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试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doc

    • 资源ID:4780512       资源大小:104.5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doc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试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准考证号: 013711212358 姓 名: 林莹 专 业: 学前教育 办 学 点: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教师: 夏小林 2013年 9 月 18 日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目录目录2摘要3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改变人们传统的学前观念41.1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42、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53、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84、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总结出来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个非常实用、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94.1蒙台梭利把幼儿学习活动称为“工作”94.2蒙台梭利教育非常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94.3蒙台梭利教育非常重视幼儿敏感期的教育。95、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105.1以儿童为中心115.2不教的教育115.3儿童的敏感期115.4老师扮演导师的角色115.5完全人格的培养125.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125.7混龄教学125.8丰富的教材教具125.9摒除奖惩制度136、蒙氏教具的特点146.1蒙氏教具不选用五彩杂陈的色泽,以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146.2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是为了符合儿童的内在需求146.3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因素,146.4教具的设计,以供给以个人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146.5每项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146.6每样教具都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标。146.7在设计上,具有控制错误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行改正146.8由步骤、秩序中培养孩子的逻辑习性和推理的能力。156.9教具的创造性使用157、教师的角色转换188、蒙氏教育能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主动学习199、蒙氏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心理品质2010、蒙氏教育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2111、蒙台梭利的教育观2211.1教育的功能2211.2教育的目的23结语24参考文献25摘要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它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并且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他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的影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他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他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维系纺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蒙台梭利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思想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改变人们传统的学前观念时代不断的进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我国引进的。传统模式中幼儿教育呈现滞后性、限制性、封闭等特点。1.1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1.1教行过于“小学化”;1.1.2教师不注意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1.1.3活动过于古板;1.1.4人们往往认为儿童信之法规律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循,儿童缺乏自主性,只有通过成人的指导下才能够得以发展。这种否定儿童能力的观点,不重视儿童个性的理念导致了一些不良的后果。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正是打破了这一现象。蒙台梭利经过对儿童不断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存在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儿童的这种内在的生命力,是一种活动的、积极地、并且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无穷的力量。所以,蒙台梭利把学前教育的任务归纳为:“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并且要按照儿童的自身的规律,使期货的自由的发展。”蒙台梭利在其编著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中提到:“儿童不是承认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任意可以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任意刻画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句话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观念,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就是要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应该相信儿童,让儿童在自然、在自由的活动中得到全方面的成长。”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在我们重新审视幼儿教师的角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变成内心的辅导者。教师要愉快的工作,要让儿童通过自由选择来达到有效的教学的目的。2、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一直深受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所影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授法,强调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并且认为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组成的。