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优秀PPT课件.ppt
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曰:?,荀子,劝学,荀子像,作者简介,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荀子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作品简介,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劝 学,劝勉,学习,解 题,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课文插图,生词注音,中()輮()舆()有()槁暴()砺()参省()须臾()跂()楫()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跪()蟮()螯(),zhng,ru,y,yu,go p,l,cn xng,y,q,j,xng,jio,ku,q j,n,qi,lu,gu,shn,o,课文串讲,“君子”是一个双音合成词。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的具体语境中,“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已:停止,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輮:使弯曲,“輮”通“煣”輮(之)以(之)为轮:省略句规:测圆之器,中:(1)瓮中之鳖(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中道而废(4)木直中绳(5)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内、里中间、当中半、一半符合、适合命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槁,枯。暴,通“曝”,晒。挺:直然:这样,翻译(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取圆的要求,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受绳:经墨线量过。金:金属制的刀剑等。就:动词,靠近,接近。砺:磨刀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日:名作状 参:验,检查。省:省察。乎:相当于“于”。知:通“智”,智慧。过:过错。,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翻译(二),段落大意,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并第2段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为加工或自然变化,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为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并以所学知识省察自己,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须臾:片刻。跂:提起脚后跟。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明显,显著。,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助,利用。舆:车。利足:脚步快。利,形使动致:达到。能水:指善于游水。水,动词。绝:渡。生:通“性”,资质,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翻译(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翻译(三),第3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的道理。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说明“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良好效果的获得,并非人的本身条件(手臂、声音、走路、游水)有什么超乎常人的地方,而是因为“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也就是“善假于物”,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论,君子的天赋本性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焉:兼词,兼介词和代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在这里。渊:深水。德:品德。得:获得。,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骐骥:骏马。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锲:刻。镂:雕刻。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下:名作状 用:以,因为。一:数作形,专一跪:蟹的脚。螯:蟹钳。躁:浮躁,不专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翻译(四),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翻译(五),第4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先用“积木”、“积水”、“积善”从正面设喻,说明之所以能“风雨兴”、“蛟龙生”、“圣心备”,全赖于“积”。接着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致千里”、“绝江海”。正反对照,说明“积”与“不积”结果完全不同。人们学习知识、修养品德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接着又从“舍”与“不舍”来论证学习贵在坚持不懈的道理。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好,如果止于一跃,还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差,如果能前进“不舍”,也可以跑得很远。这是从学习的主体的角度来论述。然后再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人们学习,如果一暴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这是从学习的客体的角度论述。荀子认为“积”必须是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坚持不懈。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文言知识,1、通假字,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使动,使快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作“专一”讲。,2、词类活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輮以为轮 省略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3、特殊句式,劝学木直中绳善假于物声非加疾也风雨兴焉不积跬步功在不舍而绝江河非利足也金就砺则利筋骨之强用心一也輮以为轮无可寄托者,劝:勉励中:合乎、符合假:借助疾:宏亮兴:兴起跬:半步功:成功绝:横渡利:敏捷金:金属刀剑 靠近强:健壮一:专一以为:把做成寄托:藏身、托身,重点实词释义,学习的意义(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课文结构,第一段,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学习的作用(5喻),弥补不足,跂而望,不如登高,结论:善假于物,第三段,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10喻,专心2喻,正面设喻,反面设喻,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对比,第四段,积累4喻,坚持4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结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二.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善假于物),三.学习方法和态度:,用心,积累,坚持,学不可以已,归纳:,专一,.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德,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劝学中未选入本文的语句有“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些语句也可以证明荀子劝勉人们学习就是让人们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历史和现实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国。时至今日,先贤的宏声巨音仍回响在现代都市和乡村的上空,引领着人们求美、求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实施不正印证了这一点吗?当然,荀子所讲的学习要积累、坚持、专一的方法和态度,对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具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写作特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设喻,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对比,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锲而不舍:,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比喻做事持之以恒。,“定语后置句”略解,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张博五人墓碑记),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4.数词作定语有时也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的格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注意: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试比较:(1)马之千里者()(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修饰关系,领属关系,阅读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好啊!”,得 体会,聆听了古人在学习方面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请同学们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古人的“劝学”,孔子“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子思(儒学大家)“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 游,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