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辅第六章 土壤卫生.ppt
第六章 土壤环境卫生,Soil environment health,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 1.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微生物的特殊作用 及其与环境污染物降解的卫生学意义;2.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来源、特点和自净过程;3.掌握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熟悉 1.熟悉土壤卫生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固体 废物控制标准,以及制订的原则和研究方法;2.熟悉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了解 1.土壤生物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2.重金属镉污染危害和痛痛病污染对健康的危害;3.污水灌田的卫生防护,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4.土壤卫生防护原则、监督和监测方法。,地质环境和土壤的卫生学意义,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要环节,土壤处于大气 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度地带;是结合各环境介质的枢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及其食物链的首端;是许多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和容纳场所。,第一节 土 壤 环 境 特 征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il environment,1.构成:固相、液相、气相 固相总重量的90%以上为矿物质,110%为有机质-腐殖土,液相土壤中的水分和水溶物。来源于降水、空气水蒸气的冷凝水、浅层地下水(23m 易致地面潮湿和沼泽形成)。含有Na+、Mg+、Ca+、Cl-、NO等多种离子和有机物,及其污染物。气相孔隙中含有多种气体。,一、土壤的构成、形成及其卫生学意义,土壤的特征,土壤是由多相组成的能够容纳各种污染物质的多孔、疏松的系统;土壤是一个具有吸附、解吸和交换作用的胶体系统;土壤是一个有络合作用、螯合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的化学反应系统;土壤是一个充满各种生物、微生物活动的陆地生态系统。,形成土壤的母质(岩石)成分/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的不同 地球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 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些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缺乏 生物体 环境元素,动态平衡,.土壤的化学特征,(1)地质元素的分类,宏量元素(Macroelement):占人体总量的99.95%,包括C、H、O、N、S、P、Na、K、Ca、Mg、Cl 等。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生物组织中正常含量均小于 人体体重的0.01%的元素。,必需微量元素:有明显营养作用,参于机体的代谢和生理 功能。是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繁衍不可缺 少的元素。非必需微量元素:无明显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具有功 能作用的微量元素),(1)地质元素的分类,4.土壤的化学特征,1995年FAO/WHO 将微量元素中铁、铜、锰、锌、钼、铬、钴、碘、硒、氟(Fe、Cu、Mn、Zn、Mo、Cr、Co、I、Se、F)等10种列为必需微量元素;将硅、镍、硼和矾列为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将铅、镉、汞、砷、铝、锡和锂列为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微量元素。,(2)土壤元素背景值:指该地区为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各地区具有不同的土壤元素背景值P195 6-2)意义:A 是评价土壤化学污染程度的参照值;B 制定土壤有害化学物质卫生标准的重要依据;C 评价土壤化学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的重要依据;D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防治工 作的科学依据。(3)土壤对污染物的环境容量:(与土壤的自净能力有关)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前 提下土壤对某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特点:不同土壤染环境容量不同、同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环 境容量不同。是土壤卫生防护和卫生标准制定的依据。,4.土壤的化学特征,(4)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H+主要来源于CO2 溶于水形成碳酸,还有Al3+水解 产生H+。OH _来源于土壤中的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与胶体 表面交换性的Na+。我国土壤多数在PH4.5-8.5范围。由南向北递增。(5)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中有许多有机和无机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土壤的氧化剂-主要有氧气、NO3 _和Fe 3+等高价金属离子、土壤的还原剂-主要有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4.