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3679674.doc

    • 资源ID:4827586       资源大小:93.0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3679674.doc

    毕 业 论 文题目: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创新城市建设的启示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常州楚头吴尾的文化空间,八邑名都的政治历史积淀了其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也孕育出了常州人的创新习惯。常州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江南、浙北的中心城市之一,不仅引领了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常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行为也不时被媒体冠以“常州模型”。目前全国各地都面临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如何打造创新型城市,培育城市的创新氛围,各地都在探索之中,本文在分析常州经世致用文化传统形成的背景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实用主义生活生产理念、倡导家学、保护名人故居,克服创新外部性等方面进行促进。关键词:常州 经世致用 产业升级 创新 IIIThe Research of Changzhou Pragmatism traditional culture Enlightenment on its Innovative City ConstructionAbstract Changzhou is at the place between Chu and wu,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a well-known ruler town in ancient China deposits Changzhou academic education, pragmatism in the residents life behaviour, also gave birth to the innovation of Changzhou peoples habits. As the China's modern industry, Changzhou is the central city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and the northern of Zhejiang.Changzhou was not only led to the begi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private which was called Su Nan Model.People in Changzhou who always to be the first was called Changzhou Model.At present,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fac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ity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ategy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how to create the innovative city and cultivate its atmosphere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exploring,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ing the background of pragmatism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 and then I propose the pragmatism philosophy of life and production ,advocate family education ,protect famous pepoles ancient residences and overcome the externalities of innovation.Key words: Changzhou Pragmatism industrial upgrading Innovation IV目 录一、引言(1)(一)研究思路与方法(1)(二)相关概念(1)二、文献综述(3)(一)国外相关研究(3)(二)国内相关研究(4)三、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5)(一)经学研究中的学以致用(5)(二)常州词派的“意内言外”经世精神(6)(三)提倡白话的阳湖文派(6)(四)精减传统画法程序的常州画派(6)(五)超越形似、追求神似的乱针绣法(6)(六)强调阴阳转换医理的孟河医派(7)(七)不断变通突破体制障碍的盛氏洋务实践(7)四、常州经世致用文化传统形成的因素分析(8)(一)常州恶劣生存环境的压力(8)(二)车站码头文化交流的平台(8)(三)北方汉族人民促进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8)(四)书香门第的家学传统(9)(五)崇文重教的地域传统(9)五、对创新城市建设的启示(9)(一)树立一种实用主义的生活、生产理念(9)(二)传承家学,保护名人故居(10)(三)通过媒体引导创新风尚(10)六、创新机理分析(10)(一)家学传承能够克服创新的双外部性(10)(二)创新是人们的欲望选择(10)(三)创新的积聚效应(11)七、结论(11)(一)以创新为特征的常州模型是苏南模式活力(11)(二)优化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11)(三)创新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习(12)(四)通过保护历史文化维护多元文化生态(12)参考文献(13)致谢一、引言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历史的文化名城,“八邑名都”的辉煌历史积淀了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也孕育了常州人的创新习惯。常州的文化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比如,在绘画方面有常州画派;在文学方面有阳湖文派和常州词派;在今文研究方面有今文经学派;在医学方面有孟河医派。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常州人长期以来创新习惯的一个凝结。直至今日,常州人敢为天下先的行为理念仍被周边一定区域内的城市所认可,这种精神理念不仅成就了80年代常州产业的辉煌(80年代的常州GDP超过苏州,和湖北的沙市一起成为全国中等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支撑了90年代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也催生了当今常州以研发为平台的常州科教城、“无中生有”的恐龙园项目,并被媒体概括为“常州模式”。