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doc
得 分教师签名心理学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得分批改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B 3.D 4.A 5.C 6.D 7.A 8.C 9.A 10.B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 A生理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人格心理学2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艾利斯 B弗洛伊德C马斯洛和罗杰斯 D斯金纳3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访谈法C测验法 D实验法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现象。A适应 B对比 C后象 D感受性5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 A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 C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 D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6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7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指向和选择 B集中和紧张C指向和集中 D集中 9“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C不可能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 )的干扰。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得分批改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24 分)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3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记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4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叫差别感受性。5感觉适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6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7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8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得分批改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28分)(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认知过程与学习:认知过程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 ,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使人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与人类心理过程紧密相关。 (2) 动机与情绪: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有内部原应的。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产生了满意,厌烦等情绪。 (3) 心理特征:就是体现心理差异的现象,包括能力与人格,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高低的心理特征。 (4) 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人作为社会成员体现了很强的社会性,个体中的人和社会中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现象。 (5) 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心理发展涉及人生从出生到衰竭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关键期是发展心理的主要特点。(二) 简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派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心理学提出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解释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提出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但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潜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强调人的行动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到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三) 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 (1) 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其个别属性的反映。(2) 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反映。(3)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因此,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但感觉和知觉之间也有很大区别:首先,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感官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其次,由感觉到知觉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最后,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四) 良好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得分批改人 五、论述题(共 38分)(一) 举例说明学习心理学对人类与个人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12分)1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内外世界。2可以帮助人们调控行为。3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4可以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二)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错觉现象来美化生活?(13分)错觉:根据知觉时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人的各种感觉中一般的说来,都有错觉现象。各种错觉中视觉最为明显。例如,两条等长而互相垂直的直线,在人们看来坚线要比横线长。错觉在人的生活中有许多妙用,人们有时根据特殊需要有意识地引起他人产生错觉,以增强事物的优点或补救不足。在美容、服装穿着、工艺美术设计中和建筑装饰设计中人们就常常利用错觉来美化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比如,在美容、服装穿着、工艺美术设计中和建筑装饰设计中人们就常常利用错觉来美化生活。)(三)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来提高自己在学习上的注意力?(13分)注意是对某一对象(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根据是否有目的和意识努力的程度,可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种:不随意注意:事先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易使人分心。这种注意的好处在于不费力,不会引起疲倦。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并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易使人疲劳。有意注意的好处是符合我们的目的;其缺点是很费劲,容易疲倦,又容易受意外刺激的干扰。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但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在心理与行为活动中,每个人都具有这三种注意,三种注意协同作用、相互转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因此,要正确积极地利用注意的规律,提高个体的注意力。(1)唤起自己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学习目的任务;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随意注意虽然很重要,但它需要意志努力来保持,会造成很大的心理紧张,而且非常疲劳,不能使注意维持较长时间。因此,不能单靠随意注意,要正确运用无意注意,使学习活动变得有趣,有利于注意力的保持和集中。学习环境要有利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尽量减少分散注意的刺激。学习内容要新颖、科学,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要多样、灵活。