土壤的化学特征,(6)土壤的吸附性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组分: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土壤胶体: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1m、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一般土壤中的黏土矿物质和腐殖质都具有胶体性质。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比表面是单位重量(或体积)物质的表面积。一定体积的物质,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处于物体表面的分子具有一定的自由能,即表面能。物质的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越大。电荷性质:土壤胶体一般都带负电荷。土壤胶体凝聚性和分散性:胶体具有相互凝聚的趋势,表现为胶体凝聚性,胶体微粒因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表现为分散性。,4.土壤的化学特征,土壤的生物是土壤形成,养分转化,物质迁移,污染物降解、转化和固定的重要参与者。土壤的生物是土壤的重要分解者,对其自净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土壤的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螨、蚁、蜈蚣、甲虫、蚯蚓等。,5.土壤的生物学特征,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与空气、水、食物息息相关。联系有机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有机、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及食物链的首端。许多有害废弃物(废气沉降、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场所和容纳场所。污染物中的理、化、生物污染产生相应危害。土壤元素分布不均,产生地球化学性疾病。土壤结构特征、物理性状影响土壤肥力,影响生产生活,影响健康;经自净可减轻污染,有利健康。,6.土壤的卫生学意义,第二节 土壤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 The soil pollution、Selfpur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一、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一)概念: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一、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二)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的隐蔽性:有害的化学物质在土壤中与其结合,而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和特征不易被识别;土壤污染物对机体健康的危害以慢性、间接为主,而且往往滞后。积累性与地域性: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较大气和水不易扩散和稀释,在土壤中被吸附、固定及植物吸收而积累达到较高的污染水平,而且有明显的分布。不可逆性: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难降解,甚至产生更大毒性中间产物,都构成了基本不可逆转的过程。4 治理周期长:土壤污染停止后也很难恢复,重金属污染恢复可能需要100-200年时间,而且技术和经济成本高。,(三)土壤污染的来源:,农业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具有剂量低、面积大。农药(年产量百余万t),有机磷和有机氯污染,还含铅、汞、镉、砷;化肥(年用量4千余万t)氮肥、磷肥致土壤和地下水硝态氮和亚硝 态氮累积,水域的富营养化;农用化学品,地膜。工业污染:以点源污染为多,直接和间接污染共存。三废排放,污水灌溉.生活污染:生物性污染-粪便、垃圾、污水;化学污染石油副产品、重金属、含氯电子废物700余种(50%有害)交通污染:尾气中重金属为主;灾害污染物:自然灾害、战争、意外事故致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往往对环境造 成严重影响。,一、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四)土壤污染的方式:,农业污染:属于非点源污染,具有剂量低、面积大。农药(年产量百余万t),有机磷和有机氯污染,还含铅、汞、镉、砷;化肥(年用量4千余万t)氮肥、磷肥致土壤和地下水硝态氮和亚硝 态氮累积,水域的富营养化;农用化学品,地膜。工业污染:以点源污染为多,直接和间接污染共存。三废排放,污水灌溉.生活污染:生物性污染-粪便、垃圾、污水;化学污染石油副产品、重金属、含氯电子废物700余种(50%有害)交通污染:尾气中重金属为主;灾害污染物:自然灾害、战争、意外事故致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往往对环境造 成严重影响。,一、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水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气型污染,生物性污染物:病原菌化学性污染物:重金属、农药放射性污染物:核试验、核固体废弃物,一、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四)土壤污染的方式:,(五)土壤污染物的种类:,二、土壤的自净(soil self-purification),(一)土壤自净概念,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杀灭病原体,使各种有害物质转化到无害的程度,土壤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状态的过程。土壤自净与土壤特性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物理净化-机械阻留(对于难溶的固体)、稀释(可溶性物质)、迁移(水、气中)与吸附(其它固相)、过滤。化学净化-凝聚与沉淀、氧化还原、络和-螯合、酸碱中 和、水解、分解等反应。太阳辐射的光化学反应。但多氯联苯、绸环芳烃、朔料、橡胶难;重金属 也不被降解。生物净化无机物化、腐殖土化。土壤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巨大能力,最终 转化为对生物无毒,是最重要的净化途径之一。