这样的教育模式把儿童当成了储备知识的容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以及消极的地位。而且教学内容空泛缺乏新意,教学的程序是严格按照五步教学法进行的,作为主角的儿童只能被动的服从者。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儿童的个性和能力被埋没,无法得以展现。所以,人们呼吁教学的改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是时代的要求。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首先,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引入丰富了教育的内容。传统的教育的课程主要以唱歌、游戏、手工、谈话为主。而蒙台梭利的教学内容就十分丰富,它包括感观教育、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注重日常生活练习,日常生活练习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全的人格。其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引入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自上而下的传授法。这种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儿童的个性特点,有碍于儿童身心正常发展规律。蒙台梭利把科学的观察与研究儿童作为教师首要任务,给儿童提供和环境和工作材料,重视环境的创设。是儿童通过自我教育得到发展。再次,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以往的教学形式是采用同龄班的形式,而蒙台梭利显著的特点就是混龄编班。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儿童缺少兄弟姐妹,这样不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个班里,能大教小、小学大。能彼此互相模仿,互相学习,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包容,能和睦相处。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并培养爱心与责任心。混龄编班促进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新纲要不仅强调让幼儿主动感知、操作、探索和发现,而且非常强调让幼儿在主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发展。蒙台梭利教育采取混龄制,将不同年龄的幼儿混合在一个班级里,极好地提供了一个幼儿互动的环境。蒙台梭利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较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会被小孩子重复时,就会要求自己为他们做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大孩子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这种教导方法非常可贵,因为5岁孩子的心智比成年人更接近3岁孩子的心智,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神上自然发生的“渗透作用”,所以幼小的孩子很容易模仿到那些我们成人难以传授的事物。有一些父母担心自己孩子年龄偏大、和小的幼儿在一起,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一些家长亦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偏小,和大孩子在一起会跟不上,产生自卑感事实并非如此。蒙台梭利指出:年龄偏大的幼儿并非一直在教别人,而且他的自由会受到尊重;教导比他更小的幼儿,可以帮他了解自己先前所学的一切。他必须分析、重组自己的知识,才能传授给别人。他们还认为自己是小孩子的保护者,于是自律和责任感自然产生,所以他们的“牺牲”并非毫无所获。而较小的幼儿会在大孩子的带动下发展,能力获得提高,并且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许多成年人用“语言”无法传授给他们的东西。传统教育模式容易突显孩子的个体差异,使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孩子显得突出,这往往会产生嫉妒、憎恨、羞辱、攀比等反社会情绪,较突出的幼儿会变得自负,处处想凌驾于他人之上。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混龄幼儿之间没有了竞争与嫉妒,避免了这些反社会情绪的滋生,只有和谐、融洽与爱。由此可见,混龄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3、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提着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在这次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十项任务中,教育改革力度最大,试点动作也是最快的,因为我国幼儿教育相对薄弱,群众反映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教育成为这次国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现阶段,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已经深入到了基层,蒙台梭利教育机构从大城市发展到小城市,从国办园发展到私立园,已经遍及到了全国各地。很多幼儿园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引入幼儿园,纷纷建立了蒙氏课程。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也已经开始走入到普通家庭,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认同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在这样的影响下逐渐的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很多教育学家也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的进程。4、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总结出来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个非常实用、操作性极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的灌注容器,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4.1蒙台梭利把幼儿学习活动称为“工作”通过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工作,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幼儿的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力,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同时满足了儿童心理需求。4.2蒙台梭利教育非常重视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但反对就是以教授知识的填鸭式的教育,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训练,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孩子活动中的观察者和指导者。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效果要好得多,孩子不但轻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概念,尊重幼儿反复练习的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3蒙台梭利教育非常重视幼儿敏感期的教育。