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南通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4876485       资源大小:100.49KB        全文页数:10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通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南通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市场预测6一、 电力行业发展概况6二、 电力行业发展概况20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35一、 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35二、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37第三章 项目选址分析43一、 项目选址原则43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3三、 创新驱动发展49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51五、 产业发展方向53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59第四章 建筑工程方案6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60二、 建设方案60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61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63一、 优势分析(S)63二、 劣势分析(W)65三、 机会分析(O)65四、 威胁分析(T)66第六章 运营模式70一、 公司经营宗旨7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71四、 财务会计制度75第七章 建设进度分析82一、 项目进度安排8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3第八章 安全生产84一、 编制依据84二、 防范措施85三、 预期效果评价89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91一、 人力资源配置91二、 员工技能培训91第十章 招标方案94一、 项目招标依据94二、 项目招标范围94三、 招标要求94四、 招标组织方式95五、 招标信息发布95第十一章 补充表格96报告说明电能质量行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基础产业,服务于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被重点扶持。本行业涉及重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行业、新能源、智能电网等,受国家多项产业政策支持。其中,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建立安全风险分级预警管控制度;建立电力安全协同管控机制,加强电力建设安全监管,落实电力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以及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各方面的安全责任;健全电网安全风险分级、分类、排查管控机制,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应急会商决策和社会联动机制。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面向化工、冶金和电力等行业大型机电装备维护升级需要,鼓励应用智能检测、远程监测、增材制造等手段开展再制造技术服务,扶持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提出着力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目录涉及节能型变压器制造、能源计量、监测、控制设备制造、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太阳能发电装备制造、智能电网产品和装备制造。以上政策均鼓励、支持优先或重点发展本行业相关细分产业,都将推动电能质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705.8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584.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34%;建设期利息106.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流动资金1015.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79%。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0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8846.69万元,净利润1426.6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91%,财务净现值1325.9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市场预测一、 电力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电力发展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由于202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好于预期,2020年全球经济或收缩3.5%,基于新冠疫苗将加速推广以及部分经济体增加政策支持等预期,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发达经济体经济预计增长4.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增长6.3%,中国经济有望增长8.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2%。经济增长对于电力需求的拉动十分显著,从历年经济增长与用电需求增长的量来看,经济增长量与用电需求量成正相关。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对基建和工业基础建设力度的增加对全球电力需求的拉动十分显著,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带来电力投资的巨大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和二氧化碳现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了4%,是自2010年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以来增长最快的一次。虽然由于2020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能源产业受到较大损害,根据国际能源署2020年底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5%,能源投资将下降18%,全球电力需求将下降2%。但是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尤其是相比发达经济体整体疲弱的表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拥有更加迅速的恢复动力和更加向好的经济前景,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将在2021年温和反弹,主要由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引领,电力行业整体需求仍有较大增长潜力。2、国内电力行业发展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用电大国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全国发电总量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42,065.4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77,790.6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4%。随着电力工业高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容量快速增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96,641万千瓦增长至2020年的220,058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8%。与之对应,全社会用电总量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由2010年的41,999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75,110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9%。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用电设备的使用场景不断增加,全社会发电与用电需求亦随之增加。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旺盛的电力需求不断带动电力行业持续发展,预计未来仍将处于持续增长趋势。3、电能质量行业发展概况“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环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尤其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能正逐渐回归其商品的属性,质量至关重要。电能质量对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和效率,以及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电力应用中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谐波、三相不对称、陷波、电压闪变、谐振暂态、脉冲暂态、电压瞬变、噪声等。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冶金等高能耗类企业用电需求的增加,以及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不断发展,不但加剧了一些以往长期存在的谐波、三相不对称等电能质量问题,电压瞬降等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问题也不断产生,世界各国每年因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巨大。