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核心条款样本.doc
-
资源ID:4876686
资源大小:13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核心条款样本.doc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原则实行细则()33核心条款评 审 标 准评 价 要 点1.1.2 重要承担常用病、多发病、某些疑难病诊断工作,兼顾防止、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 24 小时急危重症诊断服务。1.1.2.1重要承担常用病、多发病、某些疑难病诊断工作。可提供 24 小时急诊诊断服务。()【C】1.有承担本辖区常用病、多发病、某些疑难疾病诊断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2.急诊部门独立设臵,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诊断。3.防止、保健、康复独立设立。4.依照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二级医院重症医学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2%。5.医学影像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断服务。【B】符合“C”,并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3%。2.且符合重症评估原则患者30%。3.医学影像(含CT、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断服务。【A】符合“B”,并1.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5%。2.且符合重症评估原则患者40%。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C】1.依照灾害易损性分析成果制定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原则操作程序。2.制定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以及应急反映行动程序。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有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应急解决资源,涉及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以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有关职责与流程。【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1.6.4 依照政府指令,接受都市三级医院对口增援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原则,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的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筹划,有实行方案,专人负责。1.6.4.1政府指令受援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的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筹划,有实行方案,专人负责。()【C】1、受援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的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筹划,有实行详细方案。2、有专人负责,对口增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3、有关人员熟悉实行方案有关内容。【B】符合“C”,并用当年案例证明在如下二方面能有提高:(1)承担县域内居民常用病、多发病、危急和某些疑难重症诊治任务,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高。(2)开展24小时持续性急诊科院内急救服务,组织建立本县域内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承担寻常院前急救救治任务能力有一定提高。【A】符合“B”,并1.有数据及有关案例证明受援方案获得预定目的。2.数据指标显示在严重外伤(颅腔、胸腔、腹腔内大出血,与其他威胁生命需要紧急手术急救)、急性心肌梗死(仅 STEMI)、急性脑卒中档急危重症病人诊治效率及解决成果获得明显进步,其能力在本区域具备明显优势。2.3.4 建立急诊住院和手术“绿色通道”,建立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急救危重患者可先急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2.3.4.2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贯彻到位。()【C】1.医院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设施方面提供支持。2.急诊服务体系中有关部门(涉及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保证患者可以获得连贯、及时、有效救治。3.急诊服务流程体系有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规定。【B】符合“C”,并1.用核心质量指标与服务时限来管理与协调各个有关科室服务。2.有培训与教诲,办法贯彻到位。3.职能部门知晓与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办法。【A】符合“B”,并危重症患者来源与救治能力在本区域具备优势明显。2.6.1 医院有有关制度保障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充分理解其权利。2.6.1.1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办法和医疗风险等具备知情选取权利。医院有有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C】1.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有关制度并得到贯彻。2.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知情选取权利,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医疗办法和医疗风险告知同步,能提供不同诊断方案。3.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者合法权益。【B】符合“C”,并1.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告知状况能充分理解并在病历中体现。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办法。【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2.7.1 贯彻贯彻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解决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解决并答复投诉人。2.7.1.1贯彻贯彻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解决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解决并答复投诉人。()【C】1.设立院领导接待室并执行院长接待入日制度、意见箱、投诉电话等。2.设立专门科室、专职人员接待医疗纠纷投诉,并有登记记录。3.定期对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医疗安全教诲培训及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和考试,有奖罚办法。4.有投诉管理有关制度及明确解决流程。5.有明确投诉解决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B】符合“C”,并1.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职责明确,有完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2.有配臵完善录音录像设施投诉接待室。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办法。【A】符合“B”,并1.每季召开一次专项医疗纠纷投诉事件讨论会,各科科主任均应参加通报会。2.职能部门对提出持续改进办法有成效评价记录。3.1.2 在诊断活动中,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至少同步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保证对对的患者实行对的操作。3.1.2.1在诊断活动中,严格执行“核对制度”,至少同步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保证对对的患者实行对的操作。()【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查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断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制度、办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2.