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哦.doc

    • 资源ID:4737834       资源大小:10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哦.doc

    主要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4.5分,共27分):1.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因而称岩石圈。2.地温梯度:常温层之下,地温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加。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地温梯度。3.重力异常:由于地面起伏和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结构差异等原因使实测重力值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正、负异常)。4.莫霍面:莫霍面是地震波速显著不连续面,莫霍面以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层称为地壳,莫霍面以下的地球内部圈层称为地幔,莫霍面在大陆为33km、在大洋为5-8km。5.克拉克值:地壳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含量称克拉克值(地壳的元素丰度)。元素在地壳、上地幔和地球中的分布相差十分悬殊,其中O、Si、Al、Fe、Ca、Na、K、Mg等8种元素合计占地壳总质量的99%。6.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原则:该原则是从研究眼前正在进性的地质过程入手,总结其规律,再去推论地质历史上同类事物发展和结局。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2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 ) A250km处 B1000km处 C2900km处 D5125km处3地震波横波的地球内部不能被传播(或被吸收)的圈层是( ) A内核 B外核 C下地幔 D软流圈 4地壳厚度最小的地区是( ) A大洋盆地 B海沟 C大洋中脊 D岛弧 5地热增温率适用于( ) A常温层以下的地壳浅部 B常温层以上的地壳上部 C地表以下的地壳浅部 C自地表到地心的整个地球 6岩石圈是指( ) A地壳表层人类能直接观测的部分 B土地壳 C莫霍面以上的全部地壳 D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的总和 三、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 大气圈 、 水圈 和 生物圈 。 2.地球外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液态;内核物质的物理状态是固态。 3.板块构造学说把板块边界分成 分离型、汇聚型和 平错型 三类。4.地壳的下限是 莫霍面 ;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是 高原 ;地壳厚度最小的地区是 大洋中脊 。5.表示地磁场强度的三个要素是磁场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I)。6.地壳中克拉克值前三位的元素依次是O、Si、Al。7.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 、欧亚板块和南极板块 七大板块。四、问答题(前3题每题7分,后一题10分,共31分)1.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状况及据此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 从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的变化特征来看,波速在地下12公里(大洋区)和33公里(大陆区)、670公里、2891公里、5150公里等处发生明显的跃变。由此可以推论,在这几个深度的物质成分和物质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几个大的结构面。莫霍面是地震波速显著增加的不连续面,在大陆区厚度为33km、在洋底厚度为5-8km,莫霍面以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层称为地壳,莫霍面成为地壳与地幔的界面。 位于地下2891km的古登堡面为地震横波终止,纵波急剧减低。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的圈层称为地幔。地幔的厚度约2870km。根据670km深处的地震波速显著间断面分为上、下地幔。 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称地核。根据5150km深处的地震波速显著间断面(纵波增加、横波出现)分为内外地核,推测外地核为液态物质,内地核为固态物质。2.对比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在分布、厚度和成分(结构)方面的差异。大陆区地壳厚度为20-80km,平均厚度为33km。以康拉德面为界(深约15km)又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5km)平均密度约2.7g/cm3,由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一般称硅铝层或花岗质岩壳;下地壳(厚约18km)平均密度约2.9g/cm3,一般称硅镁层或玄武质岩壳。大洋区平均厚度为7km,且较为均匀,普遍堆积有0.5km厚的沉积层,向下为5-8km的硅镁层(密度2.9g/cm3)。3.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外动力地质作用可分哪些类型?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按地质动力来源分为作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崩塌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4.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主要有: (1)宇宙地质依据 宇宙物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宇宙天体(尤其是太阳系内天体)的物质成分可作为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的参考依据(例如陨石); (2)地质学依据 岩浆岩来自地下较深的部位,研究其物质成分和形成的温压条件可帮助人类认识地下的物质状态及环境。 (3)地球物理依据 主要是地震波速的变化。第三章模拟卷参考答案二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2.同质多像:相同的化学成分所形成的矿物,由于矿物晶体内质点的排列不同而形成不同矿物的现象,例如单质C的同质多像矿物石墨和金刚石。3.类质同像:矿物结晶时,晶体中的某些质点(原子、离子、络阴离子或分子等)被性质相似的质点以各种比例相互置换或取代,而晶体结构类型和化学键性基本不变的现象,称类质同像。类质同像可以划分为:完全类质同像、不完全类质同像;等价类质同像、异价类质同像。4.晶体的习性:矿物晶体在一定条件,常常趋向于形成的某一习惯性形态,称为晶体的习性,简称晶习,一般可以划分为三向等长、二向延展、一向伸长。5.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主要级别: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 ( ) A断口 B节理 C片理 D解理 2、下列矿物中无解理的是( ) A黄铁矿 B辉石 C闪锌矿 D萤石3、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 ( ) A石英、橄榄石、石膏、钾长石 B钾长石、滑石、红柱石、石榴子石 C萤石、滑石、白云母、斜长石 D辉石、方解石、角闪石、黄铁矿 4、黄铁矿属于( ) A氧化物矿物 B卤化物矿物 C含氧盐矿物 D硫化物矿物 5、打击试验以下各组矿物时,均出现三组完全解理的是( ) A黄铁矿、钾长石、磷灰石 B方解石、磁铁矿、黄铁矿 C白云石、方解石、方铅矿 D萤石、磁铁矿、白云石 6、黄矿铁条痕的颜色是( ) A灰黑色 B桔黄色 C金黄色 D绿黑色 三、填空题(每空1.5分,第一题为5分,共23分) 1、矿物硬度从小到大有 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2、摩氏硬度计将矿物硬度分为10个等级,其中石英的硬度为7,钾长石的硬度为6。3、按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划分为五大类,其中石榴子石属于硅酸盐矿物,刚玉属于氧化物矿物,萤石属于卤化物矿物。4、在肉眼鉴定矿物时,主要是根据矿物的物理、力学和 其他三大方面的物理性质。5、在矿物的摩氏硬度计中,硬度等级为3,5,7的矿物名称分别是方解石、磷灰石和石英。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1、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如果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都有一定的形态。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个氧离子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结构。非晶体是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2、什么叫做类质同像,与同质多像的区别是什么?矿物结晶时,晶体中的某些质点(原子、离子、络阴离子或分子等)被性质相似的质点以各种比例相互置换或取代,而晶体结构类型和化学键性基本不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像。而同质多像则是指相同的化学成分所形成的矿物,由于矿物晶体内质点的排列不同而形成不同矿物的现象,例如单质C的同质多像矿物石墨和金刚石。3、如何用肉眼鉴别方解石、斜长石和石英这三种矿物?方解石一般为无色或者白色,集合体呈粒状或者块状,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菱面体三组解理,硬度较小,为3。斜长石呈板状、板柱状晶体,多为白色、浅灰色,常为不规则的粒状,玻璃光泽,平行柱面两组完全解理,硬度66.5。石英常呈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透明,断口具贝壳状,硬度较大,为7。4、矿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些大类? 矿物的分类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以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为依据的晶体化学分类方法。首先根据化学成分特征分出大类和类;同类矿物再根据晶体结构划分族;族以下分矿物种。同种矿物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矿物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硅酸盐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磷酸盐类等)以及卤化物。5、简述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肉眼鉴定矿物首先根据矿物的形态来观察,矿物的形态分为矿物的单体(单个晶体)形态和矿物集合体形态,矿物集合体形态包括显晶集合体(规则集合体:双晶;不规则集合体:粒状集合体、板状集合体、片状集合体、柱状集合体、放射状集合体、纤维状集合体、晶簇等)、隐晶集合体(包括结核体、分泌体、钟乳状集合体(葡萄状集合体)、膜状集合体、皮壳状集合体)以及胶态集合体。其次是矿物的物理性质,其中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矿物的力学性质(解理和断口、硬度)。第四章模拟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5分,共27分)岩浆:岩浆是在岩石圈深处或软流圈内形成的粘稠熔融体,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并含有较多的挥发分。花岗岩:为酸性深成岩,呈浅肉红色,浅灰色等,粗细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喷出岩:岩浆由深部运动喷溢出地表及其冷凝成岩石的过程称为岩浆的喷出作用,冷凝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作用:岩浆由源区向岩石圈浅部运动及喷溢出地表的作用通称为岩浆作用。火山作用:岩浆由深部运动喷溢出地表及其冷凝成岩石的过程称为岩浆的喷出作用,也称为火山作用。斑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很清楚地分为两大群,一群晶体明显可见(斑晶),一群晶体则十分微小(基质),当基质为隐晶质,无法我们肉眼所观察,呈现出斑状结构,多见于浅成侵入体或喷出岩类中。二、填空题(每空1.5分,第一题为5分,共23分) :1)根据SiO2含量,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浆(SiO266%)、中性岩浆(SiO2:66%-53%)、基性岩浆(SiO2:53%-45%)和超基性岩浆(SiO245%)。 2)根据岩浆冷却凝固成岩的环境,将侵入岩分为浅成、中深成和超深成三大类。