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胡天宝.ppt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的三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内容,而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它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物体扩大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力学的解题范围。教材对牛顿第三定律的阐述分三个层次:一是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定性地说明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相互作用规律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通过实例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与二力平衡知识的区别。,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并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能够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4、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感受、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和归纳等过程,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揭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基本规律2、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物理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形成了“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概念,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认识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片面而肤浅,在学习中易犯的几个错误:认为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值是有条件的,如条件有物体处于静止或物体的质量相等等;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与相互平衡的一对力混淆;在解题步骤中往往忽略牛顿第三定律等等。这就需要深入学习本节,来弥补已有知识的缺陷。,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为了突出重点,本节通过四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分组实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由于物体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在设计探索性演示、分组实验时尽量使物体间产生不同性质的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出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四个实验分别是玩具小车在木板上运动 的实验;带电小球相互排斥的实验;磁铁与铁条相互吸引的实验、力的传感器的实验。分组实验是两个弹簧秤相互拉伸的实验。,(二)教学难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运动状态无关 为了突破难点,先将它与二力平衡知识进行比较。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将一根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沙袋这一现象,从中找出它们的一部分不同点后,再剪断橡皮条,分析它们变化时的另一部分不同点。当找全不同点后指导学生将全部的分析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并邀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使其学会利用表格进行知识比较的方法。同样将这个橡皮筋悬挂沙袋做各种运动,分析说明相互作用力与运动状态无关。,五、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设计实验,猜想、假设与验证,总结归纳。教师首先提出设问并详细的介绍了演示实验的器材、连接、操作步骤,重点指出实验中需要观察的现象,即做好引导启发工作后。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使他们再明确了本节的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进一步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时,教师除了要提出设问和介绍实验外还应指出本实验的操作注意和实验中应纪录的数据,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了用实验去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并牢固的树立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思想。(二)学法指导:本节让学生掌握三会:会观察、会实验探究、会分析总结规律。,七、教学流程示意图,六、教学用具弹簧秤、磁铁、铁条、遥控小汽车、薄木板、圆柱体、力的传感器、橡皮筋、沙袋等等。,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旧知:力的定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关系。引入新概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亲身体验:使劲鼓掌,比较两只手的疼痛感。举例分析:直升机升空、火箭发射、划船等。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从力的三要素进行探究。,(二)探究实验1、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学生自行设计:用两个弹簧秤对拉。分组实验: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将两个弹簧秤勾住对拉,另一个学生读数并且记录,多次重复,然后交替实验。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并且总结结论。2、探究作用力与作用力的方向关系学生举例、设计、操作演示实验,并且得出结论。(1)将两个磁铁固定在两辆小车上,异名磁极相对同时释放,观察运动方向。,(2)将遥控小车放在薄木板上,薄木板放在几个圆柱体上,开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向和薄木板的运动方向。(3)使用力的传感器演示,观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图像的关系。3、通过以上的实验分析它们的作用点的位置。,(三)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以上结论,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四)深入挖掘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力的产生、力的性质、力的作用效果等方面继续分析上面的实验,深入挖掘出更多的结论。,对一个悬挂的小沙袋进行受力分析,引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完成表格。,(五)学以致用,随堂练习:1、一匹马拉着车在路上走,试分析以下各情况下马对车的拉力和车对马的拉力大小关系:A、车陷进泥潭里,马没有拉动车。B、马拉着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时。C、马拉着车在马上加速前进时。D、到达地点它们要停下来时。根据以上各种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让学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并且举例。2、解释成语“以卵击石”,卵破而石全的道理。3、估算你对地球的吸引力是多少?,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的去掌握知识,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和简单有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