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交通运输]张立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812章.doc

    • 资源ID:4663088       资源大小:1.64M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交通运输]张立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812章.doc

    8 桥 梁 工 程8.1 一般规定8.1.1 独立桥梁、互通或分离式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和符合小桥标准的通道按本章有关规定进行评定。8.1.2 本章仅列出公路桥涵中最常用的砌体分项工程,防护工程和其它未包含的分项工程按本标准第6章进行评定。8.1.3 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除包括构件浇筑、构件安装等分项工程外,均应包括钢筋加工及安装、预应力筋加工和张拉等分项工程。8.1.4 顶推施工梁、悬臂施工梁和转体施工梁除按本章第8.7.3、8.7.4和8.7.5条评定外,还应对梁段制作进行评定。8.1.5 拱圈的施工必须在桥台填土完成后进行,避免因桥台水平位移而引起拱圈开裂。施工中应严密监控拱圈的变形是否正常,一旦出现不利于拱圈稳定的反对称变形或异常变形,必须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8.1.6 拱桥组合桥台的组合性能按本章第8.6.4条进行评定,各个组成部分按本章相关分项工程的规定进行评定。8.1.7 转体施工的拱除按本章第8.8.4条评定外,还应对拱圈制作进行评定。8.1.8 拱桥拱上建筑按本章第8.6、8.7和8.8节的有关规定评定。8.1.9 主跨和边跨采用不同材料的混合式斜拉桥,可综合本章第8.10节中不同类型斜拉桥的相关规定进行评定,地锚式斜拉桥锚碇部分可按本章第8.11节相关规定进行评定。8.1.10 拉吊组合体系桥可综合本章第8.10节及第8.11节相关规定进行评定。8.1.11 桥上采用的波形护栏或缆索护栏,按照本标准第11.4、11.6节进行评定。8.1.12 桥上照明、监控、航空航运标志等附属设施应参照相关专业标准进行评定。8.1.13 每座独立大桥、中桥为一个单位工程,互通立交中的每座桥梁以及路基工程中的每座小桥(包括符合小桥标准的通道)、人行天桥和渡槽各为一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原则上按结构构件和施工阶段划分。特大桥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划分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8.2 桥梁总体8.2.1 基本要求8.2.1.1桥梁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8.2.1.2桥下净空不得小于设计要求。8.2.1.3特大跨径桥梁或结构复杂的桥梁,必要时应进行荷载试验。8.2.2 实测项目见表8.2.2。表8.2.2 桥梁总体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桥面中线偏位(mm)20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查38处22桥宽(mm)车行道±10尺量:每孔35处2人行道±103桥长(mm)+300,-100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检查中心线14引道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的衔接(mm)20尺量: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桥梁中心线延长至两岸桥长端部,比较其平面位置25桥头高程衔接(mm)±3水准仪:在桥头搭板范围内顺延桥面纵坡,每米1点测量标高28.2.3 外观鉴定8.2.3.1 桥梁的内外轮廓线条应顺滑清晰,无突变、明显折变或反复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2.3.2 栏杆、防护栏、灯柱和缘石的线形顺滑流畅,无折弯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2.3.3 踏步顺直,与边坡一致。不符合要求时减12分。8.3 钢筋和预应力筋加工、安装及张拉8.3.1 钢筋加工及安装8.3.1.1 基本要求1) 钢筋、机械连接器、焊条等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2) 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3) 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4) 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5) 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它损伤。8.3.1.2 实测项目见表8.3.1.2-1至8.3.1.2-3。表8.3.1.2-1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受力钢筋间距(mm)两排以上排距±5尺量: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3同排梁、板、拱肋±10基础、锚碇、墩台、柱±20灌注桩±202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10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23钢筋骨架尺寸(mm)长±10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1宽、高或直径±54弯起钢筋位置(mm)±20尺量:每骨架抽查30%25保护层厚度(mm)柱、梁、拱肋±5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3基础、锚碇、墩台±10板±3注:小型构件的钢筋安装按总数抽查30%。在海水或腐蚀环境中,保护层厚度不应出现负值。表8.3.1.2-2 钢筋网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网的长、宽(mm)±10尺量:全部12网眼尺寸(mm)±10尺量:抽查3个网眼13对角线差(mm)15尺量:抽查3个网眼对角线1表8.3.1.2-3 预制桩钢筋安装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纵钢筋间距(mm)±5尺量:抽查3个断面32箍筋、螺旋筋间距(mm)±10尺量:抽查5个间距23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mm)±5尺量:抽查3个断面,每个断面4处34桩顶钢筋网片位置(mm)±5尺量:每桩15桩尖纵向钢筋位置(mm)±5尺量:每桩1注:在海水或腐蚀环境中,保护层厚度不应出现负值。8.3.1.3 外观鉴定1) 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 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3.2 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8.3.2.1 基本要求1) 预应力筋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2) 预应力束中的钢丝、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扭麻花现象,表面不应有损伤。3) 单根钢绞线不允许断丝,单根钢筋不允许断筋或滑移。