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新).ppt
个人科研情况简介,一、课题研究主持一项国家规划课题了课题,已结题,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一项省重点课题,已结题(二等奖奖)主持一项市级重点课题,已结题,被评为A级(一等奖)主持一项武汉市重大招标课题,正在研究二、科研成果论文论新时期的教育创新被评为“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编入中国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文献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成才教育等杂志发表18篇论文成果武汉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获市教育创新一等奖第一名,获省教育创新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空缺),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武汉 张楚强2014年8月,(一)基层教育科研中普遍存在的几个现象,1、重立项轻实施。积极立项,不积极研究。过分注重立项层次,越高越好,立了重点就高兴,不是重点不高兴;到处立项,电教馆的、杂志社的、出版社的最后弄来一些子课题、孙子课题,却说成是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课题项目立了不少,但懂研究、搞研究的人不多,结果一个课题也没研究出象样的成果。,一、基层教育科研中的几种现象、问题及分析,2、重两头轻过程 开题、结题很热闹,有名人名家出席,但报告(成果)不怎样高质量的成果不是评出来的;有研究方案很好,结题报告大失所望,没有真东西;也有研究报告尚可,但就是找不到过程资料;还有的研究报告与开题报告几乎差不多。过程缺失是许多学校的通病,没有必要的调查、研讨、行动和获取的数据、资料,也就不成其为研究。3、重形式轻内容 一些研究报告为追求对仗忽视内容的客观、科学与贴切;也有一些报告华而不实,时令性词语很多,但整体上空泛;专题研究内容不足,缺少生动而鲜活的事例、案例;也有一些报告看起来很有丰富,洋洋洒洒几万字,但研究的目标、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获取了什么资料、得到什么结论这些关键内容却没有,不是废话或者东拼西凑。,4、重宏观轻微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但许多人不喜欢做小课题搞微观研究,热衷于大课题、搞战略研究,这是忽视自身局限性;有些课题立项内容适中,但做着做着不断放大,扩充内容,最后收不了头;当然更多人希望通过研究发现重普遍原理、重大规律,这是忽视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教育科研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时空性。换一句话:基层学校的科研多是实证研究和微观研究,通过搜集大量事实数据资料,聚集大量特殊性而成一般规律。6、重技术轻理念 一些课题,主题是策略、方法和途径,子课题是策略、方法和途径,成果也是策略、方法和途径。这种过分重视技术层面是中小学科研的通病,只谈了怎样做,不谈是什么、为什么?但是,教育科研仅提出策略、方法和途径是不够高度的,理论具有全面性、逻辑性、概括性和系统性,一定要进行理性思考,希望能建构一定的理论:一组相关观点、概念、原理形成的理论体系。当然有的课题就是技术层面,就另当别论。,6、重资料堆砌轻资料质量 课题资料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装有的是督导评估、评先评优的。什么是研究资料?就是实施课题的研究方法所获取的真数据、真事实、真信息,它是分析、归纳、提炼的基础,没有资料不成研究,好的资料越多越好,不好的一点不要。作为研究资料有一个大前提:是实施研究方法所得到的、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这才是有效、有用、可靠的。反之,不相关的、无效的、无用的资料,只会浪费时间与精力。7、重描述轻量化 教育是多变而复杂的活动,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效果也有不确定性,原因与结果往往很难一一对应。因此,基层科研工作者习惯质性研究,用描述的方法来阐述研究的资料、过程与成果。然而,质性研究的结论是模糊的,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只有定量研究能准确清晰反映因子间的直接关联。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是需要量化研究来支撑通过科学的测量、系统分析、比较、推理,得出可靠的结论。当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各有所长,在研究中如能相互补充、促进,就是最好的研究方式了。,8、重活动轻研究“课题研究就是搞活动”。于是:学校里一切活动都跑到课题中去:赛课、集体备课、班会、团队活动,等,这是活动堆砌。的确,课题研究离不开活动学习研讨、问卷座谈、干预措施、观察记录,交流汇报,个案的收集、分析,资料的甄别、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等,看上去也是一个个活动。然而,这样的活动上围绕课题目标、落实研究内容、实施方法,搜集和分析所需资料的系列专项行动,环环紧扣,内在联系紧密研究行动。为了活动而活动、盲目活动,把什么活动都当成课题工作就不是研究有行动无研究,有资料无过程,充起量是假研究。9、重评奖轻转化 不少领导、教师关心成果评奖,很重视获奖等级,这很好。但是,课题成果能不能应用转化,能否改变办学行为创建学校品牌,能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不怎么关心。其实,这是本末倒置,成果评奖要关心评价研究工作成败,成果应用与转化更要关心是课题研究之本质。,1.核心概念不清晰,或回避核心概念界定。课题名称与研究目标、内容不匹配;主攻目标不清晰,课题要解决多个核心问题;一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明确,或列了一堆概念(没厘清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研究范围大、目标空、内容泛、对象不明确,等。2.课题目标过大,内容宠杂、集中度低,造成课题外延过于宽泛,甚至于无法继续开展研究。多数课题研究范围界定不准确;有些课题的内容被不自觉的扩充了;也有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当课题研究内容,将日常工作与研究活动混为一团,。基层学校课题要体现“小、精、实”。3.方法不当。对科研方法的适用范围、对象、条件、操作规程一知半解,如行动研究没行动“路线图”,调查研究没说明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频度,比较研究的对象不是相同的群体。把“作法当方法”。4.研究过程不扎实。把研究报告改改作为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宏观描述多,感觉性东西多,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记录或测试的数据、事实等实证性资料少。