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DOC).doc
(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 组长:(108)李莎莎 组员:(9 9)孙 靓(100) 吴亚妮(109) 庞文燕(110) 李媛媛 (112)居丽都斯(115)陈紫琦(122)王国钰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所学专业:生物科学(免费师范类)2015 年 10月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献综述【前言】:本文的分析维度为:从中小学生命教育背景及起源的调查,再到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以及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与中国的区别进行比较后,根据中国现状对生命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展望及难点与突破进行的研究。本综述共从25篇资料及书籍进行汇总与调查,包括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教育实践探索等书籍及关于生命教育的硕士论文。一、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背景及起源的调查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关注生命,一切为了生命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命教育也随之在我国悄然兴起。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优秀公民。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重视学生的智育,生命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日益复杂的教育背景和严峻的社会发展现实,迫切呼唤加强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关怀生命。 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1968 年,他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倡导和呼吁生命教育,探讨关于人的生长发育的真谛。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教育人认识生命,鼓励人爱惜生命,引导人欣赏生命,期许人尊重生命;教育人不仅要关注自身生命,而且还要尊重并热爱他人的生命。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珍惜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所以生命教育理应成为中小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中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日益增多,诸如轻生、自残、打架斗殴、残害动物等事件屡见报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堪忧,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深思现状背后的原因。首先,中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有调查表明,意外伤害、自杀等已成为危及青少年生命的首要原因,此外还存在药物滥用、中途辍学、暴力与野蛮行为、帮派、性泛滥、儿童虐待等问题。据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意外伤害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已经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原因。其次,中小学生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未成年人在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也在腐蚀他们的心灵;加之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也存在一些道德失范、有害信息在网络传播等问题,势必给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都表明,“生命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中小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90后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问题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对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展开深入研究。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有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能够使90后大学生对生命有全面的认知,增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积极、健康成长。近些年来,有关90后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以及虐杀动植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观察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有关理论研究也未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当前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界和学校方面,社会和家庭没有积极参与,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也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特别是针对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二、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然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在政治、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类的生命不断受到了来自战争、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各个方面的威胁,漠视生命的现象不断发生。更为严重的是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蔓延,导致社会中功利主义弥漫,人类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匮乏,生活中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迷茫,而缺乏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都对人类的生命给与了高度关注,生命教育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90年代以后生命教育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不少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实践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港台地区以及内地的上海、辽宁、福建都在中小学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实践,为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打下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础。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和蔑视生命价值等漠视生命的现象不断出现,而在我国,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虽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系统,也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漠视生命的现象频频发生,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越来越荒芜,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本文研究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是使得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从而引导他们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这一课题不仅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而且研究的难度很高。当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时,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在美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分别从道德教育、善待生命、婚姻与性健康、环保教育、热爱劳动、爱的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职业与生存教育、家庭教育、死亡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的。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第二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第三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死亡教育:其内涵包括从生命开始、到生命过程的失落(包括各种大小失落、死亡)与哀伤,以及生命价值的省思等,教导学生了解死生真相,省思生命大义,期望能避免校园中自我伤害、不爱惜生命的事件发生,进而能够珍惜生命,发挥生命的价值。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觉,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教育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内涵方面,生命教育包括人活着的价值、生活质量的价值及人生追求的价值;在外延,即教育模式方面,文章从生命教育的概念入手,以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学说为指导,以当代中外生命教育的经验为借鉴,以符合中国国情的生命教育内容为支撑,以生命教育的原则为依据,以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为桥梁,以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正确认识为目标,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思路。