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1105型柴油机中的摇臂结合部的气门摇臂轴支座.doc

    • 资源ID:4855872       资源大小:907.5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毕业设计论文1105型柴油机中的摇臂结合部的气门摇臂轴支座.doc

    第一章 前言 毕业设计是我们学习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课、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设计的内容是柴油机气门摇臂支座的数控加工工艺及主要工序工装设计。具体是工艺设计,工序卡、工艺过程卡的编制,钻扩铰孔的夹具设计。 就我个人而言,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希望能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并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为以后更好地胜任我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由于知识、能力有限,在设计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教。第 二 章. 零件的分析21 零件的作用 该零件是1105型柴油机中的摇臂结合部的气门摇臂轴支座。mm孔装摇臂轴,轴两端各安装一进、排气气门摇臂。mm孔内装一个减压轴,用于降低汽缸内压力,便于启动柴油机,两孔间距mm,可以保证减压轴在摇臂上打开气门,实现减压。该零件通过mm小孔用M10螺杆与汽缸相连。该零件是柴油机气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零件。2.2 零件的工艺分析分析零件图纸,图纸的各视图不清晰,尺寸标注完整,能够表达清楚零件的各个部分,技术条件标注合理,表面粗糙度标注合理,尺寸公差标注完整,能够完整表述加工要求。该零件加工表面分两种,主要是孔的加工,圆柱端面平面加工。将零件图重新绘制在A3图纸上,详见附图。现将主要加工部分表述如下:2.2.1孔加工该零件共有4个孔要加工,其中mm、mm孔加工要求较高,两孔中间距mm,mm孔中心与底平面距离mm,mm孔中心与底面距离490.05mm。有平行度要求,表面粗糙度1.6,需精加工,mm小孔直接钻出即可,另斜小孔直接钻出。2.1.2 面的加工该零件需加工平面为22×36底面精度要求较高,是后续工序的精基准面,需精加工,上端面要求高,粗铣即可。26圆柱两端面粗铣,28圆柱两端粗糙度要求3.2,要精铣。由以上分析知,该零件的加工应先加工面,孔以面为基准。保证孔中心与底面的距离,平行度。 第三章 工艺规程设计3.1确定毛坯:3.1.1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根据选择毛坯应考虑的因素,该零件体积较小、形状不是很复杂,外表面采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粗糙度,由于零件生产类型为成批、大批生产,而砂型铸造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故本零件毛坯采用砂型铸造。3.1.2毛坯的设计:由于生产类型为成批、大批生产,考虑毛坯生产成本和机械加工成本,毛坯制造方法为砂型铸造, 18、16孔需精加工,要留加工余量,故孔不宜铸出,其他小孔不铸出。查金属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黄如林、汪群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确定加工余量:砂型铸造,公差等级:(CT79)查表1 - 6,取CT8 加工余量等级:1113G 查表1 - 8,取G 切削余量:查表1 9,基本尺寸小于100mm,故加工余量为单侧3.0mm,双侧2.5mm 铸件尺寸公差值:查表1 11基本尺寸小于50mm,取0.8mm,小于30mm,取0.6mm毛坯图如下图: 3.2基面的选择:23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否则,不但使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粗基准选择:粗基准选择应为后续加工提供精基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要求或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余量,两者矛盾,对该零件应以要求与余量均匀的重要表面为粗基准,故该零件选择未加工的底面为粗基准加工上端面。精基准选择:应该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方便,为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应该以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该零件选择36×22mm底面为精基准。3.3工艺路线的拟定:拟订工艺路线的内容除选择定位基准外,还要选择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加工设备,工艺装备等。