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临夏州折桥镇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4835888       资源大小:6.37MB        全文页数:16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夏州折桥镇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国道312线酒泉至嘉峪关城际一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环评证乙字第3706号临夏州(折桥镇)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3月2兰州交通大学环境影响评价所LAN ZHOU JIAOTONG UNIVERSITY临夏州(折桥段)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1总论51.1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71.2评价目的81.3编制依据81.4环境功能区划101.5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要素识别101.6评价内容、因子及重点111.7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111.8评价执行标准141.9环境保护目标171.11评价方法191.12评价工作技术路线192 工程分析212.1项目概况212.2现有道路状况232.3改建方案及建设内容232.3.1 线路布局及方案232.4交通量262.5建设方案272.6拆迁及征占地362.7材料用量及来源372.8土石方平衡382.9建设条件412.10临时工程453 区域环境概况563.1自然环境563.2社会环境58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14.1环境空气614.2地表水环境634.3声环境644.4生态环境665 线路比选、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685.1线路比选方案(宁远堡山湾至河西堡中粮储备库段)错误!未定义书签。5.2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725.3项目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72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36.1施工噪声746.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766.3水环境影响分析806.4固体废物806.5社会环境影响827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837.1声环境影响837.2空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907.3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917.4固体废物影响927.5社会、保护区影响928 生态影响分析948.1 生态环境现状948.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78.3 施工期防护措施1019 水土保持方案1059.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1059.2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及防治责任范围1059.3水土流失预测及分析1079.4预测结果1109.5水土保持防治方案1129.6水土流失分区1179.7施工方法与质量要求1179.8水土保持监测1199.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1209.10水保方案结论12010 环境风险评价12210.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依据12210.2环境风险识别12210.3运营期危险识别12310.4减缓措施12510.5环境风险突发事故应急预案12611污染防治措施与减缓对策13111.1施工期环保措施13111.2运营期环保措施13412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140 -12.1环境管理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140 -12.2施工期的环境监理要求- 141 -12.3环境监控计划- 144 -1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46 -13.1经济效益分析- 146 -13.2环境效益分析- 146 -13.3环保竣工验收表- 147 -14 公众参与- 148 -14.1目的及意义- 148 -14.2调查方式、对象及内容- 148 -14.3调查结果- 149 -14.4环保义务监督- 158 -14.5公示反馈意见结果- 158 -14.6公众参与结论- 158 -15、结论和建议15915.1结论15915.2建议159附件:1 委托书2 发改委前期工作复函3 公示及公众调查表4 监测报告5 附图6 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8前言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重点发展区的成渝、北部湾、关中天水等区域,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而青海 、宁夏、甘肃这三个西北省区发展相对较慢,经济总量相对偏小。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9 号文件)要求“实施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通资源能源运输 通道,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2012年2月22日,六盘山区交通扶贫开发甘肃座谈会在庆阳举行,根据会议精神,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先行解决的就是对外通 道、内部网络建设和省际、县际断头路的问题及农村公路建设通达通畅水平低、安保工程等级水平低的问题。东乡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农村道路畅通里程不足700Km,是国家省扶重点贫困县,行路难制约着该县的经济发展。 本项目区域内临夏市、东乡县、兰州之间通达的道路中从折桥到东乡再到达板沿G212上兰临高速公路为最短捷路线,但东乡县城至达板之间现有的X372为山脊、山腰线,平均指标较差,尤其自高山乡至达板镇下山路段有2处回头14处急弯,平均纵坡达4.8%,严重制约了临夏市、东乡县与兰州之间的交通条件。本次线路主线前15.389Km 利用原锁折路部分路段进行改建,出王家隧道后开始新建,路线在K16+050开始以隧道方式下穿白家岭后沿白家沟、布楞沟至舀水村出布楞沟再沿洮河至达板 ,利用洮河大桥跨洮河接至项目终点G212线K55+500 处。主线全线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 60Km/h,新建路段路基宽12m,改建路段维持旧路路基宽10m,受限路段设计车速40Km/h;支线全线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修建,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10m。主线长48.68Km,支线长6.044Km。