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 资源ID:4672918       资源大小:13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资料秋 水【知识盘点】 1、通假字 泾流之大 “泾”同“径”,直。  不辩牛马 “辩”同 “辨”,辨识。 2、词类活用 且夫我尝少仲尼之贤 “少”,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 而轻伯夷之义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秋水时至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令 顺流而东行 “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对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3、特殊句式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为“若己”,意为“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应为“谓我”,意为“说的是我”。 闻道百  定语后置,应为“百道”,意为“很多的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示被动的固定结构。 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固定结构,可翻为“不是,就” 【文化卡片】 1、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曾整理“六经”。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成 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捕蛇者说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2分)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岁赋其二( )(2)几死者数矣( )( )(3)更若役( )(4)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3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4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完成文后问题。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选自礼记·檀弓) 注释: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子路孔子的学生。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吾舅我的公公。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捕蛇者说在线测试窗体顶部选出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视其缶(fu) 曩(nng) 殚(dn)其地之出弛(chí)然 顿踣(bó) 生日蹙(cù)啮(niè)人 挛腕(luán wn) 瘘(lòu)隳(huí)突 恂(xún)恂而起而骇(hài)者窗体底部窗体顶部2“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用“异”,不用“毒”,理解正确的一项( )用“异”说明此蛇格外毒 用“异”说明与其他蛇都不相同用“异”暗中伏下一个“毒”字,但比“毒”的含义更丰富用“异”说明蛇是永州特产 窗体底部窗体顶部3选出诵读下面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乡邻之生/日蹙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 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 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窗体底部窗体顶部4“说”指的是_的一种文体,跟_在某种程度上相似。“说”的内容,一般是作者对某个社会性问题_从而说明一个道理。A现代当代散文感情反发 B古代现代散文抒情言志C古代现代杂文见解和议论 D当代当代杂文说明和解释窗体底部窗体顶部5、此例句中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A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恒都。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C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参考答案 1D 解析:隳(hu)突 2C解析:“异”字比“毒”字含义更丰富。3B 解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般来说,应该依据句子的内部结构来掌握句中的朗读停顿。因此,正确理解句意是恰当的划分句中停顿的前提。很明显B项中的“诗赋”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应停顿。4C 5D 解析:例句是对偶的修辞方法,只有D项是对偶。中考解析1、根据提示或要求写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 _。【考点】:文言语句的理解、默写【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不但要能熟练背诵课文,而且还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缺一不可。答案为:苛政猛于虎也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有误的一句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D、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考点】:读好停顿【分析】:“永州之野产异蛇”中主语是“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谓语,所以正确的停顿应是“永州之野/产异蛇”答案为:A项。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B、河曲智叟亡(wáng)以应。C、复立楚国之社稷(j)。 D、更(gè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考点】:字音;拼音规则【分析】:B项中的“亡”是通假字,同“无”,所以应该读“wú”;C项中的“稷”的读音应该是“jì”,四声;D项中的“更”的含义是“更换”,应该读一声。答案为:A项。【同步训练】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当其租入( )更若役( )谨食之( )莅事者( )得而腊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若毒之乎(毒:   ) 当其租入(当:   )谨食之(食: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 )可以已大风(已: )岁赋其二(赋: )貌若甚戚者(戚: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 )3、翻译下列句子。虽鸡狗不得宁焉。 君将哀而生之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 5、文中蒋氏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同步解读“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多助之至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故:故为之说既克,公问其故 B、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食:谨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D、观:今以蒋氏观之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以尽吾齿(齿: ) (2)又安敢毒耶(毒: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0选文第一段写蒋氏自述遭遇时,以悍吏来乡逼租之急与他自己“弛然而卧”、“熙熙而乐”作对比,其作用是 。11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愚公移山-列子一、翻译下列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二、回答下列问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达于汉阴。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三、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万仞()箕畚()孀妻()匮乏()始龀()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面山而居。而: 聚室而谋。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而: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惩山北之塞(塞:   )杂然相许(杂然: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惧其不已也(已: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4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吾与汝毕力平险。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指通豫南 通 ,意为 。始一反焉 通 ,意为 。汝之不惠 通 ,意为 。一厝朔东 通 ,意为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为 。6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四、读选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惩山北之塞(惩:   ) 杂然相许(许: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1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A温故而知新 B故使人问之2A居十日,扁鹊复见 B面山而居,3A司命之所属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所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4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桓侯又不说二、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1君有疾在腠里(古: 今: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 今: )3臣是以无请也(古: 今: )4居十日(古: 今: )三、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望桓侯而还走 通 ,意为 。 2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通 ,意为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 ,意为 。论语十则综合能力测试题一、注音。论语( ) 亦( ) 罔( ) 焉( )二、为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愠( )_ 温( )_2诲( )_ 悔( )_3殆( )_ 冶( )_4罔( )_ 惘( )_三、解释加粗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三省吾身:择其善者:四、解释下列语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五、填空。1论语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的言行。2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六、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七、阅读。(一)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把这则语录译为现代汉语。2解释下列词语。何以:是以:下问:3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解释第一则中的加粗词语。(1)惑:(2)忧:(3)惧:2试着将第二则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则是论述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3从第三则语录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lún yì wng yn二、1愠:yùn ,愠色;温:wn ,温暖; 2诲:huì,教诲;悔:hu,后悔;3殆:dài ,百战不殆;冶:y,陶冶; 4罔:wng ,置若罔闻;惘:wng ,迷惘。三、1怨恨;同“悦”,愉快 2迷惑;疑惑 3反省;优点四、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2复习了旧知识,进而又领悟了新知识五、1儒;孔子及其门徒 2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3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六、七、(一)1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2凭什么;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二)1(1)疑惑;(2)忧愁;(3)害怕。 2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这则是从学习态度方面论述的。 3不畏严寒,坚强(意思对即可)。 论语十则巩固练习 一、孔子名_, 字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 家,_ 家,是 _家学派创始人。二、论语是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 及其门徒的_,与_,_,_合称“四书”。三、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_ _?有朋自远方来_ ?2吾日三省吾身: _? _?_ _?3_,思而不学则殆。 4_,_,是知也。5三人行,_._,_。6任重而道远,_,不亦乐乎? _ ,不亦远乎?7岁寒,_. 8其恕乎!_,_.四、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 _.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4 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 _ 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 ,_?_,_?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_,_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 解释加点的字: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 温故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2 译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学习方法_ _ _学习态度_品德修养 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5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六、补充下面诗句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的诗句是_ _2夜雨寄北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 _ _3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诗句是_ _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 _5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 _ 6 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7 日本政府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8 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 _10、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_,_。1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1)_ (2)_答案:一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二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学中庸 三 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四 理解填空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3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4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7 三人行 必有我师 8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时间 “悦”的古字 愉快生气 发怒 每天 反省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刚毅2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4 成语: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乐乎 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择善而从: 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5 略 ( 任选一则 ,谈出体会则可。)鱼我所欲也 孟子一、生字 箪(dn) 蹴(cù) 羹(gng) 死亦我所恶(wù)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2、患3、辟 4、箪5、蹴6、得 7、乡 8、何加 9、恶 10、辩11、义12、勿丧 13、万钟14、贤者 15、苟得三、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四、思考题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等(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