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长江重庆行动”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江津区高占小流域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4863255
资源大小:360.01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绿化长江重庆行动”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江津区高占小流域实施方案.doc
“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2010年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 高占小流域实施方案目 录前 言11 区域概况31.1 区域位置31.2 基本概况31.2.1 高占小流域基本情况31.2.2 重点实施区域基本概况42 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72.1 建设目标72.1.1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72.1.2 改善生态环境目标72.1.3 发展农村经济目标72.1.4 其他目标82.2 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82.2.1 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划分82.2.2 土地利用规划102.2.3 工程布局122.2.4 建设规模133 工程设计143.1 经果林工程143.1.1地点选择143.1.2树种设计143.1.3栽植密度143.1.4整地工程设计143.1.5栽植技术153.1.6管护要求153.2 保土耕作153.3 坡面水系工程163.3.1 布设原则163.3.2 设计标准163.3.3 坡面径流量计算及需求分析163.3.4 工程设计163.3.5 坡面水系工程重点建设区域214 投资概算234.1 投资概算234.1.1 编制原则234.1.2 编制依据234.1.3 项目划分234.1.4 基础单价244.1.5 取费标准254.1.6 概算结果264.1.8 物资投入274.2 资金筹措275 效益分析285.1经济效益285.2生态效益295.3社会效益306 项目组织管理316.1 组织管理机构316.2 组织管理措施316.3 技术保障措施346.4 监督保证措施346.5 资金保障措施356.5.1 区政府主管部门承诺356.5.2 项目镇承诺356.5.3 群众承诺36附件1、附表“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2010年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江津区高占小流域概算附表2、附图:附图1 项目实施区示意图附图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3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4 项目区重点实施区措施布局图附图5 典型设计图36前 言高占小流域位于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凉河项目区(江津)南部,土地总面积33.5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0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9.6%,年土壤侵蚀总量7.33万t。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期制约了小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高占小流域列入了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2010年实施区。“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2010年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江津区高占小流域实施方案,重点实施区在白沙镇芳阴村,重点实施区紧邻2010年高占小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重点实施区,项目区土地总面积864.68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59.4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4.7%,年土壤侵蚀总量1.43万t。本设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拦蓄坡面径流、拦截泥沙保土、植被建设为重点,因害设防,综合治理,注重生态的自我修复,提高小流域的综合防护功能,促进小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水土保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经济果木林,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设计人员开展了野外地块调查、典型样方调查,走访了部分农户,了解了村组干部和农户意愿。在此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暂行规定、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87)、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等规程规范,参考小流域经济发展规划、2007年农村经济统计、1/10000地形图、1/10000土地详查图等资料,开展小流域初步设计。