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生命教育研究,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引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健康的理念和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生命的价值和生命教育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倡导和谐校园、以人为本的背景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指导性意见和对策。第一部分在梳理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有关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的基础上,介绍了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指出了生命教育的意义。即生命教育是回归本质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力支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第二部分针对生命教育的现状,提出并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来自于当今教育理念的错位、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忽视、以及大学生自身生命意识的薄弱。第三部分针对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转变当今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教育者的生命教育情怀和理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深化理论研究;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生命情感;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发展任务最繁重、心理冲突最尖锐、心理动荡最剧烈的时期。当前,大学生暴力、自杀(虐)和沉迷网络游戏等事件屡屡发生,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业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生命意识问题的出现,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压力加大的后果,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缺失造成的后果。从教育的角度看,大学生生命意识问题的出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缺乏对大学生开展人文关怀的结果。大学生生命意识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也势必关系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能否健康发展。纠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偏差,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是高等教育的责任。论文首先分析和介绍了有关生命和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从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论文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的总体判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论文最后从学校教育分析入手,探讨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措施:认为一要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理念;二要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渠道;三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四要强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环节。总之,论文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生命意识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为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全面提供借鉴和思考。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生命。但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逐渐增多,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以南宁市三所高校大学生关于生命教育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认为中国高校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紧迫的,以便使其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创造和提升生命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生命意识教育、责任与奉献意识教育、死亡和逆境意识教育、和谐意识教育等,为此,高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开展各项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和辅导员的作用,家庭、高校与社会形成合力,积极进行生命教育研究,不再让大学生自杀、伤人的悲剧重演。 在当今世界,人们的生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自然资源的日渐匮乏、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各种原因造成的贫困和疑难杂症的产生、恐怖主义的出现以及不间断的局部战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当今的大学生们,他们价值取向的定位,人生理想的实现与否,独生子女的自私等,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因此,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工作,已成为高校、社会等方面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来说,我深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同时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会有影响。最主要的是一旦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他们也会做出一些消极的事情来,这不仅伤害的是自己,同时也会伤害到周围的人。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是每个高校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汇聚了祖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肯定有所不同,而且又远离家乡,似乎会觉得身边缺乏安全感,因此心里难免会有抵触和不适。所以学校应该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互相之间的信任,我想这样大学生的心理会好。三、国内生命教育综述 1.国内生命教育的源起与发展1996年,香港天水围十八乡乡事委员会公益中学率先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1999年,香港“天主教教育委员会”推出“爱与生命教育系列”。2002年,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及价值教育,并在多所学校推广生命教育课程。1997年,陈英豪在台湾率先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与愿景。1998年,生命教育在台湾地区的中学全面展开,2000年,台湾教育当局成立“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此外,许多高等院校和教育研究机构也主动参与,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推进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提升作用。在我国大陆,叶澜教授最先开始关注“生命”及其与教育的内在关系,她主张“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命教育”一词在中国大陆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视为一种生命教育。一些学校还结合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抵制不健康网络以及生存安全等尝试开发了“热爱生命”的课程。2004年12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以此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2005年5月,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着手构建12年一贯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科学体系;同年,湖南省也出台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大陆的生命教育已经进入实践阶段。 2.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他们提出了一些生命教育的见解。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不久。大体上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现实、理性以及现实与理性的结合。绝大部分学者(尤其我国港台地区的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都是从现实问题出发的。他们针对人类生态环境恶化,青少年自杀、他杀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例如,邱伟光对在抗“非典,斗争中暴露出的学生生命意识缺乏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要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另外,王北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了生命教育。