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聚氨酯施工方案A正式版.docx
SBS聚氨酯施工方案A正式版(正式版方案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主要机具1。清理基层的施工工具:铁锹、扫帚、墩布、手锤、钢凿、油开刀、吹尘器等;2.铺贴卷材的施工工具:剪刀、弹线盒、卷尺、刮板、滚刷、毛刷、压辊、铁抹子等;3.热熔专用机具:汽油喷灯、单头或多头热熔喷枪等。作业条件1.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应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和排水处理,地下水位应降至防水层底标高500以下,并保持到防水工程竣工。2.防水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达到设计强度,不得有空鼓、开裂、起砂、脱皮等缺陷。3。基层表面如有残留的砂浆硬块及突出部分,应铲除干净;阴、阳角,管子根等部位应抹成圆弧或钝角,并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4。穿过地面或墙面的予埋管件、变形缝、后浇带等处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在铺贴防水卷材前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5。当采用外防外贴法施工时。应在需要铺贴立面防水卷材的外侧底部,按施工方案要求,先砌筑好永久保护墙和临时性保护墙,并用水泥砂浆和白灰砂浆分别抹好找平的防水基层。6。当采用外防内贴法施工时,应在需要铺贴立面防水卷材的外侧,按设计要求砌筑永久性保护墙,并用水泥砂浆抹好找平的防水基层,表面干燥后,方能达到防水施工的条件。7。外防内贴法是把永久性保护墙一直砌到顶,防水卷材全部贴在保护墙的抹灰基层上,做好保护层后再浇筑底板和立墙的混凝土。8.整个防水基层应保持干燥,如有渗水部位应用水不漏堵漏灵封堵.一般要求基层含水率不大于9。其检测方法是用1卷材,平坦地铺盖在基层上,静置34h后,掀开卷材视基层表面及卷材表面均无水珠,即可施工.所有防水基层阴阳角均应做成圆弧、合成高分子、高聚合物改性沥青、沥青基卷材,圆弧R分别为20、50、100.9.铺贴防水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操作,五级风及其以上不得施工,铺贴卷材的环境温度,热熔法施工不宜低于-10.10.防水卷材现场抽样检测合格,施工队伍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主要操作人员有岗位证书等,方可进行防水施工.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 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铺贴在地下室结构主体底板垫层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通称为全外包法施工。它又分为外防外贴法和外防内贴法的做法.一般在施工场地允许下,宜采用外防外贴的施工方法。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基层连接的方法有热熔法、自粘法、冷粘法和空铺法四种,一般多为热熔法施工为宜。 热熔法:采用汽油喷灯或火焰加热器烘烤熔化防水卷材底层的热熔胶进行粘结,边烘烤边向前滚铺卷材,随后用铁压辊滚压,使卷材与基层的气体和热熔沥青挤出,并粘结牢固的施工方法。4。清理基层。清理基层时要有专人负责,在涂刷基层处理剂之前,必须将防水基层彻底打扫干净,清除一切杂物,棱角处的尘土用吹尘器吹净,并随时保持清洁。5。涂刷基层处理剂. 在打扫干净的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要求薄厚均匀一致,小面积或阴阳角等细部不易滚刷的部位,要用毛刷蘸基层处理剂认真涂刷,不得有麻点、漏刷等缺陷,切勿反复涂刷。6。铺贴附加层。 地下室底板的积水坑、电梯井等阴阳角、管子根、变形缝等薄弱部位要铺贴与卷材相同的附加层,宽度不小于500,一般多以满粘法施工,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上的卷材和变形缝等可空铺点粘或条粘法施工。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与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空铺法,附加层也应空铺.7.大面积铺贴卷材。 在已凉干的基层处理剂的基面上,弹好基准线,以热熔法粘结大面积地铺贴卷材;用汽油喷灯或火焰加热器烘烤卷材底面和基层表面,使卷材底面的沥青熔化,边烘烤边向前滚铺卷材,随后用压辊滚压,挤出卷材与基层之间的空气,使其与基层粘结牢固。注意喷灯火焰与基层、卷材之间的距离,其烘烤温度和时间以使沥青层呈融溶状态为度,不得过分加热避免烧穿卷材。8。地下室底板与卷材可用满粘法、条粘法或空铺法施工.但卷材与卷材之间必须满粘法施工,防水卷材与立墙基层也必须满粘法施工,而且粘结得越牢固越好,防止卷材下滑或脱落.9.卷材的搭接。 1 防水卷材短边和长边(横缝和纵缝),其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采用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 带页岩片卷材短边搭接时,需要去掉页岩片层,方法是用喷灯或火焰喷枪烘烤卷材表面后,用铁抹子刮去搭接部位的页岩片,然后再搭接牢固. 3 也可采用对接,方法是在接缝处下面垫300宽的卷材条,两边卷材横向对接,接缝处用密封材料处理。 4 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的横向接缝,应彼此错开1500以上,避免接缝部位集中。 地下室的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底板的平面上,距离立面应不小于600。10。当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室铺贴卷材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但对永久性保护墙孔临时保护墙来说应和外防内贴法一样先贴立面,拐入平面600再铺平面。 