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教案)人民版选修一欧洲宗教改革.doc

    • 资源ID:4696954       资源大小:1.15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案)人民版选修一欧洲宗教改革.do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权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和“因信称义”、“人人是祭司”、简化教仪等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形式更激进、影响更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难点:由于本专题是从社会的综合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得出结论,所以分析问题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尊重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残暴腐朽的封建政权终究要被历史所摒弃。从天主教会面临的内外困难,了解到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进一步理解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认识,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从马丁·路德的教义中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通过分析,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查找资料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查找资料以及用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通过对宗教改革问题的层层分析,培养辩证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阻碍历史发展的事物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的含义。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过程和历史意义的分析评价,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知道只有进行改革,破除封建枷锁,才能发展资本主义。【教学流程】问: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之际,恰好也是一个对年轻人而言非常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哪个节日吗?答:情人节。答对了!你们知道情人节的来历吗?答:投影:说法一: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当时是出于战争的考虑,使更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可以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最后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 Day,用以纪念那位为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说法二: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这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种关于情人节来历的说法,都和什么有关?答:基督教。问: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吗?答:投影:佛教(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基督教(公元1世纪)投影:请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John Paul II)于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年84岁。约翰·保罗二世是波兰籍人,1978年10月当选,在位近27年。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会和人类大家庭。答: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对梵蒂冈、教皇的历史有兴趣的同学,我推荐大家去欣赏两部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投影:(板书)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左上角的“知识链接”,了解“中世纪”的概念。投影: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投影: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投影:火刑柱插图画中世纪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问:天主教为什么会设立宗教裁判所?答:对传播“异端”的人予以野蛮残暴的迫害。问:什么是“异端”?答:天主教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斥之为“异端”。问:同学们知道天主教的主要教义有哪些吗?答:投影: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原罪(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请同学们归纳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的特权地位。答:(板书)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投影:愚人船布罗尼穆斯·博斯油画荷兰1470年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投影:教皇出巡;华丽的祭坛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问:从上述材料,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答: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婪敲诈正当教会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他们却没有发现,历史已经悄悄地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请思考: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答:(板书)一、背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思想:垄断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天主教面临的挑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657“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一目,了解天主教面临的各种挑战。投影:(板书)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投影:16世纪,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登以上,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交纳一万到二万盾。美因兹大主教在8年中(15051513年)出现了三次空缺,每一次就任都要交两万盾。投影:马丁·路德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敲钟扫地,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问:连马丁·路德这样一个虔诚的信徒都站出来反对教会,这说明了什么?答:德国社会各个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归纳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答:投影:投影:在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的情况下,九十五条论纲立刻燃起了燎原大火。出乎路德的意料,用拉丁文写成的论纲很快被译成德文,并被大量传抄和印刷,在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内传遍德国,四星期内传遍天主教世界,“好像它们是由天使传送的”。现实世界中当然没有天使,为什么路德的文章传播得如此迅速呢?这就要归功于当时的一项发明古登堡改进的印刷机。投影:德国美因兹市中心广场上的约翰内斯·古登堡雕像;古登堡印刷机他作为工匠的经验,使他终于用铅锡合金制造出耐用的活字字模,而他的探险家精神,让他最终配置出了适合金属使用的油墨,以及制造出原始的印刷机和用来为葡萄榨汁的机器十分相似。现代印刷的四大要件:活字及其定位法、适宜印刷的墨水、印刷机本身和印刷用的纸张,古登堡解决了其中的三项。显而易见,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比手抄方式方便得多。活字印刷几乎马上传遍了欧洲,在大概五十年间,就印制出了三万多种印刷物,总数超过一千两百万份。这种势头让教廷相当恐慌,认为魔鬼的诱惑也将可以凭借便宜的书本而占据人们的脑袋,让人们背离上帝的意旨。在十五世纪,古登堡的印刷机每小时可以单面印制三百张。