至少同步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辨认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辨认唯一根据)。3.有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符合“C”,并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要持续地履行核对制度,辨认“患者身份”。【A】符合“B”,并1.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核对制度有监管。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办法。3.3.3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3.3.3.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C】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2.实行“三步安全核查”,并对的记录:(1)第一步:麻醉实行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批准状况、手术部位与标记、麻醉安全检查、皮肤与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状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成果、术前备血状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2)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记,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状况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3)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在手术结束后填写。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B】符合“C”,并1.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环节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内科和牙科等部门操作,保证对的部位,对的操作和对的病人。2.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A】符合“B”,并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办法。3.4.2 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有关规定。3.4.2.1医护人员在临床诊断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有关规定。()【C】1.对员工提供手卫生培训。2.有手卫生有关规定(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宣教、图示。3.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对的率100%。【B】符合“C”,并1.职能部门有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办法。2.洗手对的率90%。【A】符合“B”,并不断提高洗手对的率,洗手对的率95%。3.6.2 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3.6.2.1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C】1.医技部门有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可以有效辨认和确认“危急值”。2.接获危急值报告医护人员应完整、精确记录患者辨认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B】符合“C”,并信息系统能自动辨认、提示危急值,有关科室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文字提示。【A】符合“B”,并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3.9.1 有积极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与可执行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知晓。3.9.1.1有积极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与工作流程。()【C】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各种路过便于医务人员报告。2.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教诲和培训。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件。【B】符合“C”,并1.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用防范办法。2.有指定部门向有关机构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4.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知晓率95%。【A】符合“B”,并1.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2.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20件。3.改进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敏感性,有效减少漏报率。3.9.2 有勉励办法,勉励医务人员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网上报告工作。3.9.2.1有勉励办法勉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C】1.建立有医务人员积极报告勉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规定。【B】符合“C”,并勉励办法有效使用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A】符合“B”,并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与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网络对接。4.3.5 对实行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4.3.5.1对实行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断等有创技术操作卫生技术人员授权制度。()【C】1.有实行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断等有创技术操作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2.有需要授权允许高风险诊断技术项目目录。【B】符合“C”,并1.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依照监管状况,定期更新授权项目。2.有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管理规定。3.抽查中无一例违背有关规定行为。【A】符合“B”,并有医疗技术项目操作人员技能及资质数据库,定期更新。4.6.2 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断规范制定诊断和手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成果调节诊断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4.6.2.2依照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成果与术前讨论,制定手术治疗筹划或方案。()【C】1.为每位手术患者制定手术治疗筹划或方案。2.手术治疗筹划记录于病历中,涉及术前诊断、拟施行手术名称、也许浮现问题与对策等。3.依照手术治疗筹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各项准备。【B】符合“C”,并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治办法。【A】符合“B”,并手术方案完善,术前准备充分,有质量持续改进成效。4.6.8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人员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合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筹划再次手术”与“手术并发症”监测、因素分析、反馈、改进、控制体系。4.6.8.3有“非筹划再次手术”监测、因素分析、反馈、整治和控制体系。()【C】1.有“非筹划再次手术”有关管理制度与流程。2.将控制“非筹划再次手术”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重要指标。3.把“非筹划再次手术”指标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授权重要根据。4.对临床手术科室医师与护士培训。【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非筹划再次手术”有监测、因素分析、反馈、整治。【A】符合“B”,并有效控制非筹划再次手术,持续改进有成效。