(3)三种注意交替使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保持自己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第2次平时作业(第47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 2.C 3.C 4.C 5.D 6.C 7.B 8.A 9.B 10.ABD1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 )。 A编码、提取、存储 B编码、存储、提取C提取、编码、存储 D存储、提取、编码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A.中间稍快 B.中间稍慢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3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种学习属于(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4.人们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思维?()A.常规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 D.创造性思维5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的影响。 A定势 B正迁移 C原型 D负迁移6人类具有的五种基本情绪是( )。 A羞耻、愤怒、恐惧、同情、快乐 B悔恨、快乐、悲哀、厌恶、痛苦 C愤怒、恐惧、快乐、悲伤、痛苦 D愤怒、喜欢、恐惧、羞耻、厌恶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影响。 激情 心境应激 以上一个也不是8一般来说,()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中等 .弱 .强 D. 和都是9.母性动机是一种()。A.社会性动机 B.生理性动机C.物质性动机 D.交往动机10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成功需要 D.尊重需要得分批改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24 分)1倒摄抑制2元认知策略就是人们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知。3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4聚合思维就是人们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者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5迁移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及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6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是个体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内部动力。三、简答题(每小题 6分,共30分)(一) 怎样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有关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1)编码。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是指个体在将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在记忆中存贮,以备日后提取的心理表征。编码的方式、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影响记忆的存贮和以后的提取。(2)存储。存贮是指将已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里,以备日后必要时提取。(3)提取提取是指在必要时将存贮于记忆中的信息取出应用的心理过程。(二) 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问题本身的性质),也有主观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动机;(2)定势;(3)知觉情境;(4)功能固着;(5)迁移。 (三) 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就主要从以下三个入手:一是训练发散思维;三是多进行远距离联想;三是进行原型启发。(四) 举例说明非言语情绪表达方式有哪些? 主要有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三种。(五) 说明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常听人们叹息“人生苦短”。在一般人的情绪生活中,常是苦多于乐。在喜怒哀乐爱惧恨中,正面情绪占3/7,反面情绪占4/7。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有许多心因性疾病就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一项长达30年的关于情绪与健康关系的追踪研究发现,年轻时性情压抑、焦虑和愤怒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是性情沉稳的人的4倍。所以,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一) 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加强记忆、减少遗忘、有效地学习? 遗忘的因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记忆材料的位置、记忆者的态度。增进记忆的方法:1、有效地复习:一是复习要及时,二是正确分配复习时间,三是采用试图回忆法,四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2PQ4R方法: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3记忆术:可以采用“利用组块”、“关键字法”、“谐音法”、“位置法”、“轨迹法”等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和技巧。(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指导意义?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主要观点是:(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2)马斯洛在需要层次基础上分析了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处在优势地位,成为主导需要,人的需要除受年龄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3)马斯洛特别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需要是人的行动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的最广泛的理论,对学校管理与教师激励具有指导意义。马斯洛不仅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更关注人的社会性,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使管理成为一种充满希望的事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如何提高组织效能,激励人的积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思考空间。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指出了人的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同时也为管理者指明根据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我们应采取的不同的管理策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是指一般人的需要,而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并不是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发展的。一是不同的人,各种需要的程度不一样;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要的层次会不同。作为管理者要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就要关注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尤其要关注并尽量满足员工的主导需要。在管理中要尊重、关心、信任员工,努力创造宽松和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发展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意提供给他们自我实现的途径,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三) 什么是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并阐述如何使用该理论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来自人的内部,员工从事的工作本身可以调动他的内在积极性。赫茨伯格认为,使用一个人应当考虑工作动机及保健、激励两个因素,也就是内因与外因两个因素。保健因素主要涉及工作背景,诸如薪水、工作条件及工作安全等;激励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诸如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和责任等。他把引起职工不满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如果员工的激励因素满足了,只能是没有不满意的;如果激励因素没有满足,便会特别不满意。至于保健因素,则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即使没有满足,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不满意,但如果满足了,则会产生强烈的满意感。