2 临时性保护墙应用白灰砂浆砌筑,内表面应用白灰砂浆抹找平层,并刷石灰浆.如用模板代替临时性保护墙时,应在模板上涂刷隔离剂。 3 从地下室底板折向立面的卷材与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空铺法施工。与临时性保护墙或围护结构模板接触的部位,应临时贴附在该墙或模板上,卷材铺好后,其顶端应临时固定. 4 待混凝土外墙板浇筑后,拆除临时保护墙,将贴在临时保护墙上的接茬部位卷材表面清理干净,如防水卷材有局部破损,应及时进行修补。卷材接茬的搭接长度为150。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交错茬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11。当施工条件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体结构保护墙砌到顶在内表面应抹1:3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干燥后在其上铺贴卷材,经验收合格后,可在卷材表面抹20厚水泥砂浆或贴30厚聚乙烯泡沫板材的软保护层。 2 卷材宜先铺贴立面,后铺贴平面,铺贴立面时应先铺贴转角处,后铺立墙大面。12封边处理。 大面积的卷材铺贴完,要对卷材的横竖接缝处进行封边处理,用喷灯按缝烘烤边缘,将流出的热沥青用铁抹子轻轻抹平,使其形成明显的沥青条。13铺贴盖缝条。 地下室防水工程使用单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有的设计要求,当铺贴完毕后,应在横竖缝上热熔满粘宽度120的盖缝条,条的两边应有密封处理。14防水卷材施工时应认真负责,分片包干,完工后施工班组的质检人员,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 82002),认真检查、修复,满意后彻底打扫干净,再交付总包、工程监理、质检部门检查验收。质量标准1主控项目: (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弹(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0、GB182432002)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并附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现场抽样检测合格报告.并按规范规定的批量抽查外观质量,再从外观质量最轻的一组抽样做物理性能检验.检验方法:对照标准检查各项技术指标、出厂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2) 做完的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2一般项目: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常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R=50。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卷材防水层的铺贴方法、搭接尺寸、粘结牢固,密封严密,表面平整、接缝横平竖直,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检验方法:尺量和详细观察检查。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横竖缝的搭接宽度允许偏差为-10.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成品保护1. 已做完的卷材防水层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严禁穿硬底鞋人员在防水层上行走,以免踩坏卷材造成隐患.2。 地下室顶板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宜用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70,防水层为单层卷材时,在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3. 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保护层,宜用细石混凝土,其厚度不应小于50。4. 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1:3水泥砂浆或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的软保护层,保护好防水层,免遭外力破坏。5. 外防外贴法施工的立墙防水卷材的甩茬部分一定要保护好,防止碰坏或损伤,以便立墙防水层的搭接.6. 底板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不得将混凝土直接倒在防水卷材上,集料应先卸在薄钢板上再散开,以后可先卸在已铺开的混凝土上,再扩大铺开混凝土作业面,布料马橙的铁腿和手推车的支腿,应用胶皮或麻布包扎好,以免扎破防水层。7。 地下室底板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或绑扎钢筋时,施工现场应有防水工看护,如有碰破防水层必须立即修复,以免后患。应注意的问题1。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多以热熔法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并配备适量的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应小于3,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下于4,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6。3。 底板防水层的阴阳角,搭接缝等处容易发生空鼓,造成的原因是卷材防水层中存有水分,砂浆找平层不干,基层含水率过大,有潮气;卷材与基层粘结不实,压得不紧,水分受热后产生气体膨胀,使卷材起包、起鼓,施工时要注意基层含水率和粘结密实。