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吨水泥粉磨站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60 万吨水泥粉磨站技术改造项目企业名称:xxxx 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企业法人代表:XXX项目性质:水泥粉磨站技术改造1.2项目建设地点XX省 XX市。1.3公司概况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一一X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位于 XXtXX市南 郊,厂区东至集团公司总部3公里,其余三面与XX市XX区XX乡相邻。厂 区内有铁路专用线至XX火车站与浙赣线接轨,交通便利。1.4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公司现有两条2.9X10m机立窑生产线,每年可以消纳34万吨电石渣 (干基),约占XX电石渣总量的10%。同时消耗了部分粉煤灰、硫酸渣、氟 石膏等工业废渣,为XX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根据XX省经贸委2004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指 导意见,公司两台机立窑需在 2007年底之前关停;同时根据国家经贸委于 2000年1月 1日实施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 (第二批), 公司两台1.83X 6.12m水泥磨属国家明令淘汰设备。目前,XX集团公司还有大量的其他工业废渣, 如热电厂年产生粉煤灰40 万吨,氟化公司年产生氟石膏 5.1万吨。如何将工业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 以综合利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水泥工业作为大宗原材料基础工业具有消化大量工业废渣的潜力, 本项 目是利用原有的部分设施进行磨机更新改造, 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其他工业废 渣,为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进行配套,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同时也 顺应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上大改小、淘汰落后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干法 水泥”的总体要求。项目建成以后,可以处置 12.0万吨/年粉煤灰及 1.86万吨/年氟石膏等固体废渣,提高XX的循环经济水平;还可以解决机立窑停产后部分职工的就业 问题。本项目是XX “煤、盐、石灰石t电力t电石t聚氯乙烯t水泥”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环,在公司产业链及循环经 济的地位见下面的示意图:受公司委托,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派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编写了XXXX x有限公司60万吨/年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请有关部门审批。1.5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 XXXX XX有限公司与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签定的技术合同书。2根据XX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发 展规划,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列入XX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本 项目是为其配套,项目的建设符合XX集团发展规划。3. 2000年 12月31日,XX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发2000300号”文对XX 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了批复,批复中要求统筹规划XX集团的发展,本着既有 利于XX集团公司发展又有利于XX市发展的原则,由XX市政府、XX集 团公司协商确定。4. xxxxxx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1.6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内容在对公司现有场地和生产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后, 对从熟料进厂到水泥包 装出厂的工艺、总图运输、建筑与结构、电气自动化、给排水等内容及辅助 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系统论述, 并根椐所制订的技术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技 术经济分析。1.7可行性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 可行性研究根据现场考察结果和业主意见, 本着以利用原有的部分设 施、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提出适宜的建设方案。2. 提出的方案要求生产可靠、 技术先进、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达到高效、节能、提高质量、调整产品结构、美化厂容厂貌的目的。3. 