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亦见真情.doc
细微之处 亦见真情导学案(教师用)20131230主备:李文生教学目标:.1.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2.培养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运用教学方法:讲练、读写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 赏析名篇,引入细节比较下面这两段文字,哪一段感动人些?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2. 朱自清只是写“我看见父亲过铁路给我买了一些橘子”,效果会怎样?并提问1.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细节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细节的?3.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小结:【板书】:细节描写。二、明确含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在作文创作中,把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三、感悟真情,方法点津1.请同学们读下面文字,思考问题。作文片段1:“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学生自由朗读。设问:你认为文段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追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小作者是怎样描写妈妈的眼神的?用了一个什么词?再追问:你们认为“愣愣”这词对表达母爱的效果怎样?设问:我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在妈妈的眼神上停留,看妈妈会注意到“我”哪些地方?会想些什么呢?2. 作文片段2: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双唇,她呆呆的站在那儿,好像在回忆什么事情?她在想什么呢?是在想我刚落地时哇哇的哭叫声吗?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尖,眼神带着几分喜悦,是想起了那时轻刮我鼻子的情景吗?追问:妈妈的眼光还会移向哪儿呢?试着用这种方法写几句。(1) 学生书写(2) 学生互评(3) 师生共议小结: 这种方法就是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并能细腻地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表达母爱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板书:细化动作,特写细节;3. 作文片段3: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辽阔的天空对白云的脉脉温情,那是静谧的大海对江河的包容,那是繁密的森林对小树的呵护。 师问:(1) 指名读后,老师是用了什么方法修改?(2) 妈妈的眼神还像什么呢?试着写几句。(3) 学生写完后互评。板书:巧用修辞,突显细节;4. 作文片段4:在妈妈眼神的注视下,我好像变成了一株小草,享受到了春光的呵护;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条鱼儿,感受到了水的滋润。(1)教师点拨,学生小结。(2)思考一会儿,试着写几句。(3)学生小组评议板书:变换角度,丰富细节四、静心抒写,抓住细节触动你心灵的一幕也许就在妈妈的眼神中,在老师的鼓励的目光中,在奶奶递上的一杯热奶中,在偶然相遇的陌生人的微笑中触动你心灵的画面就在举手投足的细节中。生活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动情点,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抒写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一个细节。1.学生抒写. 2.小组交流3.学生分组展示、学生评价五、梳理小结,提炼技法提问: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细节描写有什么注意事项?明确:细节描写运用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生动、形象,让文章富有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事项:1、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2、新颖,要有代表性;3、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有一个成语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也适用于我们的细节描写。如果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一两个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也许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体裁为记叙文,作文内容中务必安排至少一个细节描写。(2)、题目自拟,字数不于600字。板书设计:细节描写细化动作,特写细节巧用修辞,突显细节变换角度,丰富细节细微之处 亦见真情导学案(学生用)教学目标:.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培养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提高写作能力。一比较文段,细说动人处。1.“父亲过铁路给我买了一些橘子。”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1)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细节( )(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细节的?