诚然创新不是常州人的专利,但创新是促进发展的基石是不争的事实。本文的出发点是,我们可否从辨析常州创新文化传统中理清其形成的机理,归纳出影响创新习惯培养的文化因素,以服务于今天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目前中国各城市都在积极探索但还没有形成共识的话题。(一)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首先,收集有关产业创新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常州产业发展现状与文化传统的资料;其次,在分析常州文化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其创新习惯的影响因素;最后,讨论创新型文化传统对今天城市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启示与借鉴。2.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常州人创新与经济基础发展的关系,创新习惯与生活理念的关系,运用知识积累模型分析常州群体创新的积聚效应。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常州市文化传统的优势与不足,并对促进常州市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二)相关概念1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思想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反对空谈,力倡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和“以实为宗”的良好学风。它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着力点、注重学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其哲学基础就是实用主义,而实用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精神成就了美国在全球领先的科技经济地位。2布登洛克式动力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8751955)在其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家庭之所以会进步,这因为在不同的阶段,它们会有着不同的追求,当一个家庭一无所有时,它首先会追求金钱,而当这个家庭富有之后,他们会让他们的儿子们去做官,追求社会权力。当这个家庭富贵之后,会让他们的孙子们去追求艺术。经济学家把激励他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称为经济进步的“布登勃洛克动力”。这种动力推动一个人、一个家族和一个国家的进步。当这种动力失去时,衰亡就要开始了。3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之谜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中国的大学里不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通过研究中国获奖者如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不难发现他们不仅接受中国的教育而且还有着美国的教育背景;1954年,李约瑟(Joseph Needham )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原因应归结为“制度”问题,西方国家重视以大规模实验为基础的科技创新,而中国在古代却不鼓励科技创新而是把重心放在科举制度上。4知识积累模型罗默(Paul Romer1957)的知识积累模型有一个基础的结论:知识积累越多,越会出现新的知识,或者说,知识积累越多,创新成果就会越多。5产业创新的双外部性创新有溢效应,创新成果也会被创新者之外的人免费使用,特别创新者的竞争对手使用,这是不得于创新的第一个因素。另一个外部性,有关治理污染的创新,所支付的成本,会提升创新企业的成本,使其产品的价格优势下降,而不治理污染的企业,反倒是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这些都是不利创新的内在激励。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1990) 最早明确提出“创新”概念,他提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并非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熊彼特将创新概括为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新的组织形式五种情况。他还提出了“供给推动说”,特别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原动力,而且在他的研究中排除了需求因素的影响。1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罗默(Rohmer,2002)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增长理论”,他认为好的创意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后期他在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创新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2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Kenneth Arrow,1982)指出:企业在投资与生产的同时,会逐步积累起有效的生产知识,而这些知识反过来又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3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施穆克勒(J. Schmookler,1966)对熊彼特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他提出了“需求拉动说”,认为创新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是一种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因此也要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在刺激科技创新方面,需求比科技进步本身更重要。4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意产业化成为了经济学的研究热点。Throsby总结了创意与创新的关系,指出“只有创意是创新的起因,并因而成为技术进步的先兆之时,创意才能进入经济学的论述”。