4。 地下防水工程如发生渗漏,主要多在穿墙管处、变形缝、后浇带等薄弱部位,施工时一定先做好附加层,确保防水质量。5。 外防外贴法卷材甩搓,一定要贴在临时保护墙上(按150错开每一接搓),不要采用甩搓弯折,用砖压住的做法,一是砖活动易碰掉,二是卷材弯折又不粘贴,很容易折断。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一、材料要求1.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以异氰酸酯、聚醚为主要原料,配以相关的助剂制成。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属不含有机溶剂挥发的单组分柔性防水涂料,在现场涂刷,经与水和潮气的化学反应形成高弹性涂膜防水层.外观:呈均匀粘稠体状。无凝胶、结块,一般为黑褐色,也可制成彩色,材料须密封储存,置于阴凉干燥处,严禁与水接触.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下表指标要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性能指标 项 目指 标固体含量 ()80拉伸强度 (MPa)1。92。45断裂伸长率550450不透水性0。3MPa,30min低温弯折性 ()低于40弯折无裂纹干燥时间表干时间(h)12实干时间(h)24注:产品按拉伸性能分为,两类。2. 主要辅助材料: (1) 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配置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护层或修补基层。 (2) 中砂:含泥量3%. (3) 聚酯无纺布、玻纤布或化纤无纺布,作为管根细部构造等部位胎体增强附加层使用。二、主要机具1. 电动机具:电动搅拌器.2. 手用工具:小平铲、搅拌桶、小铁桶、橡胶或塑料刮板、毛刷、滚动刷、小抹子、弹簧秤、笤帚以及灭火器等.三、作业条件1. 地下防水层施工时如地下水位较高,涂刮单组分聚氨酯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先降低地下水位和进行排水处理,至少将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层底标高以下500,以保证防水层的操作,直至施工完毕.如在地下室,还应延长到底板混凝土完成。2. 涂膜防水层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程规定做好基层(找平层)处理,可用1:3水泥砂浆抹平、压光,达到坚实平整、不起砂。基层含水率9%,找平层遇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以利防水层作业。3。 刮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之前,须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清扫干净,对基层表面留有残留灰浆、硬块以及突出部分进行清理、扫净。4. 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雨天或大风天进行,单组分聚氨酯涂膜作业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存料地点及施工现场严禁烟火。5. 地下防水工程立墙防水层施工前,遇有设备管道穿墙时,应事先埋止水套管。并做好附加层防水之后,才可大面积防水施工。严禁防水层作业完毕再凿眼打洞破坏防水层。四、操作工艺1.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细部附加层处理第一遍涂膜防水层第二遍涂膜防水层第三遍、第四遍涂膜防水层平面涂层上必要时做保护隔离平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立墙涂层上做软保护2. 操作要点: (1)清理基层.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的杂物、灰浆硬块、砂粒、灰尘等完全清扫干净,再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经检查基层表面平整、无起砂、空裂等缺陷,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细部做附加涂膜层。穿墙管、阴阳角、变形缝等细部薄弱环节,应在大面积涂刮防水层前,做好各细部附加层的涂膜施工.附加层做法:一般是一布二涂增强涂层,即在两遍涂刷涂料中间加设一层聚酯无纺布或玻纤布。作业时应均匀涂刷一遍涂料,并排除涂层中的气泡,将布紧贴在第一遍涂层上。在阴阳角处将胎布剪成条形,在管根处胎布剪成块形或三角形紧贴涂层面。随铺布随刷第二遍涂料。第二遍涂刷应在第一遍涂料表干(12h)之后。两遍涂膜作业完成待24h后实干,才可进行大面积涂膜防水施工。(3)第一遍涂膜施工。 以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在基层表面均匀刮涂,要求厚度一致,不得有漏刮、堆积、鼓泡等缺陷。刮涂量0.60.8/,待涂膜实干后方才进行下一遍涂膜施工。(4)第二遍涂膜施工。 在第一遍涂膜固化后的涂层上,采用与第一道涂层相互垂直的方向均匀涂刮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刮涂量和第一遍相同。一遍与二遍涂刮间隔不小于24h。(5)第三遍、第四遍涂膜施工和撒干净砂粒。 刮涂第三遍涂膜作业要求与第二遍相同,但涂刮方向与其垂直。第四遍涂刮涂料与前一遍相同,方向相反。 在第四遍涂刮涂膜未固化之前,在其表面及时稀撒砂粒。 多遍涂刷涂料的涂膜总厚度应2。(6)涂膜保护层.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有机)施工完,应及时做好保护层,涂膜保护层的要求如下: 底板、顶板应采用20厚1:2.5水泥砂浆层和4050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顶板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立墙背水面应采用20厚1:2.5水泥砂浆层保护;立墙迎水面宜选用软保护层(粘贴聚苯泡沫塑料板或聚乙烯泡沫片材);或抹20厚1:2.5水泥砂浆层保护.