( )(3)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二、明确概念。记下含义。三、感悟真情,方法点津请同学们读下面文字,思考问题。作文片段1: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1.2.3.作文片段2: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双唇,她呆呆的站在那儿,好像在回忆什么事情?她在想什么呢?是在想我刚落地时哇哇的哭叫声吗?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尖,眼神带着几分喜悦,是想起了那时轻刮我鼻子的情景吗?方法一:作文片段3: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辽阔的天空对白云的脉脉温情,那是静谧的大海对江河的包容,那是繁密的森林对小树的呵护。 方法二:作文片段4:在妈妈眼神的注视下,我好像变成了一株小草,享受到了春光的呵护;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条鱼儿,感受到了水的滋润。方法三:四、静心抒写,抓住细节1.触动你心灵的一幕也许就在妈妈的眼神中,在老师的鼓励的目光中,在奶奶递上的一杯热奶中,在偶然相遇的陌生人的微笑中触动你心灵的画面就在举手投足的细节中。生活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动情点,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抒写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一个细节。2.学生展示:3.学生评价:五、梳理小结,提炼技法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小结:2.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体裁为记叙文,作文内容中务必安排至少一个细节描写。(2)、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3.命题作文(1)最美的瞬间(2)爱在细微处(3)这,让我感到 要求:三选一,要写人物,并用细节描写让人物“立”起来【例文导引】 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满文军用他那淳朴而不加任何雕饰的嗓音诠释了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对儿女的深深的爱,懂你,我很喜欢这首歌,不止一次被感动过。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平平淡淡的劳作,平平淡淡地生活,同样也是平平淡淡地爱着我。 小时候,我很依恋母亲,总是在作文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的妈妈;总是“粘”着母亲,无论她去哪儿;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滔滔不绝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而母亲总是静静地、微笑着听着我说 然而时光悄悄地改变了一切,我慢慢地长大了,自认为成熟了,无形中所谓的“代沟”出现了。总觉得母亲和我对待同一事物的眼光越来越不一致了,总觉得母亲越来越“落伍”了,总觉得我该独立自主了。个头越来越高,办事能力每况愈下,我将这归咎于母亲,对她的不满与日俱增。在我的眼中,母亲变了,变得有些唠叨,甚至不那么和蔼慈爱了。于是我把自己封闭起来:“我要独立,不要你管我!”“妈妈不爱我!”我曾经在心里下过这样的结论。啊,真可怕:我怎么会这样想呢?母亲会伤心吗?我怎么越来越不懂她了? 那次阑尾炎手术过后,我行动一直不方便,妈妈不分昼夜寸步不离地守着我,生怕我有什么闪失。麻醉药性刚刚过去,刀口还疼,但在疼痛中,我仍不忘自己的“独立宣言”,倔强地认为我一个人能管好自己,三番五次地叫妈妈放心回去带着一丝留恋、一丝担心,妈妈在我坚决的目光中终于走出了病房。我很欣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昏昏沉沉之中,我感到浑身直冒虚汗,嘴唇、嗓子干涩难忍。“这时要是有人在旁边就好了”可就在刚才,我那么固执地支走了妈妈唉,听天由命吧!又过了一阵子,正当我浑身无力而又无助地昏睡着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一点湿润,凉凉的,甜甜的,在我的嘴唇上。“不是幻觉吧?”我慢慢睁开眼睛:妈妈!她又回来了,正在用棉签浸着水滴湿我的嘴唇,给我补充水分。“你刚才有点发烧,幸亏我又回来了。来,用冷毛巾敷一敷吧!”“看看你,流这么多汗,给你擦擦!”“现在还不能喝水,忍一忍,过了这会儿就好了。”她不停地说着,我看着她,任凭她摆布。在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真好!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妈妈对我时常的关怀,深深的爱。 那几天,我一直都在反省,反省自己做过的错事,反省自己对妈妈不经意的伤害。有一天,朋友来看我,送了束康乃馨,我顺手送给了妈妈。妈妈告诉别人:这是孩子送给她的“炕奶心”。还解释:孩子出院后,我开始试着理解妈妈。我明白,妈妈爱我爱得很平淡,但平淡是真。有人说,有幸守住平淡的人,甘于平淡的人,将能在生命中品出茶的味道。我的妈妈就是这样。我懂,妈妈爱我,也希望我能爱她。我想,我要找个特好的机会,亲口对妈妈说:“妈妈,我现在已经懂你,我真的懂你。” 【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1、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上面已经说过,不再重复。如何避免文章平铺直叙,很直得同学们研究。2、语言细腻,善于表达内心。写情感类、人性类的文章,最忌粗硬、空洞,最能抓住人心的是细软、真实。很多人以为要感动人,就要堆砌很多优美的词句,其实正好相反,平淡写来,丝丝入扣,更能动人心弦。 【思维拓展】这篇文章可以适用于“成长中的印记”、“感悟”、“味道”、“母亲”、“亲情”、“感动”、“难忘”、“记忆”之类的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 【作文提示】.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 .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的深切的真实感受。 .参考文学作品类似的写法,学习借鉴一些技巧。 .学习同龄人优秀的范文, 但不可以抄袭。细微之处 亦见真情导学案教学目标:.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培养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方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运用教学方法:讲练、读写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一赏析背影中描写父亲的细节片段,朱自清的背影,人称“平淡中见神奇”,堪称现代散文的典范,特别是文中对父亲背影的一段细节描写,它犹如一杯清茶,细品起来,情思绵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比较下面这两段文字,哪一段感动人些?试想,朱自清只是写“父亲过铁路给我买了一些橘子”,效果会怎样?“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并提问:1.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细节为儿买橘子的细节,父亲伛偻的背影。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细节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3.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学生找出文中的描写父亲的外貌细节和动作细节细加品味后,教师小结:透过这两处看似平淡质朴的细节描写,我们看到一个家道艰难、年老多病的老父亲对儿子真挚而又深沉的爱,将父亲的形象写的很高大。这就是人称“一滴水中的太阳”的细节描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细节描写。二、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幻灯展示“细节描写”概念。细节描写就是在作文创作中,把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一些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细腻、形象、生动地描写,它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环境、物件等。作为文章中的“细节”,需要经过概括,提练,或有生动的生活情趣和鲜明的时代色彩;缺乏典型意义的繁琐细节对写作则是无益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安排好细节描写,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三、感悟真情,方法点津1.请同学们读下面文字,思考问题。出示作文片段1: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妈妈对“我”的爱。设问:你认为文段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眼神)追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小作者是怎样描写妈妈的眼神的?用了一个什么词?(愣愣)再追问:你们认为“愣愣”这词对表达母爱的效果怎样?设问:我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在妈妈的眼神上停留,看妈妈会注意到“我”哪些地方?会想些什么呢?2.师出示修改的例句: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双唇,她呆呆的站在那儿,好像在回忆什么事情?她在想什么呢?是在想我刚落地时哇哇的哭叫声吗?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尖,眼神带着几分喜悦,是想起了那时轻刮我鼻子的情景吗?追问:妈妈的眼光还会移向哪儿呢?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两句师生共议小结: 这种方法就是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并能细腻地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表达母爱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方法一:( )细化动作,特写细节;3.过渡: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可用另一种方法修改,先出示修改的例句: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辽阔的天空对白云的脉脉温情,那是静谧的大海对江河的包容,那是繁密的森林对小树的呵护。 师问:指名读后,老师是用了什么方法修改? 生答: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方法二:( )巧用修辞,突显细节;师提出要求:妈妈的眼神还像什么呢?试着写几句。过渡:除了这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变换一个角度来写,因为任何一件事情总要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那我们现在试着从“我”的角度来写妈妈的眼神4.修改例句:在妈妈眼神的注视下,我好像变成了一株小草,享受到了春光的呵护;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条鱼儿,感受到了水的滋润。方法三:( )变换角度,丰富细节试着写一两句,思考一会儿5.教师评价。同学们初步学会了用这几种方法。如果你能在你的文章中运用这几种方法,相信你的文章会精彩起来。学生一起读:细化动作,特写细节;巧用修辞,突显细节;变换角度,丰富细节四、静心抒写:触动你心灵的一幕也许就在妈妈的眼神中,在老师的鼓励的目光中,在奶奶递上的一杯热奶中,在偶然相遇的陌生人的微笑中触动你心灵的画面就在举手投足的细节中。生活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动情点,现在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抒写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一个细节。