,(二)中期检评反映出的几个突出问题,5.理论研究不足。一缺乏相关理论学习研讨,对主题及相关概念认识不深刻;二对课题及相关领域研究前沿动态不重视,不了解最新成果,三是罗列了不少理论名称,但没有系统分析和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如研究有效课堂的却没有见到学习心理学方面的文献综述,”某某策略研究”却不见“三论”踪影。6.资料缺失、归档不及时。学习资料、专家报告有一些,但至关重要的课题组过程性资料缺失,如问卷统计表、观察访谈记录、实验过程记录、课题组研讨会记录等,堆砌了大量与课题无关资料(如赛课、德育活动)。反映出过程不真实7.理性思考不够。研究成果停留在经验、作法、对策等实践层面上,没有形成理论(由一组概念、原理按一定逻辑关系构建的体系)。表现为理性思考不深,把经验当规律、把措施当策略。8.取得的成果不多,将其他方面的工作成绩加以罗列、凑合,把单位工作绩效当课题成果。,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有思想认识问题 对科研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在行动上,要么彻底否认科研的作用,要么无限夸大教育科研的作用;要么太过重视以至弄虚作假;还有把科研当作追名逐利的跳板。反映在现实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浮躁风气和学术腐败,出现了假课题、假研究、假过程、假成果。2、有管理体制问题 多头立项,各自为政(一些机构不具备科研立项管理的也搞课题立项,名头还很大);一些课题负责人不善管理,研究过程不实,资料信息不全,方法不当,造成了高投入低效益;一些科研机构只立项收费不管理,或闹眼子走过场,或监控不力。3、有方法经验问题 一些基层教师(主要工作是教学)问题意识缺乏,不熟悉科研方法和程序,较少独立进行科研项目,这是他们进行课题研究时遭遇了知识和方法的“瓶颈”,对科研缺乏信心和热情,立项机构指导、管理、培训不到位,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创造性。4、有评价机制问题 课题评审、成果鉴定、评奖等直接影响人们对科研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一些机构在成果评审环节中存在人情、关系,科研工作重形式轻过程,重“厚度”轻“深度”,重评奖轻应用等错误倾向。,二、教育科研的本质、特点和作用,1.研究,词典上解释:(1)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发展过程和规律等;(2)思索、商讨或协调(意见、问题)。2.教育科研,教育及科研工作者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的性质、规律,以便发现新信息、取得新认识、获得新知识的活动。3.课题研究,为实现某个特定目的而选择一个或一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探索的活动,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具体形式。,(一)教育科研的本质,问题性:课题即问题,理论的、实践的,课程的、管理的所有问题。挑战性:立项课题多是未或不易解决的难题,如教育的焦热点、重难点,又如自己面临的难题。创造性:科研最重要的特征是突破,从理论上、方法上、形式上、体制上破旧立新。继承性:当代的教育科研并非零起点,前(他)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是进行新探索的起点。规范性:过程规范、方法规范、资料规范、文本规范。,(二)教育科研的特点,科研是教育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决定和反映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或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凡是有品牌、发展得好的学校都是从科研开始,一些研究性大学如此,中小学(如华一、北京四中等)也是一样的。科研是教育决策和管理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前提,它可以避免盲目决策,还可以减少失误,提升工作的信度、质量(当然也能延时决策,影响决策的效率)。科研是事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品牌建设的支撑和动力;没有一劳永逸的品牌,都是不断改进、创新中积淀。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大师、教育专家、教授,乃至中小学有名望的教师无不是在不断研究中提升自己。科研是各项教改、课改获得成功的保证在理论上先行探索,在实践上先行实验,在具体工作的每个环节上提供支持和指导。,(三)教育科研的作用,第一、学会了质疑。通过科研,我养成了质疑的习惯,用质疑的眼光审视周边的教育。现在我看到任何一篇文章,我都会尝试着先理解再质疑,如果质疑被验证是对的,我就认可并利用。如果不对,我会研究并写点什么。胡适先生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做教师的,先来个假设,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观察、干预,看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己与人都不是坏事。第二、学会了批判。现行教材版本多,有精致的、也有粗糙的,每一个版本都有不少优点也有不少问题,资料也很多,互联网的资料堆积如山,如果教师不批判,你就可能讲错了。新课程理念要教师教会学生质疑,其实如果一个教师都不会质疑,都不会去批判的看待教材、教参、教辅,那么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很难培养的。,教育科研带给我了什么?,第三、学会了反思。用反思的心态对待自身的教学,凡事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如果用了别的方法,效果是好是坏?例如:一个学生上课睡觉,是他不尊重你的劳动还是听不懂?是他家里出了事故还是他觉得内容都会了?。同样:不让学生上课睡觉有多种方法: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方法,与消极的心态和消极的方法,其结果完全不同。第四、学会了研究。比如说,观察、调查、访谈,学会了撰写查新报告、调查报告,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经验教训和成果。说实话,教师这个群体,不合作是可以的,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单兵作战。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很难找到合作伙伴。而且优秀的老师不合作也可以做出成果的(但一般老师是要有人引领、需要帮助的,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身边那些可以帮助的、能够造就的老师)。然而,在课题中,我们要分工与协作,你做调查、我做访谈,你收集资料、我做分析,你实验这个、我观察那个各种各样的分工与合作,才完成了课题,做出了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分享经验。