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基一〔2013〕521号.doc

    • 资源ID:4759376       资源大小:433.51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基一〔2013〕521号.doc

    河南省教育厅教基一2013521号河 南 省 教 育 厅关于做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有关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于2013年在各省正式部署实施。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设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建设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教育管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迫切需要。全国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可以实现中小学招生入学、学籍注册、学籍档案管理、学籍异动、升学、毕业、成长记录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动全国范围内学生学籍信息共享,有利于为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事业统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和紧迫任务,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抓紧抓好。二、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的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中小学学生学籍数据库,为每名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对招生入学、学籍注册、学籍档案管理、学籍异动、升级、毕业、成长记录等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国范围内学生流动情况实时监控和管理,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事业统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需求。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全国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模块、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模块、校车管理模块。系统采用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即:中央级系统由教育部建设,供中央级用户使用;省级系统由省教育厅建设,供省、省辖市、县(市、区)和学校使用。该系统学生的学籍档案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证件号等)实行一次采集,对学生进行全国统一编码,实现每名学生编码全国唯一,终身使用,对学生进行电子身份管理。学籍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学校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学籍基本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中小学学生学籍系统将与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籍系统对接,同时,也将与公安部身份认证信息管理系统、税务社保等部门信息系统、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国家人口基础数据库等进行数据对接,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实效性。按照教育部的部署,2013年9月1日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建成联网并投入使用。三、认真做好中小学生首次数据采集工作数据采集的范围包括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和工读学校的所有在校生。各地和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方案(附件1)组织实施。在省规定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范围内各地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学校负责本校学生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工作,学校要成立由校长、分管学籍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暂时不具备录入条件的学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乡镇中心校代为录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工作进行指导,并对学校上报数据进行审核;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集中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直属学校数据进行审核,对各县(市、区)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数据采集之前,各地要按照培训工作分工,做好培训和相关准备工作。确保每一位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都能够参加培训,每一位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能够全面准确理解数据采集指标及其含义。四、建立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落实1.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做好当前的学生数据采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省教育厅成立由分管基础教育副厅长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合工作组,统筹协调、指导、推动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各省辖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建立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基础教育、财务、发展规划、学生营养办、安全办(科)、教育信息化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合工作组,统筹协调数据采集、培训、运行维护等工作。基础教育部门是牵头部门,负责协调推动,并做好数据采集、录入、审核、上报工作;财务部门负责落实必要的经费;发展规划部门负责将其列为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生营养办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相关部分的组织实施;安全办(科)负责校车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上报工作;教育信息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学籍系统的正常运行。2.建立数据采集质量责任机制。坚持“谁采集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数据质量关。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数据采集及相关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学校分管负责人及参与此项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是直接责任人;省辖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是本辖区数据采集及系统运行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责任人及有关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数据质量意识,认真学习领会全国和我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全面准确理解数据采集指标及其含义,确保采集、录入的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数据填报、数据审核人员实名制系统,对出现数据造假、数据错误的将及时进行责任追究。