根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根据国际铜业协会中国电能质量行业现状与用户行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调查的32个行业共92家企业中,有49家企业因电能质量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电能质量问题会产生诸多危害,诸如导致设备工作异常、产生废品,计算机复位、数据丢失,设备效能降低、寿命缩短、过热、烧毁,电容器击穿损坏、功率因数下降、设备容量下降,电力损耗增加、付出更多电费等等。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电能质量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我国电网规模越来越大,各种非线性负荷和新能源发电的接入以及无法避免的各种故障,给系统带来越来越多的电能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对电能质量问题敏感的用电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高精度的生产仪器、精密机床等,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电能质量的改善与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能质量行业发展初期,由于国内缺乏相应强制实行的标准,使得国内企业普遍对电能质量问题认识较为淡薄,这使得市场推动力不足。但随着政府、发电、供电以及用电企业对电能质量的理解和认识的加深,汽车制造、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修正案在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供电企业应当保证供给用户的供电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公用供电设施引起的供电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处理。用户对于供电质量有特殊要求的,供电企业应当根据其必要性和电网的可能,提供相应的电力。上述条款将电网公司的电能质量责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目前来看,中国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的推动主要由供电部门来发起,全国各地的供电系统成为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的积极推动者。近年来,随着电能质量问题的不断加剧以及造成的损失增加,我国电能质量总体市场在各方面的推动下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亚洲电能质量产业联盟发布的2018电能质量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电能质量行业市场销售总额为159.34亿元,2016年为174.1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017年我国电能质量行业市场总额超过200亿元,预计2020年增长至364.23亿元,2017-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2.11%。随着电能质量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我国电能质量产业正在快速崛起,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能质量系统软件与服务三大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2018电能质量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电能质量治理产品市场75规模大约有186.46亿元,占总体市场93%;电能质量监测市场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市场基数不大。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应用的逐渐广泛,各种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的敏感性不断增加,电能质量产品作为供电、发电和用电三方了解电能质量状况、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必备工具,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未来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从提高电能质量的角度出发,全社会不同层面的参与者都能够从中获益。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减少缴纳电费,直接获得经济好处;发电企业和电力公司通过优化资产管理及减少输配电损耗提高运行效率;全社会通过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将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将迎来迅猛发展。这些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制药、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各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对电能质量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相应对电能质量监测、治理产品需求同样提高,未来国内电能质量设备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1)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高速发展,电能质量地位重要性凸显目前发电依然使用化石燃料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但由于世界各国化石燃料资源日益减少,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量不到1吉瓦,2020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48.2吉瓦,同比上升60.1%。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53吉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发电量为2605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3.5%。预计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55吉瓦,累计装机有望达到约308吉瓦。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的光伏行业达到了产能和装机量的高峰,但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补贴缺口的不断扩大,为了避免行业无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并在2019年陆续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配置,推进补贴退坡,鼓励平价上网,实现光伏电价的平稳过渡,构建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2019年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进入无补贴平价上网与享受国家补贴竞争配置、存量项目建设等多种项目模式并存的新阶段,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在发展之中。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2,574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2,376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98万千瓦,到2019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1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04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593万千瓦,风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的10.4%。2019年风电发电量4,057亿千瓦时,首次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5%。新能源在并网过程中会对发电系统造成一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电网频率、谐波等方面的波动,造成电压不平衡等问题,对电能质量技术产生了新需求。这些需求表现在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及网络的复杂性使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恶化,其中有功不平衡引起的电压不稳定、低频振荡、损耗增大等问题尤为严重,这使电能质量监测和治理变得更加重要。全面优化电力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加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容易发生闪变和波动的情况下,及时加装电力监测和治理装置,以保证并网后的稳定运行,推动新能源发电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2)电网建设投资稳步增长,拉动电能质量行业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较快,但由于前期一直存在缺电局面,导致电力行业的建设偏重电源建设,呈现“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局面。近年来,随着电源方面的持续投资,我国发电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能够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而电源电网建设不平衡所导致的问题也逐渐体现,造成传输过程中电能损耗高、覆盖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等后果。为妥善解决此问题,针对电源的投资开始慢慢减少,电力投资趋势从偏重电源投资逐步转向电网投资。