工艺路线的的拟定要考虑使工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保证,成批生产还应考虑采用组合机床,专用夹具,工序集中,以提高效率,还应考虑加工的经济性。3.3.1 选择加工方法:选择加工方法应该考虑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性。分析该零件,该零件要加工的内容有端面和孔,零件为非回转体零件,端面加工选择铣削加工。对于上端面圆柱端面,粗糙度12.5,无其他要求,粗铣即可。底面22×36采用粗铣精铣。圆柱端面粗糙度要求12.5,无其他要求,采用粗铣即可。圆柱2端面粗糙度要求3.2,圆跳动0.1,采用粗铣精铣。孔的加工:、3孔粗糙度12.5,直接钻孔即可。、孔粗糙度要求1.6,精度等级较高,有平行度要求,采用钻扩铰孔即可满足要求。3.3.2:加工顺序的拟定:粗铣削圆柱端面,粗铣36×22底面:精铣36×22底面。:粗铣圆柱端面、圆柱端面:精铣圆柱两端面:钻孔成:钻孔至,钻至:扩孔至,扩至,两孔两侧倒角1×45°,保证孔心距56:精铰孔、成:钻孔3成。:去锐边、毛刺。:终检、入库。分析以上工艺路线内容,基本合理,根据以上工艺路线,确定工序内容:.粗铣底平面,以上圆柱端面定位,铣尺寸39mm至42mm。.粗铣圆柱上端面,以底面定位。铣尺寸39mm至39.5mm。.粗铣圆柱两端面,铣尺寸mm至38mm。粗铣圆柱端面,保证轴向尺寸16mm。.精铣底平面,以上圆柱端面定位,保证尺寸39mm。. 钻小孔成。.精铣圆柱端面成,保证尺寸mm.钻扩铰、孔成,保证两孔中心距 mm,保证中心与底平面距离mm,中心与底平面距离mm。. 、两孔两端倒角°。.钻孔成。.去毛刺、锐边.终检,入库。3.3.3机械加工余量:平面加工余量:圆柱轴向尺寸,上端面铣削,余量2.5mm,下底面粗铣余量2mm,精铣余量0.5mm。圆柱轴向尺寸370.1mm,两端面粗铣余量2mm,精铣余量0.5mm。轴向尺寸16mm,圆柱两端面粗铣,余量2.5mm钻孔加工余量:孔mm钻扩铰余量:钻孔:扩孔:至 2Z=1.8mm铰孔:mm 2Z=0.2mm孔mm钻扩铰余量:钻孔:扩孔:至 2Z=1.8mm铰孔:mm 2Z=0.2mm、两孔直接钻出3.4机床的选择:3.4.1:平面加工:采用铣削,工序、由于是批量生产,要求加工效率较高,选择立式铣床采用端铣效率较高。选择机床型号X523.4.2:孔加工:工序、,选择立式钻床Z525,工序采用摇臂钻床Z3025。3.5夹具选择:该零件的加工内容是孔和端面,其中孔、精度要求高,孔是斜小孔,铣底平面,都需要专用夹具。精铣圆柱两端面精度要求较高,且有圆跳动要求,需采用专用夹具其余加工采用通用夹具。3.6刀具选择:3.6.1铣削加工:选择错齿三面刃铣刀,刀具直径50mm(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磨损量0.5mm。刀具耐用度100min。3.6.2钻削加工:钻孔采用锥柄麻花钻(GB1438-85)直径d=11mm,采用d=3mm锥柄麻花钻。钻孔采用d=16mm锥柄麻花钻,钻孔采用d=14mm锥柄麻花钻。(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3.1-6)刀具磨钝标准:后刀面磨损限度0.50.8工件材料为铸铁,刀具耐用度2700秒。扩孔、分别采用d=17.8mm,d=15.8mm锥柄扩孔钻(GB1141-84)(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3.1-8)铰孔、分别选择d=18mm,d=16mm锥柄机用铰刀(GB1133-84)(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3.1-17)刀具耐用度3600秒。3.7 量具选择:3.7.1孔的量具:孔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5.1 1,=0.0018, 由表5.1 3,选择分度值0.002的比较仪=0.0017,可以测量。孔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5.1 1,=0.009,由表5.1-2分度值为0.01的内径百分尺u=0.008,可以选用。其余孔选择一般内径测量仪器即可。 3.7.2轴向尺寸量具:尺寸mm、mm、mm、mm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5.1 1,及表5.1-2选择分度值0.01的量程100mm的外径百分尺即可。其余尺寸量具选择分度值0.02的游标卡尺即可。3.8 工序尺寸确定:确定工序尺寸的一般方法是由表面加工最后往前推。最后工序的尺寸按零件图上要求标注,当没有基准转换时,同一加工表面的工序尺寸只与工序或工步的加工余量有关。当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用尺寸链计算。3.9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3.9.1工序(粗铣底平面)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本工序为粗铣,刀具为错齿三面刃铣刀,刀具直径D=50mm,d=16mm,齿数Z=12,本工序余量2 mm,一次走刀完成切削,即=2mm,机床X52K,主轴功率7.5千瓦。查表3-28(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f=0.10mm/z,铣削宽度=22mm。