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东乡县至兰州之间的交通状况,打通临夏市至兰州之间的便捷通道,完善本地区路网结构,方便沿线群众生产生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的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东乡族自治县交通局委托兰州交通大学从事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根据工程概况和项目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踏看现场,收集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环评技术规范、导则编制完成了临夏州(折桥段)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在报告书编写期间得到了甘肃省环境保护厅、临夏州环境保护局、临夏市环保局、东乡族自治县环保局、建设单位东乡族自治县交通局、可研单位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1总论1.1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东乡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省扶重点贫困县,农村道路畅通里程不足700km,行路难制约着该县的经济发展。本项目属于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拟申请国家交通运输部甘肃省六盘山区交通扶贫开发资金。该项目的建设,对贯彻落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战略,提升临夏州公路通行能力,改善临夏、定西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公路网,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维护民族团结等具有重要意义。1.2评价目的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社会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分析与评价;分析本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依据有关环评导则、规范、标准和要求,预测和评价本次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依据预测结果,根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环保设施、措施进行有效性论证,突出工程项目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就本项目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控计划和环境监理要求,最后结合公众意见的调查分析,得出项目建设是否可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使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达到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尽可能使工程建设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环保部门进行该地区的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3编制依据1.3.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年7月3日,2004年8月28日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修改)。(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7月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施行)。(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实施)。(15)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05)39号文)。(16)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4号)。(1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2008年10月实施)。(18)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6月13日)。(19)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2010年1月11日实施)。(2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18日)。(21)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22)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水保200112号)。(23)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57号1998)。(24)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93号2011年7月1日)。1.3.2项目有关文件(1)临夏州(折桥镇)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2)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3)临夏州(折桥镇)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定西百源生态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2015年2月)1.3.3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定(GB50433-2008)。(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 。1.4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临夏州(折桥镇)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意见临夏州环函发【2015】16号,并参照相关质量标准、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确定拟建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为:(1)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拟建项目经过的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水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系为大夏河(折桥段)和洮河(达坂段)。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水功能区划的批复(20122030年)(甘政函20134号),两条河流所在段均为III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划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评价范围内声环境质量执行2类区标准限值;交通主干线两侧红线35m以内区域执行4a类区标准限值。(4)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见附图),项目线路位置属于陇中中部黄土丘陵农业生态亚区中的西部黄土丘陵草原农田及水土保持功能区,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为一般区域。1.5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并结合项目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1-1。