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八纲辨证文档资料.ppt
辨证,八纲、脏腑 卫气营血、六经 三焦、经络辨证,八纲辨证,一 概念1、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八纲辨证:病证类别的阴阳(阴阳)病人整体证候表现 分析辨别 病位的深浅(表里)病情性质的寒热(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虚实)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二 源流1、内经又散在论述2、伤寒杂病论初步运用了八纲3、明代:八纲作为辨证纲领已经形成4、近人祝味菊:正式提出“八纲”5、中医诊断学二版教材:推广、普及,首提八纲,重释六经,八纲辨证,祝氏对这四对辨证名词做了明确的定义,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伤寒五段论,是祝氏在对张仲景伤寒论外感热病六经辨证认识的基础上,根据邪正相争之趋势所独创的辨证方法。他认为,一切外感疾病中,正气抗邪之趋势不外五种阶段,六经证候亦不出“五段”范围,即太阳为开始抵抗,少阳为抵抗不济,阳明为抵抗太过,太阴、少阴为抵抗不足,厥阴为最后之抵抗,此五阶段乃从正气之盛衰、抵抗之强弱来阐述伤寒之六经。伤寒五段论与八纲学说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八纲基本证候,一 表里辨证(病位)二 寒热辨证(病性)三 虚实辨证(邪正盛衰、病性)四 阴阳辨证(病证类别),一 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纲领表里划分是相对的表里与病位、病情、病势的关系表里辨证对外感病辨证尤为重要,(一)表证,1、概 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轻浅证候概括。2、特 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有外感因素3、临床表现:(1)主 证:恶寒发热(或自觉无发热),或恶风;头身疼痛,脉浮,舌淡红,苔薄(2)或有证:鼻塞、流清涕或喷嚏;咽喉痒或痛、微咳4、辨证要点:(1)有感受外邪病因,为外感病初起(2)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为必有症状(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5、常见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疏证等,(二)里证,1、概 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2、特 点:病变部位深,范围广(非表即里),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3、形成途径:表证传里、外邪“直中”、情志饮食劳倦等内伤失调、脏腑气血功能紊乱4、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5、辨证要点:(1)病位已不在表,也不是半表半里。邪已深入于里(2)无恶寒发热症状,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6、证 型: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三)表里同病,1、概 念:指表证和里证同一时期出现的,成为表里同病。2、病 因:一般多见于表证未解,邪已入里,或病邪同时侵犯表里,亦有旧病未愈,复感外邪所致。3、临床表现: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4、常见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四)半表半里证,1、概 念:指邪气既非在表,也非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以寒热往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少阳证)2、病 因:表证转化、里证出表、外邪直达3、病 机:外邪由表传里,留居半表半里,或直犯少阳,正气渐虚,正邪分争少阳枢机不利,形成半表半里证。4、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为主症,(五)表里证鉴别要点,二 寒热辨证,1、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病性)的纲领(也是辨别病因的纲领)2、寒热反映机体阴阳的盛衰偏盛:阳盛则热阳热炽盛为实热 阴盛则寒阴寒过盛为实寒偏衰:阳虚则寒阳气亏虚失其温煦为虚寒 阴虚则热阴液亏少火热偏盛为虚热3、恶寒、发热是疾病的现象,寒证、热证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4、意义:认识疾病的性质是确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的依据。,(一)寒证,1、概 念: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衰退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2、病 因:外感寒邪、过服生冷寒凉(实寒证);内伤久病(虚寒证)3、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4、辨证要点:(1)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是寒证的主要病理机制(2)因为阳气受遏或不足,不能发挥温煦形体的作用,故以恶寒,分泌物清稀,苔白为主症。5、证 型:实寒证,虚寒证,里寒证,表寒证,(二)热证,1、概 念: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2、病 因:外感热邪、寒邪入里化热、七情化火、饮食不节、房劳3、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4、辨证要点:(1)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理机制(2)以发热,恶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数等表现为主症。(3)有热伤津液表现:如口渴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苔干燥少津等症(4)有火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的(出血)表现:如见吐血、衄血等5、证 型:实热证,虚热证,里热证,表热证,(三)寒热证鉴别要点,三 虚实辨证,1、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2、反映人体正气的强弱与邪气的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3、意义:掌握邪正盛衰的辨证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兼施,避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一)实证,1、概 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2、病因病机:复杂(“邪气盛则实”)(1)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疫毒等侵犯人体,正气抗邪;(2)内脏机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已经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宿食等积滞。