铣刀耐用度T=120min,工件材料为铸铁,确定切削速度v,每分进给量v查表3.27(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公式 式中 =18.9, =0.2, =0.1, =0.4 ,=0.1, =0.1, =0.10mm/z =1.0,=2,=22mm带入式, m/min= =790 r/min由表4.2-36(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主轴转速=750 r/min,则实际转速v=117m/min工作台每分进给量=0.10×12×750=900mm/min。查表4.2-37(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择实际:=950mm/min,则=0.105mm/z校验机床功率: 表3.28(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其中=30, =1.0, =0.65, =0.8, =0, =0.83 ,=0.63带入公式,=46.8Nv=2.18m/s带入公式,得=0.102 kw故可以采用 工序实际切削用量=0.105mm/z,=950mm/min,n=750 r/min=12.5r/sv=2.18m/s时间定额:,mm, =5.5mm,=2mm,带入值。得: min3.9.2 工序粗铣上端面:刀具、机床与上工序相同,工序余量2.5mm,一次走刀完成,即=2.5mm,=0.10mm/z,=22mm带入公式: =18.9, =0.2, =0.1, =0.4 ,=0.1, =0.1, =0.10mm/z =1.0,=2.5,=22mm带入式, m/min= =770 r/min由表4.2-36(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主轴转速=75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v=117m/min每分进给量:=900mm/min,实际=950mm/min,=0.105 mm/z校验机床功率:表3.28(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其中=30, =1.0, =0.65, =0.8, =0, =0.83 ,=0.63带入公式,=46.8Nv=2.18m/s带入公式,得=0.102 kw故可以采用 工序实际切削用量=0.105mm/z,=900mm/min,n=750 r/min=12.5r/sv=2.18m/s时间定额:,mm, =5.5mm带入公式,得0.022 min3.9.3 工序(粗铣、两圆柱两端面)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3.9.3.1粗铣圆柱两端面的切削用量:刀具、机床与上工序相同,工序余量2.0mm,一次走刀完成,即=2.0mm,=0.10mm/z,=28mm带入公式: =18.9, =0.2, =0.1, =0.4 ,=0.1, =0.1, =0.10mm/z =1.0,=2.0mm,=28mm带入式,120m/min= =764r/min由表4.2-36(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主轴转速=75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v=118m/min =2.18m/s,=900mm/min,实际=950mm/min,=0.105 mm/z2.9.3.2 粗铣圆柱两端面的切削用量:刀具、机床与上工序相同,工序余量2.5mm,一次走刀完成,即=2.5mm,=0.10mm/z,=26mm带入公式: =18.9, =0.2, =0.1, =0.4 ,=0.1, =0.1, =0.10mm/z =1.0,=2.5mm,=26mm带入式,119m/min= =757r/min由表4.2-36(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主轴转速=75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v=118m/min =2.18m/s,实际=950mm/min,=0.105 mm/z3.3.9.3工序时间定额:本工序加工面为两个圆柱的4个端面,时间为加工4个端面的和. mm,=7.5mm,带入公式,得0.04 min mm,=6.5mm,带入公式,得0.037 min=0.077 min。由于每个圆柱要铣2个端面,时间是计算时间的2倍,总时间=0.15min。3.9.4工序 (精铣底平面)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本工序为精铣,选择刀具为高速钢三面刃铣刀,刀具直径50mm,齿数Z=12,本工序余量0.5mm,一次走刀完成切削,即=0.5mm,机床X52K,主轴功率7.5千瓦。查表3-28(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f=0.10mm/z,铣削宽度=22mm。铣刀耐用度T=100min,工件材料为铸铁,确定切削速度v,每分进给量v查表3.27(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公式 式中 =25, =0.2, =0.1, =0.4 ,=0.5, =0.1, =0.10mm/z =1.0,=2,=22mm带入式, m/min= =312 r/min由表4.2-36(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主轴转速=30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V=47.1m/min。