完成了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图、水土流失现状图、重点实施区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图、水土保持单项工程标准设计图、附表等设计成果。在编制设计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江津区水务局、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1 区域概况1.1 区域位置“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2010年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江津区高占小流域实施区位于江津区白沙镇芳阴村。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0700106° 0924,北纬29°060029°0900之间。距江津城区50.0km,交通便利。详见重点实施区域位置示意图。1.2 基本概况1.2.1 高占小流域基本情况高占小流域涉及白沙镇高屋、芳阴、宝珠3个村,总人口19237人,人口密度572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9181人,农业劳动力109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0。高占小流域土地总面积33.55km2,其中:水田895.20hm2,梯坪地242.04hm2,坡耕地1807.95hm2,经果林82.12hm2,有林地53.86hm2,疏幼林地61.80hm2,荒山荒坡133.68hm2,水域11.99hm2,难利用地14.86hm2,居民及交通用地53.73hm2。小流域耕地面积2943.0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7.7%。其中坡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3.8%,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人均土地0.17hm2,农业人均耕地0.15hm2。高占小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01.2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9.6%。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657.32hm2,占流失面积的32.7%;中度流失面积809.04hm2,占流失面积的40.8%;强度流失面积475.27hm2,占流失面积的23.4%;极强度流失面积59.65hm2,占流失面积的3.1%。该小流域土壤年侵蚀总量7.33万t,土壤侵蚀模数3896t/km2.a。1.2.2 重点实施区域基本概况一、重点实施区重点实施区位于白沙镇芳阴村,土地总面积864.68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59.4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4.7%,年土壤侵蚀总量1.43万t。二、地质区域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基岩主要是页岩、砂岩和砂页岩互层。根据对该流域长期观测,其地质灾害现象多为山体滑坡,主要分布在长江岸边。其成因是长江岸边为典型的沙页岩互层,又长期受到水力侵蚀作用,一遇外力作用,沙页岩互层就会发生位移,容易引发山体滑坡。三、地貌高占小流域地处长江河谷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出露地层为侏罗系遂宁组和上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此套地层极易风化剥蚀,形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流域地处长江边,属沿江阶地兼丘陵地貌。其地貌受地质构造影响,形成长垣状、串珠状、斜面状山丘和坪状高丘。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四、土壤、植被区域主要土壤类型有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高占小流域为“I沿河阶地冲积土区”和“II中部丘陵紫色土区”。二者面积基本对等。流域内丘陵起伏,中丘中谷广布。在广大中丘中谷地区,分布着沙溪庙组和自流井组等砂页岩母质较发育的灰棕紫泥和暗紫泥。二者母质风化低,属高硅性,矿养丰富,胶体品质好,水热稳定性好,在冬暖春旱气候条件下,胶体易活化,土壤的水肥吸、保、供性能良好。项目区内林被稀少,其植被以农经作物覆盖为主。流域内林地面积6.06hm2,只占流域面积的0.7%。林地主要为马尾松灌丛混交的疏林地,其成林率极低。农户房前屋后的零星林地以慈竹为主,以及少量果树。五、气象特征小流域属长江水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凉的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8.0,极端最高气温43.0,极端最低气温-2.0,10.0积温5761.0。年均无霜期341天,年均日照1274.0小时。小流域年均降雨量1025.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644.0毫米(1998年),最小年降雨量664.0毫米(1958年)。年内各季降雨量分配为:春季(35月)占26%;夏季(68月)占43%;秋季(911月)占25%;冬季(122月)占6%。主要暴雨天气发生在78月。