表1-1 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结果时段环境影响要素工程行为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社会环境工程征地、拆迁工程项目占地135.02hm2,拆迁9060m2道路施工工程涉及道路总长54.724Km(利用段15.389Km),部分工程的施工,将给线路附近居民的出行、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生态环境道路施工工程施工将占用土地,减少绿化面积。各种施工施工中施工机械的设置、基础开挖等将影响景观,会产生少量施工废水。土方工程工程取弃土、施工垃圾的堆放会占用土地,如处理措施不当,将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施工人员施工人员会产生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取、弃土场取土场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环境空气道路施工、车辆运输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回填、拆迁以及水泥、粘土、砂石等在装卸过程产生粉尘,运输过程中沿途散落,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带起粉尘。施工机械使用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增加,必然导致废气排放量的增加水环境施工废水施工废水排放造成污染噪声车辆运输、各种施工机械的使用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污染主要来自各种施工作业噪声,如挖土机、夯实机、空压机、压路机等,以及各种重型运输车辆。运营期生态景观协调性、绿化工程工程实施后,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带来有利影响。社会环境道路畅通、环境优美促进旅游,提高附近居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空气车辆行驶各类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含有CO、NOX等污染物质,可能增加沿线的大气污染负荷。噪声车辆行驶本项目完成后,交通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一定影响。1.6评价内容、因子及重点1.6.1评价内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针对工程施工期声环境、环境空气、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水土流失影响;营运期主要评价影响范围内声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1.6.2评价重点施工期以施工噪声、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影响为重点,营运期以交通噪声为重点评价内容,具体内容包括:(1)工程分析。(2)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施工噪声、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影响。(3)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噪声、社会环境。1.7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1.7.1评价工作等级(1)声环境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及沿线所经地区环境特点及居住情况的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规定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并且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一定的噪声,运营期车辆运行产生一定交通噪声。道路所在区域为农村区域,背景噪声较低,人口稀少,根据预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以上,声环境评价等级按照一级执行。(2)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5.3.2.3.6条之规定“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由于本项目公路建设不设服务区、车站等集中式排放源,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为沿线排放的汽车尾气,且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3)生态环境本工程路线总长度54.724km(其中利用段15.389Km,新建段39.335km),小于100km,影响范围小于20km2。工程沿线不涉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本项目区域为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评价等级划分原则(见表1-2),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表1-2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4)地表水环境本项目为二级公路建设项目,沿线不设服务区、收费站等服务设施,施工期主要是少量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水量较小,水质成分简单,主要去向为场地洒水蒸发的方式。运营期除雨水外不产生工艺废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本项目地面水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低于三级,按照该导则4.3中相关规定,仅需对地表水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5)地下水环境拟建项目不取用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建设项目分类,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中等,含水层不易受污染,项目所在地段无集中水源地及取水口,地下水环境不敏感,施工期污水产生量少,水质简单,运营期不产生生活污水。因此地下水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地下水评价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3所示。表1-3 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级别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量水质复杂程度一级弱-强易-不易敏感大-小复杂-简单弱易较敏感大-小复杂-简单不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中较敏感大-中复杂-简单小复杂-中等不敏感大中复杂不易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中易较敏感大复杂-简单中复杂-中等小复杂不敏感大复杂中较敏感大复杂-中等中复杂强易较敏感大复杂二级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他组合三级弱不易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中易不敏感小简单中不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易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强易较敏感小简单不敏感大简单中中等-简单小复杂-简单中较敏感中简单小中等-简单不敏感大中等-简单中-小复杂-简单不易较敏感大中等-简单(6)环境风险本项目作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本身不涉及风险物质,只是在项目运营过程存在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的风险,但此类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较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7)其它环境要素对其它环境要素进行一般性的分析描述。