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4844492       资源大小:2.11MB        全文页数:1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1一、规划目的1二、规划范围1三、规划期限1四、规划依据1五、规划原则3第二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4一、发展成就4(一)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4(二)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5(三)特色优势产业强劲发展6(四)市场主体培育成效突出9(五)改革开放创新成效显著9二、存在问题10(一)发展进程待加速10(二)综合实力待提升11(三)发展环境待改善12三、发展机遇13(一)经济服务化趋势下的时代机遇13(二)多重战略优势叠加的政策机遇14(三)外部发展环境改善的历史机遇14(四)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15四、面临挑战16(一)区域竞争更加激烈16(二)转型升级压力明显16(三)发展内生动力不足16第三章 总体思路与目标18一、指导思想18二、发展原则18三、总体定位20(一)成都平原大都市区服务业新兴增长极20(二)全省文化强市21(三)全省电商大市21(四)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21(五)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22(六)西部国际康养服务产业核心区22(七)“融入成都、联结西南”的物流重镇22四、发展目标22第四章 发展重点23一、重点发展六大先导型服务业25(一)文化服务业25(二)现代旅游业31(三)电子商务业43(四)现代物流业48(五)康养服务业53(六)科教服务业58二、培育发展五大新兴服务业61(一)现代会展业61(二)现代金融业64(三)信息服务业66(四)特色赛事和体育培训业69(五)环保服务业71三、提升发展四大基础服务业72(一)商贸服务业72(二)房地产业75(三)社区服务业76(四)农村服务业78第五章 空间布局81一、总体空间布局81(一)一核引领81(二)两区提升82(三)三带拓展83二、区县发展引导85(一)玉湖区85(二)考核区88(三)河口县91(四)东方县93(五)规划县94(六)马里县96第六章 建设“多极共兴”的服务业集聚区98一、集聚区总体规划布局98二、重点集聚区分区引导99(一)中国泡菜文化旅游博览产业集聚区99(二)中心城区现代商贸服务产业集聚区100(三)玉湖宋城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101(四)岷东新区科教服务产业集聚区102(五)现代工业新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03(六)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带104(七)青龙国际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105(八)彭祖山长寿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106(九)黑龙滩国际体育休闲度假产业集聚区107(十)玉屏山综合性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108(十一)瓦屋山森林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108(十二)七里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集聚区109(十三)规划桃花源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110(十四)国际竹艺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111第七章 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112一、推动规划组织实施112二、创新政策要素保障112三、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113四、加强人才培育引进114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115六、强化产业政策激励115七、构建区域协同机制116八、服务业“115”工程117 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目的“十四五”是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决胜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为在新时期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加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发展六大先导型服务业,培育发展五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四大基础服务业,“三轮驱动”,打造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战略前瞻、科学合理、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和切实可行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二、规划范围省行政辖区范围,包括玉湖区、考核区和河口、东方、规划、马里四县,幅员面积7186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规划期2016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四、规划依据Ø 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Ø 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Ø 省“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Ø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615号);Ø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Ø 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眉府发20159号);Ø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第二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我市坚持旅游为龙头,商贸、物流为两翼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康养服务、科教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不断涌现和迅速发展。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十四五”时期“培育现代服务业千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迈上新台阶,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92.08亿元,接近300亿元大关;较“十一五”末翻一番,位列全省第13位,与全市经济总量排名持平;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年均提高约0.7个百分点,由2010年的26.3%提高至2015年的28.4%,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1.9%,历年均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年均增速居全省第1位;2015年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稳增长”的中坚力量。图2-1:“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二)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至2015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8.0%,相比“十一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43.40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69.9%。“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2072.9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累计的3.85倍,年均增速达到34.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比重由2010年的44.2%上升到2015年的59.5%,提高了15.3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2015年,全市服务业就业人数 55.68万,较2010年增长了 14.7%,占全市就业人数的29.5%,较2010年提高 4.3 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工业和农业,成为全市劳动力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图2-2:“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三)特色优势产业强劲发展“十二五”时期,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康养服务、商贸服务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 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732 亿元。成功创建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11家,星级旅游饭店总数达到11家、旅行社8家。