3)辉长岩属于岩浆岩的 基 性岩类,这种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基性斜长石和辉石。4)岩浆岩中SiO2含量大于66%的喷出岩称为流纹岩;SiO2含量为53%-66%的浅成岩称为闪长玢岩,SiO2含量小于45%的深成岩称为橄榄岩。5)鲍文反应序列中最先结晶的矿物是橄榄石,最后结晶出的矿物是钾长石 白云母 石英。6)与玄武岩成分相当的侵入岩是辉长岩、辉绿岩。三、简答题(前五题每题7分,后一题15分,共50分)简述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 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其主要矿物为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角闪石。1) 列出岩浆岩的七种主要造岩矿物,并说明什么是暗色矿物,什么是浅色矿物。岩浆岩中七种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其中暗色矿物为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浅色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2) 什么是整合侵入体?整合侵入体有哪些类型? 整合侵入体是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后,以其机械力沿层理、片理或不整合面贯入,侵入接触面基本平行这些面理。按形态有:岩盆;岩床;岩鞍。3) 什么是岩石的结构?岩浆岩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其组成物质(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有: 按照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按照矿物颗粒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伟晶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隐晶结构; 按颗粒相对大小划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 按颗粒相互关系划分:文象结构、条纹结构。4) 什么是岩石的构造?岩浆成岩的常见构造有哪些?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有: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条带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枕状构造。5) 简述岩浆岩分类方案及各代表性岩石类型。 根据SiO2含量,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浆(SiO266%)、中性岩浆(SiO2:66%-53%)、基性岩浆(SiO2:53%-45%)和超基性岩浆(SiO245%)。 一、超基性岩类 深成岩:橄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喷出岩:苦橄岩,科马提岩;二、基性岩类深成岩:辉长岩;浅成岩:辉绿岩;喷出岩:玄武岩;三、中性岩类 深成岩:闪长岩;浅成岩:闪长玢岩;喷出岩:安山岩;四、酸性岩类深成岩:花岗岩;浅成岩:花岗斑岩;喷出岩:流纹岩;第五章模拟试题主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风化作用:岩石及组成岩石的矿物暴露地表后,在地表低温低压环境遭受O2、CO2及生物作用,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与合成,逐渐成为碎块、砂粒和泥土,一部分成分随水流失,一部分留在原地,这一过程称为风化作用。按性质可分为三类:即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喀斯特作用: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松散沉积物和基岩空隙中的水体。地下水一般含相当的CO2,有的还溶有HCl或H2SO4等,是一种较强的溶剂,能较快地分解可溶性岩石。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改造过程,国际上通称喀斯特作用。三角洲:河口区的河床纵坡降小,水流分散,加之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的活力大大减小,河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在河口区沉积下来,形成在平面上呈三角形的三角洲。向源侵蚀:河流的下蚀作用使得瀑布后退、河床降低、河谷逐渐向上游延伸发展,这种现象成为向源侵蚀。侵蚀基准面:当河流入湖和入海时,河水和湖水面或海水面之间高差为零,河水的下蚀作用停止,这一平面(湖水面、海平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层理:沉积物的层状特征称为层理。泻湖:泻湖是被沙坝或沙嘴等隔离的海湾,由于盐度的变化形成不同类型(咸化、淡化)。叠层石:藻类生物活动形成,剖面上藻纹层与碎屑纹层交替出现并向上突起的沉积岩称叠层石。二、选择与填空题1、岩石或矿物在大气中受到了温度的变化,大气、水溶液及生物作用,使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做 ( ) A剥蚀作用;B风蚀作用;C堆积作用;D风化作用 2、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 ) A侵蚀作用 B刨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潜蚀作用 3、河漫滩的河流的( ) A平水期可以被淹没;B洪水期也不能被淹没;C平水期不能被淹没,洪水期可以被淹没;D流速变快时被淹没 4、石灰岩发育地区的岩溶(喀斯特)地形主要是由于(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河流的下蚀作用 D地下水的溶蚀作用 5、河水流过弯曲地段,其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前进,这是由于( ) A河流的下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B河流的沉积作用及河流袭夺所形成; C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向源侵蚀所形成;D河流的侧蚀作用及底流沉积所形成 6、在下列各组岩石中,均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砾岩、页岩、泥岩、灰岩 B砾岩、页岩、泥岩、板岩 C板岩、千枚岩、片岩、页岩 D砂岩、灰岩、页岩、板岩 7、成岩作用包括 压实作用 作用、 胶结作用 用和重结晶作用 作用。 