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农林牧渔]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oc

    • 资源ID:4665018       资源大小:157.50K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林牧渔]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oc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年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福建农林人学硕卜学位论文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工第一章乡村旅游的产生、历史及发展趋势.11.1乡村旅游的产生.11.1.1国外乡村旅游的产生.11.1.2国内乡村旅游的产生.11.2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21.2.1国际发展现状.21.2.2国内发展现状.31.3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景.、.4第二章乡村旅游的系统认识.62.1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点.62.1.1乡村旅游的内涵.62.1.2乡村旅游的特点.72.2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82.2.1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82.2.2旅游乘数理论.92.2.3增长极理论.92.2.4体验经济理论.92.2.5社区参与理论.102.2.6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0第三章泰宁县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n3.1泰宁县开发乡村旅游优势.n3.2泰宁县开发乡村旅游劣势.163.3泰宁县乡村旅游面临的机遇.163.4泰宁县乡村旅游面临的挑战.17第四章泰宁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184.1泰宁县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分析.184.2泰宁县乡村旅游现状.184.3泰宁县乡村旅游对当地影响.194.3.1泰宁县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影响.194.3.2泰宁县乡村旅游及对当地环境影响.214.3.3泰宁县乡村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影响.214.4泰宁县乡村旅游存在问题.22第五章泰宁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245.1泰宁县乡村旅游产业总体推进思路.245.1.1指导思想.245.1.2发展目标.245.1.3开发原则.245.1.4发展方式.255.1.5发展趋势.255.2.泰宁乡村旅游产品发展模式.265.2.1以村镇一体化为吸引物的旅游产品开发.265.2.2以生态农业为吸引物的旅游产品开发.275.2.3以乡村民俗为吸引物的旅游产品开发.275.3建议和措施.295.3.1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农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相统一295.3.2产品设计,突出自我特色.295.3.3以生态观念为指导,促进旅游业与农业协调发展.305.3.4品牌促销,建立网络.305.3.5注重环保,保持舒畅.315.3.6加强对本地居民宣传和教育.315.3.7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32第六章结论和讨论.”6.1结论.336.2问题讨论.33参考文献.35致谢.37中文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旅游研究也进入一个繁荣时期。我国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迟,但发展迅速,尤其是1999年实行“黄金周”假期后,乡村旅游开发骤然升温。但是由于乡村旅游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缺乏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由旅游引发的经济、环境、社会效应问题逐渐显露,影响了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加入乡村旅游问题研究的行列,并取得了相当成就。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更加复杂、多元化,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不断加大,本文在对乡村旅游效应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内涵、基础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总结,并作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一下几部分内容:(1)本文首先在乡村旅游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的概念、特征、产生与发展、国内外发展概况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综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状况,界定了乡村旅游的概念。(2)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宁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3)分析泰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的现状,走访考察泰宁部分乡村,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影响的程度,提出了推进泰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4)提出泰宁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泰宁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就是对泰宁乡村旅游资源重新整合,本文也针对泰宁乡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多条旅游线路。(5)提出建议和措施。以可持续旅游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出建议和具体措施,力图将旅游引发的不利影响进行最大限度地控制,同时,将乡村旅游带来的有利影响加以弘扬。(6)结论和讨论。总结和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讨了今后对此问题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关键词:泰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bstractSinee19505,worldtourismhasbeenimProvingfast.Countriesaroundtheworld,esPeciallythedeveloPedcountries,ruraltourism15beingmoreandmorefavoredbytourists,tourismhasbecomeanimPortantPart.ThestudyoftourismhasalsoenteredintoaProsPerousPeriodatthesametime.AlthoughChina,5ruraltourismstartedlatebuthasdeveloPedraPidly,esPeeiallyin1999the“GoldenWeek,holiday,ruraltourismdeveloPmentsuddenlyheateduP.However,duetoruraltourism15stillattheinitialstageofdeveloPment,laekofamorematuretheoretiealguidanee,inactualoPerationinthecourseofthemanyProblemsaffeetingthehealthofruraltourism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MoreandmoredomesticseholarshavestartedtostudytheirstudiesontheProblemsoftouristimPaet,manyofthemhavealsoreceivedtheeomfortableaehievernents.FortheimPactoftourismonthetravelingdestinationhasbeeomemorecomPlicateandmultiPlex,theimPaetontheruralareasandfarmershasalsostrengthenedgradually.OnthebasisoftouristimPaet,thisPaperwillmakethecomPrehensiveanalysisandsummarytotheeomiotation,basietheoriesandresearehmethodsoftouristimPact,andwillalsomakearealdiagnosisstudy.SixPartsareincludedinthisPaper,themajoreontentsasfollow:(l)ThisPaperhasbeenintheruraltourismonthebasisofresearchresults,fromtheeoneePtofruraltourism,featUres,generateanddeveloPment,domestieandinternationaldeveloPmentsintheareasofruraltourismea币edoutasystematieanalysis.Summaryofruraltourismathomeandabroadonthe51加ation:thedefinitionoftheconeePtofruraltourism.