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30.38亿元,接待游客超过 3022.21 万人次,收入和人次均是2010年的3倍,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超过 27.1%。现代物流业。考核青龙物流园区上升为省级物流聚集区,目前建成面积 3300亩,有铁路专用线 8 条、仓储 80 万平方米,货物吞吐能力达 800 余万吨,当当网西南物流中心等 180余户企业入驻运营。苏宁考核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青龙国际商贸物流城(三期)项目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6 年全市快递业务量(收件量)完成 1953 万件,居全省第 3 位,同比增长 142.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2016 年实现粮食物流贸易总量 435 万吨,粮食加工转化值 135 亿元,粮食交易量居全省第二位。电子商务业。“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建成了亚马逊()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西南IT产业园,河口县、马里县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培育打造“赶场小站”、“幸福河口”、“田夫农业”等本土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产业成为新兴增长点。2015年电商交易额增速35.0%,规模达到 300亿元,电商网络零售额全省第四,电子商务健康度全省第三,家装家饰产品网络零售额全省第二,电商从业人数达到 3.5 万人,电子商务带动创业就业人员超过 30 万人。康养服务业。依托长寿养生文化积极发展养生养老服务业,市中医保健中心,以及彭祖山、玉湖岚山、黑龙滩等康体运动基地项目有序推进;河口黑龙滩风景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康体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400亿元的中铁黑龙滩国际旅游体育休闲度假中心项目成功签约;东方七里坪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省民间文艺创作与康养基地,被授予国内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生态康养服务业已成为的六大先导型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商贸服务业。建成圣丰国际农商中心、万景国际商业中心、五洲国际装饰博览城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项目,成功引入沃尔玛、大润发等现代商贸服务知名企业。传统商贸服务业等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15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1%、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3.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2.6%、保费收入增长19.3%、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8.8%、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7.7%。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8.76亿元,是2010年的2.06倍,年均增长13.5%。科教服务业。积极培育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服务和教育培训体系。新引进高校6所、总数达到9所,跻身全省三甲;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参与国际研讨;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图2-3:“十二五”时期商贸服务业情况(四)市场主体培育成效突出“十二五”期间,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不断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通过培育、引进和扶持催生了一批服务业企业。截止2015年12月,全市新纳入统计的规模(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单位户数达到474户,约为2010年的3倍。图2-4:“十二五”时期规模(限额)以上第三产业单位户数情况(五)改革开放创新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全省关于服务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川委发201410号),积极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创新发展推进机制、深化开放合作、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四大领域改革。“十二五”时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文件13项,在全省率先成立正县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市政府三产办统筹全市三产发展,建立第三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十二五”期间累计开展各种服务业促销、展会等活动689次,国际竹文化节、泡菜博览会等发展成有国际知名度的会展活动。在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二、存在问题(一)发展进程待加速201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8.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3个百分点、比相邻的成都市低24.4个百分点、比乐山市低1.7个百分点。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2.4%,低于同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服务业发展进程与我市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不相称。图2-5:“十二五”时期、省及全国服务业比重变动情况(%)(二)综合实力待提升全市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未能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合力,生活性服务业集中于低端环节和领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服务质量提升的要求;服务业区域分布散乱,尚未形成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空间结构。服务业缺乏龙头企业,各行业均没有形成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服务业品牌;集聚效应不明显,全市仅有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缺少提高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载体;服务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和创新环境。图2-6:2015年省各市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数量(三)发展环境待改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仍然较多,市场准入制度等相关制度与服务业发展不相适应;支持政策存在力度较小、力量分散等问题,未形成政策合力;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及教育、医疗、科技资源支撑仍存在一定困难。医疗资源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内仅略优于雅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起步晚,截至 2015 年年底,全市仅有 2 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与成都、绵阳和德阳三市差距较大(表2-1)。表2-1:2015 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一览表三、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全球产业融合态势更加明显,已经进入服务型经济时代。我国经济服务化趋势已经显现,服务业主导型经济正在形成。全省正处于动力转换和产业转型接续期,自贸区、天府新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成都市将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成都大都市区发展格局,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再出发、再追赶、再跨越的战略机遇期,服务业主要有四大发展机遇。(一)经济服务化趋势下的时代机遇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以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的集聚和融合,全球进入服务型经济时代,国际服务业资本的转移和扩张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总体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行动支持下,服务业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正在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在世界、全国经济服务化大趋势下,有利于我市服务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承接服务业资本转移,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新兴服务业“后来居上”。