工艺设备的选型适当、 布置合理、 操作方便, 确保安全生产和劳动卫 生条件良好。4. 在可靠的前提下, 尽量选用新技术、 新装备, 继续为我国建材行业的 技术进步作出贡献。5. 充分考虑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6. 坚持“三同时”原则,注重清洁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选用成熟、可 靠、高效的环保设备,使生产线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7. 新建建筑物选用适当的结构形式,满足工艺和现场的环境及地质要 求。8. 电气自动化要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成熟、 可靠的先进技术和 设备,为工艺提供良好的条件。1.8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及主要设计指标 本项目利用现有机立窑生产线场地,本着合理选用新技术为前提,并综 合考虑该公司的场地条件、管理水平、合理用电以及业主的要求,水泥粉磨 技术改造采用HFCG120-45型挤压机、打散分级机和一台3.2 X3m高效筛分 磨组成的联合粉磨系统。项目实施后年产水泥60.0万吨,其中年产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18.0 万吨,全部散装;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42.0万吨,其中18.0万吨袋装, 24.0万吨散装,出厂水泥散装与袋装比为 7:3。生产线的主要设计指标水泥产量:60.00万 t/a水泥综合电耗:< 36kWh/t1.9 降低建设投资的主要技术措施1. 对水泥粉磨物料、设备等进行综合平衡,确保生产线匹配合理,生产 稳定。2. 工艺设计在保证生产工艺线完整、可靠以及确保产品质量和环保要求 的前提下,各环节工艺流程力求简化。3. 在满足工艺合理、生产安全、设备维护维修方便的前提下,布置尽量 紧凑4设备选型力求成熟、可靠、投资低,并适当提高设备运转率5合理减少各种物料的库内储存期,以减少储库投资。6.合理采用露天化方案、简化厂房结构,减少车间建筑面积。7结构设计合理选取柱网布置和结构型式,优化结构设计,降低建筑物 自重;输送廊和提升机楼做成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合理选择建筑物楼板活荷 载和设备动荷载系数。8. 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力求实用、先进,在满足生产过程检测、控制集 中的前提下,选择专业性强而又投资低的技术方案。9. 利用现有的闲置设备和设施。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新建生产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生产规模日产水泥t/d2054.8年产水泥t/a460.00 X102产品品种P.O42.5 普硅t/a418.00 X10P.C32.5 复合t/a442.00 X103装机容量kW32964计算负荷kW25055年耗电量kWh/a216000006生产用水mi/d972.00循环水利用率%95.067总平面图指标厂区占地面积Ha2.14建筑物占地面积2 m67108劳动定员人50生产工人人48管理服务人员人29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t /人a12000生产工人劳动 生产率t /人a1250010单位指标水泥综合电耗kWh/t3611总投资力兀3938.27建设期利息力兀生产流动资金力兀946.1511企业经济指标年平均销售收入力兀11461.6212经济效益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27.69全投资税后投资回收期年4.58全投资税后贷款偿还期年总投资收益率%25.35投资利税率%28.32资本金利润率%20.951.11结论和建议通过对XXXX xxf限公司60万吨/年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进行 可行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本项目为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配套,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渣生 产高标号水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提升公司的循 环经济水平有利。2项目条件优越,水、电资源供应充足,公路铁路运输条件较好。建设 单位有一整套辅助生产和公用设施,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职工队 伍,有稳定畅通的产品销售渠道,同时还可直接利用公司机立窑生产线场地 建设。3.本项目总投资3938.27万元,项目完成后,将年产优质高标号水泥60.00 万吨,年平均销售收入11461.62万元。投资回收期(全投资税后)为 4.58 年(含建设期1年),小于水泥行业13年的基本指标;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27.69%,项目总投资收益率 25.35%,项目投资利税率 28.32%,项目资本金 利润率 20.95%。项目平均盈亏平衡点为 63.06%,即年产产品 37.84 万吨即 可实现盈亏平衡,安全盈余为 36.94%,有一定的安全系数,项目抗风险能 力较好。4. 本项目实施后,可以解决机立窑停产后职工的就业问题,保证xx及 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既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又有其极为有利的条 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批准该项目的 实施。