4.8.2 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患者入科、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限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适当性及临床诊断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办法有效性。4.8.2.1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限度评分”。()【C】1.有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有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2.有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范畴、转入和转出原则及转出流程。3.对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实行疾病严重限度评估。4.有储备药物、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规范与流程。5.有对上述制度、职责、规范及原则、流程培训。6.工作人员知晓有关岗位职责和履职规定。【B】符合“C”,并1.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80%。2.符合“危重限度评分”重症原则达20%。3.科室内有定期质量评价。【A】符合“B”,并1.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90%。2.符合“危重限度评分”重症原则达30%。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4.8.4 严格执行导管有关血流感染防止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有关尿路感染防止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文献,对呼吸机有关性肺炎、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留臵导尿所致泌尿系感染有防止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4.8.4.1有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对呼吸机有关性肺炎、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留臵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有防止与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C】1.医务人员及有关人员遵循手卫生规范,有相应设备。2.有消毒剂管理有关规定,明确有效浓度范畴、物品浸泡时间等。3.有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及办法。4.有防止呼吸机有关肺炎、导管有关性血行感染,留臵导尿管有关性感染等有关制度及办法。5.贯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有关规定。【B】符合“C”,并科室有对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医院感染管理定期分析、评价及整治办法。【A】符合“B”,并1.有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有分析、评价、反馈及整治办法。2.通过运用监控指标比较与分析成果,体现院感控制改进成效。4.14.5 医师、药师、护士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引原则等规定,合理使用药物,并有监督机制。4.14.5.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C】1.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2)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有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职责分工,层层贯彻责任制。(3)依照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2.临床科室负责人是本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本科质量管理重要内容,并纳入医师能力评价。(2)设定本科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执行指标,贯彻到人。【B】符合“C”,并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2.与临床科室负责人订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A】符合“B”,并1.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向本辖区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信息。2.上报信息精确与可追踪溯源。4.14.5 医师、药师、护士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引原则等规定,合理使用药物,并有监督机制。4.14.5.7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C】1.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2.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3.医师、药师、职能部门员工均知晓履职规定。【B】符合“C”,并1.医院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有记录。2.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贯彻到每名医师。3.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贯彻到每名药师。【A】符合“B”,并随机抽查处方与医嘱成果签发医师与授权管理名单保持一致95%。4.16.4 及时提供规范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4.16.4.1病理诊断应按照相应规范,有复查制度、科内会诊制度。()【C】1.有规范病理诊断有关制度与流程。2.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前,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核查与否相符。3.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内容,对于不清晰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4.阅片时必要全面,不要漏掉病变。5.有上级医师会诊制度,并有相应记录。6.因特殊因素迟发报告,应向临床医师阐明迟发因素。7.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订立全名。8.病理医师负责对出具病理诊断报告解释阐明。9.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有相应记录和签字。10.常规诊断报告精确率95%。【B】符合“C”,并1.有完整资料证明上述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常规诊断报告精确率97%。3.主管职能部门对有关制度贯彻有监管,重点是肿瘤手术标本冰冻与石蜡诊断质量。【A】符合“B”,并1.常规诊断报告精确率99%。2.依照监管成果分析,持续改进病理诊断质量。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实行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映、输注无效)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4.18.5.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C】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2)有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2.使用血液存储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1)不同血型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储或在不同冰箱存储,标记明显。(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温度监测与记录。(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规定。(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3.输血器械符合国标,“三证”齐全。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5.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解决,有记录。【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规定,检查贯彻状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治。