本项目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见表1-4。表1-4 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评价内容工作等级确定依据建设项目情况大气环境三级HJ2.2-2008二级公路,排放污染物仅为汽车尾气地表水环境低于三级HJ/T2.3-93沿线不设收费站及服务区,施工期废水产生量小,污水水质简单,用于泼洒降尘,运营期无废水地下水环境三级HJ610-2011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等,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地下水不敏感,污水排放量小,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声环境一级HJ2.4-20092类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生态环境三级HJ19-2011线路全长54.724km50km,占地0.62591km2,影响范围小于2km2,一般区域环境风险二级HJ/T169-2004非重大危险源,非环境敏感区1.7.2评价范围噪声:噪声的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生态环境:道路中心轴线两侧各200m范围植被、土地利用等及沿线间接受影响生态景观的生态景观以及取弃土场、施工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环境空气:施工场地周围200m范围,运营期环境空气的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水环境:道路跨越大夏河和洮河时,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跨河桥梁桥位上游200m、下游1000m以内的区域。社会环境:沿线社会环境评价范围为受公路直接影响的区域。因此确定本项目区域社会环境影响评等价范围为线路途经的沿线村镇。1.8评价执行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体标准。(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体标准。(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国环发20001号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现状评价采用)。(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预测采用)。(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a类标准。(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8)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2002)。(9)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8352.3-20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见表1-5。表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mg/L、pH和粪大肠菌群除外)项目pHCODBOD氨氮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总磷As标准值692041.01000060.0050.20.05项目总氮硒LASCu氟化物石油类Zn溶解氧标准值1.00.010.21.01.00.051.0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a类标准见表1-6。项目道路红线35m内执行4a类标准,35m外执行2类标准, 评价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物,其室外昼间等效声级按60dB(A)、夜间等效声级按50dB(A)执行。表1-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a类标准 单位:dB(A)标准类别昼间夜间2类标准60504a类标准705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国环发20001号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7。表1-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国环发20001号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浓度限值(mg/Nm3)SO2年平均0.06日平均0.151小时平均0.50TSP年平均0.20日平均0.30PM10年平均0.10日平均0.15NO2年平均0.08日平均0.121小时平均0.24CO日平均4.01小时平均10.0苯并a芘日平均0.01g /Nm3表1-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浓度限值(mg/Nm3)SO2年平均0.06日平均0.151小时平均0.50TSP年平均0.20日平均0.30PM10年平均0.07日平均0.15NO2年平均0.04日平均0.081小时平均0.20CO日平均4.01小时平均10.0NOx年平均0.05日平均0.101小时平均0.2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见表1-9。表1-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项目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二级NOx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SO2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施工作业点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1-10。表1-1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类别昼间夜间标准值7055车辆类型分类执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2002),具体标准值见表1-11。表1-11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单位:dB(A)车辆种类车辆最大允许噪声级不大于载重汽车8t载重量15t893.5t载重量8t86载重量3.5t84轻型越野车84公共汽车4t总重量11t86总重量4t83轿车82摩托车84轮式拖拉机(60马力以下)861.9环境保护目标项目为改建工程,除(K0+000K15+389)段利用已建锁折公路外,其余线路均为新建,沿线经过的区域主要丘陵地带,沿线两侧分布零散的村庄及少量耕地,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和特殊生态敏感区。通过现场踏勘、调查分析,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包括沿线生态环境,沿线途经农田、地表水体和沿线受项目噪声影响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见表1-10。