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鉴赏课件.ppt
古诗词鉴赏,关注中考,中考主要考点,朗读节奏的划分(音节、意义);主题、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 品味诗歌语言、名句赏析(写作技巧、表达效果)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对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结构形式的鉴赏 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和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示例: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按音节,按意义(语义原则、上下句协调一致原则),B,练习:改正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错误,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类型:按照选材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大体上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主题、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建功立业: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观沧海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石壕吏,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思亲念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望江南,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饮酒。2、昔胜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杜牧赤壁。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2009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 语文 P49P56页对古诗分类如下:(山水)田园类 羁旅类 写景抒怀类 边塞类 怀古(伤今)类 壮志未酬类 忧思报国类,小技巧: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菊-高雅 莲-高洁 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日-惆怅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 落叶-失意 秋雨-忧愁 流水-叹惋 松:坚贞高洁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评价主旨常用词语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言简意丰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被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分析意境常用词语 幽静 宁谧 苍莽 深远 热烈 高昂 壮阔 幽远 空灵 辽阔苍凉 幽美 朦胧 淳朴 荒芜 孤寂 冷寂 慷慨悲凉 缠绵宛转 空寂寥落 萧条荒凉,分析风格常用词语 纤柔 明快 清新 浪漫 悲壮 平易 平实 峻洁 清雅 清逸 简练 峻拔 沉郁 凄婉 轻艳 朴素 自然 隽永 犀利 婉曲 洒脱旷达 雄浑刚健 豪放飘逸 热情奔放 大气磅礴 笔力雄健,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古代诗歌中有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和抒情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常用的描写方法: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2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方式(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表现手法,1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赋为铺陈,比为比喻、比拟。兴为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2用典:即在古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既可使古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3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像,分析手法常用词语 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寄托 衬托 烘托 渲染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修辞方法 古代诗人最喜欢用各种修辞方法来加大诗歌的表现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品味诗歌语言、名句赏析 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与“圆”两字妙在何处?饮酒 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淡的心境。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名句赏析,品评名句关键词 方法:理解该字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展开联想、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分析该字所表达的情感或所烘托的意境。,分析语言特点常用词语 勾勒 浓墨重彩 惟妙惟肖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品味诗歌语言、名句赏析 对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这些诗句一般描写优美,考生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的手段,从整体进行扩充描写。比如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品味诗歌的的语言特色 不同的诗歌所体现出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诗歌的创作中,一些著名的诗人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鉴赏结构形式 一般诗歌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讲究起承转合,讲究首尾照应,讲究过渡,讲究伏笔等等。鉴赏诗歌的结构形式要从这些具体的结构特点入手:1首尾照应 2层层深入 3先总后分 4先景后情。5过渡(起承上启下)6铺垫 7伏笔:,望岳杜甫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 象,其中“钟”“割”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割字好在何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钟”写大自然对泰山的眷顾极言泰山之神秀。“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实例分析 2009中考古诗赏析规定篇目计22篇,望岳杜甫本诗的主旨是表现诗人早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本是紧扣“望”字,试作简要分析。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所见。“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所见。后两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饮酒 陶渊明,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A,诗人在“人境”“结庐”,为什么会感到“无车马喧”?答:心远地自偏。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自己有心避开世俗社会,精神超凡脱俗,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没什么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描写: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郁郁葱葱的庐山,有悠然自得的兴趣。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来。最后两句诗人说自己从大自然里得到了许多启示,由“欲辨”而达“忘言”,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淡悠闲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关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A,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画线句表现诗中男主人公写这个男子追求不到的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了男主人公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蒹葭 写出芦苇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诗人心境十分寂寞。这首诗歌反映的时间是深秋清晨,从“霜”字上可看出。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以及热烈企慕友人的心情。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逐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光涌澎湃的情怀。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D,“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末句;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次北固山下王湾,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涨起来了,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平了,江岸显得如此宽阔。和风顺畅,风向不偏,一叶白帆端端正正,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赏析颈联:“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尾联作者想借助鸿雁传书,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D,“弄”字有“舞弄”之意。它写出了诗人舞姿的曼妙,表达了对月色、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思念亲人,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之情。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表现了由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给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既是宽慰自己,又传达出对世人平安、团圆的美好祝愿。,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为前九句,下阕为最后一句。B、全词共62字,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军中生活情景。C、全词共62字,还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D、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A,“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号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本词上阕描写军旅生活,写了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和沙场点兵等五个画面;下阕描写了骑快马、拉雕弓的战斗场面。,“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军营的奏乐啖肉的生活,有利地烘托了豪迈热烈的气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这首曲评析有误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西风”,写的均是秋末之景。B、“夕阳”与“昏鸦”中的“昏”字照应,点出特定的时间。C、这首元曲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曾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了天涯游子的漂泊情怀。,C,从“枯”和“老”两字中可以看出写的是秋季。诗人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几个意象,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描写: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踯躅独行。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对下列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食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D,渔家 傲 范仲淹(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D,上阕写景,描写塞下秋天奇异的景象;下阙抒情,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的感情。“异”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核心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引用了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和征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霜”字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了将军和征夫们的愁思。结句: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没有建立军功而有家难回的痛苦,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低沉愤懑,高昂乐观,对偶。放眼望去,眼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奠定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凄凉伤感。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本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答: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感情。,深”字用得好:“深”字一举两得,既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一片生机的景象,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简要赏析颔联。答:此句寄情于“花”“鸟”,把人的感情赋予它们,极言内心之痛切。“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行路难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出诗人面对美味佳酿内心悲苦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典故,写出了诗人希望像姜太公、伊尹那样,希望被重用,有为于当世的理想。画线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境界顿开,高昂乐观,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本诗描绘了早春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喜爱之情。从“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可以看出写了早春景象。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诗中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诗中“争”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观沧海曹操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统领全文。“涌”字准确地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显示了它雄壮的气势。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答:既有作者离别的愁绪,又表现了回归的喜悦。简要赏析后两句。答:以落花自喻,表明作者为国为民仍要尽一份心力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融入议论。后也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至塞上王维“征蓬”“归雁”两词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圆”“直”用得逼真传神,准确描写了沙漠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本诗与一般边塞诗不同不叙战事,而表现诗人被遣出使,写出了边塞的落寞之情。,赤壁杜牧 东风是指火烧赤壁事。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来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简要赏析后两句。答: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过零丁洋文天祥 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颈联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简要分析尾联。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这首词通过冬猎盛况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上阕描写壮观的出猎的情况,“卷”写出了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正确语序是“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亲射虎”,运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写出了作者少年的狂气。,“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中“开张”意为开阔豪壮。“又何妨”表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天狼星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表达了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第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第段中的诗句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长夜沾湿何由彻”: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评价杜甫的思想: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2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以“雪”为线索组成四个画面:八月飞雪苦寒图军营饯别奇寒图东门惜别惆怅图别后雪地思乡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描述画面)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赏析“风掣红旗冻不翻”: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