4) 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接头面积不超过预应力筋总面积的25%,接头质量应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5)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和龄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张拉顺序进行操作。6) 预应力钢丝采用镦头锚时,镦头应头型圆整,不得有斜歪或破裂现象。7) 制孔管道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顺。锚垫板平面应与孔道轴线垂直。8) 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器具应经检验校正。9)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10) 压浆工作在5以下进行时,应采取防冻或保温措施。11) 孔道压浆的水泥浆性能和强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压浆时排气、排水孔应有水泥原浆溢出后方可封闭。12) 按设计要求浇筑封锚混凝土。8.3.2.2 实测项目见表8.3.2.2-1至8.3.2.2-3。表8.3.2.2-1 钢丝、钢绞线先张法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镦头钢丝同束长度相对差(mm)L >20mL/5000及5尺量:每批抽查2束220L 6mL/3000L <6m22张拉应力值符合设计要求查油压表读数,每束33张拉伸长率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6%尺量:每束34同一构件内断丝根数不超过钢丝总数的百分数1%目测:每根(束)检查3注:L为钢束长度。表8.3.2.2-2 粗钢筋先张法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冷拉钢筋接头在同一平面内的轴线偏位(mm)2及1/10直径拉线用尺量:抽查30%32中心偏位(mm)4%短边及5尺量:全部13张拉应力值符合设计要求查油压表读数:全部34张拉伸长率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规定时±6%尺量:全部3表8.3.2.2-3 后张法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管道坐标(mm)梁长方向±30尺量:抽查30%,每根查10个点1梁高方向±102管道间距(mm)同排10尺量:抽查 30%,每根查5个点1上下层103张拉应力值符合设计要求查油压表读数:全部44张拉伸长率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规定时±6%尺量:全部35断丝滑丝数钢束每束1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目测:每根(束)3钢筋不允许8.3.2.3 外观鉴定预应力筋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有明显的锈迹。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4 砌 体8.4.1 基础砌体8.4.1.1 基本要求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2)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和水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3) 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严禁超挖回填虚土。4) 砌块应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8.4.1.2 实测项目见表8.4.1.2。表8.4.1.2 基础砌体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 值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F检查32轴线偏位(mm)25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23平面尺寸(mm)±50尺量:长、宽各3处24顶面高程(mm)±30水准仪:测58点15基底高程(mm)土质±50水准仪:测58点2石质+50,-2008.4.1.3 外观鉴定1) 砌体表面应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 砌缝不应有裂隙,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裂隙宽度超过0.5mm时必须进行处理。8.4.2 墩台身砌体8.4.2.1 基本要求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2)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和水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3) 砌块应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8.4.2.2 实测项目见表8.4.2.2。表8.4.2.2 墩、台身砌体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 值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F检查32轴线偏位(mm)20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13墩台长、宽(mm)料石+20,-10尺量:检查3个断面1块石+30,-10片石+40,-104竖直度或坡度料石、块石0.3%垂线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处1片石0.5%5墩、台顶面高程(mm)±10水准仪:测量3点26大面积平整度(mm)料石102m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20 m2测1处1块石20片石308.4.2.3 外观鉴定1) 砌体直顺,表面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 勾缝平顺,无开裂和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3) 砌缝不应有裂隙,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裂隙宽度超过0.5mm时必须进行处理。8.4.3 拱圈砌体 8.4.3.1 基本要求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2)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和水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3) 拱圈的辐射缝应垂直于拱轴线,辐射缝两侧相邻两行拱石的砌缝应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0mm。4) 砌块应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5) 拱架应牢固、稳定,严格按设计规定的顺序砌筑拱圈和卸架。8.4.3.2 实测项目见表8.4.3.2。