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半导体分立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报告说明电表是居家必备之品,24小时无间断运转记录用户用电数据。一般情况下,智能电表的电路由电源电路和数据处理电路构成,需要用整流桥、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电路等器件来驱动电表完成数据处理和传输,因此智能电表市场的发展将带动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智能电表的市场渗透率也在逐渐上升。到2024年全球智能电表市场规模将超110亿美元。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电表产地,基本电表和智能电表出货量占全球总电表出货量的50%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安装智能电表6,060万只,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随着智能电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世界各国已经逐步制订并开展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由此,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智能电表行业在未来几年将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市场空间也将随着各国智能电网的需求增加而变得更加广阔。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5997.2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580.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4%;建设期利息144.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0%;流动资金3271.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45%。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27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2790.56万元,净利润3656.3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5.84%,财务净现值2613.4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8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市场分析7一、 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发展趋势7二、 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发展趋势9三、 半导体行业发展概况12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15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5二、 半导体分立器件应用领域情况18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三、 创新驱动发展29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4五、 产业发展方向36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8第四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4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0二、 建设方案41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2第五章 法人治理结构4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4二、 董事47三、 高级管理人员52四、 监事54第六章 SWOT分析56一、 优势分析(S)56二、 劣势分析(W)57三、 机会分析(O)58四、 威胁分析(T)58第七章 工艺技术说明64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4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7三、 质量管理68四、 项目技术流程69五、 设备选型方案7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2第八章 环境影响分析73一、 编制依据73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73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4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7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78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8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9八、 营运期环境影响80九、 清洁生产80十、 环境管理分析82十一、 环境影响结论83十二、 环境影响建议83第九章 原辅材料供应8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4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8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1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3三、 偿债能力分析9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5第十一章 项目招标、投标分析97一、 项目招标依据97二、 项目招标范围97三、 招标要求97四、 招标组织方式100五、 招标信息发布101第十二章 风险评估102一、 项目风险分析102二、 项目风险对策104第十三章 附表附件106建设投资估算表10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7流动资金估算表10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5第一章 市场分析一、 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发展趋势信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不断推进,新材料(如GaN、AlN、SiC、SiGe、锑化物、金刚石、有机材料等)和新技术(如微纳米、MEMS、碳纳米管等)的不断涌现,都将对半导体分立器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半导体分立器件向高频、宽带、高速、低噪声、大功率、大电流、高线性、大动态范围、高效率、高亮度、高灵敏度、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微小型等方面快速发展。此外,随着智能移动终端、5G网络、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也将不断涌现。1、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现,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当前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新材料成为产业新的发展重心。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半导体因其宽禁带、高饱和漂移速度、高临界击穿电场等优异的性能而受到行业关注,有望成为新型的半导体材料。SiC、GaN等半导体材料属于新兴领域,具有极强的应用战略性和前瞻性。目前美欧、日韩及台湾等地区已经实现SiC、GaN等新材料半导体功率器件的量产。新材料半导体的涌现将不断提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使得产品能够满足更多应用领域的需求。对国内市场而言,功率二极管、功率三极管、晶闸管等分立器件产品大部分已实现国产化,而MOSFET、IGBT等分立器件产品,尤其是高功率器件,由于其技术及工艺的先进性,还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目前,国内行业内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和资本积累,依托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也已开始布局新型半导体材料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小型化、模块化、系统化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5G网络、物联网、新能源、AR/VR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将不断涌现,在替代原有市场应用的同时,将持续开拓新兴应用领域。同时,为了使现有半导体分立器件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需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的应用材料、继续优化完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等,提高器件的性能。此外,下游电子信息产品小型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内嵌其中的半导体分立器件等关键零部件尽可能小型化、微型化以及多功能化。为适应整机装配效率和提高整机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半导体分立器件将趋于体积小型化、组装模块化、功能系统化。3、产业链属性决定IDM将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链主要包含器件及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大工艺环节,根据所涉及经营环节的不同,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业的经营模式分为纵向一体化(IDM)以及垂直分工两种。由于分立器件在投资规模方面采用IDM模式具备经济效益上的较强可行性,同时半导体分立器件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都对产品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对企业设计与工艺结合能力要求较高,业内领先企业一般沿着原有业务进行产业链延伸,逐步完善IDM模式发展。由于不同企业的发展历程及技术优势不同,分立器件行业发展IDM模式有两种典型路径:一类是以芯片技术为基础的公司,该类企业通常在特定品种的分立器件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自主芯片对应的分立器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补强封测技术和产能。另一类是以封测技术为基础的公司,该类企业具备“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系列,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芯片技术和产能。二、 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发展趋势信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不断推进,新材料(如GaN、AlN、SiC、SiGe、锑化物、金刚石、有机材料等)和新技术(如微纳米、MEMS、碳纳米管等)的不断涌现,都将对半导体分立器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半导体分立器件向高频、宽带、高速、低噪声、大功率、大电流、高线性、大动态范围、高效率、高亮度、高灵敏度、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微小型等方面快速发展。