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
,和平的祈祷,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1000亿以上。二战各国死亡人数约5265万,其中军队1473万。一战累计死亡847万人,伤残2120万人。据外国学者统计,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O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腰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7年里,世界接连爆发了470余起局部战争,至少有1000万人死于兵火。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平均要过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战争既是谋杀,也是自杀!,1、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一个雕刻家家庭2、艰难的童年和青年时期3、二战爆发,征兵入伍,历时6年,后被俘入战俘营,作者介绍,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我”的身份是什么?,“我”,一个文科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参军三个月,现在成了伤兵。,2、文中的“我”一直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本研习:,3、文中的“我”始终有一个弄不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到底受的什么伤,究竟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主要情节。,4、文中对“我”的叙述始终给人造成悬疑,这些悬疑体现在文中哪些句子上。,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5、主人公“我”为什么怀疑这个地方是他的母校?“我”一路上见到了哪些东西?学校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布置?,环境描写突出了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遍布整个德国。,为什么小说对学校走廊上布置的艺术作品反复描述?(找出这样的描述),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作者把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文本研读环境描写:,7、那么这种教育环境对曾是文科学生的“我”有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再来看看“我”对战争的反应。,“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教育对”我”的毒害。,我们先看第35节:“炮声均匀而有节奏”“多出色的炮队啊”“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等等主人公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8、我在学校里的表现怎样?,(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学习并不太用功,有点玩世不恭,躲在门房喝牛奶,抽烟。),五、思考“我“的反应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讨论:(1)看到“我的笔迹”,“我”为什么“震撼”“惊恐万状”“心剧烈跳动”?,仅仅三个月,生活学习八年的学校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认,自己的伤势也重得让自己难以回忆从前,可见战争的残酷和破坏何等触目惊心,更可见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何等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场面四肢仅存一肢,残酷的现实 青春不再潇洒,英雄梦完结,年轻的学生再也不能对战争满不在乎,等待他的是残酷的现实。客观上揭示了战争的罪恶:摧垮人类,(2)看到自己失去双臂和右腿,“我”为什么“猛地仰面躺了下来,不能支撑自己”?,(3)结尾“牛奶”的含义是什么?认出门房比尔格勒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什么意义?,“牛奶”成为和平与学校的代名词。由悲惨的现实发出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声音,突出小说的主题。,“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不满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一形象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我”被蒙蔽的根源是什么?,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题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你知道吗?作者在这里引用有什么作用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铭文的起句,伤兵在美术课上按老师的要求用六种字体将这段铭文写在黑板上。铭文典故原指斯巴达战士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而本文的伤兵则充当纳粹德国侵略战争的炮灰,最终成为残废人。奠定了整篇小说的批判和反思基调。,探讨小说标题的作用(1)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2)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3)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小说以此为题,揭示了纳粹德国军国主义教育是使许多青年成为战争炮灰的根源。,军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日本开展大规模战争前对小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日本开展大规模战争前对越前永平寺僧人也进行军事训练,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日本出现了战争狂热,拓展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过去了六十多年,在这六十年间,曾对世界人民犯下战争罪行的法西斯国家对它们的历史是怎样看的呢?阅读下面两段史料,回答问题。,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膝下跪,并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510万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每年8月15日前后,日本内阁成员都要掀起一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风潮。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8月10日表示,他不会屈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明年还要参拜靖国神社。,跪着的日尔曼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贵,和平的祈祷:,今天,现在,枪声还在不断从伊拉克、从阿富汗、从世界的不同角落传来。让我们默默祈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