表8.4.3.2 拱圈砌体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 值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F检查32砌体外侧平面偏位(mm)无镶面+30,-10经纬仪:检查拱脚、拱顶、1/4跨共5处1有镶面+20,-103拱圈厚度(mm)+30,-0尺量:检查拱脚、拱顶、1/4跨共5处24相邻镶面石砌块表层错位(mm)料石、混凝土预制块3拉线用尺量:检查35处1块石55内弧线偏离设计弧线(mm)跨径30m±20水准仪或尺量:检查拱脚、拱顶、1/4跨共5处高程2跨径>30m±1/1500跨径极值拱腹四分点:允许偏差的2倍且反向注:项次2平面偏位向外为“+”,向内为“-”,下同。8.4.3.3 外观鉴定1) 拱圈轮廓线清晰,表面整齐。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 勾缝平顺,无开裂和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24分。3) 砌缝不应有裂隙,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裂隙宽度超过0.5mm时必须进行处理。8.4.4 侧墙身砌体8.4.4.1 基本要求同本标准第8.4.2.1款。8.4.4.2 实测项目见表8.4.4.2。表8.4.4.2 侧墙砌体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 值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F检查32外侧平面偏位(mm)无镶面+30,-10经纬仪:抽查5处1有镶面+20,-103宽度(mm)+40,-10尺量:检查5处24顶面高程(mm)±10水准仪:检查5点25竖直度或坡度片石砌体0.5%吊垂线:每侧墙面检查12处1块石、粗料石、混凝土块镶面0.3%8.4.4.3 外观鉴定同本标准第8.4.2.3款。8.5 基 础8.5.1 扩大基础8.5.1.1 基本要求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3) 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4) 严禁超挖回填虚土。8.5.1.2 实测项目见表8.5.1.2。表8.5.1.2 扩大基础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平面尺寸(mm)±50尺量:长、宽各检查3处23基础底面高程 (mm)土质±50水准仪:测量58点2石质+50,-2004基础顶面高程(mm)±30水准仪:测量58点15轴线偏位(mm)25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检查2点28.5.1.3 外观鉴定混凝土表面平整,无明显施工接缝。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5.2 钻孔灌注桩8.5.2.1 基本要求1) 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成孔后必须清孔,测量孔径、孔深、孔位和沉淀层厚度,确认满足设计或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3)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严禁有夹层和断桩。4) 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低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5)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桩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或对桩的质量有怀疑时,应采取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6) 凿除桩头预留混凝土后,桩顶应无残余的松散混凝土。8.5.2.2 实测项目见表8.5.2.2。表8.5.2.2 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桩位(mm)群桩100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2排架桩允许50极值1003孔 深(m)不小于设计测绳量:每桩测量34孔 径(mm)不小于设计探孔器:每桩测量35钻孔倾斜度(mm)1%桩长,且不大于500用测壁(斜)仪或钻杆垂线法:每桩检查16沉淀厚度(mm)摩擦桩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按施工规范要求沉淀盒或标准测锤:每桩检查2支承桩不大于设计规定7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50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高程后反算18.5.2.3 外观鉴定1) 桩的质量有缺陷,但经设计单位确认仍可用时,应减3分。2) 桩顶面应平整,桩柱连接处应平顺且无局部修补,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5.3 挖孔桩8.5.3.1 基本要求1) 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无松渣、淤泥等扰动软土层,使孔底情况满足设计要求。3) 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8.5.3.2 实测项目见表8.5.3.2。表8.5.3.2 挖孔桩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桩位(mm)群桩100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2排架桩允许50极值1003孔 深(m)不小于设计值测绳量:每桩测量34孔 径(mm)不小于设计值探孔器:每桩测量35孔的倾斜度(mm)0.5%桩长,且不大于200垂线法:每桩检查16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50水准仪测骨架顶面高程后反算:每桩检查18.5.3.3 外观鉴定1) 无破损检测桩的质量有缺陷,但经设计单位确认仍可用时,应减3分。2) 桩顶面应平整,桩柱连接处应平顺且无局部修补,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5.4 沉桩8.5.4.1 基本要求1) 混凝土桩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混凝土预制桩必须按表8.5.4.2-1检查合格后,方可沉桩。3) 钢管桩的材料规格、外形尺寸和防护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4) 用射水法沉桩,当桩尖接近设计高程时,应停止射水,用锤击或振动使桩达到设计高程。5) 桩的接头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8.5.4.2 实测项目见表8.5.4.2-1及8.5.4.2-2。表8.5.4.2-1 预制桩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长度(mm)±50尺量:每桩检查13横截面(mm)桩的边长±5尺量:每预制件检查2个断面,检查10%2空心桩空心(管芯)直径±5空心中心与桩中心偏差±54桩尖对桩的纵轴线(mm)10尺量:抽查10%15桩纵轴线弯曲矢高(mm)0.1%桩长,且不大于20沿桩长拉线量,取最大矢高:抽查10%16桩顶面与桩纵轴线倾斜偏差(mm)1%桩径或边长,且不大于3角尺:抽检10%17接桩的接头平面与桩轴平面垂直度0.5%角尺:抽检20%1表8.5.4.2-2 沉桩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桩位(mm)群桩中间桩d/2且不大于250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查20%2外缘桩d/4排架桩顺桥方向40垂直桥轴方向502桩尖高程(mm)不高于设计规定水准仪测桩顶面高程后反算:每桩检查3贯入度(mm)小于设计规定与控制贯入度比较:每桩检查3倾斜度直桩1%垂线法:每桩检查2斜桩15%tg注: d为桩径或短边长度; 为斜桩轴线与垂线间的夹角; 深水中采用打桩船沉桩时,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贯入度符合设计规定但桩尖高程未达到设计高程,应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得到设计认可时,桩尖高程为合格。