每分进给量:=0.10×12×300=360 mm/min,查表,实际=375mm/min,=0.067mm/z工序时间定额:,mm, =5.5mm带入公式,得=0.116 min3.9.5工序 (钻孔)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钻孔mm,查表3-38(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f=0.26 mm/r 查表3-4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v=0.30 m/s 由公式=8.68 r/s =521 r/min查表4.2-15(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床为Z525,选择转速=545 r/min =9.08 r/s实际切削速度:v= =0.31m/s切削工时:mm,mm,带入公式:=17.8 s =0.3min3.9.6工序 (精铣圆柱两端面) 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本工序为精铣,选择刀具为高速钢三面刃铣刀,刀具直径50mm,齿数Z=12,本工序余量0.5mm,一次走刀完成切削,即=0.5mm,查表3-28(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f=0.10mm/z,铣削宽度=28mm。铣刀耐用度T=100min,工件材料为铸铁,确定切削速度v,每分进给量v查表3.27(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公式 式中 =25, =0.2, =0.1, =0.4 ,=0.5, =0.1, =0.10mm/z =1.0,=0.5,=28mm带入式, m/min= =274r/min由表4.2-36(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选主轴转速=30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V=47.1m/min,每分进给量:=0.10×12×300=360 mm/min,查表,实际=375mm/min,=0.067mm/z工序时间定额:,mm, =6.5mm带入公式,得=0.097min3.9.7 工序(钻、扩、铰孔、)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3.9.7.1 钻孔 至,查表3-38(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f=0.26 mm/r 查表3-4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v=0.30 m/s 带入公式=6.8 r/s=404 r/min查表4.2-1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床为Z3025,选择转速=400r/min =6.6 r/s则实际切削速度:v=0.287 mm/r扩孔至15.8钻孔 f=0.5 mm/r ,(表2.4-52机械加工工艺手册)v=0.48 m/s , (表2.4-53机械加工工艺手册)=9.7 r/s=582 r/min查表4.2-1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床为Z3025,选择转速:=630r/min =10.5 r/s实际切削速度:v=0.52 m/s铰孔:查表3-50(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f=1.8mm/r,v=0.13m/s带入:=2.58r/s=155r/min。查表4.2-1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床为Z3025,选择转速=125r/min。实际速度:v=0.106m/s。时间定额: ss3.8 s=19.720 s3.9.7.2 钻至查表3-38(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f=0.26 mm/r 查表3-4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v=0.30 m/s 带入公式:=5.95r/s=357 r/min取机床实际转速:=400m/min,则实际切削速度:v=0.32 m/s扩孔至17.8f=0.5 mm/r ,(表2.4-52机械加工工艺手册)v=0.48 m/s , (表2.4-53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带入公式:=8.6 r/s=516r /min取机床实际转速:n=630 r/min=10.5r/s实际切削速度:v=0.599m/s铰孔查表3-50(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f=1.8mm/r,v=0.13m/s带入=2.3 r/s=138 r/min。