有机物净化后形成大分子胶体物质-腐殖土,二、土壤的自净(soil self-purification),(二)土壤自净作用,生物净化包括:病原体的死灭(土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有机物的净化.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净化 含氮有机质分解是土壤氮素循环物的主要过程。包括:氨化作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释放氨:在氨化细菌 作用下有机物降解为多肽、氨基酸、氨基糖等;然后脱氨基转为NH3 硝化作用-微生物使氨氧化为硝酸并获能量,在有 氧条件下进行.不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净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 有氧时:含碳有机物形成CO2和水、含硫的硫酸盐、含磷的磷酸盐 厌氧时含碳有机物产生甲烷;含硫的硫醇和HS、含磷的磷化氢。有机物分解为简单化物后又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二、土壤的自净(soil self-purification),(二)土壤自净作用,在生物体的参与下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物质分解成为无害或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转归:化学物质在土壤中迁移、转化、降解和残留叫 转归。转移:使污染物转入到另一介质,也可在同一介质中 进入另一场所。当扩散和沉降不够充分时,污染物被风力或水流移到下风向或下游地区,造成该地区的污染,或沉降下来造成地面或河底的污染。也可由于土壤污染而转移到水中。,三、土壤污染物的转归 Transformation of soil pollutant,(一)化学污染物的转归:1 农药的转归:(1)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土壤胶体系统的吸附作用(有限)。仅仅是一定条件下的缓冲作用。(2)在土壤中的迁移:由外力作用(翻耕、径流、水渗透、淋溶)引起的转移。一般通过流动和扩散完成。一般通过流动和扩散完成。(3)在土壤中的转化和降解:转化:化学物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而改变其 化学结构和性质的过程。降解:化学物质由复杂化合物逐步转变为简单化合物的 过程称为降解。(A、B、C),三、土壤污染物的转归 Transformation of soil pollutant,A 光化学降解:太阳辐射引起农药分解(除草剂);B 化学降解:水解和氧化有机磷农药的酸碱水解。(与土 壤的温度、水分、PH值有关);C 生物降解:与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包括脱氯、氧 化还原、脱烷基、水解、环裂解。2 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转归:与胶体、腐殖质的蜇和可使重金属元素处于不活化 态,减少其向水和植物的迁移。土壤PH值和还原状态影响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水溶性-易扩散至地下和地表水。影响因素:A 土壤PH值 越低金属溶解度越高植物吸收迁移月易;B 土壤还原条件下许多金属形成不溶性硫化物减少植物吸收;三价砷在还原条件下比五价易被植物吸收,3价砷毒性5价砷。6价铬毒性3价铬,。,农药和重金属元素的残留:化学毒物在土壤和农作物中的残留与其本身特性、土壤理化形状及微生物性状有关。土壤的环境容量:一定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是制订土壤卫生标准和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土壤污染物的转归 Transformation of soil pollutant,3 农药和重金属元素的残留:(1)重金属:化学性质不活泼,加之蜇和物的形成,难迁移,易富集,半衰期达若干年,铅、砷、汞、镉10-30年。(2)农药:脂溶 性-易被土壤吸附进入食物链(有机磷类半 衰期2周-数月,有机氯类2-4年,除草剂118 月);P203 表6-3 水溶性-易扩散至地下和地表水。,三、土壤污染物的转归 Transformation of soil pollutant,农药:土壤中农药残留期残留富集食物污染人体负荷乳汁、食物 婴儿 有机氯、Pb、As、Hg等 神经、实质脏器、酶、内分泌、免疫、三致、生殖等,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soil pollution to health,一、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食物、饮水经口进入,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1)生物性污染:土壤中一些病原体存活的时间 痢疾杆菌 25-100天 肠道病毒 100-170天 伤寒杆菌 100-400天 蛔 虫 卵 7年 芽孢杆菌 1年以上(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化学污染物污染土壤后,常通过农作物和水进人体,造成种种损害。特别是镉、铬、铊和铅等重金属和农药污染土壤后,在土壤中可残留时间长,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各种危害。,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砷、硒为类金属,但其毒性与金属相近,列入此范围。目前我国有重金属污染耕地2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1/5。Cd、Cr-6、As、铊、Pb,(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铊污染(thallium,Tl)分布:铊是高度分散的稀有金属元苏;银白色,软而有 延展 性,空气中不稳定,常温易氧化。自然界多 以一价存在,有强烈的亲硫性。我国平均背景值0.58mg/kg土壤(0.29-1.17)致死量:12mg/kg(成人),经水中毒量:1mg/L人类摄入后2h血铊达最高值(6个半减期)铊的环境污染:来源于光电管、合金、染料等工业。如原料 的溴化铊和碘化铊,杀虫剂原料硫酸铊等。主要是由于含铊废水及废渣受风吹日 晒和降水淋溶污染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所致。,(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铊污染(thallium,Tl)铊化合物的毒性高,为强烈的神经性毒物,可 对肝和 肾脏造成损害。三价铊的毒性大于一价铊。