8、完整的风化壳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和基岩四层。9、风化作用按其产生的原因与方式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10、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结构,一般由上而下可分为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11、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式海浪、潮汐、洋流。12、河流的主要搬运方式为悬移、跃移和推移。13、碎屑的圆度级别为棱角状、次棱状、次圆状、圆状、浑圆状。14、沉积岩的主要胶结类型有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镶嵌式胶结。15、火山碎屑物按粒径大小可划分为 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三、简答题1、简述河流下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形。湍急的河水以其动能冲刷谷底岩石或河水挟带的砂石磨损和撞击谷底岩石,使河床加深的作用称下蚀作用。下蚀作用地形主要有瀑布、向源侵蚀、河流袭夺。2、简述河流侧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形。河水以其动能及其挟带的砂石冲刷并磨损河床底部及谷坡,使谷坡后退,谷底加宽,河床左右迁移形成河曲。这种使谷底加宽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侧蚀作用地形主要有河曲、蛇曲等。3、试述沉积物是如何转变为沉积岩的。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主要是通过以下主要成岩作用:一、压实作用:压实作用是指疏松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转变为固结的岩石过程。 二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的沉积岩的过程。 三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是指深埋于地下的沉积物,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影响下,其颗粒成分部分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细粒晶体变成粗粒晶体,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4、简述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概念及其对河流地质作用的控制作用。当河流入湖和入海时,河水和湖水面或海水面之间高差为零,河水的下蚀作用停止,这一平面(湖水面、海平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的升降对河流的侵蚀作用有重要影响:侵蚀基准面下降增大了中下游河流段的坡降,可以导致下蚀作用增强;侵蚀基准面上升会造成下游甚至中游河段雍水,其机械下蚀作用消失,上游的侵蚀作用也会减弱。5、简述沉积岩分类方案及代表性岩石类型。 见下表:他生沉积岩自生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碎屑生物化学岩化学岩有机岩砾岩集块岩碳酸盐岩蒸发岩煤砂岩火山角砾岩磷质岩锰质岩油页岩粉砂岩凝灰岩铝质岩铜质岩泥质岩铁质岩6、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有哪些特点。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征为: 1在岩浆岩中缺乏的一些矿物,如粘土矿物、沉积的铁锰矿物、白云石、方解石、玉髓和盐类矿物等,在沉积岩中大量生成(超过总量的1/3),表明它们是在风化-沉积作用中新生的自生矿物。 2沉积岩中缺乏一些岩浆岩的重要造岩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3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等较多(这些矿物较稳定,沉积岩和岩浆岩中均较多)。 4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是沉积岩所特有的。第六章模拟试题主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指在地球内力作用下,早先形成的各种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基本上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变成一种新岩石的过程。变余结构: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原岩的一些结构特征被保留而形成的结构。变晶结构:发生重结晶或重组合作用而形成的全晶质结构,矿物多定向排列。大理岩:碳酸盐岩接触热变质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白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方解石、白云石,可有透闪石、硅灰石、透辉石等变质矿物。千枚岩:变质程度较板岩高,原岩矿物基本重结晶,主要是绢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等。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二、选择题与填空题1、角岩变质前的原岩一般为( ) A砾岩;B泥质岩、粉砂岩; C碳酸盐岩;D酸性岩浆岩 2、在下列岩石中,属于区域变质岩的是( ) A碎裂岩;B角岩;C云英岩;D片麻岩 3、下列各组岩石中均属区域变质岩的应是( ) A角岩、片岩、片麻岩 B板岩、千枚岩、混合岩 C片岩、板岩、千枚岩 D角岩、矽卡岩、板岩 4、形成大理岩的常见变质作用类型是( ) A碎裂变形;B混合岩化;C气液热变质; D区域变质 5、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 ) A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B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C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6、促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压力 、化学活性流体 和时间 。 7、变质作用一般可分为接触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五种基本类型。