,第五,学会了学习,让你的生命更有意义。课题研究的第一是学习,课题做多了,学得的知识、技能、见识越来越多,感觉更充实,说话更有底气了。二是增强你的精神。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你的各种能力素养会不断提高。三是为你搭建全新平台。有机会掌握最新的理论、方法,认识更多的专家学者,交更多的朋友,这虽然有点功利,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现在的评价制度就这样:评价一个老师怎么样,不仅要看你的教学成绩,还要看你有没有从事科研或发表论文,如果没有就一票否决,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科研给你一个全新的舞台。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构建一个美好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是每个社会人的愿望,教师在精神上是蜡烛,在生活中不是,教育本来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就冲这一点,我认为要去搞科研。为什么?生活品质高了,你比周围的人过得更好,家庭也更和谐。这何乐而不为?,1、两者的概念教育科研(含课题研究,简称科研)是探究教育现象、过程揭示教育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工作,即通过探索影响教育发展变化的内、外因,从而指导教育发展。教学研究(含校本教研,简称教研)是研究解决课程教学中具体问题(学习效率、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的工作,即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学法等,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效率。2、两者的区别研究范围不同 科研:所有教育现象及其联系,包括对已有教育规律质疑,可分宏、微观研究;而教研:针对教学内容、方法、过程、手段、管理、评价及学习兴趣、方法、效率等,属于微观研究。,(四)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区别与联系,目的不同 科研的直接目的是认识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过程和规律。间接服务于教育决策、管理及课堂教学,对教育的影响是间接的。教研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搞好日常课堂教学,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效率,执行教育部门的文件,对教育的影响直接。此外,教研还要承担学科课程及教学的管理、评价的任务。研究途径不同:科研主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有问卷、访谈、分析、归纳、推理等);教研主要途径是教研活动(听评课、考试测验、竞赛评比等)。研究过程不同 科研是系统认识、探索(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的过程,强调创新与开拓。教研立足于多种形式(如说课、观摩、集体备课、竞赛、培训、考试、研讨会等)的教研活动,强调程序和规范。,成果及其成果表现形式不同 科研成果是创新知识和方法,表现形式是科研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咨询报告等)等,其价值是内隐性的。教研成果是考试成绩、试卷、课例、教案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研活动等。更直接表现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进步、教学管理上的规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直观性强。3、科研与教研的联系 科研是发现规律的,教研是运用规律的。科研是教研的前提和基础。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向教研要质量(直接的)、向科研要效益(长远的),这就是学校工作的基本思路。,案例1 中小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对策1:频繁考试,诊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强化训练;对策2:先大量听课,诊断教学情况,后加强集备、研讨;其次,频繁考试,诊断学习情况,再强化训练。对策3:与学生座谈了解老师 加强教法指导 大量听课了解教与学 了 加强教材研究 检查作业及批阅 解 加强集体研讨 组织考试并统计分析 情 开展教学观摩 检查教案备课及教研 况 强化训练 实施奖惩激励 这些作法都是自身经验总结,或学习借鉴他人做法,属于教研角度所采取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见效快,至于这些作法的针对性、科学性、持久性及会带来什么问题,常常不被注意到:如灌输式教学,考什么教什么;学生的分数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整体素质、能力下降,一、现况调查1、研究大纲(课标):教学内容标高、难度,深广度,明确要求2、研究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布局、具体知识及技能及呈现、章节关系、基础性知识与能力;不同版教材优缺点等3、研究学生:观察座谈等,掌握学生兴趣、习惯、爱好、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对学科及教师态度看法等;基础测试,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现状;智力测试,了解学生的智力状况和思维倾向性;学习能力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接受能力、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4、研究教师:观察座谈等,了解任课教师学历、教历、性格特征、人际关系、职业操守;听课查看教案,了解任课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把握程度,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方法;测试,了解任课教师的心理倾向性,思维方式和能力,行为习惯,应变能力等;考试,了解任课教师对大纲教材的熟悉程度,了解任课教师对教学论、心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掌握情况,了解任课老师对教法及学法研究情况。5、研究学校:了解学校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信度、效度;了解学校人际关系,包括教风、学风、班风等;了解学校业务学习培训进修等情况;了解教研活动、业务研讨情况;学科领导力,业务发展规划等,二、理论研究(学习与思考,研讨)(一)当下,教学质量标准是什么,影响要素有哪些?