8.5.4.3 外观鉴定1) 预制桩的桩顶和桩尖不得有蜂窝、麻面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 桩头无劈裂,如有劈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13分。8.5.5 地下连续墙8.5.5.1 基本要求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墙体的深度和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 每一槽段成槽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清底,并测量槽深、槽宽及倾斜度,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4) 相邻两槽段墙体中心线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得超过60mm。5)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严禁有夹层和断墙。6)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钢筋骨架不得上浮。7) 应处理好接头,防止间隔灌注时漏水漏浆。8) 墙顶应无松散混凝土。8.5.5.2 实测项目见表8.5.5.2。表8.5.5.2 地下连续墙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轴线位置(mm)30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槽段测2处13倾斜度(mm)0.5%墙深测壁(斜)仪或垂线法:每槽段测1处14沉淀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沉淀盒或标准测锤:每槽段测1处25外形尺寸(mm)+30,-0尺量:检查1个断面16顶面高程(mm)±10水准仪:每槽段测12处18.5.5.3 外观鉴定1) 墙体的裸露墙面应平整,外轮廓线应平顺,槽段内无突变转折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 槽段之间连接处在基坑开挖时不透水、翻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13分。8.5.6 沉井8.5.6.1 基本要求1) 沉井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沉井下沉应在井壁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浮式沉井在下水、浮运前,应进行水密性试验。3) 沉井接高时,各节的竖向中轴线应与第一节竖向中轴线相重合。接高前应纠正沉井的倾斜。4) 沉井下沉到设计高程时,应检查基底,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封底。5) 沉井下沉中出现开裂,必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后才可继续下沉。6) 下沉应有完整、准确的施工记录。8.5.6.2 实测项目见表8.5.6.2。沉井的封底见表8.5.8.2。表8.5.6.2 沉井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各节沉井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沉井平面尺寸(mm)长、宽±0.5%边长,大于24m时±120尺量:每节段1半径±0.5%半径,大于12m时±603井壁厚度(mm)混凝土+40,-30尺量:每节段沿周边量4点1钢壳和钢筋混凝土±154沉井刃脚高程(mm)符合设计规定水准仪:测48处顶面高程反算15中心偏位(纵、横向)(mm)一般1/50井高全站仪或经纬仪:测沉井两轴线交点2浮式1/50井高+2506沉井最大倾斜度(纵、横方向)(mm)1/50井高吊垂线:检查两轴线12处27平面扭转角(°)一般1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查沉井两轴线1浮式28.5.6.3 外观鉴定沉井接高时施工缝应清除浮浆和凿毛,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5.7 双壁钢围堰8.5.7.1 基本要求1) 钢围堰段采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化学成份及力学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具有完整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2) 钢围堰壳元件的加工尺寸和预拼装精度应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3) 施焊人员必须具有焊接资格和上岗证。4) 焊缝探伤检测结果应全部合格。5) 钢围堰拼焊后应进行水密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下沉。6)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7) 钢围堰内各舱浇筑混凝土的顺序,应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8) 钢围堰的下沉见本标准第8.5.6条。8.5.7.2 实测项目钢围堰的制作拼装见表8.5.7.2。表8.5.7.2 双壁钢围堰的制作拼装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顶面中心偏位(mm)顺桥向20全站仪或经纬仪1横桥向202围堰平面尺寸(mm)直径/500及30,互相垂直的直径差<20尺量:每节检查4处23高 度(mm)±10尺量:每节检查2处14节间错台(mm)2尺量:每节检查4处15焊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超声:抽检水平、垂直焊缝各50%36水密试验不允许渗水加水检查:每节28.5.7.3 外观鉴定焊缝均不得有裂纹、未溶合、夹渣、未填满弧坑和焊瘤等缺陷,且焊缝外形均匀,成形良好,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0.51分。8.5.8 沉井或钢围堰的混凝土封底8.5.8.1 基本要求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围堰清基应符合设计要求。清基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水下混凝土封底。3) 混凝土必须按水下混凝土的操作规程一次浇筑完成,在围壁处不得出现空洞,不得渗漏水。8.5.8.2 实测项目见表8.5.8.2。表8.5.8.2 沉井或钢围堰封底混凝土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基底高程(mm)+0,-200测绳和水准仪:59处33顶面高程(mm)±50水准仪:5处18.5.8.3 外观鉴定封底混凝土顶面应保持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5.9 承台8.5.9.1 基本要求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出现温度裂缝。