(2)Onthebasisofmarketresearch,analyZeadvantage,inferiorPositionandoPPo血nityfaeedofruraltourismofTainingCounty.(3)Anal界ethecurrentsituationofTainingruraltouristresourcestyPe,visitandinvestigatethevillageofTaining,findoutabouttheeffecttoruralareaofruraltravel,havePutforwardthethinkingofadvaneingruraltraveldeveloPmentofTaining,(4)ProPosedeveloPmentmodelofTainingruraltourism.Theindustrializationofruraltourism15tore一integrationofTainingruraltourismresourees.ForTainingruraltheaetualsituation,PaperhasbeenProPosedNumberoftouristroutesofTainingProPosedavarietyoftouristroutes.(5)Suggestionandmeasure.Withthetheor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ourismasaninstruct,thisPaPerProPosesSuggestionsandsPeeifiemeasurestoeontroltheadverseeffectswllichareinitiatedbytourismasmuchasPossible,toPublieizetheadvantageouseffeetsinitiatedbytourismatthesametime.(6)Conclusionanddiseussion.ThispaPersummarizesandreviewstheexistentquestionsanddefieienciesofthisreseareh,diseussesthetendeneyandthedeveloPmentfromnowonforthisreseareh.KeyWords:Taining:RuralTourism;DeveloPmentResearch111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第一章乡村旅游的产生、历史及发展趋势乡村旅游的产生1.1.1国外乡村旅游的产生乡村旅游的产生有其固有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国际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年生活于拥挤喧嚣、高楼林立、空气污浊、景观同化的城市之中,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的居民,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城市生活缺乏兴趣,让人感到压抑。许多人产生了反璞归真,到静谧、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乡村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重要生态旅游形式便应运而生。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乡村旅游的诞生【。乡村旅游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快速,在欧美国家己经发展为规模巨大的成熟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别是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旅游产业部门,其收入份额已接近整个旅游收入的20%,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并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2。在新西兰、爱尔兰、法国等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稳定农村,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政府也从中也得到了丰厚回报。凡是在开发乡村旅游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国家,均制定了专门的乡村旅游质量标准,产品、管理和市场开发都比较成熟31。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1.1.2国内乡村旅游的产生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4。随后不久,各地便纷纷开展乡村旅游,如广西的阳朔县、河北的赞黄县嶂石景区、安徽的黄山汤口村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生态旅游的推动、国际旅游的示范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如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乡村旅游市场十分兴旺。据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调研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全国有1000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区(点),50多万家“农家乐”经营户,直接从业的农民近400万人,接待游客达4亿人次,年实现旅游收入达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农民从中直接获益1200亿元5。“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乡村旅游己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亮点之一,成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乡村旅游对于繁荣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己经引起了国内外旅游界、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2006年中国旅游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主题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中国旅游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和谐城乡游”。主题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至此,推进中国乡村游,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亮点。1.2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1.2.1国际发展现状在国外,以农庄度假和民俗节日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大规模开展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可以说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旅游产业部门,其收入份额已接近整个旅游收入的20%,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并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6。总的来看,有以下几个特征:(l)稳定性强、规模发展大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已成为稳定性很强的重要旅游方式之一。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一10%。据统计,法国人全年度假数据显示,己有50%以上的法国人前往乡村地区参加各种乡村旅游度假活动。法国雷恩第二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教授阿梅尔·余埃特介绍说,法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几乎可与传统的海滨旅游平分秋色7。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农业观光旅游业一年的收入就有750万美元,而且还带动了贸易和食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农业经济学家德斯蒙德·乔利分析说:“这里的一个小型农场每年都有100万美元的收入,在全国的农业收入中占有重要的一席。”8(2)客源市场层次高乡村旅游最稳定的客源市场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条件也很好的中产阶级游客。它是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游客选择乡村度假,不是因为其收费低廉,而是为了寻找城市中失去的净化空间和尚存的醇厚传统文化氛围。他们参与农业劳动,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享受。以法国为例,法国乡村近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50%是中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福建农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近7年来在度假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更有巧%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9。(3)形式多样国外乡村旅游的形式多样,产品组合方式灵活。国外乡村旅游的形式主要有休闲观光式、参与务农式、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传统文化游等。