3.建立系统建设进度通报制度。全省中小学生数据采集、录入、审核、上报以及问题学籍处理等都需要在全省范围同步进行,时间性强,各地、各学校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严格按照全省统一的时间节点开展工作。省教育厅将建立数据采集工作进展月报和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培训、学生数据采集、录入、审核、问题学籍处理等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进展缓慢、问题较多的地方和学校将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并对省辖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人实行约谈。从2013年6月开始,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于每月3日前填写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系统建设进展情况月报表(附件6),并以传真方式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4.建立保障系统运行和维护的长效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现有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网络运行环境进行检查,对不具备条件或不符合要求的,按照管理权限,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配备或更新,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重点进行配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派责任心强、懂专业且相对固定的人员负责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各省辖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好必要的经费,确保本地和所属学校网络运行环境和计算机终端设备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5.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学籍系统信息保密工作,确保学生信息不外泄。发现有外泄者,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为便于工作联系和传达紧急事项,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要指定专人作为中小学学籍信息系统建设联络员。并于2013年5月30日前将本地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合工作组、联络员的基本信息报我厅基础教育一处、省教育信息中心。联系方式:基础教育一处 传真:0371-69691893电话:0371-69691897 13598801283(郑建楼) 13633818099(仝志贤) 省教育信息中心 电话:1833990277018339902776 0371-68267698 附件: 1.河南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方案 2.河南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工作时间安排3.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指标4.无身份证号学生在校就读证明表5.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照片采集要求6.河南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系统建设进展情况月报表7.学校学生学籍信息汇总表8.县(市、区)学生学籍信息汇总表9.省辖市学生学籍信息汇总表2013年5月8日附件1河南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方案为推进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籍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完成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函201212号)和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部署实施有关工作方案和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131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方案。一、数据采集范围和工作目标数据采集的范围包括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的所有在校生。全国学籍系统在我省部署实施后,将我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学生的学籍信息录入或导入学籍信息系统,并完成数据审核上报和问题学籍处理,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数据库。二、数据采集准备工作1.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根据本方案制定本地区的数据采集实施细则,召开本地全国学籍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部署会。2.开展培训。为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学籍主管领导、学籍管理员、计算机操作人员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省教育厅负责培训省辖市学籍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并为每个县(市、区)培训1名技术骨干;各省辖市教育局负责对所属县(市、区)学籍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各县(市、区)教育局对所属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学校的学籍管理或计算机操作人员负责培训班主任。2013年5月25日前完成所有培训任务。在培训工作中可使用学籍管理系统进行操作练习。5月26日起系统将重置、清空所有培训时录入的数据,5月27日系统正式启用,之后录入的数据为有效数据。3. 核对学校(机构)信息。各地中小学校(机构)的代码、名称等核心信息,教育部已根据全国机构编码系统中的学校(机构)信息预置到全国学籍信息系统中。请各县(市、区)教育局务于5月15日前将辖区内所有学校(机构)的代码、名称进行核对,凡与实际情况有差异的,以县(市、区)为单位汇总,集中报省辖市教育局,省辖市教育局将所辖县(市、区)学校(机构)信息勘误情况汇总后,于5月17日前报省教育厅教育信息中心。三、数据采集(一)非毕业年级学生学籍信息的采集及时间安排1.准确采集纸质学生数据。学校组织班主任及有关人员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指标(附件3)中的学生基本信息表发至每个学生,由学生及家长填写并签字确认后交回班主任审核,班主任将核对无误的班级学生表格提交给学校学籍主管负责人和校长审核。校长及相关审核人员应在学生基本信息表上签字确认。没有居民身份证件号的中国公民学生,须由学校开具无身份证号学生在校就读证明表(附件4)。2.将学生数据(纸质)录入EXCEL文件。学校组织专人按照全国学籍系统提供的EXCEL模板,将学校校长和学籍主管负责人审核无误的学生数据(纸质)录入到EXCEL文件中且通过校验检查,EXCEL文件可按学校、年级和班级任一种方式命名存储。学校应组织专人核查录入EXCEL文件中的学生数据,确保与纸质数据一致。3.学生及家长签字确认。在EXCEL模板中录入,且通过校验的数据(EXCEL),上传到学籍信息系统中,状态由“待处理”转变为“成功”后,学校分学生下载、打印学生基本信息表,发给学生和家长再次签字确认。家长确认后的学生信息表,须由校长、学籍主管负责人及班主任审核确认并签字。以上工作应在2013年6月25日前完成。4.审核上报学生数据。校长、学校学籍主管负责人或校长委托的管理人员需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审核,审核无误且校长同意后,上报。