(二)当下,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研究的最新成果:1、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2、认知学习理论(学习者是在以前的经验上开始新的学习,且必须自己进行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并把它们放入已有的知识储存库中;学习是情景性的,学习者高度依赖新知识提供的情景;与老师、同学商讨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该理论要求老师提供适当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对新学习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3、人文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者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都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指即使学习的推力或刺激来自于外部,但基本的学习要求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来自学习者个体内部。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强调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力和愿望,学习是一个自我实现。,(三)学习方式研究成果学习方式可分为 接受学习 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无需自己去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时利用它或再现它。发现学习 指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机械学习 即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意义学习 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经验进行新学习,理解新信息。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学习,也可以是意义学习,关键在于学习者在内化过程中是否让潜在意义被“释放”出来而被理解;同样,在发现学习中也存在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动物尝试错误后改变方式是机械的发现学习,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意义学习 明确概念之 聆听老师精心 科学研究 间的关系 设计的教学 听讲演或看 学校实验室 例行的观察研究 课本 里做实验 或智慧工作机械学习 背口诀或记 应用公式 尝试分析错误 单词 解决问题 探究迷题解读 接受学习 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自主的发现学习,三、研究方法及过程(实施对策,反馈效果,评价改进)1、加强大纲、教材研究。在个人充分准备基础上,强化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明晰教学目标、内容,尤其是重难点,选择适应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的教法;2、加强教学设计研究,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突出思维启迪,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力性;3、加强考试与训练研究与管理,调控考试、强化训练的频度,把握好遗忘曲线规律,突出考试与训练的针对性、高效性;4、加强教法与学法研究,注入式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合作学习各有妙处,关键是要与内容、学生实际匹配;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各有利弊,适合学生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5、突出因材施教,关键是把握住”材“学习内容、学生个性特征、教材、大纲、教具和教学情境,“材”决定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控制教学节奏、分散教学重难点等;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改进学习方法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7、复式加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多收获8、学科对策(略),四、主要结论1、教法必须适应学生,而非学生适应教法。每一种教法都有优点和缺陷,不能应对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所有的学生个性特质。教法的选择应以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为依据,好的教法不体现在教师而是学生。2、学生有能动性,愿意学好的。同一个学生不会只有一种学习方式方法,面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风格的教师,他们会主动去适应。同一门学科课程也不应只用一种教法,学习内容、进度、安排和难度、教学资源决定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选择适应自身特质和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方法是教师重要工作,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3、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兴趣、基础、能力、学法和人际关系)、教师(风格、教法、内容准备、师生关系)和质量标准及资源(课标、教材等)密切相关,也与教学环境、教学时间及安排有关。奖惩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4、差异是客观的,学生差异是多方面,但差异影响学习起点过程不决定终点,而兴趣习惯与方法对过程与质量有决定性影响。总之,优良的学习环境、适合的教学情境、恰当的教法与学法、可控的内容难度及量、必要的强化训练,加上一定的奖惩机制(老师和学生)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保证。,(五)当代教育科研的复杂性与难题,1、教育科研的复杂性教育科研的复杂性是由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是围绕培养人的教育活动所汇聚的各种要素(老师、学生、家长、文化、制度、经费)构成的特大系统。主要特征:人为性,聚合性与离散性,层次性,两难性,自控性与他控性,滞后性与隐蔽性,开放性,不确定性。