第二章 市场预测和拟建规模2.1项目概况与市场定位本项目厂址位于XX市南部(公司现有厂址内),改造条件优越,交通 运输便利,距城区 6.5公里,有专用道路与国家干线公路相接, 并拥有铁路专 用线与XX站接轨,产品可直销宁波和温州等地。根据公司现有的营销网络,水泥产品主要销往XX本地、宁波及温州等 市场。2.2 水泥工业现状改革开放以来,XX水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 2001年以后,新型 干法水泥发展迅速,水泥产量由八十年代初的不足500万吨增至 2006年的9947万吨。20052006年XX抓住水泥行情低迷的时机,通过激烈的市场竞 争和政府采用补贴等手段淘汰机立窑等落后生产能力,2年时间淘汰了 375台机立窑,淘汰率达到 95%,淘汰生产能力近 4000万吨 ,至 2006年底全省新型 干法水泥比例已经达到 98%以上,完成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目标。 2007年XX水泥行业将淘汰最后的17座机立窑,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机立窑 工艺的省份。2005年XX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为1亿吨,而当年 的水泥需求量为9000万吨。2006年XX全省没有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水泥 产量9947万吨,同比增长 12%;水泥价格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全行业年利润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400%多总体来看,xx水泥工业已经从单纯数量增长型转向为质量增长型,从 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装备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 理粗放型转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能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能源节约型。经历过 市场不断磨练的XX水泥在发展中成熟、壮大,xx的水泥企业将继续演绎 XX水泥工业发展的奇迹。XX市是XX省水泥工业大市,也是省委、省政府印发的XX省先进 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拟培育的3个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之一。省经贸委制定的XX省“ 一五”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X X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石灰石等资源丰富的优势, 进一步做大做强熟料基地,到2010年底,水泥生产能力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XX市现有水泥企业37家,水泥生产能力1700万吨。2006年实际产量 为1630.1万吨,比上年增长23.8%。全市16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及熟料粉磨 系统生产的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1577.1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96.6%, 比上年增长45.9%,机立窑水泥为53万吨,仅占3.4%。根据XX市政府的 要求,目前全市现有的7条机立窑生产线,在2007年底前必须关停。XX市规模较大的水泥企业有 10家,其中XX虎山集团有限公司、X X红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60强名单。2006年XX市主要水泥企业生产情况见表 2-1。XX市主要大型水泥企业 2006年生产情况表2-1序号企业名称实际产量(万吨)1XXXX集团有限公司*319.02XXXX集团有限公司300.83XXXXX集团*258.64XX集团176.65XXX水泥有限公司136.36XX水泥有限公司*41.67XXX水泥有限公司82.78XXXX建材有限公司66.39XX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62.010XXXXXX有限公司36.1随着绿色循环经济及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对水泥工业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产业升级,大 力推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把污染型产 业改造为清洁环保型产业,实现水泥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利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生产优质水泥,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更主要的是可以满足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2.3市场分析目前到2010年是XX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水泥工业必须保持快 速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适应日益增长和变化的市场需 求,尤其是对优质高性能水泥的需求。