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课件(专题三).ppt
专题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确立和失败,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定型和 在国际上的推广,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及 其历史教训,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定型和在国际上的推广,(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其原因,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1)高速重工业化(1925-1936),(2)全盘农业集体化(1929-1934),(3)党内外大清洗(1934-1938),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原因,(1)落后的经济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2)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敌对政策,(3)教条式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4)共产国际组织形式的影响,(5)斯大林个人的缺点和错误,(6)联共(布)党内斗争的影响,(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及其评价,1、苏联模式的特点,(1)苏联经济模式的特点,A、“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形式,B、以重、轻、农为序的国民经济体系,C、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D、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E、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F、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2)苏联政治模式的特点,A、党政不分,以党代政,B、过分的中央集权制,C、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D、缺乏有效的监督系统和制约机制,E、民主不健全,法制不完善,(3)苏联思想文化模式的特点,A、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精神 生活中盛行个人迷信,B、思想极端统一,C、用行政手段管理思想文化,D、把学术问题政治化,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一种探索性成果,它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保证了苏联工业化的顺利实现,建立了雄厚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壮大了社会主义实力,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阵地起了积极作用。,2、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苏联模式又有明显的弊端:在和平建国时期不断激化出社会矛盾,消耗掉国家大量的精力、增加了国家的管理成本并留下许多潜在的隐患,使苏联最终走向解体。这些偏激的做法构成了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主要的内在矛盾。周五,3、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苏联国民经济第87页,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产量也极少,1950年年产电视机约1.19万台,电冰箱0.12万台,洗衣机0.03万台。农业的情况则更为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 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0年为447.1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0年为27公斤。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苏联模式的矛盾和僵化,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健康发展,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许多难以治愈的疾患。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斯大林晚期,不但没有进行改革,而且在“左”的实践和理论中凝固化。斯大林还推行大党大国主义,硬把苏联模式推广到二战后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欧亚各国。,(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1、东欧国家被迫照搬苏联模式,(1)照搬苏联的政治体制,(2)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3)照搬苏联“大清洗”的做法,2、东亚拉美国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1)中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中国曾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认识,力图摆脱苏联模式,探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没有真正认清苏联模式的根本弊端,也没有真正摆脱苏联模式。,(2)越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越南在建国后(1945年)至80年代初也照搬苏联模式,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方面尤为突出,并造成了重大损失。,(3)朝鲜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朝鲜在1955年虽然提出了“主体社会主义”思想,并强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但其经济政治体制并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4)老挝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老挝人民革命党在1972年取得全国政权后,把苏联视作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中照搬苏联模式,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失误。,(5)蒙古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蒙古人民革命党在1921年7月宣告蒙古“独立”后,盲目照搬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经验,引起社会动荡,并不顾实际,提出建立强大工业的目标,甚至在1961年急于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完成阶段。,(6)古巴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古巴在1961年7月宣布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推行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此后又照搬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周四,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及其历史教训,(一)战后苏联模式的凝固化与改革机遇的丧失,1、战后苏联模式的凝固化,(1)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2)赫鲁晓夫急躁冒进,(3)勃列日涅夫追求“完善”,2、改革机遇的丧失,(1)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 涅夫先后丧失改革机遇,(2)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短 命延误了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改革成为潮流。,纠正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局面。,挽救苏联社会的危机情况。,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改革重点是农业。,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改革重点是工业。,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重点在重工业。,改革农业有一定成效;改革造成混乱局面。,改革收到一定效果;后期改革趋于保守,经济滑坡。,改革陷入困境,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突破原有框架。,主观主义、急躁冒进。,后期改革趋于保守。美苏争霸使改革困难。,重点放在重工业上。经济改革缺乏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没有把握改革方向,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二)苏东剧变与苏联模式的失败,1、东欧剧变,2、苏联的剧变与解体,(三)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1、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1)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2)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3)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1)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2)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 社会主义,(3)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思 考 题,1、如何正确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2、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推广 和失败中应得到哪些启示?,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