即只有当创意进入产业转换为生产时,才被视为创新,创意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创新是创意到产业化生产的过程,而创意是创新的基础,更多地强调一种“思想”。5后来Mowery & Rosenberg(2002)综合了熊彼特的“供给推动说”和施穆克勒的“需求拉动说”,提出了“双因素说”,认为供给和需求都是创新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无论如何,技术市场都是创新成功的基本要素,任何创新也都面临技术和市场两种不确定性。5澳大利亚学者Stuart Cunningham(2006)认为,创意产业是一种政策结果,它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重要的政策取向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潜力,使人们视创意产业为重要的经济产业。7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2008)坚信人类的创造力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他提出“3T”原则,即创意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技术、人才和包容三个维度之上的。他认为,所在城市的开放宽容与多元化程度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同时,对创意产业园区而言,城市的魅力不只限于宽容与否,还与城市的历史地理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地位、现代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8(二)国内相关研究创新是文化的本质和生命, 是一切文化价值的渊源, 是文化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文化上能否创新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创新带来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促进国家和民族文化实力的增强。1.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曾小宝(2003)认为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9甘安顺(2007)在中国文化创新论一书中总结了总结文化创新与文化传统、文化流布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探索当代文化创新的方向和途径,推进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建设。102.对文化创新产业的理解台湾作家龙应台(2006)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写到:“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她的判断建立在这么一个思路上:文化来源于生活,有品味的日常生活是精英们文化创造作的源头。11我国社会科学院张晓明(2004)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这些都体现了创意产业的组织形态的变化。他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文化和经济融合的一个崭新的阶段。12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荣跃明(2010)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认为文化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艺术生产的一种业态。13我国历史文化学院唐建军(2006)将文化创意产业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另一是高端文化创意产业。他认为,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灵感和想象力,借助于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再提高,它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真正创造巨额价值的部分。14 我国学者姚东旭(2007),他认为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并不是把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混为一谈,事实上,当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备受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本身创意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吸引了人们的关注。15 张京成(2010)认为,文化是创意的源泉和基础,科技是创意实现的一个手段,通过科技能够提高文化的表现力,能够扩大文化的传播力、增强文化的感染力。他还提出:创意产业是由两种方式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创意元素被融入传统产业后的升级产业;第二部分来源于具有商业价值、为市场所需求的创意被产业化的结果。16三、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一)经学研究中的学以致用经学是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明代的兵部尚书唐荆川(常州人)自从罢官后,回到常州的陈渡草堂(今荆川公园荆川先生读书处)研修16年,他把王阳明“心学”思想与程朱理学完美地融为一体。王阳明的“心学”说的是心是万物的本源,也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外物的发展;而程朱理学则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本源,所谓理即天理自然规律,这是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唐荆川的主张即崇尚主体、顺应自然、反对束缚思想。唐氏的主张奠定了他日后经学研究的思路。他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影响甚远。明末清初常州的庄存与和他的外甥刘逢禄传承并发扬了其经世致用的学风,提倡和重新阐述了今文经学和公羊学(宣传春秋中“微言大义”的学问),使得改革主张与儒家经典相融合,并创立了常州学派,清代的魏源和龚自珍他们虽不是常州人,但却与常州有着很深的姻缘,他们都向刘逢禄学习今文经学,继承和发展了其经世致用的学风,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不仅如此,清代的常州还出现了“常州五大学派”,在知识的多个领域举起了自己飘扬的旗帜。