3、实 邪: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邪、疫毒为病,痰、饮、水、湿、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等病理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4、临床表现:实证以邪气充盛、停积为主,但正气尚未虚衰,有充分的抗邪能力,故邪正斗争一般较为剧烈,而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的特点。5、辨证要点:(1)实证是邪实、正未虚,正邪剧争所致(2)因病邪性质各异,症状表现多端。主要症状有:正气未虚,有舌苔,脉有力,(二)虚证,1、概 念: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2、病因病机:(1)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疾病耗损。(2)病机:“精气夺则虚”。正气包括阳气、阴液、精、血、津液、营、卫,故虚证的范畴包括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亏虚、营虚、卫气虚等,3、对虚证的称呼: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4、临床表现:舌质嫩,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无力+各脏腑(肝心脾肺肾)阴阳、气血、津液、精髓虚损等5、辨证要点:(1)虚证主要是正气不足所致,以机体功能减退为主要病理机制(2)临床常表现五脏阴阳气血亏虚,,(三)虚实证的鉴别要点,四 阴阳辨证,1、阴阳是类证的纲领,是辨证的总纲。“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大纲”。2、阴阳有具体的辨证内容如:阳虚证、阴虚证;阳盛证(实热证)、阴盛证(虚热证);亡阳证、亡阴证;阳亢证、虚阳浮越证,(一)阴证,1、概 念:凡是抑制、沉静、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被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治病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于阴证范畴。2、临床表现:不同疾病(气虚、阳虚),阴证表现不同。虚证:面色苍白或黯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倦怠乏力,语声低怯里寒证:畏冷肢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虚寒舌脉证: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3、辨证要点:(1)临床表现为:虚证里寒证虚寒证的舌脉(2)临床上主要指虚寒证。,1、概 念:凡是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2、临床表现:不同疾病(气虚、阳虚),阳证表现不同。表证:恶寒发热热证:面红,肌肤灼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短赤涩痛实证: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便秘结热证的舌脉变化:舌红,苔黄黑起刺,脉浮数、洪大、滑实3、辨证要点:(1)临床表现为:表证,实证,热证(2)临床上主要指实热证。,(二)阳证,(三)阴阳证辨证要点,五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一、证候相兼二、证候错杂(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三、证候虚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四、证候转化(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一)证候相兼,1、广义证候相兼(普遍性)(1)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一方面的病理本质(2)疾病病理的本质各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和里证。2、狭义证候相兼(特殊性)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二)证候错杂,1、含 义:指疾病某一阶段的证候,不仅表现为表里同时受病,而且还呈现寒与热、虚与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在同一时间出现,证候显得相互矛盾、错杂。2、具体证型:(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错杂)(1)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如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等。表里同病,且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表里同病,且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有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表里同病,且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除可有表实寒里虚热证外,其余组合临床极少见到。(2)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下热上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3)虚实错杂: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三)证候真假,含义:真指与疾病的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表现。假指疾病表现的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所谓假象,即与病理本质不相符的证候表现。假象实际是疾病的特殊表现。