按照10年一遇和5年一遇考虑,3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为74.5毫米和60.0毫米;6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为76.3毫米和61.4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雨量分别为117.2毫米和94.3毫米。小流域气象特征见表1-1。高占小流域气象特征表表1-1观 测 站 名气温( °C)年均降雨量(mm)7-9月 降雨量 (mm)暴雨天数10°C 积温 (°C)无霜期 (d)年均日照时数 (h)太阳总辐射量(J/cm2)年最高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 年 平 均江 津43.0-2.018.01644.01998644.019581025408357613411274.0387.92 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2.1 建设目标2.1.1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形成综合治理开发体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9.00hm2,治理程度达80以上,坡耕地全面得到治理。坡改梯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蓄水、保土、缓洪效益显著,减沙效益达7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2.1.2 改善生态环境目标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80%以上,疏幼林地、荒山荒坡地全面进行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提高。2.1.3 发展农村经济目标项目区农业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9亩以上,人均粮食50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优质经济果木林,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增长水平高30%。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土地利用率达80%以上,土地产出率增长50%,商品率50%以上,小流域经济初具规模,农民生活显著提高。 2.1.4 其他目标通过治理后,该流域内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通过兴修坡面水系工程,进一步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植物防护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生活能源紧张的现象的得到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80%转移到小流域商品经济开发建设中。2.2 工程布局和建设规模2.2.1 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划分1、人口预测治理区人口的自然增长:Pe=Pb(1+k)n式中:Pb规划期初的人口总量,人;Pe规划期末的人口总量,人;n规划期年限,年;k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 。小流域现有农业人口1.92万人,按年均自然增长率3进行计算,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1.94万人。2、粮食、耕地需求预测(1)规划期末需粮食总量V=PeV1+UeV2+YeV3式中:V规划期末需粮食总量,kg;Pe规划期末人口总量,人;Ue规划期末牲畜总量,头;Ye规划期末耕地面积,hm2;V1每年人均需粮(按400kg/年计算),kg/人; V2每年畜均需粮,100kg/头; V3单位面积种子需粮,75kg/hm2。 (2)规划期末需耕地面积F1V/Q式中:F1规划期末耕地面积,hm2; Q规划期末单位面积粮食产量,kg/hm2。到规划期末,按每年人均需粮400kg预测,小流域农业人口需粮量为0.78万t,饲料粮按100kg/头(饲养牲畜折算为猪,按人均一头猪计算)预测,期末需饲料粮0.19万t,规划期末需耕地数量为2668.18 hm2,单位面积种子需粮按75kg/hm2计算,需种子粮0.02万t,规划期末粮食总需求量为0.99万t。根据规划期末需粮食总量0.99万t,和规划期末单位面积粮食产量6000kg/hm2计算,规划期末需耕地面积1633.33hm2,此次规划耕地面积2668.18 hm2,能满足用粮需求,另外,小流域地处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机械化耕作为主。3、能源需求预测根据能源现状调查,由于小流域交通较为方便,煤炭价格相对低廉,农村普遍使用煤炭、电、沼气、农作物秸杆等能源,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不需要发展薪炭林。4、木材、用材林面积需求预测农业人均年需求木材量按0.05m3计算,小流域木材年需求总量为0.10万m3。用材林活立木年增长量按1.5m3/hm2计算,到规划期末需要用材林面积126.91hm2,现有面积53.86hm2。因此,需规划林地面积73.05hm2。5、生产和生态用地数量在人口预测和生态预测基础上,结合人均粮食和经济发展指标,通过对规划目标确定的人均生产用地指标进行校核,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为:生产用地面积3025.16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0.2%,生态用地面积276.1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2%,居民及交通用地等53.7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2.2.2 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资源评价通过对小流域的实地调查,和不同地块的完整程度、地貌部位、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强度、有机质含量、岩性、PH值、水利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将土地划分为六级。