(7)当地下室采用外防外涂法施工时,应先涂刮平面,后涂立面,平面与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涂膜固化后,做保护层。五、质量标准1. 主控项目: (1)涂膜材料及附加层胎体材料的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及有关标准规定.并有产品合格证与检测、复试试验报告。 (2)涂膜防水层及其局部应加强的变形缝、预埋件穿墙管、阴阳角部位等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不得有渗漏现象。2. 一般项目:(1)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表面洁净、密实平整,阴阳角呈圆弧形。 (2)附加层涂刷涂料方法、搭接、收头均应符合规定,粘结牢固、紧密、接缝封严,无损伤、空鼓等缺陷. (3)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应刮涂均匀,无漏涂。不得有损伤、脱落、开裂、孔眼以及厚度不匀、涂刮压接不严密等现象。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涂膜防水层的总厚度应2并符合设计要求与国家有关质检规定.六、成品保护1。 已刮涂好的涂膜防水层,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坏,操作人员不得穿带钉子鞋作业。2。 地下穿墙管等涂膜防水层处理不得碰损,穿墙管、设备不允许损坏、变位。3。 涂膜防水层施工后,未固化前不允许上人行走踩踏,以免破坏防水层造成渗漏。4. 涂膜防水层施工时,应注意本成品和其他成品保护,防止污染。七、应注意的问题1。 防水层空鼓。 防水层空鼓多发生在找平层与防水层之间及接缝处,主要原因是基层潮湿,含水率过大促使涂膜、鼓泡。施工时要控制基层含水率,接缝处认真作业,粘结牢固.2. 防水层渗漏。 防水层渗漏多发生变形缝、穿墙管、施工缝等处,由于细部防水构造处理不当或作业不仔细,防水层脱落,粘结不牢等原因造成。施工中必须规范操作,按工序严检质量,不留渗漏隐患。3。 防水层破损。 涂膜防水层分层施工过程中或全部涂膜施工完,未等涂膜固化就上人操作活动,致使涂料受损、划伤.施工中应严格保护涂膜成品。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方案上海XXXX科技技术部前言建筑节能在节约能源的系统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节约能源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国策,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对建筑物进行墙体保温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及工程实践,已有若干种保温材料及其体系可以成功应用于外墙外保温工程,其中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就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新型外墙保温体系。经研究测试及工程应用证明,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隔热性能良好,这对于在我国实现更高建筑节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推广本企业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引导、促进和规范本企业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健康发展,使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可靠、保证质量、经济合理、节能效果明显,特制定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方案。1术语1.1 硬泡聚氨酯以A组分料和B组分料混合反应形成的具有防水和保温隔热等功能的硬质泡沫塑料,称为聚氨酯硬质泡沫,简称硬泡聚氨酯。1。2 A组分料A组分料是指由组合多元醇(组合聚醚或聚酯)及发泡剂等添加剂组成的组合料,俗称白料.A组分料是形成硬泡聚氨酯的必要原料之一.1.3 B组分料B组分料是指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的原材料,俗称黑料。B组分料也是形成硬泡聚氨酯的必要原料之一。1。4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由硬泡聚氨酯保温层、界面层、抹面层、饰面层或固定材料等构成,形成于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构造的总称。1.5 喷涂法施工聚氨酯硬泡采用专用的喷涂设备,使A组分料和B组分料按一定比例从喷枪口喷出后瞬间均匀混合,之后迅速发泡,在外墙基层上形成无接缝的聚氨酯硬泡体。硬泡聚氨酯的该种施工方法称为喷涂法。1。6 浇注法施工硬泡聚氨酯采用专用的浇注设备,将由A组分料和B组分料按一定比例从浇注枪口喷出后形成的混合料注入已安装于外墙的模板空腔中,之后混合料以一定速度发泡,在模板空腔中形成饱满连续的聚氨酯硬泡体。硬泡聚氨酯的该种施工方法称为浇注法。1.7 聚氨酯界面剂用于硬泡聚氨酯与基层墙体之间粘结的材料,起防水和增加粘结性能的材料,称为聚氨酯界面剂.1。8 抹面胶浆用于形成保温层之外抹面层的材料,称为抹面胶浆。1。9 压折比同一种材料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之比,称为压折比。2.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基本要求2.1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适应基层墙体的正常变形而不开裂、不空鼓。2。2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变形。2。3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长期承受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2。