辨证原则“去伪存真”,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辨证。内容:寒热真假、虚实真假,寒热真假:常出现于寒极或热极时,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1.真热假寒(阳盛格阴)含 义:内有真热,外见某些类似寒证所表现的证候,呈现出热极肢厥、热深厥亦深特点。病 机:邪热炽盛,阳气郁闭而不能外达,即阳盛格阴、热极似寒证临床表现:外(假象)四肢凉甚至厥冷,恶寒甚或寒战,神昏,面色紫暗,脉沉迟(或细数)等似阴寒证内(本质)高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搏有力等实热证,(三)证候真假,2.真寒假热(阴盛格阳)含 义:内有真寒,外见某些类似热证所表现的证候。病 机: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于上、越于外,即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格阳”。临床表现:外(假象)自觉发热,或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神志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似阳热证的表现内(本质)胸腹无灼热,下肢必厥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或下利清谷,舌淡等里虚寒的证候。注:口虽渴淡不欲饮,咽虽痛但不红肿,虽躁扰不宁必疲乏无力,脉虽浮大或数但按之必无力,面色虽潮红,但并非满面红赤。,(三)证候真假,3、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1)一般说:大队寒证中,有个别热性症状;或大队的热证中,有个别的寒性症状,应该考虑起真假。(2)需注意以下六点:舌质的淡与红,舌的润与燥脉象的有力与无力口渴与不渴,喜冷饮还是热饮小便的清长与黄赤胸腹按之是否灼手欲得衣被否,(三)证候真假,(三)证候真假,虚实真假:常出现于内实或内虚时,如真实假虚、真虚假实1.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含 义:病本质是实证,大实之中反见类似虚羸(lei)的现象,称为真实假虚。病 机:实邪内阻,大积大聚,经脉阻滞,气血不畅,外周、脑神等未得到温煦濡养,而见某些类似虚的假象。临床表现:真实(本质)声高气粗,胸腹硬满拒按,脉搏按之有力。假虚(假象)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2.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1)含 义:病本质是虚证,反见实盛之状,称为真虚假实。(2)病 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以致阻闭不通、不利,而见某些类似实的假象。(3)临床表现:真虚(本质)胸腹不坚硬而喜按、气短、舌淡、脉象无力,病久体。假实(假象)腹满、气喘,二便闭塞等。3、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脉之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尤以沉取为准舌之老嫩整体状况病之新久,(三)证候真假,(四)证候转化,1、含义:多指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本质与现象均已变换。2、八纲之证候转化与证候错杂、证候真假的区别(1)“转化”是八纲中对立证之间的转变,本质与现象均由此变成彼。(2)“错杂”是指对立的证夹杂在一起,并非由此变彼,无真假之别(3)“真假”是指出现某些与疾病本质不相符,即用常规理论难以解释的假象,不是由此变彼,亦非真正的对立证的夹杂于一起。3、内容: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四)证候转化,表里出入病势的表里出入的意义:在于预测疾病的发展与变化规律,用以指导或及时改变治法,如截断,扭转病势或因势利导等。内容:表证入里、里邪出表,表证入里(1)含义:指先由表证未及时解散,然后出现里证,且表证随之消失,即表证转化为里证。(2)临床表现:脏腑的证候表现突出,原有之恶寒发热变成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鼻塞、喷嚏等症消失,浮脉不是主要脉象等(3)一般见于外感病过程中,是病情由浅入深,病势发展的反映。里邪出表(1)含义:指在里的病邪,有向外透达之势,是邪有出路的好趋势,一般对病情向愈有利。(2)常见临床表现:原有发热、腹胀胁痛、咳喘等里证,随着汗出、或麻疹透现,或出现斑疹、黄疸等,而发热等里证减轻。,(四)证候转化,里邪出表、里证出表、里病出表等概念上的差别:里证出表的提法欠妥严格地说里证出表是原为里证,后变为表证,且里证随之消失,这种情况临床难以证实;里邪出表是指邪气有外达之势,不等于里证转化为表证;所谓“深入一层,层层是里,浅出一层,层层是表”,为表里层次的概念,这与表证、里证的概念并不相同。,(四)证候转化,(四)证候转化,寒证化热(1)含义: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的病变。(2)病因病机:感受寒邪,阳气抗邪,郁而化热;寒湿郁结,阳气不衰,久而化热;过用温燥之品而化热。(3)转化条件:寒证郁久;治疗不当,过服温燥药物;失治,而机体阳气不衰,寒邪从阳化热所致。(4)举例:表寒转化为里热。,热证转寒(1)含义: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的病变。(2)转化条件:多因失治、误治、损伤阳气;或因邪气过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机能衰退或衰败后所致。(3)举例:热痢日久转化为虚寒痢;高热病人转化为虚寒证(亡阳)寒热转化的关键:阳气的盛衰 阳气旺盛:寒证易转化为热证 阳气衰败:热证易转化为寒证,(四)证候转化,(四)证候转化,实证转虚(临床常见)(1)含义:指疾病本为实证,由于病邪久留,损伤正气,而转化为虚证。(2)转化条件:由于失治误治,邪气损伤正气;或者病程迁延,邪气渐却,阳气阴血已伤,渐由实证转化为虚证。(3)举例:长期肺气壅盛,久则致肺气虚;初期高热,后期阴虚。虚证转实(常为虚实夹杂证)(1)含义:指正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组织失却濡养,或气机运化迟钝,以致气血阻滞,病理产物蓄积,邪实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表现以实为主的证候。(2)本质:正虚为主转化为以邪实为主。实际上是因虚致实。虚证转实并不是真正的虚证转为实证,而常常指的是在虚证的基础之上转化为以实证为主要矛盾的虚实夹杂证。(3)举例:心阳虚导致心血瘀阻;脾肾阳虚导致水肿;血虚导致便秘;脾虚导致腹胀等。,八纲辨证的意义,1、八纲辨证具有纲领性强、适应面广的特点。2、八纲证候若各自孤立起来,则不是一个完整、具体的证3、八纲辨证虽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适应面广的特点,但毕竟是“纲”,因此必须结合其它的辨证方法。4、八纲之间的辩证关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