赫茨伯格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就个体而言要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更有兴趣,更具挑战性,从中获取成就感;第二,就集体而言要增加个体的自主权,即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第三,在管理上要改变人事管理的重心,将传统的重合同、重制度的人事工作重心转移到重工作设计、重激励因素方面来。基于这种观点,在员工管理中,应该采取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和弹性工时来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对于工作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实施那些措施时,要有的放矢,大致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因素。第3次平时作业(第811章)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 2.ABC 3.B 4.C 5.B 6.B 7.D 8.A 9.A 10.C1智力是指( )。A.思维能力 B.特殊能力 C.理解力 D.认知能力2以下属于一般能力的有( )。A.观察力 B.记忆力C.抽象概括能力 D.色彩鉴别能力3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社会性 .独特性.稳定性 .整体性4()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所在。.气质 .能力.性格 .情绪5高级神经活动属强而平衡、不灵活型,与其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粘液质.胆汁质 .抑郁质6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环境适应力强、但缺乏耐心、稳定性差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7人格特质理论最早是由()提出的。 .盖伦 .希波克拉底.柏尔曼 .奥尔波特8.个人由于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在认知或行为上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现象叫做()。A.从众 B. 服从 C.去个性化 D.依从9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称为( )。A.自我 B.镜中自我C.理想自我 D.社会自我1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A.定型 B.第一印象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得分批改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24 分)1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2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3偏见偏见是指对某些特定团体的成员形成的一种敌意或负面的态度。4依从是指个体接受他人的请求,做出与他人期望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5从众从众是指人们由于受到群体的影响,把自己的观念或行为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改变。6社会惰化群体一起完成任务时,个体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少的现象叫社会惰化。得分批改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42分)(一) 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如何?如何理解能力的的个体差异? 1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能力实际上是指个人从事相应活动的能力。每个人在能力方面都有其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这使得每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中,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到其知识、技能的水平。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少;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付出更大的心理能量或资源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与技能。抽象概括能力差的人理解起深奥的理性知识就会困难一些。同样是搞音乐的人,如果一个人节奏感和曲调感强,他就比另一个仅仅是视觉感强的人,更能从事好自己的音乐活动。2能力的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结构的差异;(4)能力的性别差异。(二)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学因素;2家庭环境因素;3早期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因素;5社会文化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 (三) 如何完善自我? 1认识自我: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了解自己,;从别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借助社会评价或个人成就来了解自己;在与过去自己的比较中了解自己。2悦纲自我:客观地分析不足,认识到人不可能完美无缺,要以正确的态度接纳自己的不足;要以平和之心对待自己,不因优秀而自傲,不因缺陷而自卑,要不断地自我激励;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在面临挫折时也不自弃。3延伸自我:一个人应该具有博爱之心,做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加强与他人交流。4创造自我:要不断地更新与创造自我,建立获取成功的信念,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断变革对自我的期望。(四) 怎样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哪种印象管理策略更有效果?第一印象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和接触时,在极其有限的信息的基础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关于对主的总体印象。为了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必须加强印象管理,采取管理策略。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谈举止。因为人们会依据所展示出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然后形成第一印象。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为了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做出的努力。印象管理策略主要有自我美化和他人美化。自我美化是个体努力增加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以提高自我形象。他人美化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别人感觉很好,进而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两种策略相比较,应该说自我美化更为有效果。(五) 举例说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性:人们可能对某人第一印象并不好,但由于交往次数多了,不再依据肤浅的外表来评价一个人,而更看重人的个性,因而印象变得好了起来,这便是熟悉性的影响。单纯的熟悉也能增加人们对特定对象的喜欢,即“曝光效应”。2接近性:地理距离的接近是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相近的邻居之间、同宿舍的同学之间不可避免地频繁交往,增加了彼此的熟悉性,可以方便地相互交谈,相互支持和帮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并寻找彼此的相似性。3相似性: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们一般喜欢那些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个性与自己相似的人。4个人特征:包括外表、人格特征。(六) 竞争、合作的优缺点各是什么?竞争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使行为的结果对自己有利。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在工作、生活或社会关系中通过相互帮助,协同活动,来实现共同目标、享受合作结果或增进友谊的行为。1竞争的优缺点。 (1)优点:竞争能激发动机,调动个体的一切力量,充分发挥能量与创造力;竞争能使全身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竞争迫使竞争各方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竞争才能进步。(2)缺点:阻碍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发展,甚至使社会关系恶化;频繁的竞争会带来身心压力,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2合作的优缺点:(1)优点:合作能促进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2)缺点:合作学习也有它的一些缺点:在合作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在合作中,有时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现消极,就会影响全组的士气,降低全组的效率。