学校须在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数据审核上报。在数据上报后3个工作日内,各学校按年级、班级将学生纸质信息采集表装订,并填写学校学生学籍信息汇总表(附件7)交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省辖市属学校交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存档备查。5.学校主管部门审核上报学生数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力量,集中认真审核所属学校上报的学生纸质信息采集表、学校学生学籍信息汇总表,并与学校上传的电子数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人及核查人员签字确认,之后在系统中上报。省辖市属学校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程序按上述要求办理。各地须在 2013年7月15日前完成审核上报。县(市、区)数据审核上报后5个工作日内,汇总填写县(市、区)学生学籍信息汇总表(附件8)报省辖市教育局归档。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于7月26日前汇总填写省辖市学生学籍信息汇总表(附件9)报省教育厅。全省汇总后与数据库对比验证,形成全省中小学生基础数据。今后数据若需改动须逐级审批并报省教育厅备案。6.及时解决省内问题学籍。全国学籍系统在录入或导入学生数据时,自动校验学生身份证是否符合规则,并在全省学生数据库中进行学籍查重,校验出错或学籍相关信息重复的,定义为问题学籍。问题学籍分身份证件号错误、身份证件号重复和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重复三种情况。问题学籍首先由学校负责处理。身份证件号错误的,学校通过删除或变更方式解决。身份证件号重复和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重复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删除、变更或佐证解决。变更或佐证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身份证件号重复的,所在学校都须提供佐证并经学校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然后提交共同的学籍主管部门仲裁处理。对于无身份证号的中国籍学生须填写无身份证号学生在校就读证明表,由学生和家长签字,经学校盖章后提交给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适时录入到全国学籍系统中存档。各地须在2013年8月10日前完成省内问题学籍处理。7.采集学生照片。学校须按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照片采集要求(附件5)采集每个学生照片,与数据录入同步进行。学生照片采集工作应在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二)2013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学籍信息采集2013年秋季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7年级)、高中一年级新生的学籍信息采集安排按照上述非毕业年级的采集程序和方法进行。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学校审核上报,10月15日前学籍主管部门完成审核上报,10月30日前完成学籍查重和问题学籍处理。四、学生身份验证和全国范围学籍查重1.学生身份验证。各省(区、市)学生数据上报教育部后,将与公安部身份认证系统对接,进行学生身份验证。验证有错误的学生数据及错误信息,下发给各省(区、市)处理,处理方式参见本办法第三部分“数据采集”的第6条。2.全国范围学籍查重。验证无误的学生数据,在全国学生数据库中进行学籍查重,重复学籍下发给各省(区、市)处理,处理方式参见本办法第三部分“数据采集”的第6条。3.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为身份认证无误且全国范围学籍查重无问题的学生,分配全国唯一的学籍号,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并将学籍号下发给各省(区、市)。五、工作机制1.各地和学校须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成立由教育局相关领导任组长,基础教育、财务、发展规划、营养办、安全办(科)、教育信息化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合工作组,明确数据采集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落实人员和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2.建立数据质量责任机制。坚持“谁采集谁负责,谁录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数据质量关。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数据采集及相关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学校分管负责人及参与此项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是直接责任人;省辖市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是本辖区数据采集及系统运行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责任人及有关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数据质量意识,认真学习领会全国和我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全面准确理解数据采集指标及其含义,确保采集、录入的数据真实、准确、可靠。3.建立数据采集进展月报和通报制度。省教育厅将建立数据采集进展月报和通报制度,定期通报纸质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审核、问题学籍处理等进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进度慢、问题较多的地方和学校,将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并对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4.建立教育部、省、市、县(市、区)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利用教育部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和省教育厅开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采集专栏网站(),提供技术支持。各县(市、区)要在网上建立覆盖全部学校的技术支持交流群,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对学校工作进行指导,解答用户的问题。对本级无法解决的问题,逐级上报,并定期汇总整理常见问题。 35 附件2河南省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负责部门动员、部署、培训省级部署、业务培训2013年5月10日前省教育厅省辖市、县(市、区)动员、部署、业务培训2013年5月20日前省辖市、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动员、部署、业务培训2013年5月25日前各中小学校前期准备核对学校信息,错误信息上报5月15日前县(市、区)教育局省辖市汇总上报错误信息5月17日前省辖市教育局下发系统操作人员帐号、密码2013年5月25日前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系统重置,清空系统临时数据5月26日省教育信息中心系统启用5月27日非毕业年级学生学籍信息的采集信息采集纸质数据采集表发放6月25日前各中小学校学生及家长填写数据采集表纸质数据采集表初审下载EXCEL模板录入EXCEL导入学籍信息系统将已录入数据的表格打印下发家长确认,学校审核确认同步采集学生照片审核上报学校在系统中进一步审核,无误后上报6月30日前各中小学校上传学生照片学校上报纸质信息采集表和学籍信息汇总表数据审核上报后3个工作日内主管部门审核学校主管部门审核上报学生数据7月15日前省辖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市、区)填报学籍信息汇总表系统审核上报后5个工作日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省辖市填报学籍信息汇总表7月26日前省辖市教育局问题学籍处理问题学籍处理8月10日前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2013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学籍采集录入、审核、上报9月30日前各中小学 学校学校主管部门审核上报10月15日前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学籍查重和问题学籍处理10月30日前各中小学校,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上报纸质信息采集表和学籍信息汇总表系统审核上报后3个工作日内各中小学校县(市、区)填报学籍信息汇总表系统审核上报后5个工作日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省辖市填报学籍信息汇总表10月30日前省辖市教育局注:2013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学籍采集程序和方法与非毕业年级相同附件3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指标目 录基础数据表(初次采集时必须的数据)1.