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doc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审批: 运动的快慢 导 学 案 编号:3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1922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 4.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平均速度的计算. 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二、导入新课:三、自主学习1.速度是反映物体_ 的物理量,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 ;同样的道理,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 。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我们用符号_表示路程,用符号_表示时间,用符号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时间的单位是_;速度的单位是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做速度的单位.3. 物体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 ,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 ,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正比,与t成反比。)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 ,公式为_,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交通运输中常用_作单位.4.平均速度是反映做_ 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只能对运动做_描述。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 速度。5.课本21页“想想议议”,由图可知,甲物体做的是_ 运动,乙物体做的是_ 运动.四、合作探究:1.假设一个 物体1s能够运动1m,那么该物体的运动速度为 ,该物体1小时运动 Km.2.假设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km/h,那么该物体的运动速度也可以表示为 m/s.3.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能够得出的结论是:1 m/s= km/h; 1 km/h= m/s.4.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为40kmh一位女士因开车超速被警察罚款,如图是警察和这位女士的一段对话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警察向这位女士解释被罚款的原因5、4.1m/s=_km/h 20m/s=_km/h 108km/h=_m/s五、反馈评价: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3、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5、.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A 120s B 140s C 160s D 180s6.“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7.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m8.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_m.9、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10.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 B 5m/s C 2.45m/s D 4.8km/h中考链接1、(2010广州)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2、(2010广东)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0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