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doc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行政国家: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者说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第一章、公共组织理论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的等级数,目的在于区分工作任务和职位的轻重。一般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低层。高层侧重于决策,基层侧重于执行,中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幅度多宽为宜因人、因事而定。首长制:又称为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等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公有有限的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分权制: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织体制。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组织授权:包括外部授权和内部授权,外部授权指组织间授权,如中央对地方的授权,内部授权指下级把权力委派给下属,让下属更加自主地完成任务。组织冲突:指一个组织认为其他组织的行为对自己构成阻碍,仅仅指组织间行为的“不合辙”,主要有目标与顾客的冲突、功能与领域的冲突、目标间的冲突三种。组织协调:是组织运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管理者的基本任务之一,主要分为水平协调和垂直协调两类。水平协调: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垂直协调:依靠组织的等级权威来完成协调,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冲突进行的协调。X理论: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想逃避工作。对大多数人须动用惩罚措施以鞭策他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愿意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没有进取心,安全重于一切。Y理论:并非天生不喜欢工作。惩罚并非唯一手段,自我控制、自我指挥。若回报成正比例,产生献身于组织目标的努力。恰当条件下,不仅承担责任,而且寻求责任。解决组织问题需员工较高水平的想像力、发明和创造能力。一般人的智力潜能只是部分得到利用。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界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假设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个体行为具有“经济人”特征。经济人是理性的,总是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经济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人们加入组织,目的同样是要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主要指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同时也包括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中介环境。公共组织环境:指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公共组织生命周期:说明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情况。包括产生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阶段。政府再造论:认为在今天大多数政府机构要完成的任务日益复杂,所处的环境充满竞争,变化迅速,顾客要求质量更高且更有选择作地的服务。传统的官僚制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反而成为沉重的包袱。因此必须发动一场革命,彻底打破官僚制。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学习型组织论:新的组织所依赖的技术不以机器为基础,而以知识为基础,它的设计是用来处理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成员的首要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效率,而是如何识别和解决新的问题。第二章、政府改革与治理治理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全球治理: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除直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外,还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社区治理:是对社区合作网络的管理。通常以志愿服务。利用各种和私营机构来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消费者控制。这三种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公民与政府进行合作。网络治理:由三大部门以多种合作方式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为主体,通过多元化的工具进行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和社区治理,其根本任务是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政府作用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外部性: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变量,而且依赖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又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外部性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来从一定的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出符合某些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内在效应或内部性。帕金森定律:无论政府的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甚至无事可做,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公共选择理论:应用经济学的假定和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以公共决策问题的一个研究领域,其核心主题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失败问题。第五章、公共政策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揭示其本质或规律的新学科领域。公共决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图体或组织,构成因素包括立法机关、机关行政、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等。决策科学化: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决策民主化: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法制化: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党政机关及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的和人民的监督。第六章、绩效管理绩效:是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能用来进行评估和与目标、标准、结果以及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绩效主要有以顾客为中心的绩效、财务和市场绩效、运作绩效三类。政府绩效: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可分为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文化绩效。政府绩效评估:微观层面,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中观层面,是政府分支各部门(包括事业单位、)如何履行其被授予的职能,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宏观层面,整个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绩效的测评,政府为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稳定与快速发展等方面。绩效管理: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者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国家公务员制度(文官制度):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人力资源:指在公共部门就业的人员,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和非营利性组织中雇员(在我国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中介组织和某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指对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员从招聘、录用、培训、晋升、调动、考核、评价、工资福利分配到离退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的一系列活动所实施的管理,其目标是调动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改善服务质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各级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第八章、公共经济管理公共部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尤其是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领域,涉及公共支出、税收及经济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公共财政:指的是公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动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具有以弥补市场失效为行为准则;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非市场营利性;法治性的特征。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公共预算管理:侧重政治概念来看:政府依据法律有计划地对预算资金的筹集、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管理活动。侧重行政概念来看:政府依据法律对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管理活动。税收管理:税收是国家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手段。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大特征。税收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公平征税和税收效率。政府收费管理: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直接有偿性、排他性和非规范性。政府收费包括使用者费直接费、公共事业特种费、特许费。规费行政规费、司法规费。公债管理:政府凭借其信用而举借的债务,自愿购买而非强制性的,按期偿还和付息。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用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社保支出是政府向由于各种原因暂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生活面临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且、社会优抚、社会福利。财政补贴管理:政府根据特定需要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式支出和其他补贴。第九章第三部门管理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第十章、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层管理者确定组织的长期方向,设定特别绩效目标,根据与组织相关的内外环境,制定出能达成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卓有成效地实施这些被选定的决策方案。第十一章、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具有广泛社会性。公共管理伦理:是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或以公共管理系统为主体,或以公共管理者为主体,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公共责任:广义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狭义上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第十二章、政府工具政府工具:又称为治理工具、政策工具或公共管理方法和技术研究,既是当代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主体领域或学科分支,又是当代公共管理实践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民营化:指由政府控制或拥有的职能交由企业私方承包或出售给私方,通过市场的作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生产力,搞活国企。用者付费常特许经营相结合。特许经营:指由公共部门授予私人企业经营和管理某项公用事业的权利,通过特许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而达到公共管理的目的的一种工具。凭单制:借用么人市场凭单的理念和技术来改造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改革工具。分散决策:即分权与权力下放的过程。通过财政分权和建立内部代理机构及其他组织来实现。放松管制: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上有更我的自主权。产权交易:产权指人们操纵一项事物的排他性权利,它由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权和让渡权组成。所谓产权交易,并非单纯指产权整体的转让。内部市场:广义的是是指任何把生产和购买职能相分离的公共部门改革,狭义的是对行政部门自身提供的某种服务供自己使用的模式进行改革(也就是市场模拟)。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其目的是能过顾客、本组织成员和社会收益来达到长期成功。目标管理:是能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有面向成果的管理分权与自我控制的管理参与式管理三种特征。绩效管理: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计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指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的艺术和科学。顾客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精神,以社会和顾客的期待为理想目标。标杆管理:是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是一个帮助机构发现其他组织更高绩效水平的过程,并尽量了解他们是怎样达到那种水准的,以便使产生那种水准的做法和程序得以运用到自己的组织机构中。流程再造:再造是对公司的流程、组织结构和文化等进行彻底的、急剧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