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唐正荣.doc

    • 资源ID:4866381       资源大小:458.8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唐正荣.doc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单元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单元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第 1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学环节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口算下面各题 二、新授1、教学例1(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千克) ÷3(千克) ÷33(盒)(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3、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4÷25(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 ,每份就是2个。B、÷2×,每份就是的。(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三、练习÷3 ÷3 ÷20 ÷5 ÷10 ÷6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第 2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4 ÷3 二、新授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1小时走了?千米?小时走2 km(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km)(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三、练习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八第2、4题。四、你有什么收获?第 3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 (4)7+(5.783.12)×(41.239)二、新授1、教学例4(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三、练习1、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九第2-4题(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再求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B、可以先求装完的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9题。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课后反思:第 4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解决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28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体重 ?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小明的体重)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爸爸体重的35千克?千克爸爸:小明: 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 算术解: 35÷75(千克) 35 35÷ 75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第 5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二、新授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吃了剩下15千克?千克“1”(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2、教学例2(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25 (1)2525÷20三、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课后反思:第 6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授。教学比的意义。1、教学同类量的比。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归纳比的意义。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比与除法的关系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比值相当于什么?(商)。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2)比与分数的关系。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15:10,可写成,读作15比10。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2题。四、布置作业。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补充:求出比值。0.3750.875 0.75 2.63.9第 7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6÷28÷2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 二、新授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6÷8=(6×2)÷(8×2)=12÷166:8=(6×2)(8×2)=12:166:8=(6÷2)(8÷2)=3:46÷8=(6÷2)÷(8÷2)=3÷4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例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510 0.75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三、练习1、P46“做一做”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第 8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导入。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补充问题并解答)二、新授。1、教学例2。(1)出示例2:(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补充练习(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的第1、3题。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2、4、5、6、7题。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课后反思:第 9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整理复习(1)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2、分数除法的意义(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4)P53练习十三第2题。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的意义(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2) 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32 1.5         前 比 后比     项 号 项值 (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的基本性质(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三、课堂练习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3、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4、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第 10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整理复习(2)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推理训练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二、对比训练:1、一步分数应用题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鹅?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2、出示题组: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出示题组: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 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课堂练习: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 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课后反思:第四单元 圆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理解圆周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第 1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复习。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二、认识圆的特征。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2、动手折一折。(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3、认识直径和半径。rd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0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4、讨论:(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d=2r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三、学习画圆。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四、巩固练习。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2、判断,并说为什么。(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五、布置作业。 书P60第1-4题。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第 2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观察、概括。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1、出示例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三、巩固练习。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圆 环形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课后反思: 第 3 课时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上册 设计者:曾宪菊教学内容圆的周长(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探究体验实践应用一、认识圆的周长。1、出示一个正方形。

    注意事项

    本文(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唐正荣.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