4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能承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2.5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构造措施.2.6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隔热等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2。7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各种组成材料、配套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足够耐久性,各种材料及配套材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2。8硬泡聚氨酯应为阻燃环保型材料;发泡剂必须选用非CFC物质,例如HCFC、HFC、烷烃、水或它们的混合体系等。3。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性能指标体系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体系包括硬泡聚氨酯本身的材料性能指标、胶粘剂等配套材料的性能指标、外保温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等。3.1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材料性能指标3.1。1 聚氨酯硬泡主要原材料性能指标(1) B组分料应为聚合MDI,性能可参考如下指标:NCO含量,% 3032粘度(25),mPa·s 170700(2) A组分料A组分料中应无CFC、符合环保要求,外观透明,均匀不分层.3.1。2 硬泡聚氨酯材料性能指标表3.1.2-1硬泡聚氨酯材料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指标要求喷涂法浇注法1表观密度,kg/m335382导热系数(23±2),W/(mK)0.0233拉伸粘结强度,kPa150(1)100(2)4拉伸强度, kPa200(4)200(5)5断裂延伸率,%756吸水率,47尺寸稳定性(48h),%802。0301.08阻燃性能平均燃烧时间,s70平均燃烧范围,mm40烟密度等级(SDR)75注:(1)是指与水泥基材料之间的拉伸粘结强度。(2)是指与水泥基材料之间的拉伸粘结强度。(3)是指硬泡聚氨酯材料与其表面的面层材料之间的拉伸粘结强度.(4)拉伸方向为平行于喷涂基层表面(即拉伸受力面为垂直于喷涂基层表面).(5)拉伸方向为垂直于浇注模腔厚度方向(即拉伸受力面为平行于浇注模腔厚度方向)。3。1.3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配套材料的性能指标(1)抹面胶浆性能指标表3.1。3-1抹面胶浆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1可操作时间,h1.54.0JG 149,JG/T 3049 3抗折强度,MPa7。5GB/T 176712拉伸粘结强度(与硬泡聚氨酯),kPa原强度150,且破坏界面在硬泡聚氨酯上耐水性100,且破坏界面在硬泡聚氨酯上4压折比3.0JG 149, GB/T 17671耐冻融性能100,且破坏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2)耐碱网布性能指标表3.1。3-2 耐碱网布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1单位面积质量,g/m2130GB/T 9914。33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经、纬向),%50JG 1492耐碱断裂强力(经、纬向),N/50mm750GB/T 7689.5,JG 1494断裂应变(经、纬向),%5.0GB/T 7689.5,JG 149(3)免拆模浇注法施工专用模板性能指标免拆模浇注法施工宜采用水泥基模板。具体指标见表3。1。33.表3。1。33免拆模浇注法施工专用模板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1厚度(1),mm8GB/T 70195湿胀率,0.20GB/T 70192表观密度,kg/m31600GB/T 70196干缩率,0.1GB/T 70193抗折强度,MPa12GB/T 70197拉伸粘结强度(与浇注聚氨酯硬泡),kPa100本导则附录A3、B3、C34耐冻融性能(25次)无起层和龟裂现象GB/T 70198防火性能a)热释放速率峰值150kW/m2b)FV-0级c)烟密度等级(SDR)75a)GB/T 16172b)GB/T 2408c)GB/T 8627注:(1)如果能够满足其他性能指标要求,则厚度可以降低.(4)聚氨酯界面剂性能指标表3.1。3-4聚氨酯界面剂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1可操作时间,h1。54.0JG 149,JG/T 30493拉伸粘结强度(与聚氨酯硬泡保温板)(1),kPa原强度150,且破坏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JG 149,JG/T 30492拉伸粘结强度(与水泥砂浆),kPa原强度600耐水性100,且破坏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耐冻融性能100,且破坏界面在聚氨酯硬泡上耐水性4003.2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3.2.1对于饰面层以干挂形式施工的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例如干挂石材的喷涂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饰面层干挂的可拆模浇注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等),由于饰面层与硬泡聚氨酯保温层相对彼此独立,故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试验仅针对饰面层进行,耐冻融性能、吸水量、水蒸气渗透阻、燃烧性能等试验分别针对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和饰面层单独进行;由于该系统一般不做抹面层,故对该系统不进行抹面层不透水性试验;抗风荷载性能、系统热阻及系统耐候性等试验均针对整个外保温系统进行。