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幼儿敏感期的教育,他认为幼儿敏感区的到来是孩子探索知识、建构知识的重要时期,当敏感期到来,教师和家长只需提供充足的爱、提供智能环境、材料,自由发展、要去保护幼儿的敏感期,决不能去破坏。相信,蒙台梭利教学法这个二十世纪英才教育的经典方法,必将会对培养和造就中国的幼儿英才,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更加科学,更加人性的成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5、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5.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的教学观点,而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就是推翻过去以大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以儿童生命为活动中心的教育目标。蒙台梭利提倡以儿童为中心,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改革提倡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的新的三中心。5.2不教的教育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主动学习,实行自我教育,建构完善的人格。5.3儿童的敏感期荷兰植物学家、遗传学家德弗里斯(HugoDe"vjries)指出生物界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即。各类生物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生长阶段相适应。例如,毛毛虫在出生后对光很敏感,为了得到强光,它爬到了树梢。而树梢有最嫩的叶子,适于幼虫食用。当毛毛虫长成成虫可以吃较大的叶子后,对光也就失去敏锐的感受力了。蒙台梭利受这一观点的影响,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与这一生物现象类似,也有各种“敏感期”。她指出儿童的敏感期是跟生长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是在生命早期仍处在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它只是一种暂时的倾向,限于获得一种特殊的品质。一旦这种品质或特性获得之后,这种特殊的敏感就消失了所以,儿童会在某一敏感期内表现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至于这种敏感期的存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她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件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同时,“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内在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东西敏感,而对其他的东西无动于衷。“当儿童处于某个敏感期时,某种特殊的敏感就会被激起,进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驱使他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很敏感。注意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同时,对其它东西无动于衷,直到需求得到满足或敏感性减弱,这股力量才消逝。蒙台梭利对儿童的敏感期进行了划分: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敏感期,2-25岁时达到高峰;动作敏感期是出生后到6岁,其中行走敏感期是l-2岁之间,手的敏感期是153岁;语言敏感期是出生后2个月到8岁;秩序敏感期3是出生后1个月到2岁;细节敏感期是12岁。5.4老师扮演导师的角色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内心的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示范教具,做学习的准备工作。还要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旁实施的给与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要适时的启发和引导,这种协助、启发的角色,能是师生关系和蔼,是儿童自然愉快的学习。5.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大目标就是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意义,主要是帮助幼儿生命完美地成长,因此,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入小学教育做准备的,过去我们说是为入小学打基础,现在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这个目标太简单,目光太短浅。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意义是为完美一生做准备的,打基础的。不仅仅是为了入小学做准备,而是为儿童的一生奠定品格和智慧的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好习性。5.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台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蒙台梭利教育没有课程表,不分上课下课时间,他主张是让儿童遵循内心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具来工作,完全按孩子自由的速度来工作,如果孩子专心的时刻被打断,就会养成孩子虎头蛇尾的草率习性,如果尊重儿童的需要,允许他延长工作时间,则能自然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持久性。蒙台梭利教育不主张打断孩子的工作,如果他根据自己的需要,他在继续工作,那么家长和老师就不要打断她。当她的身心身体坚持不住,她没有兴趣,自然就会不工作了。5.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个班里,能大教小、小学大。能彼此互相模仿,互相学习,可以互相欣赏,互相包容,能和睦相处。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并培养爱心与责任心。5.8丰富的教材教具蒙台梭利教具的种类多达349种,这是蒙台梭利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们常称他为教具,但实际上是蒙台梭利的教材,它的教材的载体不一样,不像我们书本教材,蒙台梭利把教材具体化了,这个教材是很丰富的,在大自然中,生活中有很多活的教材,不像课堂上的书本教材,这个教材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生的,而是孩子们工作的材料,孩子们就是这样反复地由浅入深做教材,他就不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说,丰富的教材就是蒙台梭利的教具,也可以说教具是教材的补充。教材教具化了。蒙氏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反复操作中建构完善的人格。5.9摒除奖惩制度因为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控制儿童的手段,是利用外在力量控制的方法去抑制孩子的行为。蒙台梭利经过长期的观察,他发现奖惩不但无用,反而摧残了孩子萌芽的自尊心,不但无法协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更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因此蒙台梭利主张废除奖惩制度,让孩子自由发展,培养自控能力。