此外,随着智能移动终端、5G网络、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也将不断涌现。1、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现,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当前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新材料成为产业新的发展重心。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半导体因其宽禁带、高饱和漂移速度、高临界击穿电场等优异的性能而受到行业关注,有望成为新型的半导体材料。SiC、GaN等半导体材料属于新兴领域,具有极强的应用战略性和前瞻性。目前美欧、日韩及台湾等地区已经实现SiC、GaN等新材料半导体功率器件的量产。新材料半导体的涌现将不断提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使得产品能够满足更多应用领域的需求。对国内市场而言,功率二极管、功率三极管、晶闸管等分立器件产品大部分已实现国产化,而MOSFET、IGBT等分立器件产品,尤其是高功率器件,由于其技术及工艺的先进性,还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目前,国内行业内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和资本积累,依托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也已开始布局新型半导体材料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小型化、模块化、系统化程度不断提升未来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5G网络、物联网、新能源、AR/VR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新型半导体分立器件将不断涌现,在替代原有市场应用的同时,将持续开拓新兴应用领域。同时,为了使现有半导体分立器件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需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的应用材料、继续优化完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封装技术等,提高器件的性能。此外,下游电子信息产品小型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内嵌其中的半导体分立器件等关键零部件尽可能小型化、微型化以及多功能化。为适应整机装配效率和提高整机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半导体分立器件将趋于体积小型化、组装模块化、功能系统化。3、产业链属性决定IDM将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半导体分立器件产业链主要包含器件及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大工艺环节,根据所涉及经营环节的不同,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业的经营模式分为纵向一体化(IDM)以及垂直分工两种。由于分立器件在投资规模方面采用IDM模式具备经济效益上的较强可行性,同时半导体分立器件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都对产品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对企业设计与工艺结合能力要求较高,业内领先企业一般沿着原有业务进行产业链延伸,逐步完善IDM模式发展。由于不同企业的发展历程及技术优势不同,分立器件行业发展IDM模式有两种典型路径:一类是以芯片技术为基础的公司,该类企业通常在特定品种的分立器件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自主芯片对应的分立器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补强封测技术和产能。另一类是以封测技术为基础的公司,该类企业具备“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系列,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芯片技术和产能。三、 半导体行业发展概况半导体是指在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绝缘体与导体之间的材料。常见的半导体包括硅、锗等元素半导体及砷化镓、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半导体是电子产品的核心,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基础,是构成计算机、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以及通信等各类信息技术产品的重要核心材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主流技术发展。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是半导体产品的主要生产国。美国一直保持着半导体技术的行业龙头地位,中国台湾则主要以世界集成电路代工企业产业聚集为主。依托中国庞大的电子消费群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生产规模也随着半导体国产化进程迅速扩大。从1947年全球第一个晶体管诞生起,半导体行业就和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密不可分。终端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不断进步,如上世纪7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80年代初的小型PC,90年代的上网PC,21世纪的移动通讯以及正在兴起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物联网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半导体产品已经遍及计算机、通讯、汽车电子、医疗、航天等多个工业领域。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放缓或回落后又会重新经历一次更强劲的复苏。2015年及2016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速总体呈放缓趋势,而2017年以来,在以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医疗电子、VR/AR、安防电子等为主的新兴应用领域强劲需求的带动下,全球半导体产业恢复增长。根据WSTS统计,2017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规模达到4,122亿美元,相较于2016年同比增速达到21.6%;2018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仍保持较快速增长,行业规模达到4,68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3.7%,但2018年下半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已经出现增速放缓;2019受到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行业整体规模下滑到4,090亿美元,同比下滑12.75%,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在未来随着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增长,预计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将呈现增长趋势。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高端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等产品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同时也驱动传感器、连接芯片、专用SoC等芯片技术的创新。另外,印度、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逐渐兴起,也为半导体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随着新领域、新应用的普及以及新兴市场的发展,从5至10年周期来看,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市场前景较为乐观。我国半导体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重点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业市场。我国半导体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吸收融合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我国半导体设计、制造以及封装测试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国际半导体产业的联系愈发密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不断缩小。但总体而言,我国半导体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发展程度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产业规模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而且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从2012年的3,548.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18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19%。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因其对国家建设现代信息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为了推动行业的深度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为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启动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工程,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推动产业能力实现快速跃升;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以体系化思维弥补单点弱势,打造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带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环节实现根本性突破;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 录,在电子核心产业中将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 录;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大现有支持中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同年,国务院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282号(公交邮电类256号)提案答复的函,提出要持续推进工业半导体材料、芯片、器件及IGBT模块产业发展,根据产业发展形势,调整完善政策实施细则,更好的支持产业发展。