一级地是水田(灌溉条件充分、土质好、土层厚);二级地是梯坪地和可改造的农耕地(土质好、土层较厚、由于灌溉条件差,只能种旱粮);三级地是经济果木林适宜地和改造后适宜的经济果木林地;四级地是水土保持林适宜地和改造后适宜的水土保持林地(坡度较大);五级地种草适宜地和改造后适宜的草地(土层较薄、海拔较高);六级地属其他用地,耕作不予考虑,包括水域、非生产用地。 2、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土地资源及限制因素,对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详见表2-1,2-2)。 高占小流域土地分级及适宜性评价指标表表2-1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地面坡度<30305050150150250250350>350土层厚度>100>100>30>30>15<15地块完整情况完整完整较完整较完整不完整破碎距离(km)<0.0.5-1.01.0-1.51.5-2.02.0-2.5>2.5水源条件较好差差差差差土地适宜性宜农宜农、果宜农、果宜农、果、林宜果、林需经改造后利用距离:指地块距离村庄、道路或河流的远近。高占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表表2-2土 地面 积(hm2) 利用方式土地类型种水稻B1种旱粮B2经果林B3用材林B4薪炭林B5种草B6其它用地895.20水田A1S1S1S1S1S1S1242.04旱平地、梯地A21S2S1S1S1S1S11805.80可改造的农地A22S3S2S1S1S1S182.12经济果木林地A31S4S3S2S1S1S1115.66林地A41S4S4S3S1S1S1133.68荒山荒坡A51S4S3S2S1S1S180.58其他用地A6S4S4S4S4S4S4S2注:表中S1适宜;S2比较适宜;S3当前不适宜,改造后适宜;S4不予考虑;A表示土地类型,1、2、3、4、5、6表示土地级别;其它用地包括灌木林地、草地、水域、非生产用地。3、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结果以及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择优选择的原则,以野外调查为基础,沿村庄、道路、河流布设生产用地图斑,剩下部分为生态用地及居民和交通用地。规划中根据本流域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在各类用地内部作了调整,以满足小流域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的功能。生产用地中对条件较好的一、二级土地不变,三级土地采取保土耕作措施,保证该流域粮食生产供给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对四、五级土地结合植物防护工程,布设经济果木林,达到发展小流域水保经济和减轻水土流失的目的。项目区其水田、梯坪地、坡耕地、经果林原来面积分别是271.02hm2、7.16hm2、544.55hm2、6.06hm2;调整后水田、梯坪地、坡耕地、经果林面积分别是271.02hm2、7.16 hm2、502.95hm2、47.66hm2。进一步增强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达到增强水土保持功能的目的。2.2.3 工程布局1、措施调整方案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结果,对规划为生产用地的地块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确定治理措施,主要发展经果林,增加农民收入。措施调整方案为:推行保土耕作427.40hm2,发展经果林41.60hm2。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总体布局通过对小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和多方案比选,确定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高占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包括引排水沟、沉沙凼、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生物措施经果林。保土耕作措施包括等高带状耕作、间作套种、少耕免耕等。(1)经果林对坡度相对较陡(1525度),面积集中,交通方便,有水源灌溉保障,便于集约管理,规模经营的坡耕地,建设经果林。配套灌溉、排水、道路等设施。(2)保土耕作措施除经果林以外的所有坡耕地,采取沟垄种植、横坡耕作、增加复种指数等蓄水保土耕作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2.4 建设规模“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2010年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江津区高占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规模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9.00hm2,综合治理程度100.0%。主要建设任务为:保土耕作427.40hm2,占治理总面积的91.1%;经果林41.60hm2,占治理总面积的8.9%。