6、蒙氏教具的特点对“教具”一词,蒙氏本人曾公开的表示,他不喜欢这个名词,正确的名称我们应该叫它“工作材料”。它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孩子做成长“工作”时所用的“材料”,是兼具增进智力和改善性格的目的,而不愿世人称之为“教具”。然而这个用法,由来已久,我们为了方便沟通,也就习用下来了。只不过使用者的心理,必须非常明白:它不像老师手里的那根教棒。不是辅助老师教课的物品(辅助老师就成了以大人为中心),它是让孩子在其中“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媒介物。6.1蒙氏教具不选用五彩杂陈的色泽,以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因为它具备教育意义,所以通常用单色调,突显真正的教育目标,也就是教具独立的特性。例如:粉红塔的十块木头全部都是粉红色。6.2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是为了符合儿童的内在需求所以在大小、尺寸上,之以儿童的能力为考虑范围,例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可以搬得动。6.3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因素,例如粉红塔木头的重量颜色;或者勺豆子时,豆子沙沙的声音。6.4教具的设计,以供给以个人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6.5每项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并间接的培养其“内在纪律”。6.6每样教具都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标。6.7在设计上,具有控制错误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红塔有十块,最小的一块是一公分的正立方体,最大的一块是为十公分的正立方体,所以最大块与次大块刚好相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后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块,量一量各块之间的间距,他会发现恰好都是一公分。6.8由步骤、秩序中培养孩子的逻辑习性和推理的能力。6.9教具的创造性使用在蒙氏教具的创造性使用方面,我们在借鉴蒙氏教育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主要体现了启发性使用和转化性使用两个层次的创造性。6.9.1创造性地使用固有的蒙氏教具,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由于蒙氏教具的最初出现距今为止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教具单一的形状和色彩对现在的孩子而言不太具有吸引力。常见幼儿在教具操作过程中逐渐偏离教具操作的目标,甚至逐渐远离教具。如不少孩子完成了“彩色圆柱体”第一阶段目标的操作后,就失去了兴趣,不再愿意继续下一阶段的练习;对“粉红塔”进行了大小排列、建成塔之后就收了回去;用“棕色梯”当积木来建构等。针对这情况,我们在原材料上下功夫,从教具操作的趣味性出发,从孩子的兴趣特点出发,强化教具的目标性,使孩子们乐于操作教具,达到教具固有的目标。如:一个四岁孩子在进行“彩色圆柱体”的操作时,我们辅助增添了样工具“眼罩”,让幼儿在完成圆柱的排列后,两人一组做游戏“哪一个圆柱不见了”。幼儿戴上眼罩,老师随意藏起一个在身后,让幼儿摘下眼罩观察判断,哪一个不见了。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同时检验幼儿对第一阶段目标的掌握情况。自由操作中,幼儿可以寻找伙伴进行游戏,增进了合作与交往。一段时间后再加深操作的难度,幼儿可以戴上眼罩排列圆柱,建塔或平面排列。对孩子而言,难度加深了,要求更高了,但孩子体验在黑暗中操作的另一种感觉,更有神秘感和刺激感,兴趣更高,也更富有挑战性。根据这一游戏中孩子的兴趣点,在进行其它的一些感官教具以及一些数学教具的操作中,我们也适当运用了眼罩。如在操作“插座圆柱体”时,要求幼儿戴上眼罩也能很快圆柱体插回去;在操作“粉红塔”时,要求幼儿戴上眼罩也能建一个高高的粉红塔;以及在“红棒”、“棕色梯”等的操作中都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和判断分析能力。另外,23岁的幼儿对数棒的兴趣通常不大,我们准备了一块小方白布,孩子戴上眼罩后,老师用白布遮住其中一根数棒中的一节,问孩子:“猜猜遮住的是什么颜色?”以此增强教具对幼儿的吸引力,同时帮助幼儿掌握数棒红、蓝交替的特点。再如“色板(I)”的操作中,将同类颜色的色板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摆成一朵朵小花,在水平直线排列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化和趣味性,孩子们乐于操作。6.9.2寻找教具的共同点,鼓励幼儿多种教具的结合使用蒙氏教具目标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使幼儿在操作中不至于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能更好地掌握目标。但由于蒙氏教具的目标性强,目标划分太细,而幼儿不同的个性特质、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各有不同,对教具的理解也有不同。我们无法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能整齐划一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同一份教具,我们也无法要求每一个幼儿将教具孤立开来。在孩子的眼里,他们总能找到教具之间的共同点,作为老师,要适时引导和鼓励。如:孩子们发现了“彩色圆柱体”和“插座圆柱体”之间的共同点之后,将彩色圆柱插进了带插座的圆柱体的孔里。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带插座的圆柱体和彩色圆柱进行重叠比对,找出相同。又比如:引导幼儿将“棕色梯”和“粉红塔”进行比较,发现棕色梯排列时和粉红塔平面排列的高度一样,还可以“配对”。于是,小朋友们进行了“粉红塔”和“棕色梯”的综合练习。再有“红棒”和“数棒”是小朋友们一直难以区分的两个教具,尽管我们曾专门进行了“数棒”和“红棒”的比较。但在幼儿眼里,除了色彩的不同,它们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我们成人人为地加以区分罢了,因为我们曾见到不少幼儿用“红棒”摆迷宫,也见到有幼儿用“数棒”摆迷宫。小朋友们在学习了“数棒”与“数字卡片”的配对以及lO以内的加法之后,能力强的幼儿用红棒同样能进行运算。因此,寻找教具的共同点,把握目标,鼓励幼儿多种教具的结合使用并适时指导,在巩固和深入目标的同时,增强孩子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和操作兴趣。6.9.3设计蒙氏教具作业练习纸,从具体到抽象,检验幼儿对目标的达成程度。蒙氏教具都是非常具体的实体,幼儿从感知入手,在对教具的具体操作中体现对目标的把握。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以及蒙氏教育理论,针对每一份蒙氏教具的不同特点和由易到难的递进,都精心设计了作业纸。目的是为了将孩子在操作中获得的知识转换成幼儿的内在能力,同时可以检验幼儿完成教具的情况,了解幼儿最佳的认知方式,也使幼儿的认知水平从具体到抽象有一个高层次的飞跃。比如数学教具“砂数字板”,我们根据该教具的不同提示目标设计了五份相应的作业练习纸,分别检验并巩固幼儿对数字的名称认识、数字顺序、数字的书写笔顺以及书写等目标的掌握。最后,我们将这些练习纸汇编成册,形成了一套大型的蒙氏练习册,并由梁志橥教授任主编,由珠海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6.9.4通过转换或创造不同的情景,在生活或应用中检验幼儿对目标概念的把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家斯腾勃格说:“孩子的智力和认知受环境和材料的影响”。这句话反映了孩子的认知特点。同一事物,环境一改变后,孩子可能就不认识了。因此,针对幼儿的这一认知特点,并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转换或创造不同的情景,检验幼儿的认知方式。例如哪些幼儿通过对蒙氏教具的操作真正能够转换为自己获得的知识,哪些幼儿还需要其它辅助材料补充完成。