我国电网工程投资额自2013年开始快速上升并首次超过了电源工程投资额,标志着电力投资的重点逐渐向配电网络转移,电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网工程投资额为3,849亿元,2019年电网工程投资额增长至4,8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5%。智能电网投资范围广、覆盖地域范围大、包含的电力环节长、涉及产品品类众多,电能质量行业产品属于智能电网投资中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环节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和治理类。智能电网的大力发展,将产生大量的配套电能质量产品需求。(3)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推进,电能质量行业产品需求稳步提升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凭着运输量大、安全性高、速度越来越快的优势在全国内不断“开疆拓土”,扩大建设的宽度和广度。据中国轨道交通网统计,截至2019年末,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229条(段),总里程5,680.84公里,投资额39,773.39亿元;2020年预计新增开工38条,新增里程676.86公里,新增投资额达4,633.91亿元;2021年预计新增开工48条,新增里程1,409.56公里,新增投资额达7,764.82亿元。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74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45.5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里程8.3万公里,复线率59.0%;电气化里程10.0万公里,电化率71.9%。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5.6万公里。目前国内的地铁、高铁等大量应用UPS电源、可控硅调光系统、大型LED设备需要高质量的电源,对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对电压波动等各种问题非常敏感。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等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建设进度的加快,这些设备的大量应用也使得应用于该领域的电能质量行业产品的需求稳步提升。(4)冶金等高能耗类企业发展良好,电能质量产品应用场景增大冶金工业可以分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主要指包括生铁、钢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指包括除前者之外其余所有各种金属的生产。我国冶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随后的青铜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冶金是生产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国防等部门提供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冶金工业近十年来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黑色冶金方面,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62,695.9万吨,2020年增长至106,476.7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5.44%;2010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092.6万吨,2020年为6,188.4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7.18%。在国民经济整体稳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原材料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和基础建设等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我国冶金工业的稳定、快速的发展,行业用电量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份,我国有色冶金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3%,黑色冶金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5%。随着冶金等高能耗类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用电量持续增加,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如果行业内企业大范围提高电能质量,以此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将对节能减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电能质量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5)智能制造设备大量应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不断发展在人工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背景下,产业升级需求带动了智能制造市场的增长。随着2015年以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发布,国家对制造业智能化生产进行战略指导和大力支持,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地区和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制造逐渐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三万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加速培育和发展自动化设备制造业,既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大量应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不断发展。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3,063.5亿元,同比增长21.6%;制造业销售额为2,149.1亿元,同比增长18.2%;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349.7亿元,同比增长7.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1,826.47万辆,2020年增长至2,522.5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3.28%。随着智能制造设备的大量应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发展前景良好,将带动电能质量行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4、电能质量治理行业发展概况我国电能质量治理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功补偿技术和谐波治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我国无功补偿细分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进口替代的过程,随着电力监管部门对用户功率因数要求的提高和企业对电能质量重要性认识的提升,无功补偿装置在国内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无功补偿方法有多种,从传统的带旋转机械的方式到现代的电力电子元件的应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先后出现了调相机、固定补偿电容器、SVC、SVG等产品。目前,SVG产品是行业类的主导产品,传统的调相机、固定补偿电容因为电力电子技术及晶闸管投切技术的出现已基本被SVC和SVG完全取代。近年来,我国无功补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17-2018年电能质量行业商鉴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用户侧无功补偿市场规模为288.7亿元,预计2020年增长至384.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67%。我国谐波治理技术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针对高压专线电网中的谐波问题,电弧炉、中频炉等大容量非线性负荷,谐波的治理技术采用无源滤波技术-LC滤波回路,主要通过了解电网线路阻抗,有针对性地设计特征次谐波LC滤波回路,实现对固定次数的谐波滤出,但有谐振的危险,对设计方案、元器件性能、检测数据有较高要求,无法满足系统变化的需求。第二阶段采用电容器回路安装电抗器的技术保护补偿电容器来达到抑制谐波的作用,其一般只能最多减少30%左右的谐波流入电网,因此该技术不能减少谐波源增加对公用电网所造成的危害。第三阶段随着谐波问题逐渐由专用电网向公用电网转移,有源滤波技术快速发展,成为目前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有源滤波技术能对频率和幅值都变化的谐波及无功功率进行跟踪补偿,且补偿特性不受电网阻抗的影响。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谐波治理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2017-2018年电能质量行业商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谐波治理市场规模将达178亿元,2014-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0.02%。目前,电力系统的改变,特别是分布式电源高密度接入电网,对电能质量技术产生了新需求,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和分布式能源的不确定性,使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恶化,其中有功不平衡引起的电压不稳定、低频振荡、损耗增大等问题尤为严重。在这些方面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市场需求容量不断增大。根据2018电能质量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17年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市场总规模为186.46亿元,同比增长15.15%。