取机床实际转速:n=125 r/min=2.08r/s实际速度:v=0.11m/s时间定额: 26 s 8.7s1.3 s=36 s工序总时间定额:56 s1min3.9.8 工序 (钻孔)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查表3-38(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f=0.18 mm/r 查表3-4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取v=0.15 m/s 带入公式:=16r/s=960r/min取机床实际转速:n=960 r/min。切削工时:mm,mm,带入公式:= =5.8 s第四章 夹具设计由于生产类型为成批,大批生产,要考虑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加工质量,故需要设计专用夹具。4.1问题的提出: 本次设计选择设计工序 钻扩铰孔、的夹具。该工序加工的精度要求较高,粗糙度要求1.6,平行度要求0.05。工序基准为底平面。需要保证的尺寸要求:保证孔中心与底面距离mm,孔中心与底面距离mm。两孔中心距mm。夹具设计应首先满足这些要求,并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还应考虑夹具零件制造的工艺性和生产经济性,加工过程中夹具的操作应方便,定位夹紧稳定可靠,夹具体应具有较好的刚性。4.2夹具的设计:4.2.1 定位基准的选择:根据图纸要求,为保证加工质量,工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相同。选择底面作为基准。工序基准面是底平面,定位面为环行突台面,限制3个自由度,孔采用定位销定位,由于通过孔夹紧,定位销与夹紧件拉杆做成整体。限制2个自由度,还有一个绕孔轴线旋转自由度,采用一个可调支承,支承于圆柱端面,除限制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外,还能提高夹具系统刚性。定位面板下图4-1:图 4-1 定位面板4.2.2定位误差分析:定位误差是指由于定位不准引起的某一工序的尺寸或位置精度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对夹具设计中采用的定位方案,只要可能产生的定位误差小于工件相应尺寸或位置公差的三分之一,或满足装夹+对定+过程T,即可认为定位方案符合加工要求。对于本次设计的夹具,需要保证的尺寸要求:保证孔中心与底面距离mm,孔中心与底面距离mm。两孔中心距mm。其中两孔中心距由钻模板上两钻套的中心距保证。孔与底面的距离靠钻模板与3个C型定位支承保证,3个尺寸都是以工件底面为基准的,基准不重合误差为0。导向装置的设计:导向装置主要是钻模板,导向元件是钻套,加工中需要钻扩铰3个工步,为减少装夹时间,减少辅助时间,钻套选择快换钻套,钻套与钻模板连接需要有衬套。当需要换钻套时,只需要将钻套逆时针旋转到钻套的削平边,即可以取出钻套。快换钻套。见图4-2: 图 4-3 钻模板钻模板图见图4-3:4.2.3夹紧装置的设计: 根据夹紧力方向的原则(1),夹紧力的作用方向不应破坏工件的既定位置。(2),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使所需夹紧力尽可能小;(3),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使工件的夹紧变形最小。根据夹紧力作用点的原则(1),夹紧力的作用点应正对夹具定位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所形成的稳定受力区域内,以免工件产生位移和偏转;(2),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上,以使夹紧变形尽可能少,有时可采用增大工件受力面积或合理布局夹紧点位置等措施来实现;(3),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近工件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夹紧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小工件的夹紧力,防止加工过程产生振动。根据以上要求,考虑加工零件的特点及定位方式,确定夹紧方式,通过前面工序加工出的孔用拉杆夹紧,方向为水平向右,这样能保证主要定位基准面与定位元件的良好接触。4.2.4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4.2.4.1切削力的计算:刀具为高速钢锥柄麻花钻,直径d=16mm,f=0.26mm/r,查表232切削用量简明手册钻孔的轴向力计算公式:其中=365.9,ZF=1.0,YF=0.8 ,=0.94带入公式=1873 N钻孔至的轴向力:=1639 N4.2.4.2夹紧力的确定:分析工件夹具中的受力情况:切削力方向为孔的轴线方向,夹紧力垂直于切削力方向,由定位面与定位元件之间的摩擦力平衡切削轴向力,定位面板材料为铸铁,工件材料为铸铁,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表110,摩擦系数为0.5 。由理论力学第6版p110公式:式中为摩擦力,为静摩擦因素,为正压力,带入式得:=3746 N,则实际夹紧力F=K,K为安全系数。K=查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1、表1-2-2: K=1.2×1.2×1.0×1.0×1.0=1.44F=1.44×3746=5394N4.2.4.3液压缸的选择:考虑到零件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夹具应采用液压夹紧方式,根据夹紧里选择夹紧机构,由于夹紧力较小,不需采用增力机构,根据要求选择液压缸,要求能够方便的夹紧松开工件,即要求液压系统能实现“工进保压工退”的工作循环。