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ppt
农村中小学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尧禾中心校马 红 芳,你让我听,我可能会忘掉;你让我看,我可能会记住;如果你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终身不忘。爱因斯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的基础模式,厕所 沼气池 沼气 沼气灶 沼液 沼渣 沼气灯 农作物 人,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具体地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就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造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四要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由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与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设计,学生的需求点.学校、社区基本情况。,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及高中,小主题、短周期,大主题、长周期,大主题、长周期,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总结和交流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准备阶段:1、确定主题。2、制定计划和方案。3、准备工具与材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实施阶段:1、分组。2、分工。3、探究。4、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总结和交流阶段。1、学生交流、讨论。2、完成小组实践活动报告。3、成果展示。4、撰写总结文章。5、评价。,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即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主动地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观察、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第一、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第三、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一)、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问题(二)、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三)、人与自我关系领域问题(四)、人与文化关系领域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问题,(1)、水资源及其状况研究(2)、土壤资源及其状况研究(3)、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4)、植被与绿化问题研究(5)、垃圾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与处理问题研究(6)、动物及其保护问题研究(7)、资源或能源问题研究(8)、水土流失与水灾问题研究,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1)、社区或故乡的变迁与发展考察研究(2)、社区或地方产业状况与发展研究(3)、社区或地方人口状况的调查研究(4)、民族历史与发展问题研究(5)、农村或城市交通问题研究(6)、农村产业问题研究(7)、城市产业与经济问题研究(8)、汽车问题研究(9)、老龄人口与养老问题研究(10)、下岗与就业问题研究(11)、城镇住房问题研究(12)、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12)、毒品问题研究(13)、选举与政治生活问题(14)、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现象与问题研究,人与自我关系领域问题,(1)、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2)、中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3)、校园环境与学校周边环境研究(4)、中小学生成长环境与安全问题研究(5)、音乐与中小学生追星现象研究(6)、中小学生的服饰与审美问题研究(7)、中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8)、中小学生心目中的家长(9)、中小学生的理想调查研究(10)、中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11)、中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和确定的基本要求:,一是尊重兴趣爱好.二是关注生活实际.三是鼓励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的策略:,A、由扶到放,选定课题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C、逐步积累,资源共享,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实施的基本要求:(1)、全员参与(2)、任务驱动(3)、多种形式(4)、课内外结合,实施的类型与组织形式:,(1)、类型:依据学生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类别:a、课题研究类 b、项目(活动)设计类(2)、组织形式:包括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探究以及在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中展开的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应该较多地采取组成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活动。课题组可由同班同学自由组合而成,也可以由跨班级、跨年级的兴趣相近的同学组合而成。课题组一般由36人组成,学生自己推行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导师。,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a、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b、制定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案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A、活动的主题或课题B、活动的内容C、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D、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E、活动的具体过程F、任务和分工G、保证条件、问题情境阶段a)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b)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研究性学习的评价,(1)、评价的一般原则:正面评价、重视过程、重视应用、重视体验(2)、评价的主要内容:A、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B、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C、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D、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3)、评价的实施方式:A、主体多元 B、全程评价 C、方式多样(4)、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注意对过程材料的收集B、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C、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性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经验性 实践性 开放性 自主性 生成性 综合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总目标:,(1)、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2)、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3)、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4)、自学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5)、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和谐相处(6)、促进自我了解,确立自信,发展兴趣与专长,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A、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内容主题的基本特点:(1)、主题性(2)、开放性(3)、跨学科性(4)、本土性(5)、社会性,B、内容领域和目标:(1)、走进社会(2)、服务社区(3)、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C、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要求:(1)、密切联系社会生活(2)、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3)、鼓励学生自主选择(4)、充分反映学校和社区特色(5)、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各学习领域的融洽D、可供选择的活动主题:(1)、了解社区或社会活动(2)、社区服务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形式,全校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活动开始阶段 确定活动主题 编写活动计划 活动实践 活动反思 活动成果展示 活动结束,社区服务的一般过程:,(1)、明确社区服务的活动项目(2)、确定社区服务的活动项目(3)、与社区服务对象或机构取得联系,制定具体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方案(4)、实施社区服务(5)、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过程,(1)、提出或选择主题,提出活动目标,确定地点、对象、时间,并由学生自主制订活动方案(2)、与考察、参观、访问的对象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3)、准备必要的活动设备(4)、进入实际社会情境,展开实质性的考察、参观、访问活动,收集资料(5)、撰写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报告(6)、相互交流,分享感悟,活动总结,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实施过程的基本要求,(1)、与多种社区服务对象或机构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保证社区服务对象和机构的多样性和社区服务活动的连贯性(2)、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活动情境,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3)学校和教师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4)引导学生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使学生有所体会,形成各种社会实践能力。,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结与反思,立足活动,积累素材。多方位、多角度开展总结。撰写总结性文章。,针对活动的分析总结,a 活动主题的分析总结。b 活动环节、过程的分析总结。c 活动成果的分析总结。,针对学生的分析总结,a 学生兴趣的分析总结。b 学生参与性的分析总结。c 学生学习方式的分析总结。d 学生合作交流的分析总结。e 学生探究性的分析总结。f 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总结。g 学生评价的分析总结。,针对教师的总结,a 教师作用的分析总结。b 教师实施课程的艺术性分析总结。,撰写总结性文章,学生活动,一般案例写作格式:,一课题产生的背景二活动目的与意义分析三活动可行性研究分析四活动过程(主体)五成果展示六考核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一起分享;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究;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