2.3.1经济发展对水泥的需求分析XX省地处东海之滨,西邻安徽、江西,北通江苏、上海,南达福建, 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省市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XX 省经济发展很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 政策,拉动内需,扩大基本建设投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使国民经济 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十五”以来,全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 化、信息化、国际化,进而实现现代化进程,为XX省水泥工业快速发展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全省水泥的市场需求量一直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拉 动水泥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镇建设投资规模的增长; 国家规划高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 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增长 等。“十五”期间XX水泥生产能力大于需求量 6001000万吨;2006年X X全省没有新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前 8个月水泥需求增幅为15%, 而产能增长为 0 ,水泥供求基本平衡,水泥价格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预计 今后一段时间内XX水泥需求增长将保持在 10%左右。由于XX能源价格较 高、石灰石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交通条件限制,建设较大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 产线的可能性比较小(根据规划,产能增幅控制年均增长 5%以内)。“十一 五” 后期有可能出现水泥供不应求的状况。由于“十五”期间水泥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量,形成了省内水泥的恶 性竞争,从2006年开始,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关注下,xx省水泥协会开始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行业自律工作,通过省内各地水泥协会的共同努力,已 经形成了水泥价格的协调机制,通过互相沟通和协商,共同抵制恶性竞争的 做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随着全省水泥企业逐步建立起行业内的价格 协调机制,恶性竞争将得到有效遏止,加上市场基本面好转,企业的亏损面 将从目前的 50%以上下降到 20%以下,吨水泥利润保持在 1020元左右。XX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在全 国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华东地区水泥需求的主要市场之一。但XX本省水泥 生产企业受资源分布限制,基本布置在浙赣线以西地区及诸暨市。浙赣线以 东的宁波、温州、台州、丽水、舟山等地基本没有水泥熟料生产线,但水泥 需求占XX水泥消费的50%左右,依靠XX西部地区供应。由于运输距离长, 而且基本依靠汽车运输,运输成本较高,销售半径被局限在 300500km。而 省外部分企业如海螺等在沿海、沿江建设水泥熟料基地,在XX建设水泥粉 磨站、销售中转基地,依靠便宜的水运价格, 销售半径可扩展到1500km。因 此XX水泥还面临安徽、山东、江苏等省外企业的竞争。同时省内部分企业 在省外XX周边布置水泥生产线,而将市场销售定位在XX,也加剧了XX 水泥市场的竞争。综上所述,近期XX水泥市场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从中长期来看,将 是稳中有升的格局,但市场竞争依然残酷。XX市场XX市水泥产量大,但市场容量有限,目前每年消耗约 400万吨。大部 分水泥销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十一五规划” 、“六大百亿工程” 及 “五城联创” 工程的不断推进, 黄衢南、 杭新景高速、 衢常铁路、 电力设施、 衢江航道恢复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xx新一轮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正在实 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县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同时XX市后发优势 明显,是承接省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适合区域,工业立市战略、xx制造业 基地建设初见成效。随着XX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泥需求量将逐 年增加。XX本地所需水泥基本由本地企业供应。公司在本地有部分固定客户温州市场温州市提出要在 2007年提前实现“小康水平”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25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3000美元。要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的步 伐,推进一系列的改革,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综合配套 的交通体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多元结构的能源体系 等。