如幼儿通过操作“数字与筹码”这份教具来区分奇数与偶数,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让幼儿在数毛巾、茶杯和作业袋的数时巩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又如“纺锤棒与纺锤棒箱”的操作中,幼儿将数量的认识程度转移到日常生活或游戏活动中去进行检验,如音乐游戏“数小鸭”,数学游戏“摸摸数字”等,以便进一步巩固所学。尤其是日常生领域的教育,更多的需要通过转换或创造不同的情景,在生活和应用中检验幼儿对目标概念的把握。如幼儿的礼貌教育、自我服务与照顾环境等方面技能的练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自身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这些仅依靠蒙氏教具是无法完成的,而要依靠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以及在不同环境和情景中渗透教育性,使孩子将知识转换为自己内在的能力,对其人格的形成和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7、教师的角色转换蒙台梭利主张37岁儿童的教育不是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专心致志于自我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实际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值得庆幸的是新纲要中也规定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大胆探讨。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指导者的任务与工作,与传统的教育相比,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原来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和课堂气氛,儿童的精神解放了,他们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儿童学得的知识不是少了,而是学得更多、更活、更全面和更有用;儿童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以上只是其中的几点,只做了粗浅的探讨。8、蒙氏教育能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幼儿园的活动、环境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用蒙氏教育的话来讲,是“有准备的”。蒙台梭利教育强调环境的设计,是基于对幼儿特点,对幼儿天性的尊重与把握。在幼儿的眼中,蒙氏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因为这里有适合他们各自兴趣的、方便的、可操作的教具,他们可以轻松自在地工作。他们将心智集中在如何完成工作、如何解决问题上,安静、认真、自由地探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合作搭建粉红塔、棕色梯,然后请老师和同伴来分享他们的作品;他们也可以在语言区里进行有趣的自然识字活动,在数学区进行情景式的银行游戏。在户外,他们可以跳绳、拍球、进行身体训练、参加竞技比赛。同时他们也可以照顾一些小动物以及种植花草。他们彼此帮助、彼此照顾,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幼儿在不断地发展,因此环境也应随之改变。要创设出适合幼儿需求和发展的教具,就要观察他们需要什么。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每个月做幼儿发展的记录与评价。以便于老师更客观的认识、了解幼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9、蒙氏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心理品质蒙氏教育非常重视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她认为“秩序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愉快情绪。相反,秩序乱了就会烦躁、不安。”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各活动区摆放的教具尽量固定,并贴好标签,要求幼儿操作完后要物归原处,分类有序地摆放回原位。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教育活动,要求幼儿按程序、步骤、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及做事就要认真、有序、细心、善始善终,养成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困难的良好习惯和品质。10、蒙氏教育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一种蒙氏教具都是按顺序排列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每种教具的使用都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来进行,以适应活动时许多能力程度不同的现象,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加快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的难度,在掌握了某种知识技能的情况下,可选择更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教具学习,可以不断接受不同的教具及不同使用方法的挑战。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放慢学习进度,降低学习难度,可选择自己能独立完成的教具进行学习,避免幼儿对学习产生自卑感和恐惧心理,增强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几年来,接受过蒙氏教育的幼儿数概念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加、减、乘、除运算、时间、空间等知识掌握较好;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跑、跳、平衡、攀爬的能力较强;并具有良好的卫生及学习习惯,做事专注、有序,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实践证明,蒙式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蒙台梭利教育充分尊重幼儿在成长的自然法则,对他们行为、习惯、性格的养成融于有序无形之中,这样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四大支柱不谋而合,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11、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在研究者所能搜集到的有关蒙台梭利研究的文献资料中,很少有人提及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研究者认为蒙台梭利对教育的基本理解是她进行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因此有必要对她散落于其著作各个角落的有关教育的基本观点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提炼,并使之系统化。从蒙台梭利对儿童的理解以及对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她强调儿童天赋的潜能,主张让儿童在充满爱与自由的环境下发展其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决定儿童发展的有三种因素:儿童的心灵以及它的特殊需要、潜力和敏感性,它们决定着儿童个性发展的进度和方向文明社会的准则、习俗、行为规范、理想、宗教和所有的文化知识,以及由这一切构成的“秩序”,它们能促使儿童的心理和外界取得协调儿童能适应的物质环境以及所接触的事物,它们能使儿童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才能。