2、教育科研面临的难题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影响研究的精确性;研究者的主观性影响研究的客观性;主客体相互作用带来的测不准;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它社会因素影响研究者的自主性。,(六)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1、观念。基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目的是什么?学习掌握先进教育理论、成果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改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率。不能为装饰门面而立项,为学校评先评优或教师评职称而研究,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做真课题、搞真研究、有真过程、获真资料、得真成果。2、定位。准确定位是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定位不是指向新规律、新知识的发现,立足于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教师在学校现实场景中从事教育实践问题为研究课题,以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最终形成“教学、技术、研究和发展”四位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倡导求实、求真、求新和求善的基层学校科研价值取向。,3、“大科研”意识。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应有三类研究:立项课题、个人课题、发展性研究。上级立项课题关注区域性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这种研究要集中学校的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才能取得实效;个人课题是常态研究,教师基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研、探讨、尝试改进和创新,这种形式科研讲求针对性强、形式灵活、见效快,惠及面宽。学校发展研究是基于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规划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办学思路,形成或发展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牌的一种前瞻性研究。4、实证研究(行动研究)。学校教师的科研不能离开学生、离开课堂从事纯粹的、书院式研究,要让研究和教育教学自始至终结合在一起。通过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技术,通过行动把新理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进和创新学校工作,同时总结和升华经验、做法为理论成果,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事实上,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学习研讨实践检验反思总结再。,1、问题意识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目前的状况怎样?问题被解决后会有什么结果(有什么收获)?我们将怎样去研究这一问题?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实质上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教育科研的问题发现、研究视角和创新途径,(一)教育科研中的问题发现,辨别和把握真问题,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有问题而且有大量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去研究呢?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有根据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问题有实效性的问题有创新性的问题有解决的可行性的问题,选题,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问题,中职教育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学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幼儿教育中保教课程设置问题,高中学年制与模块化教学适应性问题当前教育实践暴露出的问题,如中小学生近视矫治研究、预防中学生网瘾问题的研究日常教育中发现突出问题,幼儿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研究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找出问题,如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从前期研究中提出新问题,寻找和发现新问题,选题,“问题”就是“课题”。对吗?,问题是原生的,课题是人为的。问题是客观的,课题是建构的。问题在先,课题在后,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但有了问题也不一定有课题。课题是“问题的转换”,“原生的”、“赤裸裸”的问题不是课题。问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最大程度地解决问题。,选题,质疑:对语言表述质疑,对涉及到的概念及逻辑关系质疑,对资信来源或支持条件质疑,对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从内因转向外因,从财政转向体制,从教育内部转向教育外部,从教师转向学生,有有利转向不利,从移植或嫁接:用甲的观点来解释乙的数据,用丙的做法来完善丁的行动,把国外的先进理论用于本地实践,用比较:甲的数据对比乙的、过去的比现在的,别人的数据、资料与我的数据、资料比对。武汉市课题要求必须进行前测、中测、后测的比较深入研究现象,2.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科学式提问(实然式提问)。如,灌输式教学就没有一点优点?合作式教学难道没有缺点?价值性提问(应然式提问)。如,什么是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开展以学定教?实施以学定教应注意什么事项?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发散性提问。如,从武汉到北京除了乘飞机,还有什么方式?质疑式提问,3.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二)课题研究视角的选择,优秀的成果源自选题、理论、视角、思路、方法等方面创新新问题,新思想,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法。