(2)半导体分立器件的下游应用领域广,发展空间大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走高,加之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作用,电子行业制造业呈现回升迹象,计算机、通信等增量的释放和存量的升级,大大拉升了对上游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需求。此外,随着互联网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日益调整,5G、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电网、AR/VR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分立器件的应用范围。两个方面的因素叠加,扩大了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市场需求,给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3)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带来新机遇基于生产要素成本、市场空间等因素的考虑,全球半导体产业逐渐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目前,国内外知名的晶圆代工企业、封装测试企业纷纷在我国设厂生产,我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容量较大,这也给国内的半导体分立器件企业带来更多的本土优势。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促进下,国内半导体企业不断聚集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储备了诸多优秀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了核心竞争力。2、挑战(1)中高端市场的进入壁垒较高目前,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在低端市场的竞争足够充分,市场基本饱和,逐步进入中高端市场是必然趋势。但是,国内企业进入中高端市场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面临较高的行业壁垒。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掌握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在中高端技术的转移方面仍然有很多限制,国际半导体领军企业为了保持其领先的优势地位,在半导体关键技术、设备、材料、高端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出口方面也有严格的把控,国内本土企业面临的技术壁垒长期存在。(2)人力成本逐步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生活成本的上升,社会平均工资逐年递增,具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中高端人才工资薪酬更是呈现明显上升态势。目前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也是我国许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如果未来用工成本持续上升,会对行业生产成本形成一定压力,进而影响行业的盈利水平。二、 半导体分立器件应用领域情况1、家用电器领域半导体分立器件可以对驱动家用电器的电能进行控制和转换,是家用电器的关键零部件,直接影响到家用电器的性能和品质。在我国家用电器整体升级、市场扩展的大背景下,半导体分立器件将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而具有稳定的市场发展前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在宏观经济环境及住宅产业低迷、产业相对趋于成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家电行业主要产品产销量增速放缓,部分产品略有下滑,但行业总体依旧处于增长态势。在主要家电产品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电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的产量合计达56,202.6万台。目前,中国家电消费升级态势保持良好,各家电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突破口,重视研发投入,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中国家电业已经进入以更新消费为主的阶段。未来,各类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家电的智能化升级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化战略带来的出口机遇将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进而推动其上游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的发展。2、电源及充电器领域电源市场是半导体分立器件重要的应用领域,电源作为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根据中国电源学会数据,近年来我国电源产品市场保持增长态势,到2019年电源产品产值预计将达到2,469.9亿元,近四年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6%以上。(1)充电器领域充电器是智能电子产品的重要配件之一,通过交流直流转换给智能电子产品充电,从而促使其便携易用。近年来,智能电子设备发展快速,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手机年产量已经达17.98亿部,虽较2017年略微下滑,但整体市场容量仍然巨大。其中我国手机品牌华为、OPPO、VIVO、小米已经稳居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由于每个智能手机至少都会标配一个充电器,另外为满足不同充电场景的需要,部分手机用户可能会多配置一到两个手机充电器。由此可见,庞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对充电器类核心配件形成规模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在新兴市场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前景广阔。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对充电器产品的需求,而半导体分立器件作为充电器产品主要元器件,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2)电脑电源适配器近年来,电脑产品在全球的出货量保持相对稳定,但总体容量巨大,作为电脑标配产品的电源适配器也保持相对稳定。而半导体分立器件在电源适配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起到整流、稳压等作用,从而依托于电脑市场的发展而保持长期稳定发展。(3)工业类电源工业电源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力、铁路、航空、石化和医疗等行业。近年来,为满足工业产品不断向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成为工业领域的发展热点。为满足工业产品的发展要求,工业制造不断融合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以及嵌入式软件等新技术。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将更多的机电控制设备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中,从而也需要相应的电源转化,而半导体分立器件是实现电源转化的核心元器件,促进了分立器件行业的发展。3、绿色照明领域(1)全球绿色照明现状及前景在照明领域,半导体照明(简称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目前,LED已经成为性价比较高的生态光源,全面进入照明替代市场,在全球淘汰白炽灯和限制荧光灯(含汞)使用的大趋势下,全球半导体照明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近年来LED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新增市场的渗透率有较快提升。2015年全球LED灯安装数量在整体照明产品在用量中的渗透率仅为6%,而预计到2022年将接近40%。随着LED市场应用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将推动半导体照明市场的快速发展。(2)我国绿色照明现状及发展前景我国是照明产业大国,近年来LED照明增长迅速。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已达1,200亿元,到了2015、2016年中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分别突破4,000、5,000亿元。在政策的持续利好下,我国LED照明行业在经历了2015年的发展低谷与2016年的缓慢回升后,重新回归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7年中国LED照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增长至6,538亿元,同比增长25.35%,增速较前两年显着回升。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达到7,84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未来,国家政策鼓励、LED渗透率提升以及应用领域扩展,将推动我国半导体照明发展,进而推动对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此外,半导体照明在农业、医疗、通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市场也在不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将带动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发展。4、网络与通信领域半导体分立器件在网络通信市场的应用主要为家庭端的路由器、调制解调器和机顶盒等产品,以及运营商端的通讯基站、金融机构端的POS机、ETC等设备。2019年,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运营商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大规模部署5G基站,并带来了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产品的更新。同时,由中国广电负责全国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有关业务,开展三网融合,创造了新一轮机顶盒置换需求。同年,WIFI6无线局域网标准发布,带来路由器的更新需求。另外,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其覆盖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POS机以及ETC硬件设备市场快速扩容。上述终端需求的升级给半导体分立器件在网络通信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快速增长的机会。5、汽车电子领域半导体分立器件作为内嵌于汽车电子产品中的基础元器件,存在着巨大的刚性需求空间。伴随着汽车电子朝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及各种LED节能型灯具在汽车主灯、指示灯、照明灯、装饰灯等方面的普及,半导体分立器件在汽车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汽车综合性能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已形成了独立的汽车电子产品。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平均每辆车辆所包含的半导体器件价值为334美元,预计至2019年将增至361美元。