部分学者则是从不同的视角对生命教育进行了理性探讨。阎光才根据自然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等领域的哲学观点,阐释教育中生命意识的意义。文雪则从教育学理论出发,认为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的文明进步,引导人追求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完善,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高锦泉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以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道教、儒教为主线,对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生命教育资源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挖掘。刘慧在新生物学的视野下,对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作了哲学思考,尝试建构一种道德教育理论。吴新武认为,生命教育理论的基本依据主要有生活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终极关怀教育、个性发展理论,并将生命教育理论由德、智、体、美各育具体展开来探讨。还有学者综合上述两方面从理性与现实的结合上探讨了生命教育。张美云对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和实施现状作了简要的概述,认为深厚的哲学基础为研究生命教育提供了可能性,而贫乏的实施现状则说明了研究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王媛从中外哲学角度对生命、生命意义以及死亡分别予以解读,从个体生命与教育的关系上探讨生命教育存在的合理性,确立理论依据,并针对当今教育中对个体生命的忽视与异化现象,指出教育实践中的偏狭与误区,从而建构生命教育理念。 3.生命教育的实施 生命教育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生命的真正价值,认识真、善、美,净化心灵,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生命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因此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学者们一致认为,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而其中学校对青少年儿童生命的发展是具有主导的作用。对于学校的教育不同的学者思考的角度不甚相同。 3.1生命教育的体系田宏碧、陈家麟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设想:第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的自杀轻生问题,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生命素质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二,组织协调和先期准备要落到实处;第三,设计、实施生命教育的课程和实践,是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核心;第四,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咨询,方便青少年的求助,及时阻止不幸事件的发生;第五,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建各类青少年自助组织。另外,有的学者提出从观念的深层擅变、思维范式的转换和生命情感氛围的营造等三个方面构建生命教育理念。 3.2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张锐、高琪概括出了比较细致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生命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八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使学生安全地、健康地生活;尊重教育规律,使学生自然地、自发地生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文明地生活;借助于认识定位,引导学生快乐地生活;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负责任地生活;从尊重教育开始教导学生有尊严地生活;强化学生的内在体验,引导学生富有爱心地生活;挖掘青少年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生活。 3.3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现有的生命教育课程研究主要是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念如课程内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模式、课程实施方式等探悉的基础上,呈现出以下研究倾向,用调查、实验等方法检视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成效或者针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困境,以求找出因应地解决之道。“由此可见,已有的生命教育课程研究主要集中于操作性质的课程设计模式的构建和课程实施成效的验证,或者直指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在分析当前困境的基础上找寻针对性地解决策略。”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生命教育课程的理论深度研究有待加强,特别是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支撑和学理依据方面的探讨尤为不足。“由此可见,对于生命教育课程特性统整的把握和为课程设计寻找一个理论基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相信随着对生命教育的逐渐探索,我国的生命教育会越来越完善,也会越来越适用于我国的教学之中。相信生命教育的实施会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并能陶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更加真切和更为丰盈地感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学习与工作。四、国外的生命教育 1.美国的生命教育美国的生命教育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其实质是通过对死亡的揭示来教育人们珍爱生命。1968年,在人本主义影响下,世界级大师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不仅只是训练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还应该让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体悟生命的价值;于是在美国加州创建柯南达村、柯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美国的生命教育主要涉及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和情绪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在身、心、灵以及精神各层面逐步进步,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 2.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 1974年澳大利亚的Rve.TedNosff牧师针对青少年吸毒且许多青少年死于吸毒这一现状,提出了hefdeucation(生命教育);并于1979年在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第一所也是世界最早的生命教育中心,它后来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的一员,宗旨是“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其生命教育的目的旨在通过学校及社区的合作,帮助年青人消除不合法的药物使用,促使他们避开或延迟使用酒精;同时以最新的研究为根基,提供高品质的药物教育。 3.英国的生命教育 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培养与全人关怀的教育,以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目标,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辅结合的课程体系,即是以公民教育课程为核心并辅以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这是英国生命教育的一个特色。同时它十分关注学生生活,把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 4.日本的“余裕教育” “余裕教育”,亦即“热爱生命,选择坚强”,它是针对日本青年日益衰落的心理以及自杀事件提出的。它特别注重从小对学生的教化,使他们从小就明白人要珍惜生命,同时,注意把握生命教育的连贯性,善于把知识渗透到相关学科,使珍视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从1989年公布的教学大纲到1998年修订的小学道德课程,再到高中开设的伦理课以及大学开设的教养课中均涉及了“关爱生命”的内容,使生命教育自成体系,影响深远。通过考察国外生命教育,发现其共同点如下:重视生命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向学生系统传授生命教育的知识;实际生活中取材,重视实践教学;发挥合力,增强生命教育的实效。五、 国外的生命教育与我们的区别 1.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国外生命教育注重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就我国教育现状而言,“相对于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来说,单一生命教育课程更能引起人们対生命教育的重视,也更可能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所以,尽管单一生命教育课程也有诸多不足,但它仍然是我国目前开展生命教育比较理想的选择”,所以有必要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上不仅有知识层面的要求,也要有情感层面上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真正了解生命的可贵。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在课程框架内,结合社会热点和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选择与目标相一致的内容,促进目标的实现。