3。2。2 对于饰面层粘结于保温层表面的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例如饰面层为涂料或粘贴面砖等),系统的抗风荷载性能、抗冲击性能、吸水量、耐冻融性能、系统热阻、抹面层不透水性、水蒸气渗透阻及系统耐候性等试验均参考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附录A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燃烧性能试验参考建筑材料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GB/T 16172规定的方法进行。3。2。3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见表3.2.3.表3。2。3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序号项目指标要求测试方法1抗风荷载性能系统抗风压值Rd不小于风荷载设计值。对于饰面层粘结于保温层的外保温系统,系统的安全系数K应不小于1。5;对于饰面层干挂的外保温系统,系统的安全系数K应不小于2。JGJ 1442004附录A.35热阻系统的热阻应符合设计要求GB/T 134752抗冲击性普通型3J级,适用于建筑物二层及以上墙面等不易受碰撞部位。JGJ 144-2004附录A.56抹面层不透水性2h不透水JGJ 1442004附录A。107水蒸气渗透阻水蒸气湿流密度0。85g/(m2·h)JGJ 1442004附录A.11,GB/T 17146加强型10J级,适用于建筑物首层墙面以及门窗口等易受碰撞部位.3吸水量水中浸泡1h,系统的吸水量小于1.0kg/m2JGJ 1442004附录A。68燃烧性能热释放速率峰值10kW/m2,总放热量5MJ/ m2GB/T 161724耐冻融性能对于饰面层粘结于保温层的外保温系统,30次冻融循环后,保护层无空鼓、脱落,无渗水裂缝;保护层与保温层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小于0.1 MPa,破坏部位应位于保温层。对于饰面层干挂的外保温系统,30次冻融循环后,系统各部分外观无明显变化。JGJ 1442004附录A。49系统耐候性对于饰面层粘结于保温层表面的外保温系统,经过耐候性试验后,系统不得出现饰面层起泡或剥落、保护层空鼓或脱落等破坏,不得产生渗水裂缝;具有抹面层的系统,抹面层与保温层的拉伸粘结强度不得小于0.1 MPa,且破坏部位应位于保温层.对于饰面层干挂的外保温系统,经过耐候性试验后,系统外观不得出现明显变化。JGJ 144-2004附录A.2注:水中浸泡24h,若只带有抹面层和带有全部保护层的系统的吸水量均小于0.5kg/m2时,可不检验耐冻融性能.4. 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要点4.1基本要求4。1.1对于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结合建筑物所处地域的气候分区,按照国家规定的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及具体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技术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及特点等,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给出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结构构造、保温层厚度指标等,并选择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方式.一般地,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如图4。1.1所示。图4。1.1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示意图1、基层墙体 2、防潮隔汽层(必要时)+胶粘剂(必要时) 3、聚氨酯硬泡保温层 4、聚氨酯界面剂(必要时)5、玻纤网布(必要时) 6、抹面胶浆(必要时) 7、饰面层4。1.2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工性能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进行热工设计计算或验算,其保温隔热防潮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等现行的建筑节能工程系列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应用于公共建筑的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还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标准GB 50189有关规定。4.1。3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保温隔热材料变更时,必须具有设计变更备案文件。4.1。4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提出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质量规定、技术要求、外表面处理等。不论是砌体结构、轻钢结构、框架填充墙结构、短肢剪力墙填充墙结构,还是全剪力墙结构等,建筑物主体结构和外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荷载列入主体结构荷载计算之内。4。1.5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基层墙体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要求。