学校基本信息表2.校区基本信息表3.班级信息表4.学生基本信息表填 报 说 明一、信息采集表填写单位(人)序号表名填写单位(人)备注1学校基本信息表学校每个学校填写一张2校区基本信息表学校每个校区填写一张3班级信息表学校每个班级填写一张4学生基本信息表班主任组织学生、学生家长填写,学校审核每个学生填写一张二、填报学校范围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普通小学、初中(不含职业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三、填报通用说明1.所有信息均应认真核对,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2.带的数据项为必填项。3.带删除横线的数据项不用填写。4.采集表中选项数据填写名称,如“是否留守儿童”数据项,如果是1-单亲留守儿童,则填写“单亲留守儿童”。5.学校需将学生基本信息表和指标解释说明,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带回家,由监护人填写,交给班主任和学校主管领导审核。学生基本信息表审核人需填写班主任和学校主管领导姓名。6.学生基本信息中,需填写两位学生家庭成员或监护人信息。其中,当学生未填写身份证信息时,学生家庭成员或监护人信息中身份证信息必填。7.采集表用A4纸打印。 学校基本信息表学校基础信息1.学校标识码2.学校名称3.学校英文名称4.学校地址省(区、市) 市(地区、州、盟) 县(市、区、旗、场) 乡(镇) 村(街) 号5.学校地址代码6.学校驻地城乡类型 主城区 城乡结合区 镇中心区 镇乡结合区 特殊区域 乡中心区 村庄 7.学校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名称8.学校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代码9.学校所属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名称10.学校所属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代码11.学校办学类型19.网站主页地址12.学校举办者类型20.单位电子邮箱13.是否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21.附设班类型14.校长姓名22.小学学制15.校长手机号码23.初中学制16.联系电话24.高中学制17.传真电话25.填表人邮箱18.邮政编码学校辅助信息26.组织机构代码证号33.学校海拔高度27.建校年份34.学校经度28.法人登记证号35.学校纬度29.校庆日36.招生半径30.学校土地产权37.主教学语言31.土地证号38.辅教学语言32.寄宿制形式39.历史沿革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注:22-24数据项,根据学校办学类型决定是否为必填项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学校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10位识别代码。2.学校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全称。3.学校英文名称:学校英文的名称,若没有填写无。4.学校地址:名称填写学校登记注册的详细地址,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旗)/乡(镇)/街(村)/门牌号。5.学校地址代码:代码填写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12位代码。6.学校驻地城乡类型:引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7.学校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名称:名称为属地管理的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8.学校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代码:为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所在地的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9.学校所属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名称:名称为业务主管的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10.学校所属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代码:为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所在地的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11.学校办学类型: 2 初等教育 21 小学 211 小学、218 小学教学点 219 附设小学班 22 成人小学 221 职工小学、222 农民小学、228 小学班 229 扫盲班 3 中等教育 31 普通初中 311 初级中学 312 九年一贯制学校 319 附设普通初中班 32 职业初中 321 职业初中 329 附设职业初中班 33 成人初中 331 成人职工初中 332 成人农民初中 34 普通高中 341 完全中学、342 高级中学、345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349 附设普通高中班 35 成人高中 351 成人职工高中 352 成人农民高中 37 工读学校 371 工读学校 5 特殊教育 51 特殊教育学校 511 盲人学校 512 聋人学校 513 培智学校 514 其他特殊教育学校 519 附设特教班12.学校举办者类型:教育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的学校,分类编码为:360-中央级(教育部) 811-省级教育部门 821-地级教育部门 831-县级教育部门)其他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的学校(机构)。如:财政、卫生、农业等部门举办的学校等,分类编码为:中央级-选择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 812-省级其他部门 822-地级其他部门 832-县级其他部门地方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利用企业拨款(企业对学校的拨款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的学校(机构),如钢铁、石油等国有企业举办的学校等,分类编码为891。民办:指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利用非国有和集体资产、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分类编码为999。13.是否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1-是;0-否。14.校长姓名:是指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中文姓名(包括外国人正式的汉字姓名)。15.校长手机号码:学校负责人员手机号码。16.联系电话:填写学校的固定办公电话号码。17.传真电话:填报学校的办公传真号码。18.邮政编码:填写学校的邮政编码。19.网站主页地址:填写学校的互联网访问主页地址。20.单位电子信箱:填写学校的单位电子信箱地址。21.