国外对乡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开发和研究极为重视,预计这也是我国今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下面两种:第一种是休闲观光式的度假方式。旅游者住在农民的家里,吃着农民自产自制的新鲜食品,观赏农庄周围的自然风景和农舍,到附近不加修饰的小池塘里游泳、钓鱼,学习农家制作面包、奶酪、果酱、葡萄酒的手艺,通过感受农家的生活来增加对自己的认识“】。第二种是参与各种农业劳动的度假方式,称为“务农旅游”。各国对此种旅游的处理方式不同。美国西部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上,旅游者放牧可以拿到牛仔通常的工资,以资助自己的旅游费用。其它国家多是无报酬的劳动。而在日本,无论成年人还是学生,参加劳动还要交费川。东欧有两个国家的乡村旅游颇具特色:一是波兰。在那里,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他们在开展的活动内容上与其它国家一样,然而参与接待的农户均是生态农业专业户,一切活动在特定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内进行;二是30年代就曾闻名于世的匈牙利乡村旅游。它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淀积下来的民族文化【2。1.2.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形成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浅层次参与性专项旅游为辅,度假旅游为方向的乡村旅游产品结构新格局3。它具有以下特点:(l)发展规模较快,但成熟度不高。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1998年,我国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乡村旅游“国线”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已有至少1万个村,约300万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致了富,但经营模式并不成熟,“遍地开花、各自为政”的现象很严重【14(2)主要依托于旅游地的资源和对市场的信赖程度。乡村旅游可分为资源型、市场型、中间型5。资源型:依托某一国家级(或世界级)、省级的风景名胜区,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开发中较多地保存着乡村原生状态。市场型:位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的地方,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内部或附近分布较多。它依托大、中城市,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开发中人工雕琢的痕迹较多。如城市内部的民俗村、城市附近的农家乐等。中间型。对资源和市场没有明显的偏向,这种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资源很丰富、市场较广阔。它既不依托城市,也不依托景区,而是依托连接两个城市或景区的便利交通,利用自己交通中心的地位,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如湖南汉寿县以观鸟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开发,正是利用自己处在长沙至张家界高速公路的中心地的优势。一种是资源较丰富,市场较狭小。它主要指国家为了促进老少边穷地区(通常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颁发在这些地区开发旅游的优惠政策,由旅游部门结合本地的乡土特色,开展乡村旅游,通常存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多为山区,至今还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的民族习俗。(3)存在形式我国幅员辽阔,农村自然景观千差万别,农业景观多种多样,农业景观多种多样,民风民俗多彩多姿,为满足游客观光、购物、求知、猎奇、尝鲜、休闲等旅游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旅游主要有观光旅游,如各种形式的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以及民俗旅游等;度假旅游,如各种休闲山庄、农村度假村等;修学旅游,如各种务农旅游、农业考察旅游等;购物旅游,如各种采摘旅游等;此外还有探险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访友旅游等各种存在形式“。但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农业观光旅游占绝大多数。(4)存在问题由于起步较晚,与国际旅游者比较,国内旅游者的需求层次表现出初始阶段的普遍特征。而供给方面也多是开发层次较低,较浅的初级乡村旅游产品。具体来讲,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对乡村旅游内涵的认识不足,乡土特色不明显,盲目引进工业化、城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第二,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一般是在原有农业经济和设施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7;第三,产品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第四,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些乡村地区的交通状况和周围环境状况较差等8;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3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景(l)乡村旅游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的宏观政策坏境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2)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相对于欧洲国家对绿色内涵的重视、日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在现阶段则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符的20。(3)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纯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环境。应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第二章乡村旅游的系统认识2.1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点2.1.1乡村旅游的内涵乡村旅游,英文为RuralTourism。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处于初始阶段,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各有不同。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研究的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对此有不少的论述,所关注的视角的变化很能说明乡村旅游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对乡村旅游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贺小荣(2001):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上一切可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满足观光、休闲、度假、学习、购物等各种旅游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2】。乌恩(2002):乡村旅游是指在传统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乡村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为旅游吸引物的,不过多依赖资本和高度技术,较少使用专用接待服务设施的旅游活动形式。并认为“乡村旅游”只是“农业旅游”的一种类型222004年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该论坛是学术界对乡村旅游深化认识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魏小安(2004)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目前己形成5种旅游活动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三是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乡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开发;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23。德村志成(2005)认为,上述观点是把乡村旅游的定义定在以农村为主体,而忽略了渔村和畜牧村的存在,他认为乡村的概念应包含着农村、渔村和畜牧村,因为它们也是乡村旅游体验的对象。乡村旅游的基本要件是,地点必须是真正的农村、渔村、畜游牧村,主体必须是农民、渔民、畜游牧民,必须要有乡村的民族民俗的文化内涵24。蒙睿(2007)等曾列举了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国内学者)有关乡村旅游相关概念界定的35种提法,其中很多是关于农业旅游的,他们总结了乡村旅游的六个本质特征,特别是第五个特征的提出与笔者所谓准乡村旅游概念的提法有相近的认识:(l)乡村旅游是一个由观光、体验、休闲等旅游产品组成的旅游产品体系;(2)乡村性(大农业生产方式和农牧文化等)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属性;(3)乡村环境氛围、即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4)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5)乡村旅游是一个变化的时空概念。