科学松鼠会记忆传承,信息永生(三)(板书)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内容(板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意义:“信徒皆为祭司”意义:建立廉俭教会意义:建立民族教会意义:投影:投影: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路德致日耳曼贵族书(板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意义:否定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信徒皆为祭司”意义:追求地位平等建立廉俭教会意义:满足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建立民族教会意义: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板书)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教义内容“信徒皆为祭司”教会组织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打击教会神权统治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意义形成新教路德宗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投影:“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赎罪券不能赦免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须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许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悔改。”九十五条论纲以上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答:否定天主教神学的统治地位。反映了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板书)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理论核心:因信称义唯一权威:圣经教义内容“信徒皆为祭司”教会组织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民族教会,俗权高于教权打击教会神权统治推动民众反封建斗争意义形成新教路德宗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请同学们阅读“日内瓦的教皇”一目,归纳卡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板书)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信奉“因信称义”思想核心:“先定论”内容建立民主教会建立廉俭教会投影:核心内容“先定论”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问:这些主张对谁最有利?为什么?答:投影:影响: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请思考: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卡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投影:相同:强调圣经地位;主张信仰得救;主张建立廉俭教会。不同:卡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教会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板书)二、过程(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卡尔文宗教改革信奉“因信称义”思想核心:“先定论”内容建立民主教会建立廉俭教会更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特点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制共和国英国宗教改革投影:亨利八世本来一直坚持天主教正统教义。1521年,他发表了驳斥马丁·路德的文章,轰动一时,为此教皇利奥十世授予他“信仰卫士”的称号。但后来,一场离婚风波使他与罗马教皇翻了脸。亨利八世的妻子凯瑟琳是天主教国家西班牙的公主,她先嫁给亨利八世兄长亚瑟,不料婚后半年亚瑟去世。为继续与西班牙的联姻,亨利应当娶自己的寡嫂凯瑟琳为妻。但是按天主教传统,一个人是不能与自己的嫂子结婚的。为此,亨利八世请求教皇特批了这桩婚事。凯瑟琳婚后所生的孩子当中,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而英国当时还没有女儿继承王位的先例。于是亨利八世决定离婚再娶。按照当时教会的规定,此事须经罗马教皇批准。教皇拒不批准,亨利八世遂决定与罗马教皇决裂。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同学,我推荐大家观看都铎王朝和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又译鸠占鹊巢)。请思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及影响?答:投影: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改革方式: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新教内容: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份影响: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由于英国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即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更加激进的思潮,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残余,又被称作清教运动。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投影:欧洲宗教改革形势图信徒比例天主教:50%新教:40%东正教:10%投影:欧洲宗教改革主要内容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他主张影响地域路德路德教德国北欧卡尔文卡尔文教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英国欧洲宗教改革主要内容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他主张影响地域路德路德教“因信称义”“信徒皆祭司”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廉俭教会民族教会德国北欧卡尔文卡尔文教圣经权威至高无上;“先定论”民主教会廉俭教会法国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民族教会保留天主教教义和仪式英国请思考:不管各国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有何种程度的差异,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概括出这一共同点,并总结出宗教改革的实质。答:共同点:尽管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的起因和方式、目的不一样,但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威。宗教改革的实质: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斗争。课本P.63的“改革冲击波”一目,讲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这一目,归纳宗教改革的作用。答:(板书)性质: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作用: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助于人们思想解放;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思想武器。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尼德兰宗教改革岳麓版无,“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这一目可以省略。“天主教会的改革”一目讲的是罗马天主教会面临宗教改革的冲击被迫采取的改革,可以放到宗教改革的影响中讲述。第三部分:相关资料【练习与测验】课本第54页“学习思考”答:使得人们无欲无求,安于现状,忍受一切痛苦,不做反抗;对教会产生精神上的依赖;阻碍进步力量的发展,保持其权威的神圣化,永固其统治。课本第57页“自我测评”答:第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越来越黑暗,阻碍了进步势力。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思想文化方面,加紧对人们思想的控制。第二,宗教“异端”思想的兴起。这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都促使宗教改革的出现。课本第57页“材料阅读与思考”答:所有违背教会意志的进步思想均会被扼杀,西欧的思想得不到解放,科学文化也就无从发展。从根本上说,让人们保持着愚昧,就不会有反抗,也就不会有后来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也就没有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课本第60页“学习思考”答: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在德国出售赎罪券,主张“因信称义”,在宗教仪式上使用德国民族语言,都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卡尔文与路德一样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同时又有发展,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课本第64页“自我测评”答:在教义、教规上体现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课本第64页“材料阅读与思考”答:“因信称义”是指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可以免去中世纪的繁文缛节;先定论则指圣经是信仰的唯一准则;亚当堕落犯罪后人类的本性彻底败坏,故人类靠自己无法自救;谁将得到救赎,谁将最终沉沦早已为上帝所“预定”。而且人一旦得到上帝的恩宠即永不失落。这从根本上颠覆了天主教的原罪说和末日审判说。- 10 -

    注意事项

    本文((教案)人民版选修一欧洲宗教改革.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