(二)常州词派的“意内言外”经世精神 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抒情的文体,好多词人因不满社会现状,故用作词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状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张惠言、张琦两兄弟是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常州词派十分重视创作,他们作词是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张惠言和张琦在对词的范畴作出界定的同时也表明了他的言外之意,有着强烈的服务于时代社会的经世精神。常州词派有着经世的功能,他们关注社会现实,注重词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赋予词的社会功能,顺应社会潮流。不仅追求词的完美形式更重视词的内容,以词为武器来针砭时事。(三)提倡白话的阳湖文派阳湖是明清之际常州的一个县名,该县由武进县析出,其县城与武进县城都在常州城内,阳湖县因境内有阳湖而得名,阳湖因靠近阳山而得名,现无锡市惠山区的阳山镇位于阳湖的南岸,解放以前无锡一直是一个县治且归常州管辖。阳湖文派的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阳湖文派的作品有较强的现实性,他们的文字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而是提倡白话,浅显易懂。阳湖派的学士们主张文章是表意、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故弄玄虚手段,可见阳湖文派注重实用而不是形式适用主义文风。(四)精减传统画法程序的常州画派 常州画派是恽南田开创的一个花鸟画派,他打破了传统花卉写生程序传统,精减掉铺垫与衬托的过程,发展出了“无骨”绘画的传统。这种创新就像一个油漆家具,本该反复涂漆,但从画理上来讲,你涂一次漆的观感跟涂三次是一样的,但手感是不一样的,所以,把涂三次节省为涂一次肯定会提升制作的效率,这就是“无骨”绘画的创意理念。其创意的效果很有当代绘画中抽象派的意味。(五)超越形似、追求神似的乱针绣法乱针绣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常州的杨守玉女士创造出来的,20世纪初的时候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艺术领域正经历着中西文化的碰撞。杨守玉小时候就开始向吕凤子先生学习绘画,吕风子认为传统的江南刺绣虽然受大家的喜爱,但是绣品中的花鸟虫鱼过分强调形似却不注重神态的表达,显得呆滞无神,而且错丝配色也落于俗套。于是他开始运用西画原理,结合江南传统刺绣技法,但毕竟吕凤子先生本身不会绣工,在这摸索的过程中必然要和会刺绣的人一起探讨。杨守玉女士会刺绣正好又是他的学生。杨守玉在吕先生的创作思想影响下,凭借高超得手艺将西洋绘画和中国刺绣融为一体,打破常规“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法,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看上去乱,实际上不乱,它是一种有规律的乱。而且给人的一种看上去是一幅画实际上是绣的感觉。这种绣法创意很类似于武术中的醉拳,是武功高深者对功夫的在特定视野下的解读。体现了“志在表意,不拘一格”的行为风尚。(六)强调阴阳转换医理的孟河医派明代常州出过三位御医,一位叫做王彦昭,另两位名字不详。他们都因曾给皇帝治疗而名传天下。到了清代,特别是道光、咸丰年间,孟河名医云集,形成孟河医派。孟河医派最有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家。费伯雄在脉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用药主张以培养灵气为宗,以和缓为主,反对用不变的方法去套万变之病,他曾为道光帝治过失音,同时为太后治过肺病,还为晚清将领治过伤寒症;马培之在医治伤寒病方面有独到的本领,曾被召入宫为慈禧诊病;巢家以巢崇山、巢渭芳为代表,精内外科,外科手术尤为独到;丁家造诣最深的是丁甘仁,集内外喉三科之长,后为上海一大名医,因首创中医专科学校,被称为“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 “师古而不泥古,立派而不持门户之见,博采众家,注重实效,临机应变,自作主张”,充分显示了诊治中的辨证、创新思想。当时孟河镇仅百十户人家,却设有中药铺十多家,这和孟河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孟河连接京杭大运河与长江,是重要的水运码头。这更是医学世家、医家名镇的文化传承。(七)不断变通突破体制障碍的盛氏洋务实践盛宣怀(世居常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人物,曾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条铁路干线、我国第一家自主创办的银行通商银行。盛宣怀是清政府即将灭亡时期的一个政府官员,面对内忧外患,中国一大批具有改革精神的仕人,挽狂澜于即掉,扶大厦于将倾,向西学习,靠实业救国。他们的思想行为是中国政治危局下的“无奈”,是夹缝中求生存的超越。但对比改革中的强大的反对声音,还应该承认改革的先行者们在其儒家传统中经世致用有利于创新的信仰特质。盛宣怀作为一个常州人,所耳濡目染到的是常州人崇文重教、独树一帜的研学传统以及敢为天下先的民俗心理,这对其改革理念应该有正的效应;而且还有盛宣怀出生在一个科举时代,却屡试不中,在期盼通过政治遗产来证明自己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强化了其不断变通的行为意识。 四、常州经世致用文化传统形成的因素分析(一)常州恶劣生存环境的压力常州北依长江,南临太湖,位于鱼米之乡的江南,因特产丰富,不愁吃用,所以,造成这一带技术与文化水平自春秋至南宋一直落后于北方,而中国的北方因为土地的生产力有限,所以造成中国历史上北方比南方科技、文化先进的原因。其实,事实并非完全是这样。常州位于太湖流域,降水丰沛集中,常不能够及时的排泄,造成洪涝。更为严重的是,中江作为长江的泻洪道自芜湖东流经常州入丹阳湖、太湖,尔后入海。这个泻洪道自春秋到明初一直都在使用,从而造成这一带河湖相连,河网密布的格局,这也是造成一带水患数月不退的原因。现在由芜湖到太湖的运河,历史上称胥溪运河,吴楚之间战事固城都是要地,原因就是楚国控制固城,一定要排洪以解决楚地的洪涝问题。如果吴国控制固城,就阻止排洪,以避免吴地洪涝。江南之所以造船技术出现的早,并成就了今天发达的航运业,与长期遭受水患的苦难经历不无关系。制作木船的技术,也促进了江南手工业的发展,成就了明清时代江南中国手工业制造中心的地位,和延续至今的中国产业中心地位。(二)车站码头文化交流的平台常州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城市,一直是运河上的驿站,成就了它明清手工业中心地位。铁路代替河运,常州已是铁路上的车站。也就是说,铁路代替水运没有改变常州的交通区位优势。车站码头是文化的聚集地,南来北往的人很多,信息交流便利。这常常能够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三)北方汉族人民促进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因中原王朝遭受北方民族入侵,造成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移动,北方士族南迁,多数落脚在镇江、常州一带,这给居留地带来了劳动力和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因为历史北方比南方技术领先);还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苏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发展。