附设班类型:0-无;1-附设小学班;2-附设普通初中班;3-附设普通高中班;4-附设职业初中班;5-附设中职班;6-附设特教班附设班:是指受当地条件、资源所限,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教职工、办学条件等),举办的其他层次(形式)的教学班。不属于主体校默认组成部分的教育形式,均视为附设班。22.小学学制:是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义务教育法定年限,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的小学修业年限制度,一般分为小学五年制、小学六年制。23.初中学制:是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义务教育法定年限,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的初中修业年限制度,一般分为初中三年制、初中四年制。24.高中学制:是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义务教育法定年限,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的高中修业年限制度,一般分为高中三年制。25.填表人邮箱:填写学校填表人的电子信箱地址。26.组织机构代码证号:是指由质量监督部门统一颁发的代码证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如果没有则填写无。27.建校年份:学校创建的年份(公办校以设立审批通过时间为准,民办校以办校许可证审批时间为准),年份填4位数字。28.法人登记证号(事业单位/非企业):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号:公办学校所取得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号。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号:民办学校所取得的由民政部门颁发的非企业法人登记证。法人登记证号如果没有则填写无。29.校庆日:指学校的校庆日。30.学校土地产权:学校现有校园土地使用权使用状况,分三类:1-学校独立产权;2-产权非属学校但独立使用;3-产权非属学校共同使用。学校独立产权:学校现有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学校。包括已依法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核颁发的土地使用证书和尚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书的校园土地。产权非属学校但独立使用:指学校现使用的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学校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由学校独立使用。产权非属学校共同使用:指学校现使用的校园土地使用权属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学校通过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由学校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使用。31.土地证号:填报学校依法取得由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审核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号码。32.寄宿制形式:1-全部寄宿 2-部分寄宿 3-无寄宿条件。33.学校海拔高度:是指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海拔高度。34.学校经度:是指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经度,经度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35.学校纬度:是指经国土资源部门测定的学校中心点的纬度,纬度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36.招生半径:招生的地区范围。37.主教学语言:教学主要使用语言种类。填报三位数字代码,参见中国语种代码。38.辅教学语言:教学辅助使用语言种类。填报三位数字代码,参见中国语种代码。39.学校历史沿革:填写学校的发展历程。校区基本信息表学校名称: 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基础数据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基础数据1校区号6校区联系电话2校区名称7校区传真电话3校区地址8校区地址码4校区负责人姓名9校区邮政编码5校区电子邮箱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校区号:指主校区外的其他学校区域,号码由学校自编。2.校区名称:指主校区外的其他学校区域的名称。3.校区地址:指主校区外的其他学校区域登记注册的详细地址,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旗)/乡(镇)/街(村)/门牌号。4.校区地址码:代码填写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12位代码。5.校区邮政编码:填写校区的邮政编码。6.校区联系电话:填写校区的固定办公电话号码。7.校区传真电话:填写校区的传真电话号码。8.校区负责人姓名:指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人事档案中正式记载的中文姓名(包括外国人正式的汉字姓名)。9.校区电子邮箱:填写校区的单位电子信箱地址。班级信息表学校名称: 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基础数据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基础数据1班号5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2班级名称6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语言3班级类型7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4学制年8班主任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班号:规则为4位入学年份+1位学段编号+2位班级编号,其中学段编号为1-小学,2-初中,3-高中,如2009101代表小学2009年入学的一班。 在系统中创建班级时,班号按规则由系统自动生成。在本表中不用填写。2.班级名称:规则为学段名称+4位入学年份+“级”+“(”+“班级编号”+“)”+“班”,如小学2009级(1)班。3.班级类型:10-普通小学班 11-少数民族小学班 12-小学复式班 13-小学教学点班 14-小学特长班(文体艺智等班) 15-小学视力残疾班 16-小学听力残疾班 17-小学智力残疾班 20-普通初中班 21-少数民族初中班 22-初中复式班 24-初中特长班(文体艺智等班) 25-初中视力残疾班 26-初中听力残疾班 27-初中智力残疾班 40-普通高中班 41-少数民族高中班 42-高中特长班(文体艺智等班)4.学制:是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的修业年限制度。在本表中不用填写。5.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1-是;0-否。6.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语言: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7.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1-一类模式 2-二类模式 3-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8.班主任:填写该班现任班主任姓名。学生基本信息表学校名称: 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基础数据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基础数据学生个人基础信息1姓名8身份证件类型2性别9身份证件号3出生日期10港澳台侨外4出生地11政治面貌5籍贯12健康状况6民族13照片7国籍/地区学生个人辅助信息14姓名拼音17户口所在地15曾用名18户口性质16身份证件有效期19特长学生学籍基本信息20学籍辅号24入学年月年/月21班内学号25入学方式22年级26就读方式23班级27学生来源学生个人联系信息28现住址32邮政编码29通信地址33电子信箱30家庭地址34主页地址31联系电话

    注意事项

    本文(教基一〔2013〕521号.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