4。1。6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他配套材料应符合建筑构造设计的规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产品技术标准。4。1。7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必须具有良好保温隔热性及安全性。4。1。8穿透外墙、阳台的孔洞等处应做好保温节点处理,同时做好密封防水处理;屋面女儿墙保温处的顶部应做好防水节点处理.4.1.9在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中不提倡采用贴面砖的系统;如果采用贴面砖做外饰面,则必须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并经过可靠的试验验证,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4.2 喷涂法施工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的技术要点4.2.1喷涂法施工时,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要求的基层墙体可不用抹面砂浆找平,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可直接喷涂于混凝土墙面和砌体墙面上。4。2。2 喷涂法施工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可分为三种系统:饰面层为涂料系统、饰面层为面砖系统、饰面层为干挂石材或铝塑板等。示意图分别见图4.2。21图4。2.23。出于安全性考虑,不提倡在建筑物高于两层的部位采用面砖系统,如果在建筑物较高部位采用贴面砖做外饰面,则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并经过可靠试验验证,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图4.2。2-1 饰面层为涂料系统示意图图4.2.22饰面层为面砖系统示意图图4。2.2-3饰面层为干挂石材或铝塑板等示意图4.2。3墙体拐角(阴、阳角)处及不同材料的基层墙体交接处应连续不留缝喷涂硬泡聚氨酯(如图4.2。3)。图4。2。3 墙体拐角等部位喷涂构造示意图4.2.4喷涂法施工时,在墙体变形缝处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应设置分隔缝,缝隙内应以聚氨酯或其他高弹性密封材料封口(如图4。2。4)。图4.2。4 墙体变形缝处的分隔缝设置示意图4.2.5 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沿墙体层高宜每层留设抗裂水平分隔缝;纵向以不大于两个开间并不大于10m宜设竖向分隔缝(如图4.2。5)。图4.2.5 聚氨酯硬泡保温层水平分隔缝设置示意图4.2.6 喷涂法施工时,应保证窗口部位硬泡聚氨酯与窗框的有效连接,窗上口及窗台下侧均应作滴水线(如图6。2.6).图4。2。6 窗口部位聚氨酯硬泡喷涂构造示意图4。2。7喷涂法施工,如果饰面层为涂料,则涂刷涂料的抹面胶浆层应以耐碱玻纤网布加强,且室外自然地面2.0m范围以内的墙面,应铺贴双层网布,两层网布之间抹面胶浆必须饱满,门窗洞口等阳角处应做护角加强。4.2.8饰面层为面砖的硬泡聚氨酯保温系统,应采取足够的技术措施保证其安全性,例如应取消柔性腻子层,并以热镀锌焊接四角钢丝网代替玻纤网布,钢丝网应与埋在墙面上的膨胀螺栓可靠连接(如图4。2.8所示)。网布(或钢丝网)宜置于抹面胶浆中间层部位。热镀锌四角焊接钢丝网丝径一般为0。81.2 mm,网孔边长一般为20mm×20 mm左右,实际采用的丝径和网孔边长可根据工程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如果为轻质混凝土砌块墙体,则应在墙中预埋扁钢固定件来替代膨胀螺栓,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饰面层为面砖时,室外自然地面2。0m范围以内的墙面阳角钢丝网应双向绕角互相搭接,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0mm。注:10层以下的保温系统取图中较大值,10层以上的保温系统取图中较小值。图4.2.8 钢丝网固定方式示意图4。3 浇注法施工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的设计技术要点4。3.1浇注法施工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分为可拆模和免拆模两种.可拆模系统的构造层次一般包括:墙体基层界面剂(必要时)、硬泡聚氨酯保温层、保温层界面剂和饰面层等;免拆模系统的构造层次一般包括:墙体基层界面剂(必要时)、硬泡聚氨酯保温层、专用模板和饰面层等。图4.3。1-1饰面层为涂料的浇注法可拆模系统构造示意图图4.3。12饰面层为面砖的浇注法可拆模系统构造示意图图4。3。13饰面层为涂料的浇注法免拆模系统构造示意图图4.3.1-4 饰面层为面砖的浇注法免拆模系统构造示意图4.3。2浇注法施工硬泡聚氨酯的基层墙体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要求;符合验收标准的基层墙体可不用抹面砂浆找平,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可直接浇注在混凝土墙面和砌体墙面上。4.3。3浇注法施工时,在墙体变形缝处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应设置分隔缝,缝隙内应以聚氨酯或其他高弹性密封材料封口。4.3。4 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沿墙体层高宜每层留设水平分隔缝;纵向以不大于两个开间并不大于10m宜设竖向分隔缝.4。3.5浇注法施工时,应保证窗口部位硬泡聚氨酯与窗框的有效连接,窗上口及窗台下侧均应作槽式滴水线。4。3.6浇注法施工的硬泡聚氨酯保温层表面一般无需再进行找平层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