三、简答题1简述变质岩概念及其类型。变质作用是指在地球内力作用下,早先形成的各种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基本上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变成一种新岩石的过程。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变质岩可以划分为接触热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2比较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一般出现在大断裂带上或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带,由强大的侧向挤压力和剪切应力引起,主要的变质方式为变形与碎裂。 气-液变质作用是由具有较强化学活性的气体和液体对原岩进行交代作用而因起的。从岩浆活动中析出的气-水热液对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进行的以交代作用为主的变质改造。区域变质作用 是在较大区域内发生的、由一种因素为主或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复杂变质作用,它常与强烈的构造运动有关。3哪些矿物可以作为判断变质岩的矿物标志?变质岩的矿物成分较为复杂,以下矿物可以作为判断变质岩的矿物标志: 1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片状、长柱状和针状矿物,如透闪石、阳起石、云母类、石墨、夕线石、角闪石等。 2变质岩中常出现相对密度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子石、硬玉等。 3变质岩中同质异像(多形)矿物发育,如红柱石、蓝晶石和夕线石,其化学组成相同,但矿物稳定的压力-温度范围很狭小。4简述变质岩分类方案及代表性岩石类型。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变质岩可以划分为接触热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接触变质岩类仅发育在侵入岩体周围不远的围岩中,规模有限。代表性岩石有:大理岩、角岩;二气-液变质岩类 代表性岩石有:矽卡岩、蛇纹岩、云英岩、青盘岩; 三动力变质岩类 原岩一般发生破碎,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发生重结晶和塑性变形形成变质岩。代表性岩石有: 构造角砾岩、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 四区域变质岩类代表性岩石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 五混合岩类根据基体和脉体含量的多少,可分为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第七章模拟试题主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地层:是具有一定层位的一组岩层(是具有一定的时代含义的岩层或岩层组合)。地层层序律:沉积物的沉积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起来的,从下而上,岩层的形成年 代是依次变新的。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层面平行,地层内化石演化连续,地层时代连续,岩性的变化可显示沉积环境逐渐变化的特征。平行不整合: 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角度不整合: 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蚀面及上覆地层呈角度斜交;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合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保留古风化壳残余,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二、选择题与填空题1、中生代从早到晚有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T、J、K 。2、在晚泥盆世沉积的地层称为上泥盆统,在早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 早古生界。3、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界、系和统。4、晚古生代从老到新可划分为 泥盆纪 、 石炭纪 和 二叠纪 三个纪。5、显生宙由老到新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6、寒武纪是( ) A早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B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C元古代的第一个纪 D中生代的第一个纪 7、界、系、统、阶是( )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晚古生代最晚的一个纪是 ( ) A志留纪 B石炭纪 C二叠纪 D三叠纪 10、群、组、段等单位是( ) A时间单位 B生物地层单位 C年代地层单位 D岩石地层单位 11、在岩石地层单位中( ) A“代”是最大的单位 B“界”中最大的单位C“组”是最大的单位 D“群”是最大的单位 三、简答题1.简述如何鉴别层序正常或倒转。沉积岩在未受到构造运动影响下,沉积岩层的上层面称为顶面,下层面称为底面。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生物等的影响,沉积岩的层面或层内均会保存各种示顶构造。 层面标志 存在于岩层层面上的标志,主要有波痕、雨痕、雹痕、泥裂等。 层内标志 存在于岩层层内的标志,最主要是层理标志。 层理流动的介质使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沿基本垂直层面方向上所形成的层状构造。其中利用斜层理判断顶底最为便利。 生物标志 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化石的保存形态也具有示顶功能。2.