老问题,新思想,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法。老问题,老思想,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法。课题研究起码要有认识问题的新角度、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1、从解释的角度切入:形态结构解释 如合作式教学研究可从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师生角色、教学内容进度掌控、教学结果功能解释 如学科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研究得从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特点、要求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功能、作用,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性来开展研究本质解释 如学科德育教学研究因果解释(归因分析)概率解释 概率的大小说明两者关系的密切程度起源解释 树木根深才叶茂。,2、从方法运用的角度切入:从运用实验法的角度切入:通过研究的特定干预出现数据变化寻找或确定相关因子之间函数关系从运用行动研究法的角度切入:通过系列行动、观察结果去分析探究教育现象背后的真相或影响要素从运用历史文献法的角度切入:从事物的源起、发展及变化过程去总结探索本质或发现变化规律从运用现状调查法的角度切入:通过访谈、问卷、列表、个案、测验来收集资信、查证真伪从运用个案研究法的角度切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特定个体的进行观察、分析,探讨个体对某些因素的反映。从运用经验总结法的角度切入从运用比较法的角度切入,3、从研究侧重点选择的角度切入:侧重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基层学校以应用研究为主,但必须涉及到相关理论的研究。侧重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见微知著,中小学的课题大多以微观研究为主,但必会牵连到宏观背景、共性问题、热点问题等宏观问题侧重静态研究还是动态研究;单纯的静态研究不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之一表现是动态变化侧重规范研究还是经验研究:前者是按一定研究范式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后者是研究者基于自身已有的感性认识而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侧重演绎研究还是归纳研究:前者是从普遍到特殊,后者是由特殊到普遍侧重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侧重单项研究还是多项研究;侧重历史研究还是现实研究;如德育实效性问题、学科德育教学问题侧重交叉问题研究还是核心问题研究。如基于互联网的德育教育研究,从理论上切入从体制上切入从政策上切入 从财政上切入从环境上切入从资源上切入,从热点切入从焦点切入从难点切入从薄弱点切入从空白点切入,4、还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切入:,(三)教育科研的创新路径,创新主要是指对现有事物的更新改造过程,它给人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创造是指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与发现过程,它给人从未见过的感觉。,1.创新与创造,2.创新的特点:,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创新具有继承性创新具有非独占性创新具有系统性,3.教育科研的创新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创新4.教育科研的创新层次:首创改创仿创,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目标,创新教育教学制度,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结构,创新教育教学过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环境,5.教育科研创新的基本内容:,教育教学中的意外成功与失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协调、矛盾与冲突;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改进之处;教育教学对象发生的变化;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教育教学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6.把握教育科研创新的机遇:,7.怎样开展科研创新:联想法(向深度、广度拓展);反向法(向相反方向拓展);重构法;嫁接移植法;比较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到共同点和差异点)。附武汉市中小学亲子沟通状况与促进策略研究创新点有:原文:探索了小学生、中学生亲子沟通的特点;修改:1.拓展了亲子沟通的内涵: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失去双亲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沟通,都是亲子沟通。2.首次明确提出了亲子沟通具有平等性、双向性和互助性的特点。3.构建了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亲子沟通有效策略和亲子沟通的教师指导策略。,四、精耕细作,收获成功,(一)强化四个意识,1.学习意识(略)2.哲学意识 哲学不仅提供认识观和方法论知识,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量变引起质量;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否定之否定等。没有正确的哲学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是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研究的。,3.反思意识 反思是提升研究水平的重要环节。科研工作者要养成经常总结反思的意识与习惯。理论反思:一、对课题所有概念、思想观点进行批判,对课题的理论假设质疑、反诘;二、对照本课题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及新成果、新方法、新理论检视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实践反思:一、反思研究内容,有无增删;二、反思研究方法与过程,有无不适、不当,过程是否完整;三、反思搜集事实和数据,有无遗漏,是否有错或不实;四、反思变量的选取、控制;其他反思如程序、对象、范围、频度结果反思:为什么是这样的,有无其他可能?