(二)多重战略优势叠加的政策机遇我市位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有条件利用多重国家支持政策;全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我市作为国家级天府新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省、市出台了多项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在多重战略叠加下,我市服务业发展进入政策综合优势凸显的重要机遇期。(三)外部发展环境改善的历史机遇国务院将成都定位为6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将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形成成都大都市区发展格局,我市作为距离成都最近的市,必将增加新的服务需求;同时,随着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开建,考核区的加快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将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加优化的外部环境;此外,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和天府河口大道的加快建设,天府新区考核青龙区域、河口视高区域和周边协调管控区的加快建设,将大力促进环天府新区新兴先导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壮大。(四)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市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快速工业化必然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促进人口向城市集中,将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对服务业产生新的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对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将由物质消费为主转为服务消费为主,这都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表2-2:西蒙.库兹涅茨工业化阶段与指标对照表指标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践阶段后工业化阶段指标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人均GDP(美元)720-14401440-28802880-57605760-10810>108105000产业结构A>IA>20%,且A<IA<20%,且I>SA<10%,且I>SA<10%,且I<SA:I:S=15.5:56.1:28.4就业结构(农业就业比重)60%以上45-60%30-45%10-30%10%以下44.79%空间结构(人口城市化率)30%以下30-50%50-60%60-75%75%以上41.87%工业阶段特征/原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化以加工业为重心技术集约化/以加工为主向技术导向型转变资料来源:根据钱纳里等(1989)、库兹涅茨(1999)、科迪(1990)等有关资料整理。注:AIS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四、面临挑战“十四五”时期,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紧邻成都、毗邻乐山,成都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优势明显,对有较强的“虹吸效应”;乐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均高于。“十四五”时期,服务业在要素集聚、市场拓展、政策争取等方面都将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二)转型升级压力明显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在稳增长压力下,传统服务业质量和效益提升缓慢,新兴服务业投入不足、培育周期长,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难度较大;同时,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革新、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服务业需求结构转变迅速,对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三)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城镇化率低于全国约1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约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首位度低,城镇规模小,对服务业需求增长缓慢。同时,全市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培育高端服务业的平台和创新环境;专业技能人才、创新技术人才和中高端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动能”转化为“创新势能”面临挑战,难以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创新人才支撑。第三章 总体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决胜“两个率先”,实现“五个先行”,奋力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的总体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服务业“提速增量、提质增效”,构建“654”的多层次现代化有特色优势的服务业发展体系,打造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千亿产业,全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千亿会战,奋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二、发展原则创新引领,改革驱动。通过新技术、新兴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内容以及创新服务管理,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扩大市场规模,以创新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打破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以改革激发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优化供给,融合发展。坚持供需结合,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真正发挥服务业“服务生产、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完善布局,集约高效。以中心城区为主要载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要支撑,推进服务业点、块状集聚发展,同时加强区县统筹,实现服务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以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创新集聚发展模式,整合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推动服务业专业化、一体化和标准化,提升产业集约水平。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交通条件、文化旅游资源、科教资源的比较优势,注重发掘特色资源的竞争优势,注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的行业和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强产业内生动力。更好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制度建设、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三、总体定位基于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及未来大力培育六大先导型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紧邻成都的区位优势,以“两市”(全省文化强市、全省电商大市)、“一地”(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两区”(西部国际康养服务产业核心区、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一镇”(“融入成都、联结西南”的物流重镇)的建设为基础,加快服务业生产要素向集聚,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把发展成为成都平原大都市区服务业新兴增长极。“一极”大都市区服务业新兴增长极“两市”全省文化强市全省电商大市“一地”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两区”西部国际康养服务产业核心区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一镇”“融入成都,联结西南”的物流重镇图3-1:“十四五”服务业发展定位体系图(一)全省文化强市全面提升“玉湖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生态文化、大雅文化、古镇文化、竹文化”等文化品牌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全省文化强市,实现服务型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全省双一流。