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

    • 资源ID:4796933       资源大小:422.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

    学生用书P36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近写秋露摧伤枫林,远写巫山、巫峡幽深肃杀的气象;俯视江中波涛连天涌动,仰观塞上风云接地而来,一片阴沉。上天下地,眼前江水,眼外边塞,意境阔大,气势非凡。2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本诗抒发了作者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3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答:_答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答:_答案:不是。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故诗文与诗题是非常相配的。二、语言运用5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答: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的论断。答案:6用散文形式改写下面的诗句,不少于30个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答:_答案:(示例)仰望大江两岸茫无边际,山林中枯黄的树叶萧萧而下,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奔腾不息,没有尽头。一、基础考查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解析:选C。省:曾经。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解析:选C。A项,“潇潇”应为“萧萧”;B项,“连天涌”应为“兼天涌”;D项,“环佩”应为“环珮”。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人事音书漫寂寥 D分明怨恨曲中论解析:选D。A项,“百年”指到了晚年;B项,“万里”指离家漂泊,居无定所;C项,“人事”指交游。均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D项,“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意义相同。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选D。A项,“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独”,独自;“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独”,副词,只,仅仅。B项,“孤舟一系故园心”的“一”,数词;“一去紫台连朔漠”的“一”,副词,一旦,一经。C项,“萧萧”,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萧森”的“萧”是“萧索、萧瑟”的意思。D项,“接”均为“连接,连续”之意。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选B。划分节奏时不能把意义单位分开。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9题。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6本诗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其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写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7本诗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答:_答案: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8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9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答:_答案: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从两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极”,“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为国家多出力。(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月 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0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作答。除了“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诗歌当中没有任何文字信息。也即是所谓的意象能表明诗歌的主题,“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想了:战乱时期,流离失所,困居他处,见月思乡。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11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万里”用空间的遥远或广阔表明离乡之远,思念之深。“时时”用月亮频繁的出现引起作者的思乡之痛。“夜久”用乌鹊深夜久停,不肯离去,喻作者深夜难眠,望月对鸟,增添思乡之念。答案:“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行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12(201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答:_(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答:_(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_解析:(1)首句总写李白诗歌当世无双,次句赞其思想卓尔不群,三、四句评价其诗风。(2)结合注释可知,“渭北”和“江东”是杜、李二人此刻所在,两个地名对举,意在表明彼此的牵挂,再结合诗题中的“忆”,便不难分析出作者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表现手法可以从情与景、虚与实的角度切入,也可以考虑联想、想象或象征、拟人、对偶手法的运用。(3)“构思脉络”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可结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并参考(1)(2)小题作答。答案:(示例):(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诗的风格,清新、俊逸。(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三、语用创新13(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神似杜甫登高意境的奇石中新网宜宾8月30日电(谢庆)记者30日在四川宜宾县奇石协会见到一方奇石,整个图案呈现的意境,神似诗圣杜甫的名篇登高,令人惊叹!整块图纹呈自然天成黄黑灰三色图案,石质坚硬,以黄色为底色,灰色形成一个诗人的侧面图像,黑色似无边的落木,整个画面以酣畅淋漓的墨色泼出幻化幽远的意境。细看之下,一位诗人似晚上坐在明月之下,落木之旁,看着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眼内所望长江,汹涌澎湃,奔腾而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整个画面充溢着孤独、肃穆、萧杀的意境,诗人侧面而坐、后背微躬体现出苍老之态,恰似烘托出诗人杜甫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情绪。据宜宾县奇石协会的会员告诉记者,此枚奇石属长江奇石中山水风景类画面石。长江石的纹理一般以花瓣纹、山水纹为多,能形成人物、动物的就比较少,因而格外珍贵。答:_答案:长江奇石图案神似杜甫登高意境。14结合上下文,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情景中悟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人生真谛,杜甫从_,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答案:(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阔大情景中引发了自己对生命旋律的思考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答:_解析: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全段依照总分总的思路展开。为总说(由“固然”到“不过”),分说(“有一些可以”“有一些却无法”“还有一些完全不能”),由浅入深;是总结性文字(“总之”)。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