根据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在未来 5年内, 温州将着眼于适度超前,着力打造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等五 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进网络智能化,提高互动协调性,全面提升基础设 施建设运营水平。“十一五”时期,规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600亿元, 力争达到 5000亿元。近年来,温州市场需求量猛增, 由 1997年的 1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 1000 万吨左右。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温州的经济规模将不断扩大,水泥 市场容量也随之增加。宁波市场目前宁波市年需求水泥为 1600 万吨左右,宁波本地企业生产水泥不到700 万吨(包括水泥粉磨站在内) 。 2006 年宁波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实 现生产总值 2864.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3.4%,人均 GDP 突破 5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15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2.6%。今后几年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10位,XX经济中心的地位基本确立。到 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600亿元, 到 201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以 上。宁波还将加快发展的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 程,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力争到 201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 1 万亿元,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随着 宁波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水泥的需求量逐年递增。随着以上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水泥总用量有一定增加的前提下,高 标号优质水泥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2.3.2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对水泥市场的影响到2007年底XX水泥行业将淘汰最后的17座机立窑,成为全国第一个 没有水泥机立窑工艺的省份。2006年XX市17家水泥企业共拆除了 26台机 立窑生产线,减少机立窑生产能力 235万吨。目前全市现有的 7 条机立窑生 产线,要求在 2007 年底前必须关停。大量的机立窑水泥企业改造成为粉磨 站,同时在资源丰富的原料基地建设熟料生产线,在市场需求潜在空间大的 区域建设水泥粉磨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温州仅有钟山( 60 万吨粉磨站)等生产水泥,其余需要外部运入。 宁波主要水泥生产企业有舜江水泥有限公司 (2000t/d 新型干法生产线)、 宁波象山港水泥有限公司、XX明峰水泥有限公司、宁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慈溪浒山水泥公司、宁波杭州湾三狮有限公司、鄞州科华水泥有限公司、奉 化市金龙水泥粉磨站等, 宁海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年产 320万吨水泥粉磨 站在建。综上所述,在整个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发展阶段, 伴随着立窑水泥的淘汰, 对高标号优质水泥需求增加2.3.3 市场竞争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础性作用正不断得到加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逐步形成。由于地 方小水泥企业本身难以克服的弱点, 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有力地促使他们退出 市场。只有那些产品竞争力强、经营管理完善的大水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本项目优劣势如下:1、资源综合利用优势 本项目利用粉煤灰、氟石膏等作原料生产水泥,为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 目配套,一方面消化了工业废渣,有利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也使本项目拥 有了充足的原材料。而XX部分水泥主产地,石灰石资源已日显贫乏、环境 容量有限,发展空间受到限制。2、政策优势 本项目建设条件好,主要原材料利用工业废渣,可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 值税返还等优惠政策。3、公用工程优势本项目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距城区约 6.5 公里,拥有专用铁路可 运输成品到目标市场。4、品牌优势 公司严把材料入口关、工艺控制关、产品出厂关,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产品富裕强度合格率、出厂合格率、袋重合格率均达 100%。