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课件1.ppt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目标,文体上 新闻的特点和知识 题材上 战争的主题和思想 语言上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资料卡片,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什么是新闻?,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阻遏(),芜湖(),荻港(),溃退(),歼灭(),绥靖()(),瑰宝(),负隅顽抗(),高屋建瓴(),w,d,ku,jin,su,jng,gu,y,lng,png,b,检查预习,气势磅礴()(),读准下列字的音荻(d)港 锐不可当(dng)获(hu)得 当(dng)真要塞(si)歼(jin)灭阻塞(s)阡(qin)陌堵塞(s)纤(xin)维溃(ku)退匮(ku)乏馈(ku)赠,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高屋建瓴负隅顽抗气势磅礴阻遏溃退悍然,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垂死挣扎,顽固抵抗。,形容气势雄伟壮大。,阻止,败退。“溃”,溃败。,蛮横的样子。,何时?时间何地?地点何人?人物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新闻的六个要素,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0万,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全部渡过,35万,九江(不含)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渡过2/3,35万,芜湖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大部分已渡过,把握新闻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问题讨论,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 语,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议论,议论,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电头”,不能删去交代、和。,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作用: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我军:敌军:,褒,贬,鲜明的感情色彩,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从三个方 面概括),战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渡江区域),课文结构,毛泽东,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自古以来,南阳就是战略要地。通过阅读这一则新闻,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