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南方较少战乱,加上北方战乱导致的北民南迁,造成江南一带人口快速增长,于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就日益突出。于是为贴补家用,江南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通过江南使得的水运条件销往全国各地。(四)书香门第的家学传统以常州的庄氏家族为例,出生于清代常州世代官宦之家和书香门第的庄存与,他的父亲庄柱是乡试的解元,母亲是翰林院检讨钱世荣的女儿,“有才德,通史书,识量过人”。庄存与因受到父母亲的影响,从小好学用功,博览群书,才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经学功底。他的弟弟庄培因从小受到家学的熏陶,饱读经史,也高中状元。刘逢禄从小就自得母教,他的母亲是庄存与之女。后来发挥了庄存与的春秋之学,成为了常州学派的奠基人。这种现象经济学们解释为家庭进步的“布登洛克式动力”。(五)崇文重教的地域传统自中国设立科举制度以来,常州出过1500多名进士,出了9名状元、8名榜眼、11名探花,住双桂坊的宋维、宋绛兄弟同时考中进士,后来又有丁宗臣、丁宝臣兄弟蟾宫折桂,同登进士;不仅如此,现如今的常州是除南京之外,江苏省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这些都表明常州地区家庭对教育的重视,读书愿望和思考问题的氛围也是非常浓烈的,长期养成崇文重教的传统。这也提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创新群体越大,创新的可能性越高。五、对创新城市建设的启示(一)树立一种实用主义的生活、生产理念 经世致用的生活习俗是不拘礼节、凡事简办,其哲学基础就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作为时代精神成就是美国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经济起飞。美国作英、法殖民地的文化传承,不同程度地会带着英国绅士、法国贵族的道统,但面对全新的生存压力,这些欧洲具有创新思想的一代改掉了封建的繁文缛节,在崇尚礼节从俭获得了效率。创新来源于经验的改造,生活的创意、生产过程的改进,由此获得的经验积累比书本上的知识更具有适用性,而且还节约了教育的成本。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创新更多地表现为生活、生产经济的归纳、总结,而不是一味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二)传承家学,保护名人故居常州明清之际,并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也没有政府的发展基础,但却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人们出于个人的前程、家庭的荣誉,不断进取,启示我们,维护家庭荣誉是对创新的一种激励。倡导家学传承,保护名人故居都有助于培育创新的氛围。(三)通过媒体引导创新风尚几年前常州市设立市长质量奖,这个奖项的指标意义要大于其财产意义。正像诺奖一样,它不会让获奖者发财,但却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之努力。充分利用媒体的平台作用,不断丰富创新栏目的内容,鼓励日常的小制作、小发明,从而普及创新意识。六、创新机理分析(一)家学传承能够克服创新的双外部性创新的双外部性是指,一方面,创新有外溢效应,让竞争对手不劳而获;另一个方面,治污成本会让创新企业失去价格优势。这些都是不利创新的内在激励。要解决这些创新外部性的问题,专家提出了由制定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严格执法,并建议政府出面淘汰落后产能。这些当然都是科学的选择。但是,归纳常州的家学的人文传统,我们发现,在没有知识产权的年代,也会有巨大的创新成就,这种出于个人前程、家庭荣誉的努力,并不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见,创新环境的培育不纯粹是一个法制环境的建立问题。当然这种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并不限于常州,每个地区都有这样的城市,但每个地区的这样的城市却有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书香门第、崇文重教”。(二)创新是人们的欲望选择美国加州大学的华裔学者傅伟动,把人的欲望分作十个层面。傅先生人的欲望的第三个层面是“智性探求”,它包括“宇宙探索与哲学思维”,也就是说,探知世界、发现世界的奥秘是人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傅先生人类欲望层面的第六层是“美感经验”,它包括“文艺的创新与鉴赏,自然美的享受,传统美的再发现”,这里提示了文艺的创新是由人的创作冲动支配的,不是由金钱支配的。南京艺术学校教授在讨论创意产业的创意源泉时,讨论艺术与经济各有各的时空,内有当二者时空交叉时才会成为产业。他们强调的是艺术的追求与经济的追求的差异,艺术家与企业家生活在不同的时空里。(三)创新的积聚效应斯坦福大学的保罗·罗默(Paul Romer)的知识积累模型提示了,知识的积累或技术的增长不仅和资本、劳动力有关,还跟原有的知识水平有关。知识越多越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亦即创新具有递增效应。家学的积聚效应也正是创新积聚效应的一个体现。这是因为知识的共同物品性质,你有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故事,俩个人一交换,我们各有两个故事。七、结论(一)以创新为特征的常州模型是苏南模式活力常州没有恐龙化石,没有任何与恐龙有关的历史遗迹,在没有恐龙的地方,借用恐龙主题,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恐龙主题公园环球恐龙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应该说是成功的。常州的科教城把全国一流科研院所、知名大学的研究人员吸引到常州,建立研发基地,鼓励他们把研究成果首先运用于常州的生产活动。这种搭建院所与企业之间交流平台的做法在全国属于首创。这些虽然在创建初期遭到许多质疑,但是最后也都成功了。常州媒体把常州人的这种创业成功的案例称之后“常州模型”,本文认为,把创新说成是“常州模型”则有以偏盖全的意味,因为创新是经济进步的共同特质。常州人的创新行为,至多是以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为特征的苏南模型一种表现。(二)优化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250年前的扬州就是像今天的上海一样,由于其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的交通枢纽地位决定它是中国产业与商品物流的集散地,并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成就了扬州中国甚至也可以说是世界最发达的商业或者说是经济城市的地位。