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推动分立器件产品需求增长。6、智能电表及仪器电表是居家必备之品,24小时无间断运转记录用户用电数据。一般情况下,智能电表的电路由电源电路和数据处理电路构成,需要用整流桥、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电路等器件来驱动电表完成数据处理和传输,因此智能电表市场的发展将带动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智能电表的市场渗透率也在逐渐上升。到2024年全球智能电表市场规模将超110亿美元。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电表产地,基本电表和智能电表出货量占全球总电表出货量的50%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安装智能电表6,060万只,市场发展空间广阔。随着智能电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世界各国已经逐步制订并开展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由此,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智能电表行业在未来几年将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市场空间也将随着各国智能电网的需求增加而变得更加广阔。7、物联网及VR/AR应用领域半导体分立器件是电子电路的基础元器件,物联网作为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所有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的媒介,其发展离不开半导体分立器件等基础元器件产品。物联网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带动对分立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在VR/AR的世界中,计算机的操作方式变成了人们非常熟悉的手势和画面,并且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大的视野,如同之前的PC和智能手机,VR/AR有潜力成为下一个重要的计算平台。目前VR/AR的市场存量小,发展空间大,随着技术改进、成本下降,以及相关应用的开发和推广,未来VR/AR市场将出现高增长、高弹性。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全球VR/AR市场营收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1,620亿美元,而全球VR/AR市场2016年的营收约在52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全球VR/AR市场在2015-202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1.3%。VR/AR市场的快速发展势必推动作为其基础元器件的分立器件产品需求的增长。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厦门,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是福建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总面积1700.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9.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9万人,户籍人口261.10万人。厦门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省东南端,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厦门由岛内(厦门本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嶝岛、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厦门的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排名第2,营商环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9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GD)599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排名福建省第3位。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财政总收入1328.5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68.3亿元,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和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抓好支持和改革开放新机遇,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是我市“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一)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凸显新优势。国家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设立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明确厦门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批准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确立厦门对台战略支点地位,我市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化”同步激发新产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断推进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的战略,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对外开放蕴蓄新潜力。对台战略支点城市、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强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打造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陆海经济大通道,将为我市发展注入新动力。(二)面临挑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发达国家纷纷再工业化,比我国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加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经济博弈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结构调整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加大,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约束趋紧。进入新常态后,我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经济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岛内外和城乡发展不够均衡;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三个转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未来五年是我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关键期、城市发展转型加速期和社会治理转型深化期。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偏少,土地资源与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现有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压力;科技创新迅速发展,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结构转型进入关键期。本岛城市空间承载力接近饱和,岛外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与岛内仍有较大差距;岛内外均衡发展、城乡统筹压力增大;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与水平面临更多挑战,城市发展转型进入加速期。社会利益格局和需求日益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社会治理体系和水平与市民群众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社会治理转型进入深化期。三、 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支撑我市转型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拓展网络经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瞄准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需求,推进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重点支持第三代半导体、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池材料、肝炎预防与治疗药物等研发和产业化,争取在部分关键领域占有世界一席之地。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布局、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国家、省在厦门布局创新能力平台。(二)大力拓展网络经济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鼓励互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互联网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透,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联盟。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形态。推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O2O)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完善“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调整阻碍“互联网”发展的现行法规和政策,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互联网及其融合应用的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广。多渠道多方式加强互联网知识技能培训,加快复合型人才。(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发布,向创业者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投资产业基金效益,打造企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推进创新创业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众创,鼓励企业内部众创,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合作。推广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推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