睾丸对铊的亲和力较强,对男(雄)性生殖功能具有特殊的 危害。环境铊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为慢性毒作用,(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慢性铊中毒特征性的表现有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周围神经损害,早期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过敏,很快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见有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铊污染(thallium,Tl),铊中毒,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铬(chromium)污然:六价铬:易溶于水,易经过土壤进入农作物。英国的研究;人群从空气和水摄入铬的总量为78-106ug/d,其中食物占93-98%。污染来源:来源于铬矿和金属冶炼、电镀、制革等工业三废(铬渣中六 价铬含量约为1%)。铬的代谢:人体半衰期27天,80%经肾排泄,余经粪便,乳汁和毛发也可检出 三价铬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是构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 成分。但是过量在体内蓄积,有毒作用。,(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铬(chromium)污然:铬在体内的蓄积:主要蓄积于肝、肾、内分泌腺。铬在体内的毒作用:六价铬毒性比三价铬达100倍;六价铬是致突变物质,Ames试验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等呈阳性。流行病学调查铬渣污染区癌症死亡率高于对照区,铬矿 工肺癌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58倍。六价铬影响体内氧化还原和水解过程,与蛋白质结合 抑制酶的活力,可促维生素C氧化,使血红蛋白变 性降低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有研究表明:由致畸作用胎仔体重下降,畸胎增多.,(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3)铅(lead)污染:来于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三废,及含四乙基铅汽 油的排放废气;已有报道城市居民血铅、尿铅较农 村为高。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肾的损害。,(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4)镉(cadmium)污染-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的未经处理含镉的工业废水进行农 田灌溉。病因:长期食用含镉废水灌田生产的含镉很高的稻 米而引起的慢性镉中毒。靶器官:肾脏 Cd 损害肾小管 肾功能异常:钙/磷代谢障碍 尿钙增加 骨质脱钙 骨骼病变。患者低分子蛋白尿 尿中磷酸盐、尿糖、氨基酸尿 酶改变。人群分布:多发生在4060岁妇女,营养不良者多发。,(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痛痛病症状:患者先是劳累时腰背疼痛,继而发展至肩、脚、膝、髋关节等部位疼痛,休息后消失。随病情加重,可发展至全身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重者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受压也缩短变形,全身多发性骨折等。严重的患者全身疼痛,日夜呼叫,故名痛痛病。此病多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发病,最后患者多因全身极度衰弱和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4)镉(cadmium)污染-痛痛病,痛痛病发病缓慢,潜伏期为28年。镉在体内的生物半减期为1633年,经长期蓄积达到一定程度才发病。此病无特效疗法,死亡率很高。1972年3月,痛痛病患者超过100人,死亡34人。预防措施除保证土壤中镉含量不超过卫生标准(1.0ppm)外,WHO还建议成人每周摄入的镉不应超过400g-500g。,(4)镉(cadmium)污染-痛痛病,农药污染土壤经农作物进入人体产生各种健康影响。世界开发出农药1200余种;我国各种农药制剂产量,每年为150多万吨,约为140多个品种。常用的有60多 个品种,最常用的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的蓄 积性强、远期危害重。,(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2 农药污染的危害:,(1)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引发急性中毒 常见的农药急性中毒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对硫磷、内吸磷的不规范使用而致急性中毒最多见。头晕、恶心、虚汗、惊厥、昏迷。慢性中毒 连续接触低水平的农药可引起慢性中毒,其表现 A 免疫功能缺陷和过敏、哮喘。B 内分泌干扰物质样作用。生殖毒性。C 三致作用,有机氯农药和二恶英。,(2)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引发急性中毒 常见的农药急性中毒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对硫磷、内吸磷的不规范使用而致急性中毒最多见慢性中毒 连续接触低水平有机磷农药可引起慢性中毒,其表现以类神经征为主,部分患者有毒蕈碱样症状。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持久降低致敏作用 有些有机磷农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皮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 污染化学物质。持久性: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存留时间较长。迁移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甚至通过大气、水的输送而影响到区域和全球环境。