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可细分为有源滤波器(APF)、无源电力滤波装置(PPF)、静止同步补偿装置(STATCOM/SVG)、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动态不间断电源(DPUS)、动态电压恢复器(DVR)、不间断电源(UPS)、静态切换开关(SSTS)、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静电电容器/电抗器、过电压保护器等。其中,UPS、静电电容器/电抗器占据主要市场,分别占比33.1%、32.2%,PPF和SVC产品市场份84额近年来有明显下降,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受近年电网政策要求影响,呈大幅上升趋势。5、电能质量监测行业发展概况自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它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典型的系统工作原理是:首先从监测节点采集电力信号,经分级变压后,通过前置滤波器进行滤波,再经A/D转换器实现数字化,将数字信号传输到DSP芯片,通过程序运算,监测有无异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网络和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极大的发展。新的通信技术不断出现,包括同步数字序列(SDH)、异步传输模式(ATM)、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等网络技术,给传统的电能质量检测设备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二、 电力行业发展概况1、全球电力发展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由于202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好于预期,2020年全球经济或收缩3.5%,基于新冠疫苗将加速推广以及部分经济体增加政策支持等预期,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发达经济体经济预计增长4.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预计增长6.3%,中国经济有望增长8.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2%。经济增长对于电力需求的拉动十分显著,从历年经济增长与用电需求增长的量来看,经济增长量与用电需求量成正相关。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对基建和工业基础建设力度的增加对全球电力需求的拉动十分显著,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带来电力投资的巨大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能源和二氧化碳现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了4%,是自2010年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以来增长最快的一次。虽然由于2020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影响,能源产业受到较大损害,根据国际能源署2020年底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0)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5%,能源投资将下降18%,全球电力需求将下降2%。但是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尤其是相比发达经济体整体疲弱的表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拥有更加迅速的恢复动力和更加向好的经济前景,全球电力需求预计将在2021年温和反弹,主要由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引领,电力行业整体需求仍有较大增长潜力。2、国内电力行业发展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用电大国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全国发电总量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42,065.4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77,790.6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4%。随着电力工业高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容量快速增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96,641万千瓦增长至2020年的220,058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8%。与之对应,全社会用电总量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由2010年的41,999亿千瓦时增长至2020年的75,110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9%。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用电设备的使用场景不断增加,全社会发电与用电需求亦随之增加。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旺盛的电力需求不断带动电力行业持续发展,预计未来仍将处于持续增长趋势。3、电能质量行业发展概况“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环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尤其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能正逐渐回归其商品的属性,质量至关重要。电能质量对电力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全和效率,以及生产、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均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电力应用中常见的电能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谐波、三相不对称、陷波、电压闪变、谐振暂态、脉冲暂态、电压瞬变、噪声等。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冶金等高能耗类企业用电需求的增加,以及半导体、汽车制造等电能质量高要求用户不断发展,不但加剧了一些以往长期存在的谐波、三相不对称等电能质量问题,电压瞬降等一系列新的电能质量问题也不断产生,世界各国每年因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巨大。根据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因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根据国际铜业协会中国电能质量行业现状与用户行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调查的32个行业共92家企业中,有49家企业因电能质量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电能质量问题会产生诸多危害,诸如导致设备工作异常、产生废品,计算机复位、数据丢失,设备效能降低、寿命缩短、过热、烧毁,电容器击穿损坏、功率因数下降、设备容量下降,电力损耗增加、付出更多电费等等。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电能质量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我国电网规模越来越大,各种非线性负荷和新能源发电的接入以及无法避免的各种故障,给系统带来越来越多的电能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对电能质量问题敏感的用电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高精度的生产仪器、精密机床等,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电能质量的改善与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能质量行业发展初期,由于国内缺乏相应强制实行的标准,使得国内企业普遍对电能质量问题认识较为淡薄,这使得市场推动力不足。但随着政府、发电、供电以及用电企业对电能质量的理解和认识的加深,汽车制造、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修正案在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供电企业应当保证供给用户的供电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公用供电设施引起的供电质量问题,应当及时处理。用户对于供电质量有特殊要求的,供电企业应当根据其必要性和电网的可能,提供相应的电力。上述条款将电网公司的电能质量责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目前来看,中国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的推动主要由供电部门来发起,全国各地的供电系统成为电能质量监测、治理的积极推动者。近年来,随着电能质量问题的不断加剧以及造成的损失增加,我国电能质量总体市场在各方面的推动下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亚洲电能质量产业联盟发布的2018电能质量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电能质量行业市场销售总额为159.34亿元,2016年为174.1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017年我国电能质量行业市场总额超过200亿元,预计2020年增长至364.23亿元,2017-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2.11%。