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市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4833950
资源大小:9.74MB
全文页数:1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市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环评报告.doc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临沧市2012年新建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一五年十二月目 录1 前言11.1项目特点21.2工作程序2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21.4主要结论22 总论42.1 编制依据42.2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52.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62.4 评价标准72.5评价等级102.6 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103 建设项目概况17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73.2 建设规模及工程分布173.3 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环境问题193.4 本项目基站主要技术参数193.5 项目基站设备203.6项目基站天线203.7基站供电系统233.8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规划相符性253.9往期回顾253.10小结264 工程分析274.1 GSM移动通信系统274.2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304.3 移动通信基站334.4 工程污染源分析364.5 小结435 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445.1 自然环境概况445.2 社会环境概况465.3 环境质量状况486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496.1 监测内容与目的496.2监测方法依据496.3质量保证496.4监测单位及监测仪器506.5监测点位506.6基站抽样原则516.7典型基站抽样统计516.8 典型基站电磁环境背景监测结果分析526.9 区域电磁环境背景监测536.10 小结54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77.1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577.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588 污染防治措施及竣工验收928.1 污染防治措施928.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958.3竣工验收958.4环保投资969 公众参与979.1 公众参与目的979.2 公众参与内容979.3公众参与结果1069.4公众参与“四性”分析1089.5 公众参与结论10910 经济损益分析11010.1 经济效益11010.2 社会效益11010.3 环境损益11011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11111.1 环境管理11111.2监测计划11112 结论11212.1 结论11212.2 总结论11512.3 建议116附件:1、委托书;2、项目可研批复;3、计量认证证书;4、电磁辐射监测仪器校准证书;5、区域电磁辐射监测报告;6、类比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报告;7、云南省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对机顶功率、天线口功率检测报告;8、关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承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2012年新建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函(环评中心201435号);9、云南移动临沧分公司关于<关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承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2012年新建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函>的复函;10、中国移动云南公司2013年2015年如皋天鹏报废蓄电池回收框架合同;11、典型基站电磁辐射监测调查表;12、公众参与调查表。附表:1、 临沧市2012年新建GSM网基站信息一览表;2、 临沧市2012年新建TD-SCDMA网基站信息一览表。III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临沧市2012年新建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前言中国移动围绕“十二五”战略目标,坚持“三个面向,两个支撑”,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以投资拉动的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转变,其内涵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基本驱动力,以精细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以团队经营为总体经营理念,继续推进“服务与业务领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资源效益,不断缩小与世界一流的通信企业差距,持续保持业内最优业绩的战略思路。三个面向包括:面向企业发展、面向市场发展、面向网络技术发展;两个支撑包括:支撑公司资源配置决策、支撑网络发展目标和方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移动”)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云南省的全资子公司,运营着云南省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以GSM网、TD-SCDMA网、CMNET(中国移动互联网)、智能网以及多种增值业务平台为主干的网络体系已经覆盖云南全省。从已经取得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情况来看,云南移动实现了基本的战略目标,取得了“业务和服务”双领先局面。与此同时,全网话务量和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给网络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网络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和性能,切实将网络资源投入到流量需求最大的地方,实现城区网络的连续覆盖,因此无论从网络质量的保障还是市场优势的长期保持来看,继续进行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云南移动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覆盖及通话质量,给广大用户提供稳定、清晰、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服务,同时积极响应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910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76号)的有关要求,云南移动拟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