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概况见表1-11。表1-10 项目保护目标序号名称简要情况敏感因素备注1生态环境沿线生态环境3大夏河、洮河地表水III类水体4农田项目用地占用占用损失,数量减少5声环境保护保护目标沿线村庄噪声详见下表表1-11 项目声环境敏感目标概况序号名称路线位置简要情况受影响人数与路线关系距离(红线)高差敏感因素1东塬村K2+50032户,平房南北朝向90道路左侧最近相距10m,高差2-3m,路高噪声2上庄K6+50018户,平房南北朝向55道路左侧20m,高差1-5m,路低噪声3周拉黑K9+45030户,平房南北朝向90道路左侧20m,高差3m,路低噪声4怀沟K11+60034户,平房南北朝向100道路左右两侧10m,高差5m,路高噪声5白家沟村K18+80028户,平房南北朝向80道路右侧80m,高差26m,路高噪声6白家沟平庄K20+00037户,平房南北朝向100道路左侧最近40m,高差1m,路低噪声7马十里K21+10012户,平房南北朝向30道路右侧最近80m,高差1m,路高噪声8三果里K22+40065户,平房南北朝向200道路右侧最近29m,高差5m,路低噪声9郑家K22+90023户,平房南北朝向40道路左侧最近30m,高差3m,路低噪声10格路K23+20013户,平房南北朝向40道路左侧最近30m,高差4m,路低噪声11苦改里K24+40026户,平房南北朝向78道路左侧最近30m,高差12m,路低,噪声12高塔池K25+20034户,平房南北朝向100道路左侧98m,高差20m路低噪声13阳屲K25+85015户,平房南北朝向45道路左侧最近110m,高差30m路低噪声14付各且K30+3009户,平房25道路左侧最近60m高差12m路低噪声15卜塄沟K37+50046户,平房140道路左侧最近45m高差10m路低噪声16布塄沟小学K37+500两层,654.5m2道路右侧最近48m高差13m路高噪声17下半沟K41+500 27户,平房南北朝向80道路右侧路左侧30m高差1m路低噪声18舀水村K43+000 40户,平房南北朝向120道路两侧路左侧17m高差5m路高噪声1.11评价方法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特点,本次评价采用“以点为主、突出重点”的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本次环评工作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结合现场踏勘,调查评价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收集有关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2)筛选出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并对其进行敏感因子分析。(3)按相关的评价依据、环境标准和规范的评价方法,对选定的环境要素进行现状和影响预测评价或评述,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环境噪声现状与影响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评价,针对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保护措施。1.12评价工作技术路线本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93评价任务、委托书、合同书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环境调查、监测环境现状分析、评价选定预评价模式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空气、声、水环境要素现状监测、调查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调查工程技术资料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经济效益分析国家、地方各项环保法规标准环境管理计划环保治理措施编制环境影响书行业环保主管部门预审政府环保部门评审批准提交环境影响书地方环保主管部门意见图1-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 工程分析2.1项目概况2.1.1项目名称临夏州(折桥段)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2.1.2建设性质改建。2.1.3建设单位东乡族自治县交通局。2.1.4建设地点项目起点位于临夏市滨河东路南段终点(东经103°1533.72,北纬35°3753.55),海拔高程1833.820m,终点位于定西市临洮县红旗乡牟家G212路口(东经 103°397.09,北纬 35°4342.21),高程1800.500m,路线基本为东西走向,贯穿东乡族自治县全境。见项目地理位置图。2.1.5线路布局本项目主线起点位于临夏州滨河东路南段终点处(接锁折二级公路终点),途经东塬乡、沿毛沟、布楞沟一直向东跨越洮河,终点为牟家村G212线路口;支线一起点接主线K15+691,终点顺接X376线至八牙村;支线二起点接主线K18+240,终点接东乡族自治县盘旋路口。总体走向由西向东,贯穿东乡族自治乡全境。线路走向布局见附图中的平纵缩图。2.1.6建设规模概况本项目由1条主线和2条支线组成,路线全长54.724Km。其中主线长48.680Km,主线前15.389Km(K0+000K15+389)利用已建锁折公路主线并在部分路段进行改建,出王家隧道后开始新建,新建路段长33.291Km(K15+389K48+680);支线长6.044Km(支线一长0.932Km,支线二长5.112km)。 主线利用原锁折路的路段维持旧路路基宽10m,设计车速为原设计车速40km/h,在K10+320K14+587段右侧增设爬坡车道;新建路段按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60km/h,新建路基宽度12m;支线均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10m。本项目全线行车道宽均为2×3.5m,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含利用原锁折路),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隧道、桥梁与路基同宽。 全线共设置桥梁2789m/20座,其中新建2532m/16座(大桥2465m/15座、中桥 67m/1座),利用257m/4座(大桥137m/1座、中桥40m/3座),桥梁均布设在主线;涵洞2792m/110道(包含利用、接长利用);平面交叉11处;港湾式紧急停车带3000m/15处;隧道2542m/2处(其中新建1740m/1处,利用802m/1处)。本项目不设收费站、服务区。2.1.7项目投资本项目线路投资总额8.66亿元(主线投资7.89亿元、支线一投资0.1亿元,支线二投资0.67亿元),其中土建投资6.06亿元。2.1.8工期安排本项目计划于2015年5月开工,2016年12月建成通车,总工期20个月。2.2利用公路(锁折公路)概况锁折公路于2011年1月开工,2012年12月建成通车,路线总长22.05km,包括一条主线(路线长19.32km),两条支线2.73km(其中支线一长0.70km、支线二长2.03km)。主线起点位于东乡族自治县锁南镇城东(接锁南至达板公路K3+100)处,途经王家村东,沿槐沟顺沟而下,经东塬乡政府南侧,终点至临夏折桥桥头;支线一起点位于主线K1+420处,经东乡族自治县敬老院南侧至县城;支线二起点位于主线K9+525处,沿祁家沟而上,经王家卡浪,终点位于祁家村。主线及支线一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40km/h,路基宽度10m;支线二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20km/h,路基宽度6.5m;全线有桥梁463m/9座,其中大桥166.5m/1座,中桥249m/6座,小桥 47.4m/2座;涵洞118.5m/69道;平面交叉6处;隧

    注意事项

    本文(临夏州折桥镇至定西市红旗乡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