同时,内容要根据目标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2.采取渗透式教学方式 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指出只有将对人的知识与理解置于生命教育之中,将对人的教育落实在促进每一个鲜活的人的生命健康成长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他启示我们要重视渗透式教学方式,而这一点在我国的生命教育中有待于加强。因此,基于学科间的相通性,秉承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我们可把生命教育融入相关学科,采取渗透的方式让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生命教育;加上课堂教学,使教育对象在系统把握知识,明晰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内化渗透式教学所传达出的隐性的生命教育信息。 3.注重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但也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教学,让教育对象亲身体验,增强他们对珍惜生命的认同,更加关爱生命。因此可允许教育对象到殡仪馆参加葬礼,亲历救援现场,观看纪录片,让教育对象明白生死之间的关系,虽人必有一死,但是人可以在有生之年充实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人生。 4.社会、学校、家庭各尽其责,强化生命教育的效果 强调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相互配合: 社会一方面要从观念上重视生命教育,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学校的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而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教育子女关爱生命,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总之,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社会、学校、家庭作为单个个体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只有当三者同心协力、同向发挥作用的时候,生命教育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才可能达到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六生命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展望及难点与突破与知识课堂相对而言,生命课堂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师生的生命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抱负等健全心灵的培养,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可持续学习愿望作为其基础和保证。所以,“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向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生命科学的发展必然带来生物产业的革新。在我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关键时刻,生命科学也迎来了研究范式的转型和研发平台的创新。在这样的历史关头,认识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调整未来的战略和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前人积累下来的各种经验与规则,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学生变得更“会学”。最重要的是,要能通过我们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科学的美丽与神奇,充分体现学生个人的经验、价值与情感,使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到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充分享受到教育对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与促进,让学生变得更“爱学”。审视当前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人们发现其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课堂教学在不少学校事实上已简单等同于考试的要求,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教育已沦落成为一种工具学生升学、就业的工具,教育已“异化”成为了“非教育”。教育是引导人心灵的事业,但现实中的许多课堂教学却走向其反面,失落和窒息了学生的心灵,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正由于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积极地倡导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生命的第一要义就是让孩子们形成人所特有的情感:对养育恩情的理解、对友善情谊的学习与应用,最重要的是,能够形成由已及人的爱的能力。这一过程若能完成,取决于父母的努力程度。生命的学习,大概还必须经历离别及死亡的痛苦,只有经历了这种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其实多么艰难?又是多么珍贵!这一道理若让人明白,需要教育者的精心设计。5月11日是母亲节,深圳卫视一档纪实真人秀来吧,孩子“应季”开播,为这个节日赚足了话题。从待产撕心裂肺的疼痛,到忍着疼痛屏住呼吸用力生产,再到见证新生命的诞生,三位妈妈生孩子的过程在节目中被全程记录。对这一节目,一些网友认为不宜播放。其实,这只看到了节目的表面而未看到节目的本质意蕴。过去,我们了解生命诞生过程多半流于书面,比较抽象;产房被视为禁忌之地,产房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一节目的意义在于生动地记录了生命诞生的具体过程,揭示了生命的不易,唤起公众尊重母亲的伟大,敬畏生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感悟生命的意义。同时,这一节目也是科普教育的突破,对于孕妇和准备生产的女子指导性强,对于推动社会文明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如今,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年轻人以自我为中心,对母亲的感恩意识不足,甚至把对父母的索取认为是天经地义。相信不少人看了这样节目后引起了心灵震撼和反省,从而激发起对父母亲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由此想到,在生命教育问题上,我们不妨借鉴这一节目,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克服空洞说教的弊病。【参考文献】:1 徐锋.向往美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2 王北生,郭颖.我国中小学应加强“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6).【文内图片】3 赵坤.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4 陈云亮.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 安徽:安徽工业大学,20125 冯雄. 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D:硕士论文.湖南长沙:中南大学, 20096 严多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安徽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20107 王双.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辽宁沈阳:辽宁大学,20138 黄志强,石青林.试论中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D:博士论文.广西南宁: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G6419 常丽媛.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研究D:硕士论文.吉林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201410 李高峰.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6):18-2311 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92-9512 周迅.生命教育刍议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82-8313 林顺仁.新课程理论下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硕士论文.福建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14 胡成霞.生命教育课程探究D: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715 唐丽芳.近20年中国大陆生命教育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4-2816 郎玮.中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硕士论文.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1317 周英会,方秀娜.生命教育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综述J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4):10-1318 肖川.生命教育强调什么DB/OL.19 卢杰.美国生命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启示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9,(5).20 徐秉国.英国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6,(4).21 张美云.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之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6,(3).22 刘宇等.中外中小学生命教育现状与展望J.中学校长,2008,(5).23(5月11日现代金报)N24 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29日第9版N25 法律生活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