2012年新建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其中云南移动临沧分公司2012年新建GSM基站210个,TD-SCDMA基站54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委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2012年新建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见附件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接受委托后,收集了本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认真对基站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委托监测单位对拟建基站进行电磁环境监测,并选取部分已建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类比监测;按照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将项目情况进行公示,并发放调查表、走访相关人员。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临沧市2012年新建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项目特点本项目拟新建264个移动通信基站(合计255个站址),其中GSM基站210个(含GSM900和GSM1800),TD-SCDMA基站54个。1.2工作程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现场踏勘、资料收集;2、现状监测、资料收集整理和计算;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评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流程详见图1-11.3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本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移动通信基站信号发射装置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辐射。1.4主要结论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云南省发展规划的要求,基站选址合理可行;通过对基站周边环境敏感点调查及理论预测,本项目新建基站对周围敏感点的电磁辐射影响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等有关标准的要求;且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前提下,项目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固废等污染物均可做到达标排放或者妥善处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本项目是可行的。图1-1 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2 总论2.1 编制依据2.1.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 年11月29日);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环境保护总局18号令,1997年3月25日);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 年10月1日);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8号,2006年2月);8、关于电磁辐射标准适用问题请示的复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436号);9、关于电磁辐项目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200375号);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1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2008年8月1日)。2. 1.2 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6、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2007年8月1日)。 2.1.3 地方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5号);2、关于贯彻执行<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云环科字1997第318号);3、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云南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适用区划分的通知(云环发200783号)4、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全省电磁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云环发200965号);5、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移动通信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督办会会议纪要>的通知(云环发201046号); 6、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已建移动通信基站补办环保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云环发201047号)。2.1.4 相关技术资料1、项目立项文件2、委托书3、临沧分公司提供的相关项目信息2.2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2.2.1 评价目的1、对本项目基站建设地点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确定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监测拟建站址处和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辐射环境现状,分析判断拟建站址是否具有建设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容量。2、根据项目建设基站的特点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特征,以及基站周边的环境特点,采用理论计算和类比分析的方法,就本项目可能造成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3、对基站存在的电磁辐射问题和不利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为本项目基站的建设和移动通信的业务发展,提出环境保护管理的要求。4、调查公众意见,科学地分析、采纳公众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氛围,为环境保护部门对基站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5、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根据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特点提出适当的分析模式,结合现状监测的结果,分析、评价项目运营期间基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就不利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以求把不利影响减小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达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的目的,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促进通信事业健康发展。