资源条件特别好的乡村地域会走上遗产地型风景名胜区发展道路,而区位条件比较好的乡村旅游地可能走上城镇化的发展道路;(6)乡村旅游强调社区参与,旅游活动应为乡村家庭和个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25。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学者们论述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但基本上是从三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加以界定,即乡村旅游的参加者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目的地是乡野农村,乡村旅游的吸引物是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农事活动、民俗与风土人情;乡村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了解乡村等。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比较符合实际: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的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不同于农家乐、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休闲、绿色旅游等概念。2.1.2乡村旅游的特点(l)旅游资源的乡土性。这是乡村旅游最为显著的特点。无论是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还是村社组织、乡村生活,在乡村旅游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旅游资源的乡土性特点说明,乡村旅游是属于乡村的、是在乡村之中的、是以乡村景物为旅游吸引物的、一切活动程序式是乡村化的、旅游者亦以在旅游过程之中暂时农民化或体验农民生活为快感源泉和旅游目的26。(2)主体行为的参与性。乡村旅游包含观光、娱乐、康体、休闲、度假、购物、教育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导致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游客可直接品尝农蔬瓜果、或直接参与农事活动与生活实践,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和乡村古朴的民风民俗,从中体味劳作情趣,或在劳动欢愉之余,购得满意的时鲜农产、特产或民间工艺品,满载而归27l。(3)客源市场的定势性。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载体,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娱乐、游赏等旅游功能,这就决定了它的客源目标市场有别于乡村化的城市,特别是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因为乡村旅游对居住在具有城乡一体化的中小城市居民难以产生足够吸引力。它的客源是那些生长在城市,对农村及农村景观不太了解的城市居民28。(4)旅游花费的低廉性。旅游的背景在农村,旅游的接待者主要是农民,旅游内容也以乡村生活的体验或观摩为主,这就使得乡村旅游的成本相对其他旅游活动形式来说要低得多。相应地,乡村旅游的消费也就比较低廉。(5)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农事习俗和传统,如山区、湖区、牧区、平原、海岛、城郊等在自然条件、农事习俗和传统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从而导致乡村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2.2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乡村旅游引起人们关注的历史不长,多数情况下还是借鉴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本文在进行乡村旅游研究时同样借鉴了以上相关学科的理论.2.2.1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于生态环境领域,主要强调维护和强化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不久,就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因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技术追求的终极目标。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21世纪议程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29l。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适宜的旅游活动,是一种高效低耗、无公害的旅游活动30。它在推动旅游业向前发展的同时,可以维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永续利用,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平衡。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状况,为今后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增加了新的动力。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要考虑的内容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与对当地基本的生态发展、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的维护相协调一致;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控制能力,并使之与人们的文化价值观相协调,同时要注意维护和增强乡村社区文化的独特个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以便能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经济效益也是乡村旅游所追求的目标之一【31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乡村旅游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通过规划、管理、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享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2.2旅游乘数理论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将乘数理论从全国的尺度调整到地区或当地的尽度,用以评价旅游对当地经济系统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它最早是由马西森(Matheson)和沃尔(Wall)在1982年提出的,他们认为乘数就是最初的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总收入效应32。根据我国学者张帆等的定义,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133。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刻画了旅游乘数的内涵,同时,也表明了旅游乘数种类的非单一性以及各种旅游乘数指标之间的差异。旅游乘数效应是旅游消费(即接待国或地区的旅游收入)所带来的全部经济效应(直接效应+继发效应)。创良好地解释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收入、就业、税收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并着重于测算旅游产出、旅游收入、旅游就业和旅游投资等方面对经济的影响。2.2.3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最初是法国经济学家F一佩鲁在1955年提出的。1966年J.R.布德维尔把它转化为地理概念。增长极理论是指通过地区的发展过程,说明在增长中的都市中心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假说。这些假说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地发生,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性的产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从而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增长极理论应用于乡村旅游开发时,增长极就是重点旅游地。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增长极,借以带动整个区域内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布局时,往往把旅游资源价值大、区位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作为旅游增长极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的发展,促使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如果采取均衡发展的方式,则往往由于重点不突出,造成开发力度不够,无法实现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34。2.2.4体验经济理论1998年美国哈佛管理学院出版了一本派恩(BijousePhpineH)和盖尔摩(JalnesHGilmore)合写的”TheExperieneeEeo

    注意事项

    本文([农林牧渔]泰宁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