工进的时候速度要小以减小冲击力,也不能太小以免增加加紧时间,松开工件速度可以比夹紧过程速度稍快,以减少辅助时间。选择双向作用油缸。由夹紧力计算选择液压缸参数:F=5394 N,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6-7活塞作用力近似计算公式:,取=0.8,则: N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6-8,计算缸径的公式:,选择油缸油压p=3Mpa,由表知:当2 p 5时,d=0.5D,带入上式,则:,计算得:D=63.4 mm查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液压传动夹具用油缸,选择地脚式双作用油缸可以符合要求,表选择T5026 型油缸,缸径D=65mm,活塞直径d=35mm,行程30mm。中心高H=65mm。根据油缸参数,计算液压缸实际作用力:实际工作面积:无杆腔:3317 。有杆腔: 2355 。实际作用力计算:无杆腔作用力:=6634N有杆腔作用力:=4710N 在本夹具系统中工作,夹紧力是液压缸的拉力,即是有杆腔的实际拉力。该液压缸的拉力: F,故应适当提高工作油压。最小工作油压:2.29MPa取=2.3MPa,则液压缸实际拉力:=5416N校验活塞杆强度: 活塞杆材料为Q235钢,材料塑性大,受力为拉力,发生塑性变形,当达到一定限度或簖裂,零件不能正常工作,就发生失效。失效发生在零件的薄弱环节,对于活塞杆,前端有直径为20的螺纹孔,这部分最易发生失效。校验时取该段分析。由(材料力学第4版,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p18公式:,=8.4MPa对塑性材料有: (由材料力学第4版,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p29),Q235钢220MPa,取2,则:=110>故校核合格。4.2.5校验夹紧元件的强度:夹紧拉杆材料为20Cr,材料塑性大,受力为拉力,发生塑性变形,当达到一定限度或断裂,零件不能正常工作,就发生失效。失效发生在零件的薄弱环节。拉杆示意图如下: 图4-4 夹紧拉杆图A- A截面是该零件最易失效的部分,取该截面分析: ,=192MPa对塑性材料有: (由材料力学第4版,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p29),20Cr钢540MPa,取2,则:=270>故拉杆强度合格。4.2.6液压控制回路的确定:4.2.6.1分析液压缸在夹具各工作过程的动作:1.启动:活塞处于液压缸最左端。2.工进:压力油由左端的油管进入油缸,推动活塞向右移动,夹紧工件。3.保压:保持活塞两端压力相等,活塞停止运动,直到工件加工完成。4.工退:压力油由右端的油管进入油缸,推动活塞向左移动,松开工件。装夹工件的约时间为辅助时间的1/2,辅助时间6s,则夹紧、松开工时间不大于3秒。由于夹紧过程活塞行程不大于30mm,不需要快进、快退过程。所以要求液压系统能够完成“工进保压工退”的工作循环即可。确定控制回路:根据液压系统的要求选择控制回路的基本回路,由上面分析知道,该控制回路至少要有一个换向回路,一个保压回路,就可以达到控制要求。换向回路:选择一个O型三位四通换向阀,其作用是利用阀心相对于阀体的运动,使油路接通、关断或变换油路方向。从而使液压执行元件启动、停止、换向。见图3-2(a):保压回路:保压回路以保证工件在夹紧过程中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占有正确的位置,保证液压缸中的压力不变,这里选择一个二位二通的电液换向阀来换向,实现保压的过程。保压回路如下图3-2(b): (a) 换向回路 (b) 保压回路 图4-5 液压基本回路单向阀:为了机床停止工作时系统的油液流回油箱,导致空气进入系统,影响液压系统的平稳性的问题,必须在电液换向阀的出口处增加一个单向阀。其他元件:回路除以上基本元件外,还需要一个溢流阀,其作用是通过阀口的溢流,使被控系统或回路的压力维持恒定,实现稳压、调压或限压作用。其他辅助元件:如油箱、滤油器、液压泵。4.2.6.2液压回路的综合和整理:将选择的液压元件组合成控制回路,如图4-6:分析液压系统图和液压缸的工作循环对控制系的要求,对系统图进行综合和修改,将液压控制回路用A3图纸画出,见附图。4.2.7 夹具的使用及维护:夹具装配图的绘制: 夹具的具体各部分设计完成后,将夹具装配图画于A0图纸上,部分主要零件也单独画于A3,A1图纸上,见附图。 该夹具是用于精加工的,装配完成后,安装在Z3025钻床的工作台上,安装后要检查安装是否存在误差,如有应设法消除,以免造成加工误差。该夹具设计的是液压夹紧方式,安装完成还要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泄露现象检验用油压要高于夹紧要求的液压,保证使用安全。 夹具的操作:安装工件时,应检查活塞杆是否处于松开的位置,然后使工件上11孔穿过拉杆,将底平面紧靠定位板上的3个定位支承上,圆柱的下端面靠近夹具体上安装好的可调支承上,调节可调支承,保证工件垂直于夹具体底座。定位调节好后,将球形开口垫圈球面对准11孔安装于拉杆上6段,然后打开液压操作手柄置于工进位置,启动液压缸夹紧工件。球形垫圈的作用在于在液压杆拉力作用下自动调节拉杆轴线,保持拉杆与液压杆的同轴性。夹紧完成后,将手柄置于保压位置,保持活塞位置不动,到加工完成。加工完成后,将手柄置于松开位置,松开工件,取下球形开口垫圈,然后就可以取下工件。