同时,新建300m3矩形蓄水池5座,新增蓄水容积1500m3;新建沉沙凼8座,设计尺寸1.5×1.0×1.0m,单个沉沙容积1.5m3,总沉沙容积12.0m3;新建30cm×30cm灌排沟渠300m。3 工程设计3.1 经果林工程3.1.1地点选择结合“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及长江两岸森林工程规划,按照区政府“退耕还林地及荒地造生态林,耕地造经果林”的规定。经果林地点选择在长江南岸白沙镇芳阴村,种植经果林41.60hm2。3.1.2树种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条件,结合重庆市柑橘产业规划及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白沙镇芳阴村规划为建设晚熟杂柑基地。经果林树种设计为W. 默科特,该品种为重庆市百万吨优质柑橘产业工程发展的品种名单之一。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和品质的纯正,种苗尽量由专业公司供应。按照种苗的标准,要求供苗方提供苗木检疫证、合格证,并签订苗木供应合同,明确责任和义务。3.1.3栽植密度栽植密度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果树栽植密度与树种、品种立地条件及管理水平直接相关。结合项目区经果林树种的生长特性,以南北方向为定值方向,东西方向为株向,采用经纬仪放线,方格网定植。定值密度:每亩37株(6m行距×3m)规划。3.1.4整地工程设计经果林整地工程设计采用10年一遇36h最大雨量设计的防御标准,其整地方式采用大坑方式。两年生柑橘苗木按50cm×50cm×50cm标准整地打窝。3.1.5栽植技术重点强调“带土修根、植正压实、淋水保湿、修枝(嫩枝)剪叶、做足窝盘”等五大关键技术措施。由于原土壤pH4.55.3,偏酸性,用石灰调节pH。每株放15公斤包括干杂草、稻草等有机会改土。3.1.6管护要求栽植完成一个生长季节后栽植成活验收时,成活率必须达到90%,若成活率未达到90,则进行补植,栽植成活验收顺延一年。养护期二年,到期栽后管护验收成活率必须达到90%以上并补植至100%,若成活率未达到90,则由乙方自行补植,栽后管护验收顺延一年。经果林苗木情况表表3-1树种品种规格质量要求数 量(株)柑橘W.默科特两年生大苗要求植株生长健壮无严重病虫害和检疫性病虫害235503.2 保土耕作为达到蓄水保土,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地面覆盖,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改良土壤,提高复种指数,作物之间相互促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未规划其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坡耕地上,推行保土耕作措施进行治理。保土耕作措施主要采取间作、套种。间套种作物应选禾本科与豆科、高秆与矮秆、疏生与密生、深根与浅根、喜阳与喜阴、早熟与晚熟等优化组合,保证农作物的密度,组成一个既能充分利用光、水、肥等自然条件,又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物群体结构。实施保土耕作面积427.40hm2。3.3 坡面水系工程3.3.1 布设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实施区的抗旱用水,科学布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一方面采用原有的水利工程,另一方面采用就地拦蓄地表径流、修建蓄水池的办法解决。结合经果林用地面积、地形条件,并做到与拦山堰、灌排水沟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拦蓄和排导径流,减少泥沙下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做到合理利用,变害为利,达到充分拦蓄和有利排洪的目的。3.3.2 设计标准参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结合流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3.3.3 坡面径流量计算及需求分析根据经果林发展规模,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分析,目的判别当地可利用的水资源是否可以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为水源工程和灌排技术设计奠定基础。3.3.4 工程设计1、蓄水池(1)设计原则蓄水池的设计要因地制宜,技术可靠,保证水质、水量、节省投资;蓄水池的工程布点要合理,以降低工程造价;要防止冲刷,确保工程安全,并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水资源。(2)设计标准参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41996),结合流域实际情况,蓄水池设计为方形。(3)工程设计重点实施区配套蓄水池5个。蓄水池形状为方形,侧墙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墙厚37cm,池底采用C20砼浇筑厚15cm。在池顶设有进水口和溢水口,尺寸分别为30cm×30cm、30cm×40cm,为了安全蓄水池池顶设护栏,高1.0m,采用M7.5浆砌砖18cm墙。标准型蓄水池工程量见下表,定点型蓄水池详见设计图。 标准型蓄水池工程量表表3-2项目单位300m3方形砼土方开挖m3114.20石方开挖m3263.80土方夯实回填m3185.00M7.5水砌砖m330.50C20底板m335.00C20砼侧墙m375.00M10砂浆抹面M2300.00(4)施工要求按设计要求放线,严格掌握垂直度、坡度和高程;基础开挖至坚硬基岩或土层,保证地基有足够承载力;采用的各种材料质量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池墙内壁用M10.0水泥砂浆抹面2cm厚,砂浆中加入防渗剂(粉),其用量为水泥用量的3%5%。