【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贯彻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实行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映、输注无效)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4.18.5.2对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C】1.按照规定流程检查从血库领出血液,做到精确无误。(1)按规定检查从血库领取血液必要核对已和受血者作过交叉配血实验血袋,并确认受血者与否对的。(2)血液发出前,必要书面确认用于输血血液,及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无误。(3)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与否发生溶血、与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她肉眼可见任何异常现象。2.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流程执行核对。【B】符合“C”,并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规定检查贯彻状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治。【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贯彻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实行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映、输注无效)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4.18.5.5有输血不良反映及其解决预案,记录及时、规范。()【C】1.有输血不良反映及其解决预案,记录及时、规范。(1)监测输血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辨认潜在输血不良反映症状。(2)有拟定辨认输血不良反映原则和应急办法。(3)发生疑似输血反映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及时向输血科和患者主管医师报告。(4)一旦浮现也许为速发型输血反映症状时(不涉及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及时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因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解决患者规范。(5)输血科应依照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映因素,拟定与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映。及时查证: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血。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与否也许将患者或血源弄错。3)肉眼观测受血者发生输血反映后血清或血浆与否溶血。如果也许,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标本进行比较。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映后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她有关实验规定,以及做有关实验原则。(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实验成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临床病历中。(8)当输血反映调查成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加解决。(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浮现输血反映时重新进行测试。(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映评价成果反馈率为100%。2.输血科(血库)应依照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映,有记录。3.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有关人员进行拟定辨认输血不良反映原则和应急办法再培训与教诲。4.有关人员知晓本岗位履职规定。【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规定检查贯彻状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治。有职能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诲后考核记录。【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贯彻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9.3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减少医院感染风险。4.19.3.2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有关尿路、血管导管有关血流、皮肤软组等重要部位感染有详细防止控制办法并实行。()【C】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筹划,并贯彻。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科室与感染控制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控制办法。3.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年手术量,切口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4.重症医学科导管有关性血源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呼吸机有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5.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有关尿路、血管导管有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重要部位感染防止控制有关制度与办法,并贯彻。【B】符合“C”,并1.科室贯彻自查状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办法。2.职能部门对科室监测状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引,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治建议。【A】符合“B”,并1.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要部位特殊感染控制有效。2.医院信息系统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体现管理成效。4.23.5 采用卫生部发布疾病分类 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 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病案库管理体系,涉及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查询系统。4.23.5.1采用卫生部发布疾病分类 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 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C】1.对出院病案进行疾病分类,编码符合卫生部规定。2.疾病分类编码人员有资质与技能规定。3.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培训筹划。【B】符合“C”,并1.贯彻培训筹划,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培训与教诲质量。2.病案科(室)定期与不定期对疾病分类编码员精确性进行评价、指引,提高编码质量。【A】符合“B”,并1.编码员编码精确性不断提高。2.临床医师熟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3.有信息系统支持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5.3.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5.3.3.1优质护理服务贯彻到位。()【C】1.医院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医院各部门分工明确,有详细工作职责或办法。2.医院有可操作性工作方案,有明确工作目的、进度安排、重点任务、有关政策、保障办法。3.医院有各级关于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骨干(重点是新护士和专科岗位护士)培训工作方案或筹划。4.有推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和办法及考核勉励机制。5.对优质护理服务目的和内涵,有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士知晓率100%。【B】符合“C”,并1.改革护理分工方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2.