随之苏州、常州、湖州为中心城市的江南、浙北地区成为中国手工业中心。随着铁路代替水运,扬州地位下降,南京、苏州、常州这些运河上驿站,又是铁路上的车站,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不减。太平军占领苏州,苏州富商纷纷逃难松江府,在外国洋枪队的保护下,上海崛起,让上海代替了苏州成为江南的产业中心。常州作运河城市也是铁路线上的城市奠定了它的300年来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如何在未来的国家交通与城市规划中不失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也是常州长远发展的大战略之一。(三)创新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习创意、创新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重视生活与生产的创新行为,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深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政府要着力去做的。脱离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创意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困境的原因之一。一部好的电影来源于好故事、好演员、好导演、好制作,没有一流的剧本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所以,好故事是创新的源泉。在有生产、生活基础的一大批年青的电脑专家做不出一流的作品是不难理解的。(四)通过保护历史文化维护多元文化生态不同时期的建筑与生活方式往往会让参观者形成思想上的落差,从认知差异到认同差异,形成多元文化共识。所以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的,用俱、习惯等生活方式有助于形成一个地区的创意环境。自然的山水地貌,临水而居的生活环境也是江南生活地域文体特色的重要体现,也应该是重要保护的东西。面对中国先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和历史遗产的破坏,中国目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新型城镇化中不仅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造创新增值,还在城镇化中保护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存。苏南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各地都在探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与促进措施,常州作为苏南的一员如何把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新型城镇结合起来,是太多需要思考的东西。参考文献1 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易家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 戴维.罗默. 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二版,全英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 肯尼思阿罗.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 阿罗简介J.世界经济,1982(2)4 Schmookler,J. Invention and 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6.5 Throsby,D.Cultural CapitalJ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999,23:3126 Mowery & Rosenberg. 革新之路美国20世纪的技术革新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7 Stuart Cunningham .The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in Australia M. Australia:Allen & Unwin,2006 8 查德佛罗里达.创意城市、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区域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曾小宝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J安徽:黄山学院学报2003:1-410甘安顺中国文化创新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3)11 龙应台.请用文明来说服我M.台湾:台湾时报文化出版,2006.12 张晓明.藏传佛教N.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11-113 荣跃明.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4 唐建军.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J,东岳论丛,2006(3)15 姚东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J.商业时代,2007(8)16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7 蔡昉.“中国梦”的经济学解析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5):5-13.13致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亚卿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框架到细节的修改对我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在此我要感谢李老师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他们予我不断的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他们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并向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的各位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注意事项

    本文(常州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3679674.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