随着电能质量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我国电能质量产业正在快速崛起,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电能质量系统软件与服务三大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2018电能质量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电能质量治理产品市场75规模大约有186.46亿元,占总体市场93%;电能质量监测市场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市场基数不大。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应用的逐渐广泛,各种用电设备对电能质量的敏感性不断增加,电能质量产品作为供电、发电和用电三方了解电能质量状况、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必备工具,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未来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从提高电能质量的角度出发,全社会不同层面的参与者都能够从中获益。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减少缴纳电费,直接获得经济好处;发电企业和电力公司通过优化资产管理及减少输配电损耗提高运行效率;全社会通过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将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将迎来迅猛发展。这些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制药、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各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对电能质量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相应对电能质量监测、治理产品需求同样提高,未来国内电能质量设备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1)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高速发展,电能质量地位重要性凸显目前发电依然使用化石燃料为主要的发电形式,但由于世界各国化石燃料资源日益减少,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量不到1吉瓦,2020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48.2吉瓦,同比上升60.1%。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53吉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全年光伏发电量为2605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3.5%。预计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55吉瓦,累计装机有望达到约308吉瓦。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的光伏行业达到了产能和装机量的高峰,但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补贴缺口的不断扩大,为了避免行业无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并在2019年陆续出台关于积极推进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配置,推进补贴退坡,鼓励平价上网,实现光伏电价的平稳过渡,构建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2019年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进入无补贴平价上网与享受国家补贴竞争配置、存量项目建设等多种项目模式并存的新阶段,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在发展之中。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2,574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2,376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98万千瓦,到2019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1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04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593万千瓦,风电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的10.4%。2019年风电发电量4,057亿千瓦时,首次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5%。新能源在并网过程中会对发电系统造成一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电网频率、谐波等方面的波动,造成电压不平衡等问题,对电能质量技术产生了新需求。这些需求表现在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及网络的复杂性使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恶化,其中有功不平衡引起的电压不稳定、低频振荡、损耗增大等问题尤为严重,这使电能质量监测和治理变得更加重要。全面优化电力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加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容易发生闪变和波动的情况下,及时加装电力监测和治理装置,以保证并网后的稳定运行,推动新能源发电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2)电网建设投资稳步增长,拉动电能质量行业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较快,但由于前期一直存在缺电局面,导致电力行业的建设偏重电源建设,呈现“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局面。近年来,随着电源方面的持续投资,我国发电能力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能够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而电源电网建设不平衡所导致的问题也逐渐体现,造成传输过程中电能损耗高、覆盖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等后果。为妥善解决此问题,针对电源的投资开始慢慢减少,电力投资趋势从偏重电源投资逐步转向电网投资。我国电网工程投资额自2013年开始快速上升并首次超过了电源工程投资额,标志着电力投资的重点逐渐向配电网络转移,电网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网工程投资额为3,849亿元,2019年电网工程投资额增长至4,8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5%。智能电网投资范围广、覆盖地域范围大、包含的电力环节长、涉及产品品类众多,电能质量行业产品属于智能电网投资中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环节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和治理类。智能电网的大力发展,将产生大量的配套电能质量产品需求。(3)轨道交通建设不断推进,电能质量行业产品需求稳步提升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凭着运输量大、安全性高、速度越来越快的优势在全国内不断“开疆拓土”,扩大建设的宽度和广度。据中国轨道交通网统计,截至2019年末,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229条(段),总里程5,680.84公里,投资额39,773.39亿元;2020年预计新增开工38条,新增里程676.86公里,新增投资额达4,633.91亿元;2021年预计新增开工48条,新增里程1,409.56公里,新增投资额达7,764.82亿元。2019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投产新线8,48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74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3.5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45.5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里程8.3万公里,复线率59.0%;电气化里程10.0万公里,电化率71.9%。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5.6万公里。目前国内的地铁、高铁等大量应用UPS电源、可控硅调光系统、大型LED设备需要高质量的电源,对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对电压波动等各种问题非常敏感。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等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建设进度的加快,这些设备的大量应用也使得应用于该领域的电能质量行业产品的需求稳步提升。(4)冶金等高能耗类企业发展良好,电能质量产品应用场景增大冶金工业可以分黑色冶金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主要指包括生铁、钢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指包括除前者之外其余所有各种金属的生产。我国冶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随后的青铜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冶金是生产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国防等部门提供原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冶金工业近十年来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黑色冶金方面,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62,695.9万吨,2020年增长至106,4

    注意事项

    本文(南通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