蓄积性:这些物质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发挥性;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高毒性:这些物质可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生殖和免疫系统受到破坏,诱发癌症和神经性疾病。,(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定义:符合以下四个特性的环境污染物环境持久性(长期残留);生物蓄积性(可在食物链中蓄积并放大);半挥发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高毒性(在环境浓度下就有毒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符合上述定义的POPs物质有数千种之多。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提出首批控制12种: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苯并呋喃(PCDDFs)。,EDCs:endocrin disrupting chemicals 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BTs:persistent bioaccumulate toxicsPTSs: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年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外交全权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于年月日正式生效。公约决定禁止或限制使用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种是有机氯杀虫剂:艾氏剂(防虫剂,可引起人肝功能障碍、致癌)、氯丹(又称氯化茚/1068,防虫剂,人致癌)、狄氏剂(防蚊、防虫剂,致人肝功能障碍、致癌)、异狄氏剂(防虫剂、除鼠剂,妨碍人发育、致癌)、七氯(防虫剂,影响人的生殖器官、致癌)、灭蚁灵(防虫剂,使人致癌)、毒杀芬(防虫剂,人致癌)、滴滴涕(防虫剂,影响人的肝脏、致癌)。前种在公约正式生效(余国家批准)时停止生产和使用;被禁用的还有两种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影响人的肝脏)、多氯联苯(使人致癌)。多氯联苯的电力变压器等2025年后禁用。禁用(由燃烧和工业加工带来的副产品)二恶英类物质:多氯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二苯并呋喃。它们有多种异构体,其中四氯化物毒性最强,二恶英不但是剧毒物质,而且致癌。,(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第四节 土壤质量标准及固体废物控制标准,一、制订土壤卫生标准的原则,不影响人体健康:在标准范围内,土壤不致使农作物、水和空气超过各自的卫生标准而人体影响健康。不影响土壤自净:在标准范围内,能保证土壤的自净过程正常进行。,二、制订土壤卫生标准的依据,实验研究: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稳定性的研究、有害物质向农作物、地下水和空气中迁移情况的研究、有害物质对土壤自净过程影响的研究、有害物质卫生毒理实验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土壤本底水平及污染情况调查、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调查。引进或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在国内加以验证、补充和修订。,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是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根据土壤功能和保护目标分为三类: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为一级标准。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为二级标准。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保障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的土壤临界值,为三级标准。,四、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对排入土壤的固体废弃物规定了控制浓度和限量;标准制订的原则和方法,通用的是用标准浸出试验;浸出液的浓度为110(固/液);浸出液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的限制值标准是以水标为基础的,美国是水标的100倍,日本是水标30倍,我国在10-100倍不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城市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节 土 壤 卫 生 防 护,土壤卫生防护 为防止土壤污染、减轻和控制污染危害,须对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当前以无害化 为主,进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不污染环境,不损害健康。减量化:以适宜手段,减少固体废物数量和容积。资源化:采取工艺措施,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量。,一、土壤卫生防护的原则,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是控制肠道传染病,增加农业肥料和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收集处理粪便分为流出和运出两个系统。流出系统是指粪便由下水道流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并处理。运出系统是指无下水道地区,用运输工具运出后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填埋、堆肥、焚烧和回收利用。有害工业废渣的处理措施:安全土地填埋、焚烧、固化、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等。污水处理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一)厕所类型及其发展 旱厕和水冲厕,普遍使用,污染大、臭、浪费水(北京资料:占城市生活用水60%)。