1在这三个因素中,显然她更看中的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有吸收力的心智,而把环境看作儿童成长的外在因素。她认为,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只是第二位的因素,它能助长生命。也能妨碍生命,但决不会创造生命。儿童有生长的需要,但它必须靠自我建设、自我教育和独立奋斗。来达到自我表现。教育的职责在于发现和解放儿童,承认、保护和培养他们自身的能力,并给予间接的帮助,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综上所述,蒙台梭利的教育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蒙台梭利在其儿童观和“内发论”的指导下对教育的理解和阐释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1.1教育的功能从一般意义上讲,教育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培养人和影响社会的发展。当然,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在蒙台梭利看来,教育应该促进个体和人类社会的正向发展,同时,她也意识到,教育的社会功能必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在这两个功能中,培养人是教育最直接的功能。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儿童,而不是成人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是人类的创造者。他们被赋予各种未知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蒙台梭利还强调,个体的发展在出生之日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教育必须自儿童的出生开始,以对他们的观察研究为起点,把发展个体潜在的可能性作为自己的目标。她主张在尊重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使其在其中能最大可能地发展自身的潜能。蒙台梭剁指出,父母和社会都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一关心儿童,承认他们的权利,满足他们的需要社会必须给教育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首要措施就是给教育投入更高比例的资金。如果家庭因缺乏方法而难负其责的话,社会要给与必要的指导,并提供教养儿童所必须的支持在蒙台梭利看来,教育是实现文明的最佳手段。她深处战乱之苦,对教育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促进社会朝向和平的方向发展。她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她给儿童提供了一个适宜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几童在其中展现了人类的种种天性,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所属环境的热爱”,这是新生人类所具备的最高特质,是人类心灵的基石。她强调唯一能够凝聚人类的只有爱,它能够发展为责任感,以及诸如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追求整体的和谐等更高尚的情感,进而引导人们不断追求和平晚年的蒙台梭利奔波于世界各地,宣传她有关通过蒙台梭利式教育建设和平社会的主张。取得了各国人们的普遍认同,并于1949年、1950年和1951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11.2教育的目的有人批评蒙台梭利教育法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海森(SHessen)就曾说:“蒙台梭利彻底地被她对自然科学的迷信及加以综合的狭隘感觉主义与自然主义所限制,结果,她的方法不能达到理解整体的程度,而只是停留在部分的累积,因而忽视了切实的教育的目的。”虽然蒙台援利对教育目的的论述不多,但这并不表示她对此的忽视。她曾明确提出教育具有双重目的:生物学目的和社会学目的在生物学方面,希望教育能帮助个体自然地发展,她指出:“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是应该寻求新的途径来释放人的潜能。”,“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智力、精神和体格得到自然发展”其实,身、心的充分发展的结果就是儿童完满人格的形成。在社会学方面,目的在于培养个体适应环境。蒙台梭利此处所谓适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她更多的强调的是个体的能动性,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对环境的主动改造。她说:“当我们探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与其说是人去适应环境。倒不如说是人创造一个环境来适应自己。”她希望新教育能够培养出品质优异的新人类,进而创造一个美好的、没有战争的新世界尤其在晚年,她非常强调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综上所述,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人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直接目的,建设和谐的新社会是其教育的最终目的。她批评旧“教育仍只采取消极的作法,未曾积极致力于建立世界的和平。“呼吁人们认清“教育的首要功能,是让拥有高度价值观的个体共同组成社会,进而完成共同的使命。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透过具体而实际的努力。”“全体人类必须在道德上获得共识,以共同追求教育的目标和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方面的目的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和平的社会最终要依赖于具有完美人格的儿童来建造。结语我班是从托班开始引进蒙氏教育,至今已有一年多了。给我最大的安慰是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他们每天都能接触这种活动,可每次结束他们都不想放下手里的教具,每天对我说同一句话“老师,明天再给我们玩好吗?”在托班时,由于适合他们操作的现有教具不多,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了许多适合托班孩子操作的教具,平时上街,我们也做个有心人,时时观察是否有可以提供孩子操作的材料,及时收集。托班的孩子小肌肉发育不完善,需要得到更多的锻炼,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倒、塞、夹、抓、穿等训练小肌肉动作,光在训练穿这一个动作中,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了穿大塑珠、穿小木珠、穿大塑料管、穿小塑料管四种适合不同能力幼儿练习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艺术区和探索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活动。如,孩子们在创作给“娃娃的衣服”时,有的用贴彩纸的方法、有的用撕纸的方法、有的用绘画的方法,创作的形式多样,花色也很多,娃娃每天都有新衣服穿,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在这里得到了满足,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萌发。我班在实施蒙氏教育时,还结合其他各种辅助游戏,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娱乐游戏等,促进孩子了解社会、发展交往技能、弥补蒙氏游戏自身的不足。另外,我们还把区里的五大领域目标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蒙氏游戏教具,让

    注意事项

    本文(试论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