夹具的维护:夹具在使用中,应注意检查钻套的磨损情况,如磨损后不能精确保证加工精度,则需要更换钻套。本夹具定位面板是受力的部件,应定时检查其是否发生受力变形,如有变形,应及时设法修正,才能保证加工精度,为使其变形减少,需要严格控制液压缸的油压,保证油压不超过工作油压太多。 第五章 结论本次设计是在完成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设计。毕业设计是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能够使我们的知识掌握更牢,并能提升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工装夹具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我掌握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工装夹具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工艺规程设计首先是分析了零件的技术要求,包括被加工面的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各被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被加工表面的表面加工质量及热处理要求,对毛坯的要求等等。并对达到各个技术要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毛坯尺寸,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机床的加工范围,加工能够达到的精度。选择合理的机床组合,拟订合理的加工路线,确定机床、刀具、量具、夹具,如果需要专用夹具,就需要设计专用夹具。计算确定切削用量,机床转速、时间定额等。然后编制工艺规程文件,如工艺过程卡,工序卡片。专用夹具的设计是针对不同的机床和零件的被加工表面设计专门的夹具以满足加工精度要求、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夹具设计包括:定位元件或定位装置、夹紧元件或夹紧装置、对刀及引导元件、夹具体组成、连接元件、其他元件或装置。本次设计的是钻床夹具,加工两个不同直径的孔,需要精加工。所以夹具对定位、导向装置要求较高。而生产类型为大批,故应该选择液压或气动夹紧方式,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缩短辅助时间,提高效率。 通过设计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提升了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以后在工作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对我们毕业生来说是一次相当大的锻炼。参考文献1孟少农,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12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3劳动部培训司组织.机床夹具(试用)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74 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5张捷.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6赵如富.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7刘鸿文.材料力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施平.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第七版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9李洪.机械加工工艺实用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610 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M第2版,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致谢在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老师对本文从选题、构思、资料收集到最后完成设计的各个环节给予的细心的指导和讲解,使我对机械行业有了很大的认识,并最终完成了毕业论文。对此,我打心眼里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毕生的学习楷模。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查阅很多参考资料,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充足、详尽的资料,感谢在设计过程中给我帮助的所有同学。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论文1105型柴油机中的摇臂结合部的气门摇臂轴支座.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