卫生厕所,有墙、顶,厕坑和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及时清除并经无害 化处理。环保型厕所,污染轻,水、电资源消耗少。如循环水型、免水冲型、微生物型。,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循环水型:对粪便污水沉淀、过滤、脱色、除味,净化后的水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重复使用。免水冲型:机械装置,用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将排泄物打包密封,集中收集处理。免水冲卫生厕所(GB/T18092-2000)已于2000年实施。微生物型:即“高级旱厕”,利用有效微生物将粪便在短时间(4-8h)内完全降解成水和气体混合体,并利用来冲洗粪便,不用外部水,节约水资源。,(二)厕所的卫生要求 卫生、干燥、采光通风、防蝇防鼠等,(1)粪尿混合发酵:厌氧、密闭,厌氧分产生大量氨,渗入 卵壳,杀死寄生虫卵,血吸虫卵最敏感。粪便腐化后 是良好的肥料。(2)堆肥:粪便、有机垃圾、作物杆叶等案一定比例堆积,微生物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高温,病原体死亡,形成 大量腐殖质。高温堆肥需两周,低温厌氧堆肥1个月 以上。卫生标准。(3)沼气发酵:人畜粪便、垃圾、杂草、污水等放在密闭发 酵池内,厌氧菌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甲烷气(沼 气)。发酵过程杀死病原菌,获得沼气(可作能源)和良好肥料。卫生标准。,(三)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高温堆肥卫生标准(GB-7959-1987)注:本标准也适用于三格化粪池,沼气发酵的卫生标准(GB7959-1987)注:*在非血吸虫病和钩虫病区可不检,P-213 我国城市垃圾热值低(无机物含量高,而有机成分主要是厨房垃圾,含水多);年增10%,无害化处理率不到5%,往往形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多数城市仍采用混合收集法,不利于垃圾处理。(1)压缩、粉碎和分选。(2)卫生填埋。(3)焚烧。(4)白色垃圾治理。(5)垃圾回收利用。,三、垃圾处理无害化处理,是城市垃圾的10倍以上,有害成分约10%,处理不当可造成环境污染、人畜中毒、生态破坏。(1)安全土地填埋:经济、完全、最终处理,适于大量废渣。场址必须远离居民区。(2)焚烧:减少有机废渣,去除毒性(消毒、解毒)、回收能量和副产品。(3)固化:主要处理放射性废物。(4)化学法:酸碱中和、氧化还原。(5)生物法:同污水生物处理。(6)回收利用:有色金属及副产品。,四、工业有害废渣的处理 P-215,(一)污水种类,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五、污水处 理与污 水灌溉的卫生防护 P-216,一级处理(物理处理):目的是除去污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物,调节pH值,以减轻污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如筛滤法,沉淀法。二级处理(生物处理):目的是去除废水中大量有机物,部分病原体,使污水进一步净化。如活性淤泥法。三级处理:目的是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使水质达更高要求。如反渗透。,(二)污水处理方法,五、污水处 理与污 水灌溉的卫生防护 P-216,一级处理:多用作预处理,如格栅与筛网;沉砂池;沉淀池等。二级处理:如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生物滤池法,主要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稳定塘、污水灌溉,主要用于小城镇、军队营区污水处理。,(三)生活污水处理,五、污水处 理与污 水灌溉的卫生防护 P-216,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是由需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有机性和无机性胶体、悬浮物等组成的一种肉眼可见的绒絮状小泥粒,具有很强的吸附与分解有机质的能力。活性污泥的生物组成十分复杂,主要为细菌和原生动物,其次为霉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以及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活性污泥中细菌大多包埋在胶质中,以菌胶团形式存在。,医院污水特点:有机物污染较轻,病原体污染较重,还可能有一些特殊污染物(如放射性污染物)。医院污水处理的重点在于消毒灭菌。医院污水处理原则:要考虑污水中病原体的种类、数量;要考虑污水理化指标和毒理学指标;要考虑污水的排向和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四)医院污水的处理,五、污水处 理与污 水灌溉的卫生防护 P-216,五、污水处 理与污 水灌溉的卫生防护 P-216,(五)污 水灌溉的卫生防护,灌溉前必预先处理(水源周围不可用);防污染水源;防污染农作物;防污染大气;防蚊虫孳生.,第六节 土 壤 卫 生 监 督 与 监 测,一、土壤卫生监督与监测,场址选择的审查、土壤污染的预测、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大最高容许限值的期限预测 Q(C-Cb)/W1T1、验收工作。,(一)预防性卫生监督:,二、土壤卫生监督与监测,对废弃物堆放和处理场地及其周围土壤进行经常性监督 和管理;对污水灌区的土壤、地下水、空气、农作物定期进行监督 监测,使之达到卫生要求。,(二)经常性卫生监督:,二、土壤卫生监督与监测,污染源的调查、土壤污染现状调查与监测 采样点详细调查时2.5-25公顷设一个点;粗略调查1000 公顷一个点。采样深度-深层为1.0m;表层采样0-20cm。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的调查 土壤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二)土壤卫生监测:,1.大肠菌值:发现大肠菌的最少的土壤克数,反映人畜粪便污染的主要指标,代表发生肠道传染病的危险性。2.产气荚膜杆菌值:反映粪便污染,存活时间长,代表陈旧性污染。3.蛔虫卵数(个/Kg土):直接代表流行病学上的危险性,还可根据活卵/死卵比值,判断自净程度。,土壤生物性污染调查卫生状况综合判定指标,土壤卫生状况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