从逻辑上看,结果反观条件合理吗?由条件能导出结果吗?把条件改一改会怎样 反思是一种研究思维形式,也是一种工作方法。,4、学理意识(归因意识)一切教育现象皆有其客观原因,真相(教育本质、规律)都隐藏表象的背后。科研就是通过大量的系列行动获取数据、事实及其变化,再进行心理学、教育学、行动科学、脑科学等研判、探寻,进行一系列的推理、归纳、抽象,从而得出结论。(1)人们行为原因包括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欲求、能力、努力、意志和疾病等。外部是指个体自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影响等。(2)教育科研中的归因分析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有:一是把研究过程颠倒过来,从结果出发探究其原因所在(条件),再验证;二是从假设出发,通过控制条件,观察结果,从而判断因果关系。(3)实质上,归因分析是根据课题取得的信息、数据等证据链将原因与结论的逻辑关系进行明晰,是成果及质量所在,需要创造性思维,(二)把握好影响结题评审四个关键点,(1)仔细研读立项机构有关结题工作的规定,明确相关要求结题申请要求;重大课题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申请结题:在省级出版社出版十五万字上以的专著;在国家权威教育类期刊、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至少1篇与课题主体内容密切的论文;研究报告主体内容被市及以上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采纳吸收(附有相关证明)。重点、专项课题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申请结题:课题最终成果(专著)公开出版;课题报告获得市三等及以上级奖项;在中文教育类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课题主体内容密切的论文;研究报告在市及以上级学术研讨会上全文宣读(附有相应会议通知);课题主体内容在中文报刊理论版、教育专栏刊载。一般课题成果评奖要求:,1、明确立项机构政策要求,材料整理步骤有:一、汇总集中:凡与课题有关的所有数据、事实等资料信息全部集中二、检查审视:对照研究方案查看有无遗漏、缺失,有无重复性;对研究进行回顾反观,有什么新资料、信息;尤其重要内容的资料三、科学甄别:对全部材料进行审视,判断其可靠性、有效性,较高的材料作为主体材料;一般的作为补充、辅助材料,剔除无效的、假的材料;对不辨真假的暂时搁置四、系统分类:按一定标准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如按时间分类、问题分类、现象分类、来源分类、本质分类等,便于分类研究五、登记归档:文件档案、过程档案、结果档案六、加工提炼,得出结论,2.整理材料,提炼成果,A、资料加工是运用比较与类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概括与抽象等逻辑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反复推敲,提炼出科学结论的过程。B、资料加工基本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C、归因分析 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人们行为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D、资料加工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重视利用“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来研究教育问题。E、要收集并提炼出大量鲜活的课例、案例等例证。,“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诞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三论”的基本理论。它认为,在耗散结构中,各个要素可以在局部有某种不规则的独立运动,但在要素之间却存在着因一定的关联而形成的协同运动,正是这些为着系统总目标而进行的协同运动贡献的总和,使系统在整体上能够呈现出各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新的功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整体性悖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果我们把各级各级类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要素考察,那么不难看出,它们无论在机构安排、专业没置和人员使用还是在课程安排、新生录取和毕业分流上,都有着某种程度的自主权即独立运动。然而,它们的一切工作又都是为着教育的总目标进行的,并且尽可能快地彼此之间保持良好的匹配和藕合。,(3)尽可能丰富成果形成与内容 成果:经过劳动或斗争得到的收获,好的结果。课题成果应该是课题研究的“固化收获”,主要有五类:报告类: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咨询报告、实验报告,应用方案、决策建议论文类(学术论文的简称,包括论文集):系统地就某个(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学术文章。特点是:独特性、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理论性)、可读性著作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某个问题或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研究或阐述的著作或文集产品类:即实物,如物品、课件、软件、光盘,数据库,教材等系列成功的个案(课例、案例等例证),研究报告 向有关科研机构和全体评审委员汇报几年来的研究情况,接受评委会对成果质量、应用前景、研究效益,尤其是科研创新的评价。基本内容一、问题的提出(课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价值及评价等)二、国内外对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阐明有关主题研究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主要过程、活动简述四、成果及成果分析(主要观点、结论,核心概念界定;创新点;研究方法特色、成效;成果归因分析)五、成果转化情况及应用前景(在本校、本学科及一定区域内的转化推广情况、效果,包括被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单位采用,也包括被转载、引用等情况)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七、参考文献,科研论文,1、论文题目格式: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2、内容提要: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