生产的“XX” 牌水泥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固定的客户关系,具 有完善的销售全程服务;注重运用恰当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 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并建立了健全的营销网络。这些为项目建成后企业的不 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2.4市场分析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建设条件好、投资省、综合利用工业废 渣等有利条件。可以预见,建成后产品质量较好,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 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XX的循环经济水平。 2.5产品销售价格2.5.1近几年XX及周边地区的水泥价格XX及周边地区的水泥价格(含税价,元/吨)表2-2品名现行单价P.O42.5普硅散装236P.C32.5复合散装216P.C32.5复合袋装226说明:水泥价格为出厂价2.5.2产品市场销售定价预计本项目建成后,市场价格将在近几年的平均价之间波动,考虑到XX水泥市场逐步好转,故拟定水泥销售价格按现行单价计算第三章技术改造条件3.1原材料3.1.1熟料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年产水泥熟料40.33万吨,本项目就是为其进行配套。熟料化学成份见表3-1、表3-2。熟料化学成份表(%)表3-1LossSQ2AI2O3FezOsCaOMgOf-CaO合计0.2022.352.855.2766.510.840.7898.02熟料率值和矿物组成表表3-2KHnPC3SC2SC3AC4AF0.9082.751.8558.2920.109.158.663.1.2混合材1.粉煤灰采用x集团公司热电厂产生的干粉煤灰,年排量可达40万吨,水份约为0.5%,运输方便,运距约为3公里,通过罐装汽车运输进厂。其化学成份见表 3-3。粉煤灰化学成份表(%)表3-3LossSiO2AI2O3CaOMgO合计6.9154.1428.345.813.251.2699.71从粉煤灰化学成份分析可以看出,其烧失量为6.91%,品质指标完全满足水泥生产需要。2. 矿渣矿渣来自江西新余等地,由火车运输进厂,运距为 500km左右。容重为1.01,水份8%左右。化学成份见表3-4矿渣化学成份表(%)表3-4MnO2SiO2Al 2O3FezOsCaOMgO合计0.2034.0614.921.5539.588.5898.893.石煤渣石煤渣来自建德市等地,由汽车运输进厂,运距约100km左右。化学成份见表3-5石煤渣化学成份表(%)表3-5LossSiO2Al 2O3Fe2O3CaOMgO合计2.9176.1811.901.640.990.5394.153.1.3石膏1.氟石膏氟石膏为XX股份公司氟化公司生产无水氢氟酸的工业副产石膏,外观为粉状,水份在1%以下,米用汽车运输进厂,运距约3km,化学成份见表3-6。氟石膏化学成份表(%)表3-6SO3SiO2AI2O3Fe2O3CaOMgO合计52.011.350.790.3642.680.1297.312.天然石膏天然石膏来自江西等地,粒度w300mm,其SQ含量34.52%,结晶水 12.56%,品质指标完全满足水泥生产需要。由火车运输进厂,运距约300 km。3.2技术改造区域及位置技术改造区域为公司机立窑生产线场地,无须新征土地,场地长约300m, 宽约100m。可利用面积约2.14ha左右。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可以满足技术改造用地要求3.3气象条件技术改造区域海拔高度81.0m,常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历年平均气温173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5C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04C历年最热月 (七月 )平均气温292C历年最冷月 (一月 )平均气温52C历年夏季月平均相对湿度76%历年冬季月平均相对湿度78%历年夏季月最大相对湿度82%历年年平均降雨量1664.4mm历年最大降雨量2464.5mm历年一日最大降雨量148.1mm历年一次最大降雨量285.8mm历年年最大蒸发量1741.1mm历年年最小蒸发量1354.1mm历年年平均风速3m/s历年最大风速 (10分钟最大持续风速 )28m/s历年平均积雪厚度10cm历年最大积雪厚度35cm全年雷电日数68日全年雷暴日数51日霜冻:初霜 10月 26日,终霜 3月 31日,最冷年地面冻结厚度 1cm。大气压:夏季月平均最大绝对值99kPa,冬季月平均最大绝对值 101.86kPa。3.4工程地质基本概况1.工程地质基本概况技术改造区域地层上部为第四纪河流冲积层, 总厚度约8m,自上而下为: 耕土层0.2m左右;砂质粘土层13m,容许承载力约177kPa;卵石层容许承 载力为588kPa,卵石层上部有透镜体分布;下部为第三纪红色砂岩,容许承 载力很高。技术改造区域位于金衢盆地西端边缘地带, 为低山丘陵地貌, 地势较高, 场地较为平坦。 场地地下水类型简单, 为第四系孔隙性潜水, 具有微承压性。 杂填土为上层滞水,透水性强;粘质粉土层为相对隔水层,为弱透水性,受 大气降水及侧向渗流补给。场地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无软弱夹层存在,场 地稳定性较好,具体表现为:层为杂填土,松散、湿,压缩性高,强度低 且不均匀,不能作建筑物持力层;层为粉质粘土层,稍湿,可塑状态,压 缩性中等,fak=160180kPa,可作低层轻型建筑物持力层;-1层为强风化 粉沙岩层,层位稳定,强度一般,fak=250kPa,可作一般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2层为中风化粉沙岩层,层位稳定,强度高,frc=5.2Mpa,可作主要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XX集团范围因卵石层有较强的渗透性,基岩为不透水性砂岩,故地下 水水位高(属地表水),一般0.20.75m以下见液面,地下水的流向由南东流 向北西。