简述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平行不整合是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平行不整合形成过程示意图O-接受沉积;S地壳平稳上升;D接受风化、剥蚀;C下降,接受沉积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角度不整合是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蚀面及上覆地层呈角度斜交;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合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保留古风化壳残余,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示意图O-接受沉积;S褶皱,隆起;D接受风化、剥蚀;C下降,接受沉积第八章模拟试题主要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泛指因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岩石圈,主要是地壳)的机械运动。如大洋板块的漂移和俯冲、大陆壳的破裂及相对错移、区域性的隆升和沉降、地质体的变形与变位等。地壳运动也称构造运动或岩石圈运动。沉积相:沉积相是指能够综合反映一定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例如滨海碎屑岩相、河流冲积相等。板块:连续的地震活动带把岩石圈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块体称为板块。地震:地震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壳的快速颤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地质现象。震源:地震的发源地称为震源。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标示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释放能量越大,地震的震级越大。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等的破坏程度。二、选择题与填空题1、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 )A 霍尔;B魏格纳;C郝屯;D莱伊尔 2、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3、 震级大小主要取决于( ) A地震释放的能量 B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4、通常把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称为( )A 震源;B震级;C震中;D烈度 5、按照地震的成因不同,将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断裂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地震波的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地震震级表示。三、简答题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 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下垫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其驱动力来自地幔对流物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移可达几千公里。运动中各板块间或分散裂开或碰撞焊合或平移相错,由此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第九章模拟试题主要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作真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称作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倾伏向: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侧伏向: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侧伏向就是构成上述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褶皱:褶皱是成层岩石中的层面或各种面理(层理、劈理、叶理、断层面等),因塑性变形而发生的弯曲变形现象。轴面:包含褶皱中心和褶皱枢纽的面称为轴面,轴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而发生的变形作用,纵弯褶皱作用多形成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垂直于层面的外力而发生的变形作用。地壳差异升降运动、岩浆的顶托作用、岩盐的底辟作用及同沉积褶皱作用所形成的褶皱都属于横弯褶皱作用。节理:没有明显位移的脆性断裂。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脆性破裂面。张节理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擦痕较少或不发育;多呈开口状,充填的矿脉或岩脉宽度变化大,脉壁不平直;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脆性破裂面。剪节理产状比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节理面较平滑,可见轻微的擦痕和摩擦镜面。断层: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滑距:断层两盘的实际位移。断距:岩层在两盘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地堑: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下降盘。地垒: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上升盘。叠瓦式断层:是指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低角度逆断层构成,各断块依次向上逆冲。阶梯状断层:是指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构成,各断层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下掉而构成剖面上的阶梯状。二、 选择与填空题1、当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育一古风化壳,且下面一套地层褶皱变形强烈,上面一套地层无变形,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应是( )A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哦.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