得分批改人 四、论述题(每小题 12分,共24分)(一) 遗传、环境、教育与文化对能力发展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主观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一般而言,能力受到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人后天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自身的能力。1遗传因素。能力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基础遗传素质。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人先天失聪,有人大脑损伤,有人身体畸形,这些人往往不能获得与具有健康素质的人相同的能力。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环境对人能力的影响是指每个人一生所处的具体环境对人所施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环境对儿童能力的影响是通过教育来发挥作用的。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不同的对待方式为儿童提供的环境刺激就不同。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就可能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而有家长则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应该让孩子自然发展。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虽然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有许多能力都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的。3自身努力。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所谓的“熟能生巧”、“笨鸟先飞”这些俗语都反映了实践活动、个人能力能够提高个体的能力水平。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勤奋谦虚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二) 试述面对成功和失败,有哪些归因方式?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工作和学习有何影响?韦纳认为,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可能有很多种,但都可以把它们归为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四个范畴中。对于成功和失败的不同归因会影响到人们以后的行为,这使得归因理论能够应用于实际。如,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能力等内在因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任务容易、运气好等,会使人感到意外和感激。同样,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内在因素,会让人觉得内疚和无助,有时也会激发人们的奋进;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容易让人产生敌意和愤怒。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是一个人评价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追求成功的人往往会对成功和失败做内部归因,成功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和付出的努力,而失败则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避免失败的人通常会把成功归因于外部,而把失败归结于自己,认为自己能力差才导致失败,他们往往会处于退让的姿态。得 分教师签名心理学第4次平时作业(第1215章)得分批改人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 2.D 3.B 4.B 5.B 6.C 7.ACD 8.D 9.A 10.ABCDE1在人生的某一时期,因缺少引发某一心理特征或行为的环境,而致使这一心理或行为永远不能产生,这个时期称为行为的( )。A.印刻 B.最近发展区C.敏感期 D.关键期2.下列属于成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A.适应现实生活 B.自尊、自爱、奋发向上C.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D.仍像幼儿那样天真幼稚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三阶段是( )。A.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 B.以“好孩子”为定向C.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 D.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5.心理动力理论是由()创建的。A.艾森克 B.弗洛伊德C.麦独孤 D.拉扎洛斯6.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最有代表性的疗法是( )。A.理性情绪疗法 B.代币法C.来访者中心疗法 D.阻抗7.行为主义疗法有()等方法。A.放松疗法 B.释梦C.系统脱敏法 D.厌恶疗法8.下面哪种疾病属于躯体形式障碍。()A.焦虑症 B.强迫症C.人格障碍 D.疑病症9. ()被称为精神病中的“感冒”。A.抑郁症 B.焦虑症C.恐惧症 D.强迫症10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A.性格 B.能力C.职业兴趣 D.职业价值观 E.环境因素得分批改人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4 分)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连续体:一极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极是心理各方面功能的良好发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一方面虽没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另一方面其心理功能也没有得到良好发挥,这就是一种亚健康状态。2工作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它是与工作压力相关的一系列症状,是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综合症。3人格障碍是指人格适应不良,即不伴有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4心理治疗是心理健康专家帮助个体认识、澄清和克服他们的心理和人际关系障碍,并促进其适应的过程。5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导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生命全程中所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即人的一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狭义的心理发展只限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研究。6生涯辅导是对人生全程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的指导,由辅导人员结合其专业知识提供一套有系统的计划,目的是帮助促进个人的生涯发展。得分批改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42分)(一) 举例说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二) 哪种人格障碍最具社会危害性?为什么?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社会的危害最大。2因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无道德感,情感冷漠,自我中心,具有高度的攻击性和冲动性,耐受挫折能力差。这些个体容易发生违法、违规甚至犯罪行为。(三) 行为主义疗法有哪些实用的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系统脱敏、厌恶疗法、行为矫正与代币法。(四) 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变化?1.充分认识青春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2.要尊重和相信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建立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3.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家长要尽可能提供支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正确处理。4.要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征?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但不连续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在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婴儿理解了客体恒常性。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前运算阶段(27岁)与感知运动阶段相比,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质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中心化的特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以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为标志。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