贯彻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职责。3.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掌握所负责患者诊断护理信息,开展健康教诲、康复指引和心理护理。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5.考核勉励机制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并与薪酬分派、晋升、评优等相结合。6.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50%。【A】符合“B”,并1.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办法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既有持续改进过程。2.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6.1.3 由具备法定资质经本院注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断服务,不准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不超范畴执业。6.1.3.1由具备法定资质经本院注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断服务。()【C】1.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有关规定。2.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均获得执业资格,注册地点在本院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如多点执业或对口增援等),按照本人执业范畴开展诊断活动。3.具备执业资格研究生、进修人员通过医院授权在上级医师(含护理、医技)指引下执业。4.无卫生技术人员违规执业、超范畴执业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断活动。【B】符合“C”,并1.职能部门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监管有记录。2.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资料完整。3.研究生、进修生执业管理资料完整。【A】符合“B”,并用信息化系统对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料进行动态管理。6.2.1 建立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6.2.1.2公立医院应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三重一大)须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由职工监督。()【C】1.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接受职工监督。2.重大事项实行前能获得职代会通过,并在决策中有记载。3.“三重一大”事项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按信息公开规定予以公示。【B】符合“C”,并1.各种渠道和方式公开“三重一大”信息,职工知晓率80%。2.有关重大事项应事前充分论证。【A】符合“B”,并“三重一大”有关事项应充分征求并尊重职工代表会意见。6.4.2 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认定、聘任、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专业技术档案。6.4.2.1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资质认定与聘任。()【C】1.职能部门为每位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建立个人技术考核档案,并存有个人资质文献(经审核执业注册证、文凭、学位、教诲和培训等资料复印件)。2.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有明确岗位职责,并具备必要技术能力。3.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熟悉本人岗位职责和履职规定。【B】符合“C”,并1.按照聘任周期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涉及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等)进行审核评估。2.有高危操作项目(含手术与介入等)授权制度与程序。3.科室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记录与评价。【A】符合“B”,并1.职能部门监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状况。2.在授权后至少每二年一次能力与服务品质评价与再授权,作为继续聘任根据。6.8.2 水、电、气、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营需要。严格控制与减少能源消耗,有详细可行办法与控制指标。6.8.2.1水、电、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营需要。严格控制与减少能源消耗,有详细可行办法与控制指标。()【C】1.有水、电、气等后勤保障操作规范,合理配备人员,职责明确,按规定持证上岗。2.水、电、气供应核心部位和机房有规范警示标记,张贴和悬挂有关操作规范和设备设施原理图,作业人员24小时值班制。3.有寻常运营检查、定期定级维护保养,且台账清晰。4.有明确故障报修、排查、解决流程,有夜间、节假日浮现故障时联系维修方式和办法。5.有水、电、气等后勤保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演习。【B】符合“C”,并有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筹划、办法与目的并贯彻到有关科室与班组。【A】符合“B”,并1.有依照演习效果评价和定期检查状况改进办法并贯彻。2.后勤保障安全、有序、到位,无安全事故。3.节能降耗工作有成效。6.8.4 有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存、转移、登记造册和操作人员职业防护等符合规范。污水管理和处臵符合规定。6.8.4.3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解决符合规定。()【C】1.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营日记。2.污水解决系统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营日记与监测原始记录。3.医疗废物解决符合环保规定,污水解决系统通过环保部门评价。【B】符合“C”,并职能部门根据有关原则和规范进行监管。【A】符合“B”,并1.有依照监管状况改进工作详细办法并得到贯彻。2.无环保安全事故。6.8.7 医院消防系统管理符合国家有关原则,有定期演习;灭火器材、压力容器、电梯等设备按期年检。6.8.7.1消防安全管理。()【C】1.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教诲制度和应急预案。2.有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有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3.消防安全教诲纳入新员工培训考核内容,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全院职工消防安全教诲。4.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同步依照消防安全规定,开展年度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检查等,有完整检查记录。5.消防通道畅通,防火器材(灭火器、消防栓)完好,防火区域隔离符合规范规定。6.加强消防安全重点部门、重要部位防范与监管,有监管记录。【B】符合“C”,并1.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特殊部门消防演习。2.全院职工熟悉消防安全常识,掌握基本消防安全技能,知晓报警、初起火灾扑救办法,会使用灭火器材,能自救、互救和逃生,按照预案疏散病人。3.科室消防安全职责管理贯彻到人,每班人员有火灾时应急分工。【A】符合“B”,并医院所有部门和建筑均符合消防安全规定。6.9.6 有保障装备处在完好状态制度与规范,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6.9.6.1建立保障装备管理制度与规范。【C】1.有保障医学装备使用管理有关制度和规范。2.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对医学装备实行统一保障(保养、维修、校验、强检)管理,并指引操作人员履行寻常保养和维护。3.有全院装备清单和详细保障规定与规范。【B】符合“C”,并1.有医学装备保障状况登记资料,信息真实、完整、精确。2.有医学装备故障维修状况分析报告,用于指引装备规范使用。【A】符合“B”,并有依照对装备使用监管分析提出整治办法并得到贯彻。6.9.6.2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C】1.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保障紧急救援工作需要。2.各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状况和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管。【A】符合“B”,并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