由于XX厂区地势较高,且距乌溪江和江山港有一定距离,因此基 本不受洪水威胁。2.地震烈度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以下,不需设防。3.5 交通运输公司位于XX市南部,厂区距X市约6.5公里。XX市地处闽、浙、赣、皖 四省交界处,东与兰溪、金华相邻,南与遂昌交界,西与江西玉山相连,北 与建德、淳安接壤。交通运输十分方便。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在市区北缘穿越,通过杭金衢高速及杭新景高速 龙游联络线、龙丽高速与全省高速公路联网; 320国道在市区北缘穿越, 46 省道于西侧相切°xx集团公司内部道路成网,通过XX级公路与市区道 路、国省道、高速公路相接。铁路:浙赣铁路从城区南相切转向西南(距XX西境2公里)而过。XX专用线接轨于XX站西,转南行5.74公里到xx,xx自设交接站和编组 站,并设有XX运输分公司负责大宗原材料和产品的铁路运输。厂区内有专 用铁路线。随着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将较大幅度地缩短XX铁路运输路途时 间,提升XX铁路运输能力。水运:衢江位于钱塘江上游,全长 81公里。上与常山江、江山江相连, 下通过兰江、富春江可连通京杭运河、杭甬运河。根据 2005年5月省发改委、 省交通厅批复的衢江航运规划 ,规划范围自衢江双港口至兰溪马公滩约 81公里航段,衢江航道规划为四级航道,通航 500吨级船舶,运输量约 800万吨/年。预计2010年建成通航,届时低成本、大运量、污染少的水运优势得以显现。3.6供电条件本项目所需电源由公司水泥车间高压配电室提供,该配电室通过架空线与公司35kV/6kV总变电站相连接。该变电站 35kV电源由集团公司110kV 降压站和集团公司热电厂双回路供电,另外还设有与35kV巨塑PVC变之间 的1回35kV联络线。3.7供水条件XX集团公司下属公用公司供水车间,为各厂提供工业用水。厂区内给 水管网密布,通达各处。公司现通过©300、© 500两根水管供水,总供水能力为900t/h,折合年供水量为 712万吨/年。目前公司及周边总用水量为 220240万吨/年,其中公司现年用水量约130万吨/年,水泥车间区域约60 万吨/年。XX的排水、排污分三个系统:清净废水和雨水通过厂区排水网经东、 西排渠分别排入乌溪江和江山港;酸碱污水汇入污水处理厂中和处理达标后 排入东排渠;其它污水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用排江管送乌溪江。3.8现有生产设施现有的主要生产设施见表3-7、3-8。主机设备表表3-7序号名称主机设备规格台数生产能力(t/h)备注1生料磨2.2X 6.5m215X 2改造成水泥磨2机立窑 2.9X 10m22008年停窑3大布袋除尘器LFEF(IV)8 X34424烘干机2.2X 12m逆流1 2.2X 12m15水泥磨 1.83X 6.12m210X 2拆除2.2X 7.0m114拆除 3.0X 11m140物料储存一览表表3-8序号储库名称储库规格(m)库容(m3)数量总库容(m3)11#4#干料库 5.0X 17.0239495625#6#干料库 6.0 X7.0m330266031#5#生料库 6.5X 15.0m3815190546#7#、8#9#生料库 8.0X 18.5m580211605混合料库 8.0 X5.0m38513856料浆库 6.5X 15.0m293129371#、6#熟料库腰子形状中间相通5501550825#、710#熟料库6.5 X6.0m37082960925#、710#水泥库 6.5X 15.0m31682528101#、2#散装水泥库两个小库组成30013001136#散装水泥库 6.0 X9.8m3364134412811#散装水泥库(钢板库) 8.0 >24.5m55842232第四章技术改造方案4.1生产工艺4.1.1产品品种本项目实施后年产水泥60.00万吨,其中年产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18.0万吨,全部散装;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42.0万吨,其中18.0万吨袋 装,24.0万吨散装,出厂水泥散装与袋装比为 7: 3。4.1.2配料方案原料配比见表4-1(%)。原料配比表表4-1水泥品种熟料粉煤灰矿渣石煤渣氟石膏天然石膏P.O42.5 普硅80.009.005.00/3.003.00P.C32.5 复合60.0024.005.005.003.003.00原料配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原料情况和试验来确定4.1.3物料平衡水泥粉磨技术改造项目物料平衡见表4-2物料平衡表表4-2物料名称天然水份(%)配合比(%)生产损失(%)消耗定额(t/t-水泥)物料平衡干料湿料干料湿料时日年时日年熟料80.0010.8160.81619.50468.114692419.50468.1146924粉煤灰0.59.0010.0920.0922.1952.7165292.2152.916612矿渣85.0010.0510.0551.2229.391831.3231.89981氟石膏13.0010.0310.0310.7317.655100.7417.75565天然石膏33.0010.0310.0320.7317.655100.7518.15680P.O42.5 普硅123.89573.4180000熟料60.0010.6120.61234.13819.125711734.13819.1257117粉煤灰0.524.0010.2450.24613.65327.610284713.72329.3103364矿渣85.0010.0510.0552.8468.3214263.0974.223290石煤渣15.0010.0510.0522.8468.3214262.8768.921643氟石膏13.0010.0310.0311.7141.0128561.7241.412986天然石膏33.0010.0310.0321.7141.0128561.7642.213253P.C32.5 复合55.751338.0420000粉磨系统年运转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