2.2.2 评价原则1、遵守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建设和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2、评价力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数据准确,结论可信,措施符合实际情况并具有可行性。3、本着“可合理达到且尽量低”的原则,尽量降低项目电磁辐射影响强度。2.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2.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施工期:本项目屋顶塔基站建设时,一般进行支架运输、固定和设备安装工作,施工噪声相对较小,有少量包装废物,施工基本无废水、废气排放,不涉及生态影响和水土流失,施工环境影响较小。落地塔基站的建设除上述影响外,还会对生态环境影响有一定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2)运营期:本项目基站在运营期无人值守,基站运行期间通过天线向周围环境发射无线电信号,由此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影响,故电磁辐射为本项目运营期最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基站机房空调室外机及应急发电机在运行时产生噪声。基站备用电源选用免维护密封蓄电池组,因而不存在废气、废水的环境污染。定期更换的废旧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其他废物HW49)。本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环境影响识别情况见表2-1。表2-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表 因素项目施工期运营期固废废水噪声电磁辐射噪声景观固废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电磁环境水土保持交通土地利用植物环境风险建筑景观注:“”为无影响;“”轻微影响;“”中度影响2.3.2 评价因子的筛选2.3.2.1施工期评价因子施工扬尘:TSP;噪声:施工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dB(A));固废:废弃建筑材料、包装废物等一般固废;生态: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2.3.2.2运营期评价因子根据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确定运营期评价因子为:电磁辐射、噪声、危险废物、景观。电磁辐射:功率密度(W/cm²);噪声:空调噪声和发电机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dB(A));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蓄电池,其他废物HW49);其他:对生态、景观及社会经济作一般性分析,无相关评价因子。2.4 评价标准2.4.1 电磁辐射评价标准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在1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 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应满足表2-2要求。表2-2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频率范围(MHz)电场强度E(V/m)磁场强度H(A/m)磁感应强度B(µT)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Sep(W/m2)303000120.0320.04注2:0.1MHz300GHz频率,场量参数是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方均根值。<摘录>2、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第4.1、4.2规定确定本项目电磁辐射管理限值。“4.1 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包括各种电磁辐射对其影响的总和,即包括拟建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还要包括已有背景电磁辐射的影响。总的受照射剂量限值不应大于国家标准GB8702的要求。“4.2 单个项目的影响”为使公众受到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中场强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他项目则取场强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摘录>3、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已建移动通信基站补办环保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云环发201047号)的有关要求:“对利用同一铁塔、杆路、建筑物顶部共建共享的基站其评价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水平应满足环境电磁辐射公众照射导出限值40W/cm2的标准,同时,应满足单个网络系统(一家移动运营商的一套无线发射网络系统视为单个网络系统)电磁辐射功率密度8W/cm2的标准要求。<摘录>4、本项目电磁辐射评价标准结合以上标准及规定,确定本项目基站所在区域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功率密度)为40W/cm2;同时,应满足单个网络系统(一家移动运营商的一套无线发射网络系统视为单个网络系统)电磁辐射功率密度限值8W/cm2的标准要求。表2-3 本项目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频率范围(MHz)电场强度(V/m)功率密度(W/m2)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单个项目控制限值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单个项目控制限值303000125.40.40.082.4.2 噪声标准2.4.2.1声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通信基站分布在临沧市各区县,结合云南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适用区划分,项目基站涉及临沧市多种声环境功能区,应当符合基站所在地噪声功能区域要求,临沧市各县区各区域应执行标准如表2-4所示。表2-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声环境功能区15545行政、办公、文教、居住区26050综合区36555工业园区44a7055祥临路、世纪路、汀旗路、凤翔路、南天路、迎春路、公园路、南塘路、圈掌街、南屏西路、南屏南路、晚翠路、晚翠东路、洪桥路、园林路、人民路、沧江路、西河滨路北路、西河滨路南路、白塔路、旗山路、临翔路、头塘街、步森街、西门、北环路4b7060其它非划定声环境功能区的区域按功能特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级别标准。2.4.2.2 噪声排放标准本项目噪声源为新建基站机房空调室外机及应急发电机,产生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根据该标准,基站机房空调室外机及应急发电机噪声排放限值见表2-5。