3)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8.5.9.2 实测项目见表8.5.9.2。表8.5.9.2 承台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尺寸(mm)±30尺量:长、宽、高检查各2点13顶面高程(mm)±20水准仪:检查5处24轴线偏位(mm)15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8.5.9.3 外观鉴定1) 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平直,无明显施工接缝。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3分。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总面积的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0.5%减3分;深度超过1cm的必须处理。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8.5.10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8.5.10.1 基本要求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2) 材料配合比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3) 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出现温度裂缝。4)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8.5.10.2 实测项目见表8.5.10.2。表8.5.10.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轴线偏位(mm)20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23断面尺寸(mm)±30尺量:检查12个断面24结构高度(mm)±30尺量:检查810处15顶面高程 (mm)±20水准仪:测量810处26大面积平整度(mm)82m直尺:检查两个垂直方向,每20 m2测1处18.5.10.3 外观鉴定同本标准第8.5.9.3款规定。8.6 墩、台身和盖梁8.6.1 混凝土墩、台身8.6.1.1 基本要求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不得出现空洞和露筋现象。8.6.1.2实测项目见表8.6.1.2-1及8.6.2.1-2。表8.6.1.2-1 墩、台身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断面尺寸(mm)±20尺量:检查3个断面23竖直度或斜度(mm)0.3%H且不大于20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24顶面高程(mm)±10水准仪:测量3处25轴线偏位(mm)10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26节段间错台(mm)5尺量:每节检查4处17大面积平整度(mm)52m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20 m2测1处18预埋件位置(mm)10或设计要求尺量:每件1注: H为墩、台身高度。 表8.6.1.2-2 柱或双壁墩身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相邻间距(mm)±20尺或全站仪测量:检查顶、中、底3处13竖直度(mm)0.3%H且不大于20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24柱(墩)顶高程(mm)±10水准仪:测量3处25轴线偏位(mm)10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26断面尺寸(mm)±15尺量:检查3个断面17节段间错台(mm)3尺量:每节检查24处1注:H为墩身或柱高度。8.6.1.3 外观鉴定1) 混凝土表面平整,施工缝平顺,棱角线平直,外露面色泽一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0.5%减3分;深度超过1cm的必须处理。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4) 施工临时预埋件或其它临时设施未清除处理时减12分。8.6.2 墩、台身安装8.6.2.1 基本要求1) 墩、台身预制件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2) 预制节段胶结材料的性能、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填充密实。3) 墩、台柱埋入基座坑内的深度和砌块墩、台埋置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8.6.2.2 实测项目见表8.6.2.2。表8.6.2.2 墩、台身安装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轴线偏位(mm)10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32顶面高程(mm)±10水准仪:检查48处3倾斜度(mm)0.3%墩、台高,且不大于20吊垂线:检查48处24相邻墩、台柱间距(mm)±15尺量或全站仪:检查3处5节段间错台(mm)3尺量:每节检查24处18.6.2.3 外观鉴定墩、台表面应平整,接缝饱满无空洞、均匀整齐。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8.6.3 墩、台帽或盖梁8.6.3.1 基本要求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2)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8.6.3.2 实测项目见表8.6.3.2。表8.6.3.2 墩、台帽或盖梁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权值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D检查32断面尺寸(mm)±20尺量:检查3个断面23轴线偏位(mm)10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24顶面高程(mm)±10水准仪:检查35点25支座垫石预留位置(mm)10尺量:每个18.6.3.3 外观鉴定1)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棱角线平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2) 墩、台帽和盖梁如出现蜂窝麻面,必须进行修整,并减14分。3) 墩、台帽和盖梁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8.6.4 拱桥组合桥台8.6.4.1 基本要求1) 地基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2) 组合桥台的各个组成部分,其接触面必须密贴。3) 阻滑板不得断裂。4) 必须对组合桥台的位移、沉降、转动及各部分是否紧贴进行观测,提供观测数据。5) 拱桥台背填土必须在承受拱圈水平推力以前完成,并应控制填土进度,防止桥台出现过大的变位。8.6.4.2 实测项目除按有关各节评定各组成部

    注意事项

    本文([交通运输]张立欣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812章.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