(二)全省电商大市做好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提质扩面建设,扶持本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将建设成为全省电商大市。(三)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生态、文化、养生、体验、度假”五大主题,按照“全域景区化”总体要求,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 “玉湖故里天府”美誉度,努力打造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四)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努力整合科技、资本、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区域性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中心和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依托成昆铁路等交通干线,着力推进综合公铁联运物流产业区建设,加快培育打造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先行区。(五)西部国际康养服务产业核心区抓住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机遇,以人的健康养生为中心,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康养、森林康养、健康食品、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和医疗保健服务等新业态,加快建设西部国际康养服务产业核心区。(六)“融入成都、联结西南”的物流重镇以考核青龙物流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物流和快递基础设施,以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为重点提升物流业和快递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物流、快递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融入成都、联结西南”的物流重镇。四、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力争总量增长、增速领先、占比提升、结构优化,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总量增长。到203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增速领先。20162030年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年均增长9%,快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占比提升。20162030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30年达到35%。结构优化。到2030年,六大先导型新兴服务业收入占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表3-1 :“十四五”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 名 称2015年2030年预计年均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亿元)292.08500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8.3635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032371902081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29.535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69.93720.5个百分点左右注:服务业增加值绝对数为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20302030年是全市建成省创新发展先行区、统筹城乡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开放合作先行区和全面小康先行区的巩固阶段,是全市服务业发展成为成都平原大都市区服务业新兴增长极的巩固阶段,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654”多层次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第四章 发展重点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发挥政策红利、交通区位和资源禀赋等优势,重点发展文化服务、现代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康养服务和科教服务六大先导型服务业;为增强城市对外影响力和对内服务力,依托高新科技和创新手段,培育发展现代会展、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特色赛事和体育培训、环保服务五大新兴服务业;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发展商贸服务、房地产业、社区服务和农村服务四大基础服务业,构建“654”的多层次现代化有特色优势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图 4-1:“十四五”服务业发展体系图一、重点发展六大先导型服务业(一)文化服务业1.目标定位推动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实现服务型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双一流。培育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启动实施一批融合性、带动性、引爆性强的产业项目,建成全国、全省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到2030年,全市文化产业力争实现累计投资8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5以上,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先导型服务业之一。健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四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完成投资9亿元以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类项目4700个以上。2.发展重点(1)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全面繁荣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确立市、县两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制定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和保障指标体系,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标准化水平。实施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程,争创省级现代公共文化示范县。认真落实文化扶贫惠民行动专项方案,大力实施文化保障工程,建设一批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学生(儿童)文化之家,全面完成文化扶贫攻坚任务。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筹办成立玉湖文学院,筹建一所三苏主题图书馆,做精做强三苏博物馆,新建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方志馆。对未达标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进行新建、改(扩)建,并达到三级馆以上标准。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实施提档升级,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市、区县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覆盖率达到100%。推动县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发射台、数字影院基础设施设备达标升级;运用无线有线卫星三种覆盖技术,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100万户;实现市县无线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建设市县应急广播系统7个;推进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网点等基层服务设施建设,广播电视高标清同播率达100%;大力实施“高清”“智慧广电”建设。