表2-5 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时段边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70552.5评价等级2.5.1电磁辐射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未对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划分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2号),本项目基站网络属于“无线通讯中多址发射系统”,其组网基站整体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5.2其他(1)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建设前后对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声环境影响很小,故本次声环境从简评价,给出定量结论。(2)本项目基站发射天线一般建于建筑物楼顶或较高的铁塔上,发射天线可能对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天线体积较小,同时与底座建筑视觉差异不大,其景观影响有限,因此,评价对基站项目景观影响进行简要定性分析。(3)基站在运营时无人值守,不产生废气、废水,不涉及生态和水土流失影响,因此,本次评价不考虑废水、废气的影响。2.6 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2.6.1评价范围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第3.1.2款的规定:评价范围以天线为中心,发射机功率P100kW时,半径为0.5km。对于有方向性天线,按照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内评价到0.5km,如高层建筑的部分楼层进入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以内时,应选择不同高度对该楼层室内或室外的场强测量。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中5.3监测点位的选择规定: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敏感目标。根据上述规定和移动通信基站的特点,本项目评价范围定为天线辐射主瓣方向500m范围,重点关注各基站50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2.6.2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建设的移动通信基站在投入运行后对环境会产生电磁辐射影响和噪声影响,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经常有人员活动的建筑物,如医院、幼儿园、学校、机关、居民住宅等,本项目重点关注50m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本次评价经过对云南移动2012年在临沧市新建264个移动通信基站的基础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后,选取了19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现状调查与监测,根据调查结果,各典型基站周边50m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2-6。经现场调查和监测,选取的19个典型基站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距离内均无环境保护目标;除本报告书选取的19个典型基站外的其余245个基站,经建设方逐一核查并出具核查复函(附件9),所有基站在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距离内均无环境保护目标。表2-6 本项目典型基站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区县基站名称基站类型天线挂高(m)架设方式环境保护目标与天线相对位置层数水平距离(m)垂直高差(m)1凤庆凤庆小北门GSM180025楼顶抱杆架居民楼天线下方3016居民楼正西32516居民楼正东31516民宅正西210192凤庆凤庆迎春小区GSM180021楼顶抱杆架居民楼天线下方506移动营业厅正西51266栋居民楼正北52765栋居民楼东北52264栋居民楼正东51363凤庆凤庆先生邑GSM180028落地角钢塔50m内无环境保护目标4凤庆凤庆龙泉社区工委会GSM90020楼顶抱杆架居民楼天线下方3011居民楼东北21014居民楼东南21514居民楼正西312115凤庆凤庆溪谷盛景小区TD15楼顶抱杆居民楼天线下方306民宅正南2289民宅东南3236民宅西北22096凤庆凤庆绿茗花园小区TD22楼顶抱杆架商住楼天线下方4010商住楼正东42210商住楼西北41510商住楼正南52077临翔区临沧军休招待所GSM180024楼顶抱杆招待所天线下方606民宅正北11521民宅东南22518民宅西南23118民宅正东330158临翔区临沧市委党校GSM180028落地角钢塔民宅西北320199临翔区临沧腾达酒店GSM180045楼顶抱杆腾达酒店天线下方10015商住楼正南41233商住楼正北33036商住楼正东73524老年服务中心东北2303910临翔区临翔计划生育服务站TD23楼顶美化天线门诊大楼天线下方508楼房正西22517楼房东北3301411临翔区临翔天泉酒店TD30楼顶抱杆架天泉酒店天线下方5015居民楼西南61312居民楼东北42518居民楼东南2182412云县云县劳动力市场GSM180033楼顶四角钢塔商住楼天线下方5018培训中心东南44021居民楼西北41321居民楼东北4502113云县云县县城新兴街GSM180038落地角钢塔民宅正北11035民宅正东11035民宅正西1213514云县云县三江半岛酒店GSM90025楼顶抱杆架居民楼天线下方3016民宅东南11222超市正南12622民宅西北11722半岛酒店东北3241615云县云县一中GSM90025楼顶抱杆架商住楼天线下方4013教学楼正南52010商铺正西31016商住楼西北5281016云县云县粮食局GSM90018楼顶抱杆架办公楼天线下方309商住楼西北3129诊所正北3159商铺东北323917云县临沧市云县人民银行TD23楼顶抱杆架天意宾馆天线下方3014居民楼东南5168民宅正北12020南方电网东北4501118云县云县地税局GSM90018楼顶抱杆架地税局天线下方503居民楼西南3459居民楼正北2181219云县云县兴泽园小区二GSM90025楼顶抱杆居民楼天线下方5010居民楼正西51510居民楼西北34116注:表中水平距离指环境敏感目标距基站天线面板正向的水平距离;垂直高差指环境敏感目标距天线中心的垂直距离,垂直高差为正表示基站天线比环境敏感目标高,垂直高差为负表示基站天线比环境敏感目标低。2.7 评价思路及评价工作重点2.7.1评价思路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本次评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基站站址处和电磁背景值相对较大的城市区域电磁环境背景值进行监测,从而掌握本项目拟建的各区域及拟建站址处的电磁环境现状;采用理论计算和类比分析的方法对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划定各类型基站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范围,并预测基站运行后基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功率密度,判断是否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如不满足,提出措施,最终从环境保护角度得出项目建设可行性的结论。1、电磁环境现状监测选择不同行政区域、不同天线架设方式、不同网络类型基站及不同共站情况的基站,并选取环境敏感区域等有代表性的基站进行站址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评价拟建站址电磁辐射背景环境是否满足基站建设的要求,是否有新建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容量;通过对临沧市所辖各县区划分区域进行电磁环境背景监测,了解和掌握项目所在地区的电磁环境现状水平。