浇筑混凝土严格按设计标号进行配比,施工时搅拌均匀,震捣密实;水池蓄水后要进行安全性检查,如发现渗水及时进行处理。暴雨过后加强对沟渠的检查,对被毁地段进行维修。(5)管理蓄水池工程验收后必须移交给使用者安排专人管理,水池蓄水后检查是否安全运行,如发现渗水及时进行处理。2、灌排沟渠(1)设计原则:坡面排水工程应与坡改梯、人行便道、沉沙蓄水工程同时规划,并以沟渠、道路为骨架,合理布设引水渠道、排洪沟等工程措施,形成完整的防御、利用体系;引水渠道一般应与排洪沟相接,并在连接处前后作好沉、防冲设施,规划时应尽量避开滑坡体、危岩等地带,注意节约用地,投资最省;根据不同的防御对象,确定沟渠工程的类型和数量,并按高水高排、中水中排、低水低排、分层利用的原则设计。(2)设计标准根据10年一遇24h最大暴雨坡面最大径流量来设计拦山堰和排洪沟断面A2,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式中:A2排洪沟断面面积; 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 i排洪沟比降经计算,本设计中0.3×0.3m结构断面能满足排洪引水要求。(3)工程设计重点实施区坡改梯工程、经果林工程配套引水渠道、排水沟断面设计为30cm×30cm,建筑材料采用混凝土浇筑。沟侧墙采用M7.5浆砌砖14cm,沟底采用C20混凝土浇筑8cm,进行防渗处理。工程量见下表。灌排沟渠工程量表表3-3长度断面土石方开挖石方开挖量C20砼C7.5浆砌砖M10水泥砂浆抹面(m)(宽×深m)(m3)(m3)(m3)(m3)(m3)3000.3×0.3720.00210.0090.00360.002886.4(4)施工要求放线。根据设计确定的渠道布置线路进行施工放样,定好施工线。遇沟底比降大,应在转折处或沟底变化大时,设渐变段或消力沉沙凼;原则上渠道纵向每100m-200m应设置沉沙凼;基础处理:渠道基础开挖至设计深度以下。遇软弱基础要加固;浇筑:按照设计断面尺寸浇筑,渠道的出口衔接处,铺设草皮或石料衬砌防冲。采用的各种材料质量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严格按设计标号进行配比,施工时搅拌均匀,震捣密实。(5)管理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对工程应进行全面检查,如有损毁,及时进行补修。根据设计要求和坡面侵蚀量的大小,每13年对工程进行一次清淤,遇到淤积严重的年份,应及时清淤。沟渠的填方土埂外坡,可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浅根性植物护埂。3、沉沙凼(1)设计原则沉沙凼一般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附近。引水渠引入的水先进入沉沙凼,泥沙沉淀后,再将水排入蓄水池。沉沙凼的位置根据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可以紧靠蓄水池,也可以与蓄水池保持一定距离。(2)设计标准要求沉沙凼宽度为排水沟宽度的2倍以上,长度为池体宽度的2倍。并有适当深度,以利水流入池后能缓流沉沙。(3)工程设计沉沙凼,容积1.5m3,设计为矩形,长1.5m×宽1.0m×深1.0m,侧墙断面为矩形,厚0.16cm,四壁采用M7.5浆砌砖;池墙内壁用M10水泥砂浆抹面2cm厚;池底浇筑C15混凝土,厚10cm防渗。池顶不得高于地面5cm,其施工要求与蓄水池相同。沉沙凼典型设计详见附图。经计算:每个沉沙凼需开挖土方1.33m3,石方1.99m3,浇筑混凝土0.65m3,M10水泥砂浆抹面5.74 m2。详见沉沙凼设计图。(4)施工质量要求沉沙凼选择在地头、地边、地块连接处和排水沟渠的内部,施工以开挖方为主,进水口与出水口最好不布置在一条线上,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底部高程一致,其断面尺寸应相同。3.3.5 坡面水系工程重点建设区域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地点统计表表3-4村名图斑号地名坡面水系蓄水池沟渠沉沙凼座座芳阴7芳阴寺1芳阴11梁家坪1701芳阴12蜂窝子芳阴13付家坪1651芳阴15金银牌1601芳阴18桃子林1芳阴19徐家坝1551芳阴20王家湾1芳阴33官家坪1501合计53008详见附图4重点实施区平面布置图,断面设计图。3.3.6 保土耕作重点建设区域保土耕作建设地点统计表表3-5村名图斑号地名面积芳阴1冬瓜林34.5芳阴2灯杆坡18.2芳阴3半坡头14芳阴6何家湾10.3芳阴14仰天窝12.5芳阴21上龙井湾48.7芳阴22汤湾18.5芳阴23石龙埂10芳阴25塘湾头18.2芳阴26骑龙穴22.6芳阴27新草房8.4芳阴28沙坪上29.6芳阴29王家祠堂8.8芳阴30燕子岩31.5芳阴34松树湾16.5芳阴35唐坎坡39.2芳阴38豹子沟22.5芳阴39红花林13.4芳阴44桐子林25.2芳阴50荫地湾24.8合 计427.44 投资概算4.1 投资概算4.1.1 编制原则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水利行业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2、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贴近市场变化,基础价格定价合理;3、符合价值规律,体现社会必要劳动量和社会生产力平均水平,全面反映工程价值。4.1.2 编制依据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2、2005年重庆市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4、施工设计提供的工程量;5、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会议要求。6、价格水平年2010年第二季度。4.1.3 项目划分投资概算由工程措施、林草措施二部分构成。