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 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岑 参,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故园:故乡。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怜:可怜。傍:靠近。,1、这首诗写了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 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2、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首句为何要说“强欲?,3、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4、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夜上受降城闻笛,第一PPT模板网,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一说应在西受降城附近。芦管:乐器名,这里指笛,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赏 析,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抒写了边防将士之思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和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赏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