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也来试一试。(学生抒写,小组交流,5, 2-3人展示、评价)师评价:同学们已经能够初步运用手中的笔描写生活中的感受了,那么,怎样使自己的文章生动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到细节描写的神奇魅力。五、梳理小结,提炼技法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细节描写有什么注意事项?明确:细节描写运用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生动、形象,让文章富有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事项:1、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2、新颖,要有代表性;3、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怎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安排好细节描写呢?请记住:优秀作品常熟读,留心生活细观察,用心揣摩思妙用,勤奋练笔方学成。六课堂总结:有一句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也适用于我们的细节描写。如果在我们的文章中出现一两个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也许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七、布置作业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体裁为记叙文,作文内容中务必安排至少一个细节描写。2、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例文导引 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满文军用他那淳朴而不加任何雕饰的嗓音诠释了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对儿女的深深的爱,懂你,我很喜欢这首歌,不止一次被感动过。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平平淡淡的劳作,平平淡淡地生活,同样也是平平淡淡地爱着我。 小时候,我很依恋母亲,总是在作文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的妈妈;总是“粘”着母亲,无论她去哪儿;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滔滔不绝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而母亲总是静静地、微笑着听着我说 然而时光悄悄地改变了一切,我慢慢地长大了,自认为成熟了,无形中所谓的“代沟”出现了。总觉得母亲和我对待同一事物的眼光越来越不一致了,总觉得母亲越来越“落伍”了,总觉得我该独立自主了。个头越来越高,办事能力每况愈下,我将这归咎于母亲,对她的不满与日俱增。在我的眼中,母亲变了,变得有些唠叨,甚至不那么和蔼慈爱了。于是我把自己封闭起来:“我要独立,不要你管我!”“妈妈不爱我!”我曾经在心里下过这样的结论。啊,真可怕:我怎么会这样想呢?母亲会伤心吗?我怎么越来越不懂她了? 那次阑尾炎手术过后,我行动一直不方便,妈妈不分昼夜寸步不离地守着我,生怕我有什么闪失。麻醉药性刚刚过去,刀口还疼,但在疼痛中,我仍不忘自己的“独立宣言”,倔强地认为我一个人能管好自己,三番五次地叫妈妈放心回去带着一丝留恋、一丝担心,妈妈在我坚决的目光中终于走出了病房。我很欣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昏昏沉沉之中,我感到浑身直冒虚汗,嘴唇、嗓子干涩难忍。“这时要是有人在旁边就好了”可就在刚才,我那么固执地支走了妈妈唉,听天由命吧!又过了一阵子,正当我浑身无力而又无助地昏睡着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一点湿润,凉凉的,甜甜的,在我的嘴唇上。“不是幻觉吧?”我慢慢睁开眼睛:妈妈!她又回来了,正在用棉签浸着水滴湿我的嘴唇,给我补充水分。“你刚才有点发烧,幸亏我又回来了。来,用冷毛巾敷一敷吧!”“看看你,流这么多汗,给你擦擦!”“现在还不能喝水,忍一忍,过了这会儿就好了。”她不停地说着,我看着她,任凭她摆布。在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真好!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妈妈对我时常的关怀,深深的爱。 那几天,我一直都在反省,反省自己做过的错事,反省自己对妈妈不经意的伤害。有一天,朋友来看我,送了束康乃馨,我顺手送给了妈妈。妈妈告诉别人:这是孩子送给她的“炕奶心”。还解释:孩子出院后,我开始试着理解妈妈。我明白,妈妈爱我爱得很平淡,但平淡是真。有人说,有幸守住平淡的人,甘于平淡的人,将能在生命中品出茶的味道。我的妈妈就是这样。我懂,妈妈爱我,也希望我能爱她。我想,我要找个特好的机会,亲口对妈妈说:“妈妈,我现在已经懂你,我真的懂你。” 【点评】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1、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上面已经说过,不再重复。如何避免文章平铺直叙,很直得同学们研究。2、语言细腻,善于表达内心。写情感类、人性类的文章,最忌粗硬、空洞,最能抓住人心的是细软、真实。很多人以为要感动人,就要堆砌很多优美的词句,其实正好相反,平淡写来,丝丝入扣,更能动人心弦。 【思维拓展】这篇文章可以适用于“成长中的印记”、“感悟”、“味道”、“母亲”、“亲情”、“感动”、“难忘”、“记忆”之类的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 【作文提示】.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 .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的深切的真实感受。 .参考文学作品类似的写法,学习借鉴一些技巧。 .学习同龄人优秀的范文, 但不可以抄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