B、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缺乏实验研究,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根本原因,材料四: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臭。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法国雨果(18021885年),3、雨果29岁时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时代的重大发现是什么?列举这项重大发现“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两例(名称和发明者);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产生了怎样的结果?,重大发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电灯、贝尔电话等。,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列强逐步使落后的中国沦为“两半”社会,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开始艰难被动地从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先秦文学与汉赋,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南方民歌),句式灵活,易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代表及作品:屈原(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内容: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地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1)特点:以楚辞为基础,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2)代表及作品: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风),(骚),二、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1)政治:(2)经济:(3)文化:,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民族、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王勃、陈子昂,高适 岑参(边塞诗),孟浩然 王维(山水诗),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平实浅近,针砭时弊,杜牧、李商隐(伤时感世,历史沧桑),探究讨论: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请回答:(1)材料中的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分属哪个流派?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现实主义诗人(2)他们是诗歌各有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白居易生活在中唐,唐朝走向衰弱。社会现实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三、宋词和元曲,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经济: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的繁荣(物质基础)政治:两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便于抒发感情社会:市民阶层的扩大,市井文化生活的需要(通俗化),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婉约派:柳永(北)李清照(南)豪放派:苏轼(北)辛弃疾(南),兴起:宋代(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繁荣:元代,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关汉卿、马致远,四、明清小说,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 搜神记,唐朝传奇(短篇小说)柳毅传,宋代话本(新阶段、奠基),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文人对社会不满,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社会结构:市民阶层扩大,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增加科技: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条件。,3、特点:,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文学成就大大超过前代,4、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理解古代各阶段文学的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由活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的批判。,1诗经,2、楚辞,3、汉赋,4、唐诗,5、宋词,6、元曲,7、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逐渐平民化(通俗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状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请根据原理,分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历史背景,思路:,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繁荣,政治因素:分析当时社会是否安定;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文化政策是否开明,各民族间和中外交流是否频繁,1、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统治政策的调整 B中央集权强化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 C杜 甫 D杜牧,3“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C,C,D,4(09浙江)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放松5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C,B,A,7下列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赋诗词话本小说 B、诗赋词话本小说C、赋词诗话本小说 D、词诗赋话本小说8、(09四川)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 A B C D 9、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B,A,C,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1、起源:,6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文字图画”。,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汉字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3、统一:,秦朝统一,“书同文”,小篆为官方统一文字(秦后期使用隶书),4、发展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5、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思考:世界上很多最古老的文字都失传了,而中国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而且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呢?,政治上:经济上:汉字本身:,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1(07上海)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 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 演变成为汉字 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C,2(09广东)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A B C D,3、(09山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D,D,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审美价值,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宋苏轼、元赵孟頫、明文征明,书法艺术,王羲之楷书作品,欧阳询楷书作品,颜真卿楷书作品,柳公权楷书作品,王羲之草书作品,张旭草书作品,怀素草书作品,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最具有审美价值?最具有实用价值?,楷书,隶书,行书,草书,4观察图片,回答问题:,5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D,7、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 楷书 草书小篆 行书,8(08江苏)“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6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古代帝王所创造受书写工具影响 有利于交流传播摒弃文化传统 ABCD,D,C,B,二、笔墨丹青中国画,清明上河图,9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符合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10、清明上河图A、是明朝张择端的代表作 B、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C、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院的活跃D、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间风情11、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民间文化的发展。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B,B,A,三、京剧的出现,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战国优伶-出现专业艺人 宋代杂剧 元杂剧-推向成熟明朝地方戏曲-昆曲 流传甚广清朝京剧-国粹,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活跃各种地方戏曲进京相互融合广大艺人的努力符合统治者和广大市民阶层的口味,3、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发展:,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清末明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民国以来,走向世界,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规律和从中得到的启示?,(1)社会经济发展(基础);(2)具体的社会政治环境的推动(保障);(3)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动力)。,(1)形式僵化,不及时改革表演的形式;(2)脱离广大群众;,兴盛的原因:,衰落的原因:,1、戏曲是大众化、生活化的文学(世俗化的文学),不能脱离群众的需要。2、要不断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历史启示,12京剧产生的原因包括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汉调、徽调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语汇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光十三绝”的努力A B CD13、京剧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 A乾隆时期 B道光时期 C嘉庆时期 D同治、光绪时期14、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互相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别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C,D,D,小结:古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艺术,“图画文字”(起源六千多年前)甲骨文(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金文篆书(大、小)秦隶,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正式字体):,汉字演变,隶书(汉朝盛行)楷书(唐朝),总趋势:由繁到简、逐步规范,书法艺术,发展阶段:魏晋前为“自发阶段”(重实用功能)魏晋以后“自觉阶段”(重审美功能),楷书:始于东汉,盛行于隋唐;特点、代表(有实用价值)草书:起源于东汉,成熟于东晋;特点、代表(审美价值高)行书:东汉到西晋;特点、代表(雅俗共赏,最活跃的字体),书体,古代绘画,发展演变历程,戏剧,中国画特征:笔墨丹青、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追求神韵意气,借物抒情;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表现个性。,发展历程:原始歌舞优伶元杂剧(成熟)明传奇、昆曲(地方)京剧(高潮),背景: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各地方戏曲同城争辉。形成过程: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同治光绪,成熟,国粹京剧,中国画种类,写实画:人物、宫廷、风俗画 写意画:花鸟、山水、文人画、年画等,15(2008江苏,21)(10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1)娱乐演艺场所,(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专题小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通俗化平民化,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艺术,汉字书法,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书法:楷书、草书、行书(特征),绘画,写实:风俗、人物画等写意:山水、花鸟、文人画等,戏曲,元杂剧明传奇清京剧,反映社会风俗、文人精神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