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ppt
之形象分析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景物。,形象,人(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人物形象,方法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语言、肖像、动作、心理 侧面:烘托渲染法、对比衬托法。,鉴赏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四看: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三看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四看关键句(关键词、关键意象 推测诗人的思想感情;关键语言明主旨。),这也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1)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清冷的房间里,萤虫飞来又飞回去休息了,有人几乎一整夜都在缝制衣服.“思君此何极”道出了心里的感受。2、我放下珠帘,凝神四顾,萤火虫飞来却又飞回去休息了,而我却没有丝毫睡意,我只能借着缝制衣服来消磨我的时光.在这样月色明朗的夜晚,我思念我心中的爱人已经到了极点。3、诗人谢眺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或人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他的诗情耐人咀嚼,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整个文段都没有说怎样的形象.,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这是对谢眺的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合要求.,现场阅卷,参考答案示例:本诗刻画了一个()形象。萤虫飞回休息,说明(),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诗人借()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后文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中形象”这个中心来写。最后点明了诗人写作的用意,思妇,夜已经很深了,对爱人的思念,思妇,苦闷,提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析诗或词中诗人所塑造的形象。答题思路:第一步:人物特点+身份地位(特点如:不慕权贵、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第二步: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第三步:情感、作用。答题模式:本诗刻画了 形象。诗中 词句体现了 这一特点,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三四两句,写出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热衷归隐,不迷恋世俗,随性自然的情怀。,实战演练,访隐者 宋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1、坞:山坳。2、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答题模式:本诗刻画了 形象。诗中 词句体现了 这一特点,表现了诗人 的情感。,概括人物形象的术语:,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淡泊名利、不慕权贵、豪放自负,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洒脱、安闲宁静,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矢志报国、慷慨愤世,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形单影只、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爱恨情长,6、献身边塞、反对征战,景物形象,写景诗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或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3)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提问关键词含:景物、意象、意境,答题术语:1、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答题术语:2、描写景物方法: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答题术语:3、写景的作用(妙处):(1)渲染_的气氛、烘托_的心情(2)为人物_活动提供_背景、环境(3)衬托人物_的气节、品质、性格(4)奠定_的感情基调(5)为下文_做铺垫(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绝句 漫兴九首(其七)杜 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描写了一幅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荷叶密密相依,笋根悄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的生动、温馨、祥和、静谧的暮春晚景图。,【现场答案】,分析:该答案可得3分。它很符合这种题的答题模式:描述画面景色+画面特点。,【参考答案标准】描写了一幅初夏(暮春)郊野安详、静谧的图景。杨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荷叶密密相依,笋根悄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表现了作者 定居之后闲适愉悦的心情。,答题模式: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特征)的图景,(结合诗句描绘画面内容),表现了诗人 _的情怀。,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1、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2、黄机:南宋爱国词人思考: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派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答题模式:时间+地点+画面+表现手法+作用,事物形象,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特点:,表现主题:,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拟人,初 步 感 知,表现手法:,咏物诗提问方式:1、这首诗中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首诗中事物形象有何特征?注意:结合表现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托物言志)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事物的形象意义?),【答案构成】(1)概括物象特点(2)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3)人所托之志、所言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早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思路:分析“梅”的特点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样?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典型例题,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分析、概括物的突出特点;(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物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一树梅花在偏僻的小桥边迎寒开放,孤单却始终保持其洁白如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鉴 赏 物 象 步 骤,明确物象特征,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方法指导,画 菊 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1、事物特征:2、所言之志:,1事物特征:2所言之志:,傲骨凌霜,自甘寂寞,铮铮铁骨,坚守节操。,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菊花盛开,香透长安。,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答题模式:诗中塑造了_形象,_(联系诗句结合表现手法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_之情。,诗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物: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抓意象的特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