统筹做好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加快城乡公共电子阅报屏(栏)和数字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建设,深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机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创建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统筹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建设等项目,着力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手机报等应用,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2)打造服务型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紧紧围绕“互联网+”“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工业、城建、农业、创意等行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文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依托玉湖宋城、三苏祠、苏坟山、连鳌山等景点,将三苏文化景点串点成线成片,集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娱乐、文化传媒等文化服务业,带动引领相关服务业提升质量水平。积极推进智慧广电岷东新区产业园、高清省级示范市建设、新华文轩系列和文化娱乐业转型升级等项目建设,提高文化服务型产业实力。建设文化展示载体。培育组建文创企业,围绕传承三苏文化,在品牌整合、整体营销、特色创意、产业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对三苏文化深度研讨、研究、开发,精确定位三苏文化内涵,以打造三苏文化舞台剧、拍摄三苏文化电视剧、承办三苏文化中秋晚会等为载体,弘扬三苏精神,打造三苏文化品牌。培育做强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引导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门类聚集,不断提高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各门类形成一批主导企业,各地培养一批骨干企业,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积极把握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趋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政策,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突出问题。重点支持演艺、娱乐、游戏、工艺美术品、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的小微文化企业创立和发展,优化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发展环境,实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落实财税、融资、税收、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人才服务等政策支持。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作用。深化银企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司上市融资,助推企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文化产业,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投入为支撑,民间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融资机制。专栏一 文化服务业重点支撑项目序号名称项目地址项目内容1“智慧广电”岷东新区产业园市本级产业园占地128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计划吸引1700产业人员进驻,可提供T20电商、智慧广电高端设备制造及云计算平台等多种功能,推动文化广电产业转型发展。2新华文轩购书中心项目市本级在城区选址新建1个5000左右的大型书城,积极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3核桃文化现代融合项目玉湖区项目位于万盛镇,将建设核桃文化观光区、核桃文化旅游区、非遗食品加工区。4玉湖主题文化国际旅游智慧特色小镇玉湖区规划占地500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建设核心以“玉湖文化”为轴心,呈现北宋时代古景建筑,与玉湖三父子云游的路线为主题打造景观建筑。5洞天古韵文化旅游生态园三期工程玉湖区项目位于太和镇,以洞天、三苏、农耕文化为支柱,打造生态农业、餐饮、古木(石)加工、会议庆典、乡村旅游、博览观光六大业态。6九巷十坊玉湖区特色街区建设,建筑面积20000。进行招商工作,集娱乐、休闲、非遗美食于一体,已入住戏院、书吧等文化业态。7三苏文化名镇项目玉湖区总投资1.2亿元,古镇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施。8玉湖区玉湖读书院文化产业项目玉湖区总投资5亿元,规划面积约1000亩,以“玉湖读书院”为载体,打造集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互动体验、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9中国三线建设生活小镇项目玉湖区按照“全国第一、5A景区”的目标,以车辆厂生活区为核心,着力构建三线文化、工业文化、制造文化、体育文化、崇文尚仁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核心文化体系,以“一镇两区五场馆八展馆”为建设核心,以“生活、体验”为重要发展理念,以情景街、文化墙、发展史、造等方式,重现三线建设时期建筑特征和历史文化,集旅游、文化、培训、体育、餐饮、康养等为一体,打造成为三线之镇、运动之镇、移民之镇、机械之镇、美食之镇,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三线精神传承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特色小镇。10当当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易平台考核区占地1000平方米,新建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易中心。11当当网文学出版全国总部考核区占地1000平方米,包括文学策划、图书、报纸、小说、漫画出版,影视改编、游戏创作改编。12刘家大院考核区项目位于考核区武阳镇泥湾村,规划面积两千余亩。建设内容包括刘家祠堂及房屋风貌改造、民宿、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13“中国长寿坊”商旅综合开发项目考核区总占地300亩,打造融民俗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娱乐休闲、知名影院、文化演艺和高档住宅为一体的商住旅游特色街区。14河口广电网络公司网络升级改造河口县项目主要为广电综合信息传输网络的设计、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广电的频道集成和节目传输、广电技术开发等提供升级改造。15河口博物馆河口县建成10000平米的主体体验式博物馆展厅,10000平米的历史性博物馆展厅(由陶瓷馆、字画馆、邮票馆、综合馆组成)。16张三芝麻糕展示生产示范基地河口县工程已于2016年5月开始建设,建设规模为5000平方米,建设集芝麻糕制作、展示、销售、游客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17万达影城河口县建成4500平米大型院线影院,项目拟建设7个厅,可容纳1000余人。18“止戈·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东方县占地约400亩,主要建设“止戈之声”钟楼、止戈和平纪念碑、青羌戏楼、劝止树林、鸽子花园、“劝止茶”文化展示基地、止戈和平暨丝绸之路历史博物馆等。19森林养生禅道东方县空中森林禅道、禅茶休憩区、瑜伽太极练习区并形成环线,全长10公里。已建成空中森林禅道、禅茶休憩区、瑜伽太极练习区等项目。20国际“农旅+康养基地”PPP项目东方县该项目落户花溪镇、柳江镇,主要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1规划县大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规划县总投资5亿元,完善大雅堂博物馆核心旅游区及大雅堂公园,建设游客中心、白塔公园、丹心公园和滨河休闲区,打造川内首屈一指的文化旅游综合体。22县图书馆建设项目规划县总投资1000万元,新建县级图书馆1座。23中岩玉湖文化城项目马里县启动景区山门、游步道、唤鱼池、林木景观等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3.空间引导以“玉湖文化、长寿文化、宋丞文化、抬工文化、生态文化、大雅文化、竹艺文化、古镇文化”等为主题,按照“双一流”总体发展要求,形成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战略空间布局。图 4-2 文化服务业规划布局图(二)现代旅游业1.目标定位十四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到2030年,旅游总收入达500亿元以上,游客接待数达5000万人次,完成旅游投资500亿元;培育国家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1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力争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5个,提高 “玉湖故里·天府”美誉度,建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 2.发展重点(1)构建“三大”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玉湖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中心城区,抢抓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围绕玉湖文化,深度挖掘、展示演绎、弘扬推广,依托玉湖宋城三苏祠、玉湖文化休闲旅游综合开发区、玉湖城市湿地公园、中岩玉湖文化城、国际竹艺城等重

    注意事项

    本文(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