2、模式计算根据基站类型、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等参数对评价基站进行分类,采用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推荐的理论预测模式对本项目不同类型基站远场区电磁环境影响水平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划定各类型基站天线周围电磁环境达标控制距离,并预测基站运行后环境保护目标处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判断是否满足相应标准要求。3、类比测试选取与本项目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类型、技术参数以及类似环境条件的已建成运行基站进行类比测试,对类比测试数据与模式分析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以理论计算结果进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的可行性。4、分析评价根据对本项目新建基站周边环境调查情况、理论计算结果及类比测试情况,分析新建基站的电磁辐射超标范围内是否有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基站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处电磁辐射强度影响水平,并分析保护目标处电磁辐射预测值叠加背景值后是否达标。对不达标的基站提出治理措施。2.7.2评价工作重点1、对临沧市所辖各区县的区域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了解区域电磁环境质量。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本项目移动通信基站数据,选取一定比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基站对站址处和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处进行电磁辐射现状监测,分析站址是否有建站容量。2、采取模式分析与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预测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各类型基站电磁辐射达标控制范围,并要求建设方对项目所涉及的基站进行逐一核查,确保基站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在控制距离之外。从而也为环保部门提供管理依据。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对本项目评价的基站进行公示,采用网上公示和现场张贴公告的方式公开项目信息,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征求公众意见,对公众的意见、建议进行统计分析,从环保角度解答公众疑虑。4、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本项目涉及的基站所在区域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作出评价结论,论证其环境可行性,并提出本项目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监测计划等。4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临沧市2012年新建GSM网及TD-SCDMA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 建设项目概况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临沧市2012年新建GSM网及TD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建设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云南省临沧市所辖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项目投资:本期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2751.42万元。3.2 建设规模及工程分布3.2.1 建设规模根据云南移动临沧分公司提供的评价基站目录以及本次评价基站涉及的立项文件,本次评价的基站为264个(合计255个站址),其中GSM网基站210个,全部为宏蜂窝新建站,TD-SCDMA网基站54个,全部为分布式新建站。各系统基站存在共站情况,临沧市2012年新建基站数量及共址情况见表3-1。表3-1 临沧市2012年新建基站数量及共站情况统计表共站类型网络类型数量(个)单频站GSM900 142GSM1800 59TD-SDMA 45双频站GSM900&TD-SDMA 9合计2643.2.2基站行政区域分布本项目建设的264个基站分布在临沧全市各区县,包括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县、耿马县、沧源县。各地区建设基站数量见表3-2,建设基站比例见图3-1。表3-2 各地区新建基站数量 (个)地区新建基站合计所占比例GSM网基站TD网基站沧源163197.20%凤庆2473111.74%耿马24113513.26%临翔37155219.70%双江2352810.61%永德2632910.98%云县2953412.88%镇康3153613.64%合计21054264100.00%图3-1 各地区建设基站数量比例3.2.3基站环境功能区域分布本项目建设区域分为市区、城镇、郊区和农村3类。市区主要为临沧市区核心区,具有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高大建筑密集等特点;城镇主要为各县城核心城区及市区扩展区,相对市区,城镇人口密度稍低、高大建筑数量稍少;郊区为县城扩展区域,包括交通干线,相比市区和城镇,人口密度更低、基本无高大建筑;农村指农村区域,一般具有人口密度低,建筑高度一般较低的特点。此外还包括学校、工业区、道路、风景区等类型。各区域基站建设情况分布见表3-3。表3-3 临沧市不同区域基站建设数量表工程名称基站数量 数量(个) 市区城镇农村学校工业区道路风景区2012年GSM 210157396128422012年TD54124002000合计2642711396148423.3 工程建设内容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主要包括机房、天线塔架的建设和发信机、天馈线、天线及空调的安装等。本项目建设内容及主要环境问题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3-4。表3-4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一览表工程内容建设内容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新建移动通信基站264个,包括机房、天线杆塔架设及室内、外设备安装噪声、固废、扬尘、塔基占地电磁辐射、景观辅助工程机房配备空调,备用电源:蓄电池噪声、危废3.4 本项目基站主要技术参数根据云南省移动公司提供资料,并经临沧移动分公司复核,本项目新建基站的主要信息详见附表1附表2。主要技术参数汇总见表3-5。表3-5 本项目基站技术参数汇总表序号名称参数1标称功率GSM网基站标称功率:60WTD-SCDMA网基站标称功率:16W2频率范围GSM发射频率:935954MHz,18051820 MHzTD-SCDMA发射频率:20102025MHz3天线数目GSM网基站:13个TD-SCDMA网基站:13个4每扇区载频数GSM网基站:212个TD-SCDMA网基站:210个5天线挂高7m50m6天线下倾角0°11°7天线增益GSM网基站:14.5 dBi、17.5dBiTD-SCDMA网基站:15dBi8水平方向半功率角GSM网基站:65°、TD-SCDMA网基站:65°9垂直方向半功率角GSM网基站:14°、6.5°;TD-SCDMA网基站:7°3.5 项目基站设备本工程GSM基站发射机型号主要使用诺西FLEXI EDGE型、FLEXI EDGE-MCPA型、FLEXI MCPA型三种型号的设备,设备标称功率均为60W;TD基站主要使用普天1368C型设备,设备标称功率为16W。本项目新建基站按使用的基站发射机可分为宏蜂窝(BTS型)基站、分布式(BBU+RRU型)基站两种设备类型。本项目不同基站设备类型建设情况见表3-6。表3-6 基站类型情况统计表 (个)网络类型基站数量(个)建设数量(个)比例(%)宏基站分布式基站宏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