4.1.4 基础单价1、人工预算单价土建工程措施按2005年重庆市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计算,人工工资工长取4.42元/工时,高级工取4.07元/工时,中级工取3.47元/工时,初级工取1.94元/工时。植物措施按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计算,林草措施人工工资取1.5元/工时。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主要材料如条石、水泥、河沙、碎石、化肥等按当地市场价加运杂费及采购保管费计算。其中采购及保管费费率工程措施按2%计算。3、林草预算价格8林草措施所需的苗木价格按当地市场价计算。4、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按重庆市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的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计算。5、施工用水、电、风水 2.0元/方电 0.714元/度风 0.12元/方4.1.5 取费标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独立费用。工程措施包括小型水保工程、人行便道;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为括经果林工程。本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由工程、水土保持林草、独立费用等三部分构成。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组成。林草措施直接工程费包括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组成。土建工程直接工程费包括直接费、其它直接费、现场经费组成。独立费用由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费组成。 工程措施土建工程直接工程费为直接费、其它直接费和现场经费之和,其取值是其他直接费为直接费的2.3%;现场经费费率土石方工程取直接费和其它直接费之和的4%,砌石工程取直接费和其它直接费之和的4%,混凝土工程取直接费和其它直接费之和的6%。间接费取值是土石方工程取直接费工程费的6%,砌石工程取直接费工程费的4%,混凝土工程取直接费工程费的4%。企业利润为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税金为直接费、间接费和企业利润之和的3.22%。植物措施其他直接费:林草措施为直接费的1.5%。间接费:林草措施为直接工程费的5%。企业利润:林草措施为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2%。税金为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和企业利润之和的3.22%。独立费用建设管理费按财政投资总额的2.0%计算,工程建设监理费按财政投资总额的2.0%计算;科研勘测设计费按财政投资总额的1.5%计算。水土保持监测费按财政投资总额的0.6%算。(3)措施综合单价按照编制规定计算出各项措施的综合单价(详见单价汇总表)。4.1.6 概算结果“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2010年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江津区高占小流域工程静态总投资171.47万元,重点实施区单位面积投资2.35万元/hm2。其中工程措施投资60.42万元;林草措施投资101.63万元;独立费用9.42万元;保土耕作投劳折资14.47万元。4.1.7 劳动力投入本项目建设期共需投入劳动力7.21万工日,流域内共有劳动力13100个,每个劳动力平均年投入5.5个工日,可以满足工程投工需要。4.1.8 物资投入项目建设共需完成土石方9.11万m3。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水泥843.68t。柑橘为23550株。4.2 资金筹措高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投资由三部分组成,总投资171.47万元:一、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50.00万元;二、区里配套投资7.00万元;三、投劳折资14.47万元。5 效益分析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对该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估算与初步评价。5.1经济效益按社会折现率12%,效益计算期为20年(20102030年),年运行费按总投资的5%计。经济效益计算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类,本工程只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工程建成后20年累计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合计270.63万元,其中:经果林82.00万元,保土耕作108.63万元。经济效益指标表及直接经济效益计算结果详见表5-1、表5-2。经计算,经济净现113.63万元,效益费用比2.81,内部收益率19.7%。因此,实施该项目从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高占小流域直接经济效益计算表表5-1 序号项目生效 时间实物增产量新增产值粮食木材薪柴果品养殖年kg/hm2m3/hm2kg/hm2kg/hm2头/hm2(元)一经果林1柑桔3410012300二保土耕作1旱地15002700 高占小流域直接经济效益计算表表5-2小流域项目合计保土耕作经果林高占直接经济效益(万元)270.63108.6382.005.2生态效益(1)蓄水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